瀚海唐儿归 第399章

作者:人到中年纸老虎

  其二则是高行周,他没有参加阳城白团卫村的大战,是以要清醒一点,并未太轻视契丹人。

  况且高行周觉得,阳城白团卫村之战不可复制,因为契丹人之所以败的这么惨,实际上是耶律德光的指挥失误,有很大的问题。

  这种国战,你不能总是依靠敌方主帅失误吧。

  第三个人是王周,但他觉得有问题的地方,既不是他看不起杜重威的军事能力,也不是他不轻视契丹。

  而是他觉得,贸然西进,恒州守军毫无准备,也未存粮,不应该贸然前去。

  杜重威虽然避战畏战,还对耶律德光有些PTSD,但他本人性格,可不是一个唯唯诺诺的人。

  此人在精神上,可能有一些双相情感障碍。

  一面是胆小,一面是狂躁易怒。

  对他这三个提出反对意见的人,杜重威反应各不相同。

  符彦卿此人虽然待人有礼,御下有恩,但骨子里还有着一个武人和累世将门的傲娇。

  他平日里就看不起杜重威,杜重威也早看他不顺眼。

  这眼见符彦卿出言反对,杜重威大发雷霆,以北面行营都部署的主帅身份,免去了符彦卿右厢都指挥使的职位,把他赶往南边的冀州衡水一代驻防。

  衡水一带,地形略有起伏,境内多低矮山岗和洼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阻碍契丹骑兵行动的作用。

