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土木堡,大明战神有点慌 第120章

作者:南山有龙

贝琳赶忙解释道:“皇上,当时臣是去劝架的,是汤侍读先动的手,而且,翰林院文史馆的人以多欺少,围攻我师徒二人,臣奋力抵抗,才带着恩师杀出重围!”

朱祁镇:……

贝琳说完才意识到情况不对,赶忙低下头来。

“臣……知错了……”

朱祁镇纠结了半晌,这才想起来,还没问什么事呢。

“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贝琳回道:“恩师说,文史馆存的海图,有一部分是错的,可是,汤侍读却坚持认为没有问题,两人就此争吵起来。”

事情的前因后果,其实很简单。

钦天监奉旨择定日期,当然要知道大致的航海路线,从哪个港口出发,路上如何补给。

这些资料都存在翰林院文史馆,彭清本来是打算简单看一下,可是,这一看却发现了许多错误。

在大明朝,能当官的,首先你得通过科举考试,想要考试,你首先要读书。

能读得起书的,至少是个士绅阶层。

因为在当时,读书的成本太高了,普通人家根本负担不起。

彭家便是江南世家,自宋到元,其家族一直有出海的经历,而且将这些资料保存了下来。

这些资料在当时来看,无非是一些天文、地理、游记之类的杂文,和八股取士没有任何关系,拿出来也没几个人看。

可是彭清不同,他天资聪慧,自小便开始接触这些古籍,对天文地理,堪称精通无比。

正是靠着这份才能,他才能进入钦天监。

可是,看到翰林院文史馆拿出来的航海路线图,却发现很多地方标注错误。

既然发现了问题,便当场指了出来,可是,文史馆的人不干了,你谁啊,你说错就错了?

彭清急了,因为这些标注真的有错误,若是不及时更正,恐怕会对下西洋的船队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因此,他坚持己见,最后和侍读学士汤晓钟发生了争吵。

汤晓钟也怒了,凭什么你钦天监来管我文史馆的事?

是对是错和你有啥关系?

两人的冲突一发不可收拾,最后也不记得是谁先动的手,总之,是打起来了。

贝琳赶忙上前劝架,可是,汤晓钟正在气头上,便去抓贝琳的头发。

他很可能是忘记了,当初在奉天殿上,贝琳是怎么骑着李时勉暴揍的。

于是,从两人打架,一人劝架,演变成了二打一。

文史馆的人一看,你们两个打一个,还是一名六十多岁的老头子,这不行啊,这是……不讲武德!

众人奋起攻之,贝琳和彭清且战且退,最终逃出了文史馆。

朱祁镇听完他们的遭遇,简直哭笑不得。

若是说一群翰林吵起来了,倒也不算什么新鲜事。

可是,一群翰林打起来了,那就不一样了。

第一百五十章 郑和航海图

彭清和汤晓钟奉诏来到御书房,两人的脸色都很难看。

特别是汤晓钟,被揍的鼻青脸肿,头上包着一大块布,其状……惨不忍睹。

朱祁镇都看不下去了,这可是一名六十九岁的老头子,下手也太狠了!

“两位都是朕的肱股之臣,竟然在大庭广众之下大打出手,成何体统?”

先来你们个先发制人,无论谁对谁错,当众动手,终究是于理不合。

“老臣冤枉啊!”

只见汤晓钟满脸委屈,率先哭诉道:“皇上明鉴,是彭清和贝琳来到文史馆闹事,老臣出言阻止,他二人却屡次出言不逊,还动手打了老臣,实在是冤枉啊……”

朱祁镇瞪了一眼彭清,训斥道:“彭卿家,这就是你干的好事?”

彭清本来是一副气鼓鼓的样子,眼见皇上发火,立即跪下道:“是,微臣万死,微臣不该和汤侍读发生冲突,可是……”

他欲言又止,神色很是纠结。

朱祁镇依旧沉着脸,问道:“可是什么?究竟怎么回事?”

彭清似乎暗暗下定决心,当下也顾不得许多,说道:“我朝距离上一次下西洋已经过去二十多年,当年的很多人员已经相继老去,或者转而从事其他行业,不再行船,甚至有些人已经不在人世,此番下西洋,以新人居多,因此,文史馆所保存的下西洋的资料至关重要,但凡出现一丁点的错误,所造成的后果都是难以估量的。”

朱祁镇不解道:“话虽如此,可是,这和你打人有什么关系?”

彭清继续说道:“微臣去文史馆借阅资料,却发现海图上有许多地方有所缺失,有些地方,不知是何缘故,竟然标注错了。”

“错误?”朱祁镇不解道,“海图全部都是实测,怎会有错误?”

“微臣敢肯定,就是标注错误!”

彭清情绪非常激动,继续说道:“比如在琼州岛以南,有几处海岛明明没有淡水,却标注说有。皇上,这可是要出大事的啊!若是船队按照这张海图下西洋,待淡水不足之时,登岛补给,却发现根本没有淡水,整支船队得死多少人?如此大的事,微臣绝不敢开玩笑,是以才当着汤侍读的面指出问题所在,可是,汤侍读却置之不理,微臣担心误了下西洋的大事,便和汤侍读之间发生了争执……”

汤晓钟一张老脸绷不住了,反驳道:“彭监正,你说资料有误,有何证据?”

朱祁镇也看向彭清,是啊,你又没下过西洋,凭什么说人家是错的?

