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浮生 第1147章

作者:孤独麦客

再不行,也比一个擅长治国但军事上存在短板的太子强。

如果注定要舍弃一桩能力,那只能舍弃治国理政了,必然选择武艺军略,这是时代特点决定的,没有办法。

册封完太子之后,就得仔细挑选留守大臣了。

此番西征,他不会再带陈诚、宋乐二人了。他俩年事已高,还是留在洛阳享清福吧。

政事堂、尚书六部的人事也会进行一番变动,且已经在进行中。

就在七月十二日那天,刑部尚书裴贽、工部侍郎杨涉、礼部尚书裴禹昌年老致仕。

裴贽此人,历史上也是被朱全忠所杀。当时都快七十了,还被贬为青州司户,赐死。

裴枢、裴贽,都出身闻喜裴氏,寿命都够长的。

礼部侍郎封冠卿出任尚书,翰林学士、关西同州人杨注出任礼部侍郎。

早年由萧遘推荐而来的第一批前唐进士、户部侍郎王彦昌出任刑部尚书。

秦王府长史萧顷出任工部侍郎。

因裴贽致仕、裴枢病逝,政事堂空出了两个位置,由礼部尚书封冠卿、兵部尚书王溥递补。

如此,政事堂七位宰相分别是宋乐、陈诚、赵光逢、萧蘧、卢嗣业、封冠卿、王溥,整体年龄略微降低了些,但仍然不小。

又以御史中丞李琪出任河西道转运使。

前李克用幕府行军司马卢汝弼出任工部尚书。

侍御史李德休出任刑部侍郎。

李琪、李珽皆为沙州敦煌人。

卢汝弼是前唐进士,幽州人。

李德休则是河北赵州人。

一番操作,逐步去除了立国初年因为统战需要录用的前唐高官的影响,替之以自己人。

同时让太子一系的官员首次进入六部,最后还统战了河东、河北。

政治,就是这般缝缝补补,兼分蛋糕,其实很枯燥无味,但又不得不重视。

“有了太子,国家就稳了。”杜氏说道:“妾做梦都没想到,艰难以后的乱局,竟然就这么一步步收拾了。”

“还不都是朕的功劳?”在大臣面前,邵树德经常自谦,十分稳重,但在美人面前,他从不谦虚,表现的欲望十分之强。

杜氏轻笑,萧氏、韦氏亦笑。

杜家目前在朝中的势力还凑合,萧氏则如日中天,韦氏却显得有些后继乏人,只有一个韦巽在河北担任刺史。

曾经红极一时的封氏、裴氏也渐渐有些青黄不接。

不是圣人不提拔,实在是没有合适的人选。不过这些家族底蕴还在,通过科考、从军的路子,或许还有东山再起之机。

文官系统安排好了,还有武将系统。

按制,禁军调动需南衙枢密院六位枢密使、枢密副使一起会签方能生效。因为赵匡凝、钱镠二人是遥领,因此实际只有四个人,即朱叔宗、李唐宾、王卞、胡真。

邵树德想了想,将赵匡凝调入北衙,遥领北衙上枢密院枢密副使,原担任此职的折嗣伦出任北衙下枢密院枢密使,填补契苾璋去世后空缺已久的职位。

前宁远军节度使邵得胜出任南衙上枢密院枢密副使。

如此一来,就是五个人了。

其中,朱叔宗是太子岳父。

李唐宾这人其实有点跋扈,除了蛰伏在邵树德脚下外,他看不大上别人,包括太子。将来有没有好下场,还很难说呢,但邵树德倾向于未来让他致仕,这也是对他的一种保护。

另外,对于国公这种级别的勋贵而言,其实已经不太适合深度参与朝政了,最好的选择还是留在军队里。

枢密院的各种职务,说穿了就是文职化的军职罢了。

前唐之时,大将、勋贵很少担任此职,基本都是文官或中官出任。初时职级也不高,这些人的资历、功劳也不行,突出一个“以小制大”,即以资历浅的枢密使制衡资历深的功勋大将。

至于枢密院全部被宦官把持后,则是另外一回事了。

李唐宾这类人,卸任全部职务才是正道。

朱叔宗、李唐宾之外,王卞是老人了,忠心耿耿。

胡真看着也比较忠心,而且他年纪大了,只求太平,不会掺和各种狗屁倒灶的破事,平日里也不怎么结交外人。

邵得胜不用说,邵树德一直很信任。

如此一番调整,有心人都能看出背后深意。

是的,这番调整,主要防的是太子,不是别人。

天家的父子亲情,就是这么——奇特。

又要让太子慢慢培植党羽,扩大势力,以备将来顺利接班,但同时也严防死守。

不得不说,有点矛盾,但这就是权力动物的本能。

第003章 议帅

八月金秋,粟麦同收。

因为气候剧烈变动的关系,今年河南各地有些歉收,整体不是很理想。好在战争也结束了,歉收的情况也不是特别严重,通过永济渠从河北调拨一部分粮食后,基本能维持下去。

政事堂诸位宰相令御史台将十位监察御史尽数派出,巡查各州,确保没有贪墨舞弊之事——虽然肯定不能完全杜绝,但派人和不派人,完全是两回事、两个结果。

关内、关北、河西、陇右四道依旧在囤积物资。

这项工作已经进行一年半以上了,包括粮食在内的各类军需物资如潮水般涌向河西。

甚至就连关东都通过黄河调运了相当数量的物资:邢州刺史冯道派人送役畜三百、箭矢两万捆,搏得了枢密院的赞扬。

邵树德也注意到了此人。

他才三十岁,已经体现出了相当的能力。历史上五代王朝更替,谁来了冯道都投降,人品看似不堪,但能力、情商是没问题的,至少新起来的君主还继续选择他做宰相,堪称五代不倒翁,光这份本事,就已经超出同侪太多了。