  杜重威把符彦卿赶往了衡水,一面命他收集粮草,冀州这几年的灾害叫轻,还算能搜刮出来一点东西。

  二是万一契丹军没去恒州,符彦卿可以在衡水起到屏障黄河北岸重镇贝州、邺都和澶州的作用。

  对于高行周,杜重威就要和蔼多了,因为今年年初,高行周的次女娥娘,嫁给了杜重威的儿子杜宏遂,对于亲家,杜重威当然要礼遇一二。

  听到高行周担心大军不能败契丹,李守贞以及众将皆大笑,杜重威则以为是高行周上次差点死于契丹人之手,心里惧怕契丹。

  这他是很能理解的,因为杜重威本人不就是被契丹人在晋阳城下,打出应激反应了嘛。

  一时间杜重威越看这亲家越是满意,竟有了一种同病相怜的感同身受。

  于是破例命高行周率部退到邺都一代去,为大军督促粮草。

  至于王周的担心,杜重威倒是非常赞同,他调拨给王周三千军马,命他为大军先锋,先期前往恒州布防。

  有时候,战争中,会出现一些寻常无法解释的惊人巧合,这次就是。

  石重贵和杜重威、冯玉等人的瞎整,终于在此刻遭到了报应。

  晋辽双方在都不知彼的情况下,同时选择了往恒州去的这一条路。

  不过相对于辽军,晋军则更加倒霉。

  自符彦卿、高行周二将南下,杜重威拔营西进起,已经十月的河北大地,竟然又开始阴雨绵绵。

  是月,天下大水,霖雨二十余日,杜重威率军于泥淖之中,艰难西进,兵将们怨声载道。

  沿途州县为了供应大军所需,官吏们让居民拆木以供爨,锉藁席以秣牛马。

  十月底,天气刚好放晴,晋军七万人,到达了滹沱河上的中渡桥,此桥是出入恒州的重要通道。

  可是到了这里指挥,晋军才发现,契丹兵马比他们来的早,已经将恒州团团围住,且也已经占据了中渡桥。

  张彦泽在河东岸看到契丹人夺取了中渡桥,极为恐惧。

  他既担心契丹大军已经攻下了定州,又担心杜重威责怪。

  于是,立功心切的张彦泽没等大军部署到位,直接引本部四千余人猛攻中渡桥。

  契丹驻守中渡桥的,则是斩杀了梁汉璋的高松。

  两军都是精锐,一个没经历过白团卫村的惨败,一个焦急万分,想要马上拿下中渡桥。

  一战血战,瞬间就展开。

  未战几何,中渡桥上契丹人,就遇到了麻烦,因为桥上发挥不出骑兵优势,让他们不得不步战,因而非常被动。

  张彦泽趁机以铁甲重步为先锋,再派弓弩手走到河中,涉水射击契丹兵马。

  一时间占尽优势,开战不过两刻钟,张彦泽就率军控制了中渡桥。

  极为可惜的是,他进攻打的太快,等他打下了中渡桥后,晋军大部还没有到达河岸,杜重威也无法给张彦泽提供多少援军。

  而就在中渡桥附近的耶律德光听闻,亲自派人遣生力军支援高松,辽军到达桥头的大军,一度有上万人。

  此时张彦泽部晋军弓弩用尽,铁甲士力竭,守不住已经占据的中渡桥,又被契丹人赶回了东岸。

  紧接着,耶律德光亲自赶到了中渡桥防备晋军。

  而血战两个时辰,差点被晋军打崩溃的高松也认识到,契丹兵马的步战,是不可能赢得了晋军的。

  遂建议耶律德光干脆烧毁中渡桥,然后利用骑兵优势往上游寻浅处渡河,断晋军后路。

  耶律德光深以为然,立刻命人烧毁了中渡桥。

  而在中渡桥的大火都要熄灭后,杜重威才终于赶到,但已经于事无补。

  晋辽双方,遂隔着中渡桥,对峙了起来。

第四百七十九章 血火三国杀(堕落与坚持)