彭清说道:“微臣祖上曾有过航海经历,早在宋朝的时候,便有商船前往南洋,甚至更远的地方进行海上贸易,并且将沿途所见所闻记录了下来,保存至今。微臣自幼就学习家中的古籍,记得很清楚,那几处岛屿绝不可停靠,事关重大,微臣绝不敢妄言!”

朱祁镇皱起了眉头:“可是,证据呢?你如何证明,你家里的图就是正确的,文史馆的就是错误的?”

汤晓钟随后说道:“皇上说的有道理,文史馆的资料都是三宝太监下西洋所记录,决计不可能出错!彭监正所说的宋朝资料时代太过久远,就算有错,也该是他家里的图有错!”

彭清凝视着汤晓钟,信誓旦旦地说道:“三宝太监的航海资料定没有问题,而是,文史馆保存的却问题很大,因为这些资料本就不是出自原版!”

“不是原版?什么意思?”

朱祁镇看着彭清,有些狐疑。

这玩意不都是手抄的吗,难道还有复印的?

就算是复印的,和原版也没啥区别啊!

彭清接着说道:“当初的舆图和资料确实是原版,可是,这些东西毕竟是纸质的,一旦年代久远,难免会出现受潮、虫蛀、纸张老化等问题。所以,在宣德五年的时候,这份资料曾进行过一次誊写。也就是说,是兵部的文吏照着原版照抄一份,而后再进行封存。微臣怀疑,就是那次誊写过程出了问题!”

朱祁镇这才知道,原来文史馆里这份资料是重新誊写过的,如此说来,还真的可能是出现了问题。

彭清继续说道:“微臣发现海图有问题之时,便在想,这种低级的错误,可能并非三宝太监出海时的记录出了问题,极有可能是负责誊写的书吏敷衍了事,这些人不曾出海,不懂行船,在誊写的过程中若是不仔细,出现这些错误也就说得过去了。”

汤晓钟轻哼一声,说道:“说来说去,都是你一面之词,你有什么证据可以证明那些标记是错误的?”

彭清不屑地看了他一眼,反驳道:“你又如何证明,那些图没有错?”

汤晓钟自然没有证据,但又不愿承认,便说道:“不如老夫与彭监正赌一把,若是文史馆海图有错,老夫便递上辞呈,告老还乡。可若是没有错,也不用彭监正辞官,只需当着满朝官员的面给老夫道个歉,如何?”

彭清怒道:“朝廷重启下西洋,事关数万人的生死,事关大明国运,你赌得起吗?”

“你……”

汤晓钟被噎的够呛,一时说不出话。

彭清却不依不饶,继续道:“数万人登上船去,不但耗费朝廷无数钱粮,更是将身家性命俱都托付给了朝廷,海图上任何一个错误和疏忽,都意味着这数万人将葬身海底,汤侍读,你拿什么赌?”

直至此时,朱祁镇才明白了整件事的始末。

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其实是可以理解的。

试想一下,你是某部门的主管领导,这时候,隔壁部门的过来借资料,你很配合地借给他,可是,他却当着你下属的面,说你的资料有问题,先不管这份资料是否真的有问题,你能心平气和地接受吗?

彭清跑去指认错误,在他们看来,简直就是来砸场子的!

更何况,这件事就算真的出了问题,也存在互相扯皮。

毕竟翰林院文史馆负责的,只是整理资料而已,这资料是兵部的,出了事,文史馆也不承担干系,所以汤晓钟才嫌弃彭清多事。

文史馆没责任,那就是兵部的责任了。

虽然卷宗和海图是书吏进行抄写,负责核验的,却都是兵部上下的官员。

可是,宣德五年的官员,目前大部分可都在呢,而且大多已经平步青云,位列朝班。

因此,无论如何,兵部也不可能承认这个错误。

彭清为人素来低调,从不远与人发生争执,可牵涉到了这么多人命的事,却不敢怠慢。

现在的问题就在于,大家都不愿承担错误,所以,彭清非常气愤!

在他看来,下西洋是国家大事,其中牵涉的每一个人,都要尽职尽责,最大限度保障出海人员的安全。

可是,那些高高在上的大老爷们,却只在乎自己的面子……

朱祁镇当然明白他的苦衷,于是说道:“姑且不论对错,你也不能动手打人啊!”

彭清一愣,随即脸上露出羞愧之色,用几不可闻的声音说道:“微臣……知错了……”

“汤晓钟!”

朱祁镇突然话锋一转,看向汤晓钟。

汤晓钟赶忙回道:“老臣在!”

朱祁镇沉声道:“既然彭卿家给你指出错误,你应该认真想想,是否真的有错,就算没错,也要拿出合理的解释,可是,你是怎么做的?”

“是老臣……老臣……处理不当……”

这种情况若放在以前,或许还能坚持一下,体现清流的傲骨。

可是现在,看到皇上发火,汤晓钟丝毫不带犹豫,立刻认怂。

毕竟……皇上是真的会砍人……

“老臣回去后,立刻和兵部对所有资料进行复核,保证下西洋顺利进行!”

“去吧!”

朱祁镇也不愿和他废话,这件事太过重要,而且时间紧迫,必须马上查实。

汤晓钟起身告退,御书房只留下彭清和贝琳师徒俩。

朱祁镇突然问道:“朕问你,当时是怎样的情况?”

“就是微臣方才所说,微臣发现……”

上一篇:我真的只是个网红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