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浮生 第1148章

作者:孤独麦客

“都头先请。”胡真说道。

符存审也不推辞,当先而走。胡真紧随其后,邵慎立走在最后面,他只是个没有任何职务的亲王而已,在枢密使、元帅面前地位最低。

“征淮南,不知以何人为帅……”看到赏赐井然有序地开始发放,胡真地心情不错,闲谈了起来。

“不可能是我了。”符存审心中有数。

“吾皇万岁!”有士兵领了赏赐,喜气洋洋,情不自禁高呼道。

有人带头,情绪便感染了其他人,接着便是山呼海啸般的呼声。

符存审策马行经队列前时,欢呼声更上一层楼。

他带铁林军好几年了。

不知道多少个夜晚,一丝不苟的巡营。

不知道多少次战前,为士兵们排除顾虑。

不知道多少次战中,临机决断,掷出胜负手,让人佩服。

他,已经获得了铁林军的军心,至少是一部分。

胡真与邵慎立入场时,欢呼声便稀稀落落了起来。

胡真倒没什么,他也是武夫,也曾领军多年,这种现象并不让他感到奇怪。

但邵慎立的脸色却有些不好看。

少年人嘛,又是天潢贵胄,不应该天然获得士兵们的拥护与支持吗?怎么铁林军上下只给符存审欢呼,不给自己欢呼?

胡真看了看楚王的脸色,有些担心符存审被进谗言,于是策马靠了过来,低声解释道:“殿下,其实当年秦王也曾至郑州,代天子迎接班师的武威军,当时武威军上下也没给秦王面子。秦王深以为耻,故愈发苦练武艺、诵读兵书,战阵之上每每记得当日之耻,勇猛精进。其实这就是武夫的德行,不用太过在意,都是浑人罢了。”

邵慎立脸色稍霁,不过自尊心还是受到了不小的打击,尤其是军中有人在盯着他看,时不时交头接耳,偶尔还爆发出一阵笑声。

或许是善意的笑声。

但这种笑本来就不合适,它意味着军士们对天潢贵胄没有足够的尊重。

其实,一个十六岁的少年,真没什么值得这些士兵尊重的,放平心态,也没什么,但邵慎立怏怏不乐,若有所失。

想起胡真方才的话,不由自主假设起来,如果二哥站在这里,武夫们敢这么跋扈吗?

我什么时候能达到二哥的高度?

胡真本不欲多说,但想了想后,又道:“昔年我在圣驾前参赞军机,圣人曾讲过一件小事。”

邵慎立好奇了起来,问道:“什么事?”

“圣人曾在过年时至铁骑军将士家中走访,谈及世子(秦王)。将士们便说圣人有空可把世子带出来露露面,他们觉得不错的话,便愿意保世子。”胡真说道。

邵慎立被震得表情都凝固了。

这种跋扈的话,古往今来有臣子、军将敢当上位者的面讲吗?

觉得不错才保,那么如果得不到他们认可呢?还保不保?

杨行密之子杨渥继位时也才二十岁,到现在都无事,不挺好的么?即便有人叛乱造反,囚杀杨渥,淮南将士们多半也会站出来指责作乱的人,并将其诛杀的吧?总不至于作壁上观吧?

“其实经过圣人多年整顿风气,加上老人退伍,武学生大量走入军中,已经好很多了。铁骑军将士当年讲的那番话,现在应该没人会说了。”胡真道:“比起十来年前,风气至少好了三成以上。”

邵慎立下意识点了点头,但还是难以释怀。

没有当年那么跋扈了,但还是很不给面子啊。

似是看出邵慎立内心的想法,胡真笑了笑,道:“面子是靠自己拿本事来挣的,赵王、秦王就很明白这点。”

说罢,便走了。

胡枢密这话也很跋扈啊!邵慎立心中微恼。

不过他也知道,面子确实要靠自己挣。

邵慎立抬头看了看正在领赏赐的武夫们,那种怅然若失的感觉又起来了:要是有朝一日,我也能得到将士们发自内心的爱戴就好了。

征淮南之战,若能参与便好了!

※※※※※※

“朕现在满腹心思都在西域,讨平淮南之战,以何人为帅适宜?”上阳宫洞玄堂内,邵树德问道。

在他面前的是中书侍郎宋乐、陈诚,以及南衙两位枢密使朱叔宗、李唐宾。

李唐宾闻言张了张嘴,又闭上了。

他都闲得蛋疼了,但圣人不给机会,有些事情还是别自取其辱了,没意思。

“陛下,秦王可为帅。”朱叔宗直截了当地说道。

女儿怀孕后,朱叔宗心情大好,没什么需要遮遮掩掩的,朝野内外都知道他是太子的岳父,自动把他划入太子一系,遮掩了给谁看?谁信你啊?

