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系统不正经 第1141章

作者:疯神狂想

而这都是从宋代官窑青釉瓷器上发展起来的,当然,清代肯定继承了明代的技术。

而明代的技术,肯定是来自元代、宋代。

这就是传承,像是之前的蓝釉瓷器。

最早,最出名的肯定是元代的霁蓝釉,但是明代的蓝宝石釉也十分出名。

那么到了清代就不行了?肯定还行啊。

比如雍正的单色釉作品之中,就有蓝釉系。

这个蓝釉之中,有霁蓝、天蓝、天青之分。

霁蓝,是一种含百分之二左右的氧化钴的失透釉。

在高温还原焰中烧成,色相沉稳肃穆,均匀滋润,釉面有明显桔皮纹;

天蓝釉则是一种,含氧化钴在百分之一以下的高温釉。

这种釉面细致匀净无开片,玻璃质感强,发色柔和淡雅,清新隽永,宛如雨后之蓝天;

天青釉比之天蓝釉更浅,色相呈淡蓝中微现青绿色,粉嫩柔和,似是仿宋汝釉而来。

自宋迄明代有作者,至康雍集其大成,幽隽淡永兼而有之。

这就是清代雍正时期,最主要的几种单色釉。

当然,其他的也有,比如黄釉系,仿宋釉系。

特别是仿宋釉系,有仿宋五大名窑器及仿龙泉器。

其次还有炉钧釉,这为雍正窑创烧,乃是仿烧宋钧釉的一种窑变花釉新品种。

因是在低温炉中两次烘烤而成,故称。

其釉面肥厚莹亮,釉内结晶体呈深浅不一的红、紫、蓝、绿、月白等色,自然流淌,交融激荡。

种种原因造成宋代名窑诸色釉器,自古便是收藏家们极其推崇的,各朝各代全都极力仿烧。

第1638章 仿古琮式瓶

仿宋名窑瓷器,到了雍乾两朝,复古之风更是一发不可收拾。

雍正窑的仿古釉瓷,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成就。

其中又以仿钧釉,和仿官釉最为成功。

这些仿品中炉钧和茶叶末,最为藏家们称道。

当然,这是清代仿宋代名窑,还是说回青釉。

明代成化时期,其仿宋官窑青釉器也发展的不错。

但是,这种青釉器,却是在清乾隆官窑中得到发展。

乾隆时烧制了大量形制规整、质地优良的仿宋官窑青釉器。

不过,真正说起来,跟宋元像是的青瓷,还是明代。

因为清代的青瓷作品,品质跟宋代的青瓷已经没法比,很明显是质量更好的。

所以,想要仿古,必然要仿更像是古代瓷器的瓷器。

现在陈文哲对明御厂,也算是很了解。

他更是知道,明代御窑厂遗址出土的仿宋官窑瓷器是什么样子。

毕竟这些都是学问,现代很多大师级的人物,都在研究这些。

他现在只要查找一些文献,就能了解个大概。

认真归纳起来,也不够是几点。

根据明御厂遗址发掘出土的资料看,明代官窑中只有宣德、成化有仿宋官窑的生产。

宣德仿宋汝、钧官窑之作,其所仿产品只重釉色,而不重造型。

严格的讲,这些仿宋官窑产品,只是略有大意而已。

成化官窑仿南宋官窑之作,不仅注重釉色的模仿,而且也注重造型的效仿。

成化官窑工匠极有可能是根据曹昭《格古要论》的记载和参照实物,对宋修内司官窑器进行仿制。

宣、成二窑仿宋官窑器,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宣、成二帝追慕宋代汉文化传统的心态和审美情趣。

