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系统不正经 第1140章

作者:疯神狂想

当然,根据窑口不同,所在地理位置的不同,不管是胎土还是釉色,都有区别。

但是这种区别并不大,最起码对于现代的陈文哲来说,并不难做到得到合格的原材料。

既然外在条件合适,技术更加不是问题。

以陈文哲现在的江湖地位,或者说以他现在的财力水平,想要得到一些技术,变得十分容易。

对于其他人来说,也许技术很难学到手,而且一些失传的技术,更是无从学起。

但是对于陈文哲来说,这一切都变得简单。

只要有点江湖地位,有点钱,他想要学什么都可以。

北宋官窑瓷器的制作,对于陈文哲来说不难,反而是历代一来的仿品官窑,对他来说反而更加杂乱。

不是难,只是有点繁杂。

官窑十分特殊,御窑厂就是官窑,但是,它不是北宋官窑。

只有北宋时期的特殊窑口,才是北宋官窑,或者后来成为南宋官窑。

而后世的所有仿官窑,其实也是御窑厂仿的最好。

原则上来说,这些御窑厂仿的官窑,也是官窑,在这里是官方御瓷厂。

不管是哪一种官窑,他们出品的瓷器,都是最顶级的。

所以,后世,比如宋代哥窑、元代官窑、明代官窑、清代官窑这些,都是陈文哲现在仿制的目标。

宋代哥窑这个肯定不能落下,但是这个也算是一座名窑,仿制起来并不简单。

所以,陈文哲掠过元代,直接仿明清的官窑。

明清可以说是瓷器生产史上,最顶峰的存在。

宋代官窑肯定是瓷器中的巅峰水准,但是明宣德成化两朝官窑,亦有大量仿制精品。

而这正是因为,宋代官窑对后世产生了较大影响。

在明官窑的烧造活动中,出现了高度模仿北宋汝、钧窑及南宋官窑的产品。

明代官窑,在宣德鼎盛。

其后历经正统、景泰、天顺三朝,当时国家是多事之秋,无暇顾及官窑生产。

所以御厂烧造明显萎缩,直到成化时官窑生产才得到恢复。

其时烧制的斗彩瓷工艺精湛,技艺超过宣德朝。

成化帝也像他祖父宣宗一样,对宋代名窑名品有特殊爱好。

除了仿宋官窑产品之外,还有大量仿宋青白瓷、仿宋哥窑器生产。

其代表作有明成化青釉敛口三足水盂,这件瓷器高7.2厘米,1988年明御厂今龙珠阁东北角出土。

成化仿宋官窑产品,不仅注重釉色的模仿,而且也注重造型的效仿。

如故宫博物院藏明成化仿宋官窑青釉葵瓣洗,与该院藏宋官窑青釉葵瓣洗极相似;

明御厂出土成化青釉三足炉,与弯弯故宫博物院藏宋官窑三足炉相似;

明御厂出土成化青釉渣斗式花盆,与杭市老虎洞窑址出土的修内司官窑青釉花盆相似。

这可能是当时工匠,根据宋官窑实物而模仿的。

明洪武二十五年,曹昭《格古要论》中有“官窑”的记载。

“官窑器宋修内司烧者,土脉细润,色青带粉红,浓淡不一,有蟹爪纹,紫口铁足,色好者与汝窑相类,有黑土者谓之乌泥窑,伪者皆龙泉,所烧者无纹路。”

可见明初,人们对宋修内司官窑器很熟悉了。

如果成化官窑工匠,未见过宋官窑实物的话,在造型上不会如此相像。

综观现存成化仿宋官窑器,其釉色和部分造型,均较为接近修内司官窑器,比宣德官窑仿宋汝窑器水平更高。

第1637章 大美至简

纵观有明一代官窑,宣德青花、成化斗彩是明代官窑生产最优制品之一。

宣、成二窑所处时期,亦是明官窑中最为辉煌的两个时期。

宣德仿北宋汝、钧窑器,成化仿南宋官窑器标志了当时御厂具备了高超的制瓷技艺。

宣德官窑仿宋官窑器,不是刻意仿真,而只是仿其大意。

但通过仿制提,也高了制瓷工艺水平,繁衍了新的瓷器品种。

清代雍、乾时期烧制的仿宋官窑器,明显受宣、成二窑的影响。

如宣德官窑利用微量的钴为着色剂,烧成的天青色仿汝器。

利用低温熔块铅质釉,作成洒蓝釉仿宋钧窑器。

其天青釉和洒蓝釉,与汝釉和钧釉相去甚远。

但前者在清雍正时期,变成著名的天青釉。

后者在清乾隆时期,演变为炉钧花釉。

这可不简单,比如雍正天青釉,这可是十分著名的雍正单色釉作品中十分重要的一种。

没有青花的蓝白相映,没有彩瓷的繁复缤纷。

纵然仅纯净一色,却不输于“浓抹淡妆”,这就是单色釉。

大美至简,却并不简单!