邵树德嗯了一声,又看向宋乐、陈诚二人。

“陛下,臣亦荐秦王为帅。”宋乐没有犹豫,说道。

其实,从观感上来说,他不太喜欢秦王,因为武夫做派太浓了。

但他更担心国家不稳,于是只能放下私心,推荐秦王。

“陈侍郎呢?”邵树德问道。

“陛下,秦王谙熟军略,善于用人,屡战屡胜,可为帅。”陈诚说道。

“李卿?”邵树德又看向李唐宾。

“臣亦属意秦王。”李唐宾说道:“而今名臣重将,须臾离不得京,秦王虽说历练还少,但对付淮南,想来问题不大。”

朱叔宗听了,心下冷笑。

李唐宾这种人,也就圣人容得下了。这话难道不是在抱怨?四千三百户食封的鲁国公还不够你花销的?看样子这枢密使是不想当了。

“李大郎你这臭脾气!”邵树德哈哈一笑,没在意。

李唐宾也有点不好意思,不过拉不下脸来说软话,只能闭口不言了。

“既如此,便以秦王为帅吧。”邵树德一锤定音道。

他方才当然注意到了李唐宾的态度。

被雪藏了这么多年,有怨气是肯定的。而心中有怨气,在皇帝面前连抱怨两句都不敢,那就不是臣子,而是谨小慎微的奴才了,李唐宾不是这种人。

李唐宾也不是什么野心家。

他就是个纯粹的武人罢了,历史上连“暗中监视”都不会的人,能有什么城府?

这种人其实很好用。

他真心对你服气,他就忠心。邵树德相信李唐宾对自己是服气的。

留他在枢密院,不是坏事。

至少秦王暂时还没法让李唐宾折服,或许一辈子都不行,就像杨渥根本没法让淮南元勋折服,只能通过杀人这种激烈的方式来实现目的一样。

连亲儿子都算计的邵圣,并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对。从乱世里走出来的人,他的不安全感是根深蒂固的,直到生命最后一刻都无法彻底消除。

想到此处,他又加了句:“秘密组建徐州行营,齐王担任徐州行营供军使,楚王担任行营都虞候。”

宋乐眉头一皱。

随着皇子们逐渐成长,这些年圣人是越来越喜欢任用他们了。

让皇子们大加历练、积累经验是好事,但在太子人选呼之欲出的情况下,这么做是不是不太合适?

但他终究什么都没说。因为他很清楚,圣人虽然是武夫,但有一颗不似武人的敏感内心,他这么做,说明他在——害怕!

掌握一辈子权力的人,临老了要放权,即便是亲儿子,这心情应该也是相当复杂的吧?

天家的事,随他去吧。圣人不是没有分寸的人,他只是还没有适应。

第004章 兵谏

“今日军府议事,大王欲将范思从、陈璠召回。”广陵徐府之中,扬州幕府判官严可求透露了一个惊人的消息。

徐温一听,心中恐惧,但还能沉得住气。

范思从、陈璠、朱思勍三将怎么离开广陵的,大家都知道。

杨渥想将他们召回,当然不是思念这几个老部下,喊他们回来饮酒作乐,而是要委以实打实的兵权,予以重用的。

若只此事便罢了,但其中还隐含有深重的杀机:杨渥对他和张颢不放心了。

往轻了说,范思从、陈璠回来是制衡他们的。

往重了说,是诛杀他们的,且后者的可能性更大。

“范、陈二将还有多久抵达广陵?”徐温深吸一口气,问道。

“最多三日。”严可求说道。

“先生的话,我是信的。”徐温起身,恭恭敬敬地对严可求行了一礼,道:“救命之恩,没齿难忘。”

严可求避而不受,反问道:“不知徐指挥如今能调动多少人?”

徐温叹了口气,道:“平日里信誓旦旦效忠我的有数百,但说实话,我真正相信的,最多百人。”

“有点少。”严可求想了想,道:“若能再多点,便可成事了。”

“张颢那边的情况,与我仿佛,可与他一起举事。”徐温说道。

严可求点了点头,道:“既如此,我便告辞了。”

说罢,稍稍化装一番,趁着夜色溜了,倒是干脆利落。

徐温看着他的背影,久久不语。

他与严可求表面上没什么,但私下里的关系极好,今晚来报信就是明证。

今后若有机会,当重重回报此等恩情。

“去请张指挥来议事。”徐温出了书房,对一老仆说道。

老仆没有说话,悄然隐入黑暗之中。

没过多久,最多一刻钟,张颢便悄悄从角门进了徐府。

徐温有些讶异,道:“张指挥这时候不都在喝酒玩乐么?怎来得这么快?”

上一篇:我的系统不正经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