宣、成二窑仿宋官窑产品,开启了明、清官窑仿宋官窑之先河。

对清初官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提高了制瓷工艺水平,繁衍了多种新的瓷器品种。

这就是明代御窑厂仿官窑器的特点,而真正的宋官窑作品,还要看宋代仿古的官窑。

现代流传下来的一些官窑作品当中,其中一只,应该就是仿的最成功的的。

它是宋官窑仿古瓷器中的特别器型,是一件官窑琮式瓶。

这只官窑琮式瓶,古朴淡雅深入人心。

在宋代的瓷器制造当中,开始出现古朴淡雅的艺术风格。

这是因为宋代整体的文化修养,和人文的审美,发生了重大的改变。

在唐代时期瓷器,艺术品的审美观点是富丽堂皇,繁复和华丽。

经过五代十国战争的纷乱,这种繁华的景象造成统治者们纷纷醉生梦死,最终成为亡国之君。

北宋的建立者宋太祖赵匡胤,在总结五代十国,割据政权灭亡的原因时,将简朴的思想理念,带入到了治国理论之中。

经过宋代初年数十年的努力,宋代开始呈现出一种简朴社会风气。

在服装、建筑、艺术方面,也出现了古朴淡雅的的艺术风格。

而瓷器烧造工艺上,也开始出现清新淡雅的文化气息。

宋代瓷器生产,继承了前代的艺术特色和熟练的工艺,并且将前代的一些方法和制度加以继承。

尤其是设置了专门为宫廷生产瓷器的窑口——官窑。

官窑瓷器的制造,主要是在瓷土的生产地,进行瓷器了初级生产。

然后将成型的瓷器瓷培,送到指定的官窑窑口,进行施釉和后期的烧造。

官窑将烧造出来的精品瓷器,送入皇宫,供皇室使用和收藏。

而稍有瑕疵的瓷器,会被就地打碎,便埋入地下。

这些埋藏于生产地的碎片,对后世瓷器鉴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宋代瓷器在仿古瓷器的器型当中,除了仿制很多青铜器的器形以外,还仿制了一种非常特别的瓷器器型,这就是琮式瓶。

琮,最早是以玉器的形式出现这种玉质的琮,在我国古代历史上非常悠久。

其中最著名的玉琮产地,是位于江浙地区的良渚地区。

这一地区属于新石器文化时期,这个时期又被称为良渚文化。

良渚文化,最令后人所熟知的器物就是玉琮。

后人经过对礼制的研究,确认了玉琮主要是用于祭祀大地的礼器。

宋代对玉琮的喜爱,达到了一个很高的高度。

由此瓷器生产也出现了仿玉琮的形制,琮式瓶就是这种器物的典型代表。

宋代官窑的琮式瓶,在北宋官窑和南宋官窑都有烧造。

但是北宋官窑的烧造工艺,没有南宋官窑熟练,器型也比较粗糙。

此器的形制是仿古玉器“琮”而成,圆口方体,器外壁自下而上分为6节。

这只瓶子高13厘米、宽10.5厘米。

造型端庄通体施青釉,釉质浑厚滋润,釉面二有许多细小纹片。

这样的北宋官窑琮式瓶,现在发现的存世4件,日、英和弯弯故宫各一件,仅一件拍卖过。

官窑和汝窑一样,以釉色为美,没有纹饰,立器只有凹下或凸起的弦纹或边楞。

器型种类较少,除了盘、葵口洗以外,多仿古青铜器的造型。

这种琮式瓶就是其中经典,其他还有长颈瓶、贯耳瓶、贯耳尊、兽耳炉等,都是仿古器。

这种北宋官窑青釉琮式瓶,各种规格的都有。

比如现在发现的有高32.9、口径13、足径15.2厘米的一只;

一般这种瓶子都是敛口,拱壁方形体,圈足,四委角间饰简化兽面纹。

通体施青釉,色泽青中微闪灰,釉面肥厚、温润,有大小纵横纹片。

足际刷紫褐色护胎汁,磕碰处可见胎骨呈浅灰色,胎质较南宋官窑显粗。

肩部的四角端面署有出窑后加刻的楷体“观、音、庵、记”铭文,当属庵堂的标志。

汴京官窑继汝窑而发展,靖康之难后停烧,因黄河改道致窑址被深埋六公尺地下。

但其产品,依然可从承传脉络上得到确认。

这种琮式瓶造型典雅,口与颈的曲面优美、流畅,硕腹于方中见圆,圆中有方。

目前已面世的南宋官窑、龙泉窑琮式瓶,均呈直壁的方形体。

整器取古琮之形,却能准确地再现良渚文化玉琮之精髓。

主要是拱形壁、小委角及兽面纹。

这些都符合宋徽宗赵佶,雅好古玉艺术的个性;

纹饰以四委角为中心,每排垂直雕琢兽面纹五节,纹样古朴大气。

第1639章 苍璧礼天,黄琮礼地

对照传世器可知,琮式瓶上的五节兽面纹,系宋代官窑琮式瓶唯一的纹样。

例如,被分别藏于弯弯故宫博物院、霓虹东京国立博物馆、英轮大维德基金会的南宋官窑琮式瓶。

上一篇:废材修仙录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