单色釉又被称为“一色釉”、“纯色釉”或“一道釉”。

由于瓷釉内所含化学成分的不同,不同种类的单色釉瓷器,烧成后会呈现出不同的单一色泽。

单色釉瓷器以其质地迥异的胎体,和美不胜收的釉色,曾经在我国陶瓷艺术史上缔造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

以釉色作为装饰,是瓷器工艺中最早的装饰手段,早在东汉就出现了。

至清代,更集大成,形成了绚烂多彩的单色釉品种,成为景镇官窑的四大名瓷之一。

清代单色釉的烧造,尤以雍正时期最为鼎盛,其品种之富、水平之高均达到了历史顶峰。

雍正青釉,以微量铁为呈色剂。

这是我国最古老最传统的,曾经一度占主导地位的色瓷釉。

这种釉色,宋代龙泉窑烧制的青釉器,已达到了高度水平。

以后逐渐衰落,康熙时烧制的仿龙泉青釉瓷器,才又重新提升青釉的地位。

雍正青釉在康熙的基础上,质量进一步得到提升。

这一时期的青釉瓷,达到完全成熟阶段。

其青釉烧造,已能达到相同器物色泽一致的程度,而且是高成品率。

可以说,其青釉瓷制作技术,达到历史最高水平釉色。

其质汁细润,釉色匀净苍翠。

依色调深浅不同,可分为豆青、冬青、粉青色豆青色最深且浓;

冬青色泽稍浅,青中泛绿;

粉青色泽浅淡,青中泛粉白色。

釉面温润致密,光洁平整。

纹饰为印花、刻、划装饰,纹饰细腻清晰。

雍正时期的单色釉器,大致可以分成几类。

红釉系,有铜红、金红和铁红之分。

铜红釉,又称霁红,是以氧化铜为呈色剂,在1300℃左右的高温还原焰气氛中烧成。

这种釉色对于烧造温度和窑内气氛的控制,要求极严。

所有铜红釉是历来是单色釉中,烧成难度最高的品种。

明宣德以后,铜红釉的烧制几乎失传。

到了康熙时又有了恢复和发展。

至雍正,这种名贵而难度极高的釉色,才达到了最成熟的阶段。

雍正时期烧制出华丽幽静,失透深沉,呈色均匀的霁红器。

之前陈文哲全名仿制过所有红釉瓷器,但是,他仿制的还是不全。

这一次研究到了雍正单色釉,陈文哲干脆补全。

就不如铁红釉,又称矾红、珊瑚红釉。

这种釉色可是瓷器之中的一个大类,而之前陈文哲就没有放过。

矾红是以氧化铁为呈色剂,在低温氧化气氛中,烧成的一种微带橙黄的砖红色釉。

雍正时的珊瑚红器,釉层薄透而均匀,有明显桔皮纹,色调沉着,光润精美,呈现出富丽堂皇,精致典雅的宫廷气象。

最出名的就是清雍正时期,景镇窑出品的珊瑚红釉盘。

雍正单色釉,除了蓝釉、红釉是珍品之外,最大宗的应该就是青釉瓷器。

青釉系,有以铁为呈色剂烧造的高温青釉器。

再就是以铜为呈色剂,烧造的中温青瓷。

前者有粉青,冬青和豆青之分,颜色由淡而渐深。

后者有孔雀绿、瓜皮绿、翡翠绿和松石绿等,尤以后两种为贵。

这个陈文哲之前在烧制绿釉瓷和红釉瓷的时候,涉猎过。

高温青釉瓷器,是历史最为悠久的单色釉品种,历代俱有名品。

但只有到了雍正,窑师们才真正成功地掌握了青釉的烧造技术。

雍正青瓷色调清新柔和,质地光润如玉,意境幽远,气质高华。

上一篇:废材修仙录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