  滹沱河的水量,其实并不大,哪怕就在中渡桥这一段,若是有擅游泳的士兵,还是可以涉水过河的。

  至于上游,就有更多的河段河道水浅容易通过。

  杜重威忙着立寨稳住阵脚,耶律德光已经当机立断,命小舅子萧翰亲率铁鸽、奉圣两军六千精骑,沿滹沱河西进,寻找宽阔处渡河,直接去截断晋军后路。

  十一月底,萧翰率六千精骑,出其不意突然出现在了栾城城外。

  栾城只有少量守军,他们甚至不知道来的是契丹人,直接就被攻陷。

  这其实就是符彦卿极度反对杜重威西进恒州的原因,因为这不但代表着行军路线的改变,还代表着补给线的改变。

  以后晋的国力和后晋朝廷对于地方的掌控力,晋军并没有随意更改大军路线,以及随之而来更改补给线的能力。

  若是按照约定好的计划,在北面守不住后,南撤到黄河一线,实行让契丹兵马深入的策略。

  这样,不管是沿途补给数量和质量方面,都更有保障。

  可是杜重威一下润到了恒州,补给的难度顿时就增大了。

  比如栾城,如此重要的补给据点,就没有多少防御。

  杜重威虽然派薛怀让转运粮草,可是从东京到栾城的转运路线并未建立,恰逢大雨,转运民夫苦不堪言,宁愿被鞭打都不愿起身,根本无法驱使。

  等好不容易运送了三万石粮食到栾城,萧翰率领契丹兵马就到了。

  薛怀让丢了栾城,手下除了民夫,又只有数百士兵,周围州县也无兵可调,只能退往栾城西南的元氏。

  而且他也只能守住元氏城,因为萧翰兵马十倍于他,随时可以派出数百精骑四处劫掠。

  甚至把薛怀让好不容易建立的简单补给线,以及沿途补给点全被破坏,元氏都快成了孤城,他哪还敢出城。

  同时,滹沱河东岸的杜重威听闻栾城被占,立刻就慌了神。

  因为栾城不但是晋军的补给线,还是晋军南撤的必经之路,栾城在契丹人手中,就如同卡主了晋军的脖子。

  慌乱之中,杜重威急令一直在护卫大营的虎刺勒,率武宁军骑兵与一部分禁军骑兵南下,与薛怀让合击栾城,打通道路。

  而滹沱河西岸的耶律德光架起了巢车,将后晋军营的动向,看的一清二楚。

  虎刺勒率三千骑兵刚刚出营,耶律德光就命令戴罪立功的耶律屋质等人再率三千骑兵,尾随虎刺勒南下。

  虽然都是派出去三千骑兵,但对于双方来说,意义完全不一样。

  晋军的三千骑兵,是在极大的压缩了大军机动性情况下,抽出来的。

  契丹人几乎是全员骑兵,抽出三千骑兵完全无所谓。

  而且契丹骑兵还是一人双马的奢侈配置,他们尾随虎刺勒三千骑南下后,很快就与栾城的萧翰取得了联系,因为萧翰一直派出了大量游奕军在外警戒。

  等虎刺勒率精骑冲破萧翰部游奕骑,到达栾城外围以后,就遭遇了严阵以待的耶律屋质与萧翰部合计六千骑兵。

  所谓与薛怀让部合击栾城,压根就是没影的事。

  因为薛怀让连元氏城都不能出,压根不知道虎刺勒已经率军到达了栾城以北。

  虎刺勒策马四处奔驰鼓励士气,虽然已经较为疲惫,但他并未畏惧,反而指着远处萧翰部和耶律屋质部间的间隙说道。

  “虏骑布置的也颇为仓促,两军之间并未合为一体,如果我等直冲彼处,定能大破契丹人。”

  说话间,虎刺勒把眼睛看向了身边的悍将虎泰。

  在这之前,虎刺勒下达命令之后,儿子虎广和虎泰就是出战的两把尖刀。

  此刻,虎刺勒不敢将这等为大军利刃的重任教给虎广,因为自从上次虎广差点被契丹铁鹘军用马槊砸死之后,虎刺勒就有点惧怕了。

  虽然虎广跟他在许多方面,多有龌龉,但虎广是他唯一优秀的儿子,父子之间吵归吵,感情还是在的。

  虎泰是一个精悍的矮个子壮汉,就跟一个黑秤砣一样。

  自跟着张天王东归起,大小数十战,每战必登先。

  到了东京开封府后,虽然拼命的劲头有所减缓,但仍是难得的悍将。

  可是此等悍将,此刻眼中竟然也已经有了怯意,他看着虎刺勒,有些言不由衷的说道。

  “三伯,虏骑势大,其后还有没有支援都未可知,不如我们引军退还,等都部署调遣。”

  虎刺勒怒视虎泰,手里马鞭就差敲到虎泰头上了。

  “竖子安敢?战场之上推三阻四,我看你是被那几个徐州娘儿迷昏头了,还不领军冲杀,仔细老子回去就发卖了你那个几个伶妓。”

  自从上任徐州武宁军节度使之后,虎刺勒都老树开新花纳了两房美妾,武宁军控制的各州县,又有奇珍异宝献上。

  更有盐铁商人送上豪宅和伶人乐伎,虎刺勒生活的品质,那是一下就上去了。

  顺理成章的是,他虎刺勒打了这么多年的仗,可以享受享受,那手下人也会有样学样啊!

  不过短短一年时间,虎泰就已经有了三房妾室,良田四千亩,还控制几家盐铁矿场。

  富贵至此。还指望他能像以前一样不要性命的猛冲猛打,怎么可能嘛。

  不过因为腐败的时间还不长,虎泰的血勇扔在,加上虎刺勒的威信,没办法的虎泰只能硬着头皮,狂吼一声,下去聚集士兵去了。

  不过,虎泰可以学着虎刺勒的生活方式,下面的士兵自然更不傻。

  况且原本虎刺勒这七百凉州大马骁勇无匹,除了生活没有腐化以外,还有个重要原因。

  那就是大家都是来自一个地方,训练、战法配合的亲密无间,信任更是无语伦比。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