开局土木堡,大明战神有点慌 第121章

作者:南山有龙

“朕不是问你这个!”

朱祁镇摆了摆手,说道:“朕想问你,怎么打的?”

彭清愣了一下,然后老实地说道:“汤侍读先动手推了微臣,微臣气恼之下,一拳将他打倒在地,后来……其他人上前来,将微臣拉开……微臣知道错了……”

看着彭清一脸的愧疚,朱祁镇却是长长舒了口气,说道:“打就打了,委屈个什么?这种不负责任的人,无论是对是错,都该打!朕现在只问你,你确信文史馆所收藏的海图有问题?”

“微臣敢拿脑袋担保,绝对有问题!”

彭清神色坚毅,信誓旦旦地说道:“微臣历代先祖都曾相互印证过宋元以及明初时的古籍,几乎所有的古籍都可以相互佐证,甚至还与福建一带的大食商人交流过此事,微臣家里有许多世人不以为意的古籍,不敢说完全正确,但是每一个结论都是有实实在在证据的!”

见彭清如此说,朱祁镇便放心了。

在他脑海里,虽然知道世界地图是什么样子,但也只是个大概。

若是涉及到具体的航路、洋流、潮汐、以及海洋的季节、气候,甚至许多岛屿的信息,不夸张地说,一无所知。

依稀记得,新闻曾报道过,在南海附近打捞出一艘南宋时期的沉船,其中出土的瓷器,就有一万多套,可见当时出海经商已是蔚然成风,而且规模之大,令人叹为观止。

只一艘船上就有整整一万多套瓷器,这还不算其他的货物。

而人们敢带着这么多货物出海,只有一个解释,就是在当时,人们对海上行船的技巧已经掌握地极其熟稔,并且形成了专门的航路。

如若不然,收购大批的货物装载上船,一旦遇到风浪,或是迷失了航线,其损失是不可估量的。

朱祁镇的内心是支持彭清的,孰对孰错先另说,至少从做事的态度上来说,彭清以及他家族对待海航这件事的钻研,就比翰林院那些老学究值得信任。

大量资料的相互佐证,便是最科学的手段。

即便最后发现有错误,那也是按照正确的方法来的,结果错了,定是其中某个环节出了问题,从新查找便是。

可是,翰林院的那些老先生,除了满口之乎者也,仁义礼智信,还会做什么?

今天这顿揍虽说并不光彩,却也能给那些四肢不勤、五谷不分的大老爷们长个教训。

可是话说回来,海图的问题始终都是要解决的。

否则的话,文史馆和兵部都说没有问题,彭清又坚持有问题,到底该怎么办?

朱祁镇纠结了许久,这才说道:“彭卿家,你回去以后,按照你掌握的资料,重新规划一条航路出来。”

“微臣遵旨!”

这时候,贝琳若有所思地说道:“皇上,微臣担心,翰林院文史馆和兵部不认可恩师的航路,就算皇上强行下旨,他们也会想办法从中阻挠。”

“你说的对!”朱祁镇笑了笑,又说道,“不过,朕也没说一定会采用彭卿家的航路。”

彭清抬起头,脸色全是问号。

我画了你不用,那我还画个蛋?

朱祁镇继续说道:“朕是做两手准备,否则,等事情水落石出,那份资料真的有错误,到时候再规划新的航路依然不及。”

彭强赶忙点头道:“微臣明白了!”

“朕已经下旨,以往参与下西洋的人员全部重新启用,目前,这些人已经出发前往泉州市舶司。不过,有些人年老体衰,已经无法出海,特别是一些宦官,就住在朝阳门外的皇庄,你规划新航路的时候,可以找他们帮你拿个主意。”

“微臣遵旨,谢皇上指点!”

两人相继告退,朱祁镇再次陷入沉思。

怀恩端了一杯热茶上来,轻声道:“皇上忙活了半天,连口水都还没喝呢。”

朱祁镇端着茶杯,若有所思道:“怀恩,你说这种情况,该如何处理?”

怀恩神色一紧,赶忙道:“奴婢不敢妄言!”

“你不用这么紧张!”

朱祁镇淡淡一笑,说道:“朕知道你是个懂规矩的人,此处也没有外人,就当是闲聊。”

怀恩这才放下心来,然后小心翼翼地说道:“皇上可还记得……吴沧海?”

吴沧海!

朱祁镇猛地站起身来,怎么把这人给忘了!

他可是有着丰富的出海经历,而且,他是走私,很多港口都无法停泊,比起朝廷的舰队,走私船更加依赖于海外那些不知名的岛屿。

“东厂不是有飞鸽传书吗,以最快的速度,召吴沧海进京复命!”

“奴婢遵旨!”

怀恩自是不敢怠慢,赶忙下去安排。

第一百五十一章 何为礼法

正统十五年九月十六,宜出行。

靖安郡王张辅携使节团,以大明钦差的身份出使安南。

朱祁镇亲自将队伍送出城门,回宫之后,立即召见朱祁钰和首辅曹鼐到御书房议事。

“朕自漠北回京,至今已两月有余,却不知中原百姓迁徙到关外,是否过的还习惯?这些日子以来,朕心中一直很挂念他们!”

