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系统不正经 第833章

作者:疯神狂想

另外还有通过釉彩的运用,来完成陶瓷器的装饰的工艺。

比如单色釉、三彩釉、红绿彩釉、粉彩等装饰工艺。

尤其宋金以后的瓷枕,其胎体装饰和釉彩工艺既可单独使用,也可以两种工艺同时使用。

而就陶瓷枕的纹饰装饰来看,其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题材广泛。

有诗词、格言、曲赋等,有绘画、雕塑等。

大多表现为神话历史故事、名人典故、民俗风情、生活场景、体育娱乐活动。

也有自然山水、飞禽走兽、人文花鸟、植物花卉、除魔镇妖、镇宅、祈福、辟邪。

从而表现出,古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艺术追求。

陶瓷枕历经唐、五代、北宋、南宋、辽、金、元时期盛行阶段以后,开始慢慢的走向衰亡。

到了明、清,瓷枕虽然继续烧造,但无论是造型,还是纹饰装饰上,都趋于衰落,生产的数量逐渐减少,直到消失。

第1206章 多变多彩

不说其他,陶瓷枕,以唐、宋、金、元时期最为兴盛。

造型、纹饰、装饰以及色彩丰富多彩。

做工精致,釉色绚丽。

这在我国陶瓷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所以要仿制,只是仿制这几个时期的精品瓷枕,就足以让陈文哲忙活个半个月。

比如南河博物院馆藏的唐宋时期陶瓷枕,就造型别致,做工精细,纹饰精美,釉色纯正。

虽然窑口不一,但不失为唐宋时期的精品。

特别是瓷枕出现的早期唐代,其华丽精美的唐瓷枕,耀人眼球。

唐代是我国历史上文化繁荣时期,国盛富强,社会稳定。

唐代不断融合、演进中的多元文化,促使了陶瓷的制作向着丰富化、多元化发展。

这一时期的瓷枕,基本沿用隋的形体,较小精美。

在烧造工艺上,则是通过三彩、绘彩、绞胎以及单色的青黄釉、黑釉作为装饰。

三彩,即在同一器物上,用黄、绿、白或黄、绿、蓝、黑等几种基本釉色同时交错使用,经窑变形成了釉色斑斓的唐三彩。

绞胎工艺是将双色陶泥,搅拌制作成胎体,施透明釉,充分表现出绞胎舒展流畅的韵味。

造型为箱形枕和兽形枕,纹饰以花鸟图案、几何形纹样为主,珍珠地刻、划花是瓷枕的主要品种。

窑场有南河的巩县窑、密县窑、登封窑,南湖的沙长窑,徽安的寿州窑为生产基地。

其中的代表作有三彩象形脉枕,这只瓷枕长15厘米,宽9.3厘米,高8厘米。

枕面为椭圆形,以一头站立于长方形平座上的大象作枕座。

象长鼻下垂,贴于平板之上。

通体施褐、绿、黄等色釉,底部无釉。

唐代初期,瓷枕制作基本沿袭了隋代的瓷枕造型,体积较小,造型规整,枕面平直,不适合作为日常生活的寝具。

很有可能是医生,用于垫在病人的手腕下诊脉用,出诊时也便于携带。

这个时期的瓷枕,其制作工艺跟唐三彩得到烧制工艺差不多。

当然,瓷器和陶器是不同的,最大的区别就是烧成温度。

但是低温釉制品的烧制,陶器和瓷器的相似度还是很大的。

也就是说,隋唐时期的瓷器,更加容易烧制。

当然,完全仿古代工艺烧制,又要另说,毕竟古代的原矿材料难求。

除了唐代的三彩瓷枕,唐代瓷枕工艺比较独特的,也就是绞胎瓷枕了。

传世的一件唐绞胎瓷枕,个头就比较小,它的高只有6厘米,横12.5厘米,纵10厘米。

整体呈长方形,两端微翘,中竟内凹,棱角分明,檐面不突出,通体施黄、褐色釉。

此枕造型规整,色彩亮丽,图案精美,纹理犹如行云流水,富有亦真亦幻的艺术感染力,令人赏心悦目。

在唐代,还有一种刻花如意头脉枕。

枕长17厘米,宽10厘米,高9.5厘米。

呈如意头形,通体施青釉,枕面平直。

枕面内一周和枕上部,刻有稀疏的缠枝花纹,枕下端中间有一圆形透气孔。

枕造型别致,釉色晶莹,是越窑的代表作品。

唐代的瓷枕工艺,很是华丽,再有,就是个头不大,比如那件如意头,为什么说他是脉枕?

就是因为这件枕头,只有十七厘米,不足一扎长,这么点肯定不可能作为枕头使用。

而到了宋代,能变化就更多了。

所以说,富于变化多彩的是宋瓷枕!

