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系统不正经 第1139章

作者:疯神狂想

从而愈发制造了真假难辨的混乱局面,以致产生了“官哥不分”的说法。

这或许也只能等到有新的考古发现或文献发现时,才有可能解开“官哥不分”之结了。

当然,真正宋代的哥窑器,绝对不是后世仿品能够相比的。

现代收藏大兴,古代各种器型都有人研究。

自然,这个研究当中,也有人在研究高仿。

所以,陈文哲还是能够轻易找出后世仿品的缺陷。

宋元时期的仿官窑瓷器,和“正版”的差距还是很大的。

其中最著名,也最有争议的高仿窑口,应该是龙泉窑。

古代青瓷的发展,因南宋官窑的兴起壮大而达到顶峰。

但随着南宋王朝的覆灭,南宋官窑作为仅供皇室使用的御用瓷业也随之消亡。

能够流传下来的珍品更是少之又少,因此,官窑瓷器常常被当代和后代所仿烧。

这其中不乏一些颇具名气的瓷窑,龙泉窑就是其中之一。

龙泉窑中有个溪口仿官,这个窑址现在已经成立了博物馆,并且已经确定认为它是南宋官窑。

但现代的很多观点,还是认为这是仿官窑的一个品种。

在这里就要特别说一下龙泉石灰釉,也叫石灰碱釉。

溪口仿官具有官窑的典型特点——紫口铁足,它也是用的是黑灰色的青土。

唯一不同是釉质玻璃质感比较强,光洁亮丽。

因此,溪口仿官对薄胎厚釉的要求又过之,更加精细。

南宋时就有溪口仿官,大窑也有一部分仿官性质的,但是没有形成规模。

朱伯谦先生在《龙泉青瓷简史》中认为,由于在龙泉窑中,至今还没有找到黑胎青瓷发生和成长过程的迹象,因此推断龙泉黑胎青瓷在生产工艺上,是受了南宋官窑的影响,是龙泉仿官或龙泉官窑的产品。

比如东京国立博物馆藏的一件龙泉窑青瓷碗,就是其中的精品。

这只碗口径26.1厘米,敞口,口呈花瓣形。

通体施淡粉青釉,釉质柔和滋润,开冰裂纹。

口沿有磨损痕,镶铜口。

此器造型端庄而精巧,是南宋龙泉窑仿官瓷中难得一见的珍品。

除了宋朝当代的仿制以外,元代也对官窑进行仿烧。

在修内司官窑里面,也出现了一些类似于哥窑表象的瓷器,这一部分瓷器出现在元代。

修内司窑原本为南宋官窑,随着元人入侵,官窑一度废止。

直到元代的早期,有一部分人到了窑址去恢复它的生产。

但由于一些变故又再度停烧,到二次又回到了窑址才再度复烧。

因此,修内司官窑在元代期间,有两个复烧阶段。

在二次复烧阶段里面,找到了类似于这样的哥窑瓷片。

这些元代窑层中的产品,就是仿修内司官窑而来的。

虽然还有修内司官窑的光环,但是它的实质不在,精神不在了。

从器型上看,这与当时的官窑精细程度差了很多,制作工艺也相对相对下降。

从现在残存的修内司官窑器物,特别是一些残片来看,就能看出很多东西。

比如先打发掘出来的一块瓷片,它是文房用具,虽然很小,但是制作工艺非常精。

到这类表象的东西,很多专家可以说它是哥窑。

但是,有的专家可以说是官窑。

那么官哥难辨,这就是它的一个特征之一。

所以的话像这类东西,你把它定义为官窑也行,把它定为哥窑也行。

明代迄今,古陶瓷领域一直存在“官哥不分”之说。

“官哥不分”指的是宋代的五大名窑中,官窑和哥窑的基本特征混淆不清,难分仲伯。

明浙江钱塘人高濂说:“官窑品格,大率与哥窑相同。”