朱祁钰和曹鼐对视一眼,同时从对方眼中看到疑惑二字。

漠北、漠南等地,每天都有奏报送过来,当地百姓忙着开荒农田,建设作坊,小日子过的美着呢,这些事早就跟皇上汇报过,现在突然又提起来,属实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

曹鼐毕竟经历的事情多,马上就猜测到,皇上这么说,可能是有什么想法。

这片疆土是皇上亲自带兵打下来的,在皇上心中定然至关重要。

“启禀皇上,臣认为,漠南漠北等地与中原气候差异巨大,朝廷委派的官员又大多是年轻翰林,缺乏治理地方的经验,难免会出现一些纰漏,不如由吏部牵头,对这些新任官员进行一番实地考核,也听听他们的意见,共同商讨治理大漠的经验,不知皇上意下如何?”

曹鼐说完,自己都佩服自己。

虽然不知道皇上突然提及大漠是何用意,不过,这番回答也算是滴水不漏。

若是那边出了问题,我说了,朝廷缺少治理大漠的经验。

若是没问题,我这么说,也不会有错。

朱祁钰听的连连点头,跟着说道:“臣以为曹学士所言甚有道理,大漠已经是我大明国土,朝廷应该重视起来。”

“你们说的都对!”

朱祁镇笑着点了点头,继续说道:“可朕还是不放心,这样吧,朕亲自回大漠看看。”

“啊?”朱祁钰愣了一下,赶忙说道,“若皇上不放心,臣弟代皇上走一遭就是了!”

朱祁镇摆摆手,说道:“你还是留在京师吧,两次监国都深得朕意,朝中大事处理的井井有条,更何况有曹卿家等肱股之臣相辅佐,朕放心!”

曹鼐见状,赶忙说道:“皇上若是不放心,便让臣去走一遭吧!”

“你们就不要争了!”

朱祁镇面露不耐烦之色,说道:“你们两位也不是外人,朕就直说吧,让朕每天坐在奉天殿批阅奏折,属实枯燥无味,还不如出去看看。你们不总是说,为君者,当有爱民之心,如今朕出去体察民情,也算是循了圣人之道吧?”

“这个……”

曹鼐竟然一时语塞,是让你爱民,可是,没听说过当皇帝的天天不上朝,出去乱跑的……

所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你一个当皇帝的,就该干皇帝的事,老出去跑算怎么回事啊?

可是,看皇上的意思,是已经打定主意了。

既然劝不住,那就按规矩办吧!

“既然皇上要出巡漠北,臣回去后和礼部商议一下行程……”

“别,千万别!”

朱祁镇连连摆手,急急忙忙地说道:“若是跟礼部说了,只准备就要一个月,漠北天寒,再等下去就要下雪了,朕可不想出去受冻!”

曹鼐明白了,皇上这是准备偷着跑。

这可不行啊,万一出点什么事,岂不是要乱套了?

“皇上,您是一国之君,且不说礼仪的事,从安全角度考虑,若是……出点什么差错,可如何是好?”

曹鼐心中暗暗叫苦,你要是真的出了意外,引得朝堂震荡,可不是闹着玩的!

“曹卿家放心,漠北已是大明国土,还能有什么危险?”

“臣不敢苟同,皇上,臣以为这件事必须要跟礼部打个招呼,免得以后臣出门的时候被人在背后指指点点!”

朱祁镇笑吟吟地说道:“曹卿家所言极是,不过朕现在还有些事情需要处理,过几天,朕专门召见礼部商议此事,如何?”

他现在有些理亏,毕竟,皇上动不动就跑路,确实不合规矩。

曹鼐隐隐感觉到,皇上表面答应,却更像是权宜之计。

心中不由得感慨道,皇上,你变了!

以前的你多单纯啊,特别是刚刚继位之时,三杨和太皇太后张氏都在,那时候大家感觉皇上特别懂事,除了宠信王振,基本上没犯过什么错误。

可是现在,王振已经被噶了,还是皇上亲自下的旨。

更让人意外的是,皇上就仿佛彻彻底底变了个人一样,让人捉摸不透。

比如说此时,虽说嘴上答应了,却不知道心里琢磨什么鬼点子呢!

“既然如此,那臣就先告退了!”

“恩,去吧!”朱祁镇抬起头,说道,“郕王,你留一下!”

曹鼐行礼退去,房间里面只剩下朱祁镇和朱祁钰兄弟二人。

此时此刻,朱祁钰有些紧张,不知为何,每次单独和皇上在一起的时候,都感觉莫名地紧张。

就好像……皇上知道他在想什么,知道他即将要做什么……

试想一下,如果你的一举一动都掌握在别人手中,你会是什么感觉?

朱祁镇看着朱祁钰,问道:“你是不是在担忧朕的安危?”

“回皇上,臣弟……确实担心!”

朱祁钰老老实实地回答道。

朱祁镇突然问道:“只是担心吗?”

“这个……”

朱祁钰犹豫了一下,那种感觉又来了,自己心里想的什么,又被皇上看穿了。

上一篇:我真的只是个网红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