因为宋、金时期是瓷枕发展的兴盛时期,这阶段瓷枕出土数量最多。

像定窑、磁州窑、耀州窑、黄冶窑、汝窑、登封窑、巩县窑、吉州窑、景镇窑等,众多窑系都有瓷枕生产。

而北方著名的民窑体系是磁州窑,窑址在今北河磁县,故而得名。

磁州窑,是最能代表磁州窑艺术特色的是瓷枕。

北宋以后,瓷枕的形体随造型的变化而增大。

最大的大约有五六十厘米,其功能从最初的观赏性、把玩性,进而发展到实用性。

瓷枕在造型上变化多样,有长方形枕、扇子形枕、八角形枕、腰圆形枕、元宝形枕、虎形枕、猫形枕、如意头形枕、卧婴形枕等。

而瓷枕真正的艺术魅力,在于装饰上。

瓷枕的表面绘有人物、山水、动物、花鸟、诗词、鱼虫等各种图案。

这些图案,让瓷枕既有浓郁的生活情趣,又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多变的造型与多样的纹饰互映,使之成为磁州窑制品中的上品。

瓷枕的烧造方法有两种,一种为高温一次烧成。

具体做法是待坯子干后,先施一层化妆土。

然后用毛笔、竹签之类的工具,采用绘、写、刻、剔、划等方法进行图案装饰。

有的还在底部压印窑戳,最后施一透明釉,入窑高温烧制。

另一种则是采用高、低温两次烧成的方法。

具体做法是在坯子半干时,用竹签、篦子刻画上图案,待干后入窑高温素烧;

在此基础上再施黄釉、绿釉和透明釉,二次入窑烧成,此为低温枕。

此时制作瓷枕的纹饰技法,仍然采用白地黑花、模印、三彩、印纹、刻画纹、剔刻纹等。装饰内容丰富,题材繁多。

花纹类装饰有卷草纹、水波纹、梅花纹、莲花纹。梅花表示品行高洁,莲花象征圣洁,卷草、水波纹则表示旺盛的生命力。

图案装饰有古代典故、神话故事,如“西游记”“陈桥兵变”“李逵负荆”;

有表现儿童题材的,如“放风筝”“钓鱼”“背荷戏鸭”等;

还有表现体育运动的:“踢足球”“马上倒立”。

有描绘山川人物飞禽走兽,有把字和植物结合起来,表示吉祥如意、喜庆长寿。

磁州窑瓷枕的图案取材广泛,形式多样,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生活情趣,给人以美的享受。

另外,瓷枕生产有一个奇特的商品广告现象,即在枕的底部压印戳记。

此时还没有形成留款的习惯,所以只能是按照窑口的生产者来命名。

比如,通过这些压印戳记,我们可以知道烧造瓷枕的窑户,有“张家”“王家”“李家”“赵家”“刘家”“常家”等。

第1207章 开堂子

刚开始形成的留款,并不规范,所以都是简单的以姓氏来区分。

但是,姓氏太过宽泛,就算是同性,也并不一定是一家。

比如张家的窑戳,就分别有“张大家造”“张家记”“张家枕”“张家窑”“张大家枕”“古相张家造”等;

王家的窑戳有“王氏寿明”“滏源王家造”等。

此外还有“刘家造”“李家造”“釜源常吉造”等。

其中张家窑在磁州诸窑中,由于声誉最高,烧制时间最长,所以“张家造”印记为最多。

这一个个戳印标记,也成了磁州窑瓷枕生产的一种特色。

既然有特色,就可以在历史长河之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只不过,磁州窑的瓷枕,不如定窑孩儿枕有名。

但是,相比定窑瓷枕,磁州窑瓷枕流传下来的数量,就比较多了。

在制作了足够的定窑、吉州窑瓷枕之后,陈文哲打算专门烧制一窑磁州窑的瓷枕。

还有,磁州窑的传世瓷枕还有一个特殊,就是黑白两色釉的利用。

像是其中的代表作白釉黑彩蹴鞠图瓷枕,就是白釉黑彩。

这只瓷枕长20.5厘米,宽19.5厘米,高10.5厘米。

瓷枕整体为长八角形,周边出檐,两端翘起,中间下凹,周壁直立,底部平整。

釉色乳白,胎质灰浅,黑花绘于釉下。

四壁绘黑彩缠枝花叶一周,枕面绘童子头梳双丫辫。

童子上身穿左衽领窄袖花衣,腰系缎带,下着肥大长裤。

双臂抬起,手藏袖内,上身前躬,左脚着地,右脚抬起,正全神贯注地将球踢起。

上一篇:废材修仙录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