明万历进士屠隆,列举他的众多文房瓷,更是官哥并提,不予区分。

诚然,哥窑瓷器和官窑共同之处。

如:都开片,都是金丝铁线,都是支钉和垫砂两种烧法。

以支钉为主,都是紫口铁足,都是古朴典雅。

但其实只要仔细研究,还是能够发现二者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不同的。

其一,官窑口薄、口釉淌、竖向水渍,口上扬;

哥窑口厚、釉厚有横向水渍。

其二,官釉亮;

哥釉有出汗相,官釉没有汗相。

其三,在开片上,官窑竖线长、横线短、线方向不定,横线根粗稍细;

哥窑竖线长、横线短、竖线多左旋。

其四,在胎体上,官窑薄,但坚重;

哥窑厚,没有官窑坚密重。

据考古发掘证实,元代时期的仿官窑只有龙泉金村,大窑二地五处窑,是黑胎官窑。

其釉层比宋器薄些,釉面暗淡,不够均匀,泛灰或泛黄白。

开片较大不连贯,色浑浊,色较淡较浅。

这些仿官窑不像宋器那么色重,开片大小相差悬殊,不像宋器那么细碎。

纹线比较僵直,不像宋器在小范围中也显曲折。

第1636章 宋人仿宋官

现代人站在信息大潮之上,都知道,不管什么时期仿制的北宋官窑,其实都是不如那个时期的瓷器更好的。

为什么呢?因为不惜工本。

古代可以不惜工本,现代人可以吗?

现代人仿制一件东西,他们是要赚钱的。

只不过因为北宋官窑太好,所以才会有那么多人想要仿。

通过种种迹象表明,仿官窑,其实早在宋元时期,就已经开始了。

发展到明清,对于官窑的仿制可以说是有增无减,并且也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

归纳起来,宋代官窑仿品也就这几种情况。

窑瓷器自问世后即很名贵,历代多有仿制,仿品可分四种情况。

一是宋龙泉窑仿;二是明清官窑仿;

三是清末民国仿;四是现代新仿。

宋龙泉窑所仿官窑瓷器,采用垫饼或支圈烧,没有支钉痕。

另外,龙泉窑仿品没有一件是满釉支烧的。

明代仿官窑属官仿官,均是景镇御窑厂所仿。

这些仿品釉层较厚,釉面开大小纹片。

多为粉青和灰青色,不重造型,只重釉色。

清雍正时仿官窑产品,被文献中称为“仿铁骨大观釉”。

釉色多为豆青、灰蓝和月白,少数无纹片,多为大开片,釉有透明和失透两种。

失透的容易与宋官窑混淆,其精致产品中,支钉痕为黑色,类汝窑细小的芝麻钉。

明清官窑仿品虽是仿品,仍有较高的文物价值。

明清官窑仿品多具本朝款识,或本朝造型特征,不会与宋官窑作品混淆。

而真正的“官窑”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由官府直接营建。

分有新官、旧官之称,前者为南宋官窑,后者为北宋官窑。

胎与釉均薄如纸,有月白、粉红、粉青、大绿、油灰等色。

当时月白为上,粉青次之,以后变为粉青为上,月白次之。

器物多为开片纹,以冰裂纹为上,梅花纹次之,细碎纹为下;

开片纹,有带黄黑线的为上品。

釉斑,则以鳝鱼血为上,墨纹次之。

官窑瓷器,虽然在宋代瓷器中只占极少数,但是由于其所处地位和具备的优越条件,使它在当时烧造了一批宫廷所需的高档瓷器。

而就此让北宋官窑,成为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

对于这样的名瓷,陈文哲仿制起来其实并不难。

毕竟他之前仿了汝窑和钧窑,对于哥窑和定窑也十分了解。

现在仿官窑,其实涉及到其他四座名窑的技术。

这样技术互相结合,产生另外一种别样的美,对于陈文哲来说,并不难。

这里最主要的还是合适的胎土和釉料,而这一点对于仿制北宋窑口的瓷器来说,反而更加简单。

因为这个时期使用的胎土一般都是紫金土,而釉一般都是石灰碱釉。

上一篇:废材修仙录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