冯道这种人,如果生在太平盛世,或许能搏得很高的名声,因为无需考验他的忠心。

邵树德打算好好关注冯道,再让他磨砺一番,将来可以留给儿子当宰相。

两湖方面,广捷军东进江西,控鹤军留镇长沙,符存审功成名就,率铁林军回师休整,离洛阳已经不远了。

宁远、清海二军则已经前往安南。

近有地方土豪趁着节度使储慎仪北上攻打湖南,煽动诸蛮俚部族作乱,清海、宁远二军三万多人水陆并进,厉行清剿。

此战结束后,将置岭南东道,大致包括后世广东、海南二省。

岭南西道的管辖范围也将得到扩大,容管、桂管、交管四地的大部分地区将划入。也就是说,岭西道将大致包括后世广西、北越两处。

至于未来交管旧地会不会独立建道,则要看当地的开发程度了,邵树德暂时不倾向于给他们独立的地位。

八月十五中秋节这天,邵树德收到噩耗:李延龄饮酒过甚,加上年事已高,薨于私第。

收拾心情之后,他亲往李府吊唁。又令太常卿丁会主持葬仪,朝廷赏赐车马凶器,并按照李延龄生前愿望,归葬丰州。

八月十六,以武威军都虞候、李延龄嫡长子李忠为南衙枢密院枢密承旨。

李忠今年也四十八岁了,邵树德不想他再出什么意外。安安稳稳袭爵第二代济阴郡公,过富贵太平的日子就可以了。

李忠留下的位置由该军都游奕使没藏觉修出任。武威军左厢兵马使王檀担任武威军都游奕使,银鞍直军校元行钦接替王檀的兵马使职务。

也是在这个时候,邵树德愈发认识到他的很多大员年纪都不小了。顾念旧情是好事,但换血也要慢慢加快,当然这些事情已经在做了。

十七日,又以前旅顺县主簿、现营口令李谟“才可兼人,智可周物”为由,升任辽东道穆州司马。

沂州费县丞、谟兄李偓“洪廓宏才,易简正性”,升任西京畿县昭应令。

对老兄弟的照顾,可谓尽矣,至矣,任谁也挑不出毛病来。

八月二十,周德威接到命令,率岢岚军万人南下寿州,李嗣源率天成、落雁二军两万五千步骑南下徐州,秘密组建征讨淮南的行营。

扫平国内最后一个割据势力的战争,已经一触即发。

但邵树德还在等消息。

徐知诰、张冲二人回去一个多月了,但还没发动。

对此他很能理解,因为各种准备工作没那么简单,利益勾兑也很麻烦,需要时间。

可理解归理解,你们再拖下去,万一被杨渥给宰了,岂不冤枉?

这是国内一统的最后关头了,他的耐心稍稍有些下降。

※※※※※※

洛阳城东的石桥店,符存审刚刚下马,喜气洋洋地接受祝贺。

得封国公,已足以光宗耀祖,慰此平生。

遥想当年跟随李罕之起事时还是一个小兵,战败被俘,即将临刑前,因为与敌军主将身边的歌妓认识,得她美言,侥幸活命。

若当时就被斩了,哪来今日之荣光?

自己是幸运的,在这个乱世活下来需要一点运气。

跟着他南征北战的铁林军武夫们也是幸运的。没有气运加身,早就死在战场上了。

“参见胡枢密,参见殿下。”见到南衙枢密副使胡真、楚王邵慎立时,符存审不敢怠慢,躬身行礼。

胡真笑呵呵的,道:“符都头这两年可是战功赫赫啊,尤其是攻灭渤海之功,真真独一份。”

“哪里,还是陛下运筹帷幄得当。”符存审自谦道。

胡真笑了笑,符存审是聪明人,以至于有点过于聪明了,不太像传统武夫。

“符都头屡战有功,堪为大夏擎天玉柱,有此重将,何愁天下不太平?”楚王邵慎立也上前说道。

他是江氏所出,今年十六岁。前面六个哥哥都各有职差,八弟去了草原,就他在京中无所事事,终日读书习武。这次能被派出来迎接班师回朝的大军,还是让他感到很兴奋的——临时差遣,那也是差遣,是个不错的起点。

“下面该发赏赐了。”胡真说道:“人赐绢两匹、钱两缗,都头可已对军士讲明?”

“班师前就已发下军票,就等兑现了。”符存审说道。

这种事怎么敢出差错,不怕被士兵们砍了吗?事实上在接到班师命令的那一刻,他就已经宣告全军了。

“好!”胡真点了点头,道:“我等可下去监督,发放完毕之后,还需签字画押。”

“好,请。”符存审立刻说道。

上一篇:我的系统不正经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