瀚海唐儿归 第400章

作者:人到中年纸老虎

  但到了徐州以后,虎刺勒不可能不吸收以往武宁军的老人,也正是这些人的进入,把原本的凉州骁骑们给带着腐化了,同时默契和信任度也在飞速下降。

  看似骑兵人数从七百人扩充到了两千人,但实际上的战斗力,是远不如从前。

  可惜就如同石重贵并不能很好的把握晋国国情一样,在徐州接着奏乐接着舞的虎刺勒,也未能准确的捕捉到虎泰等人战斗力急剧下降的事实。

  此时,辽军萧翰部与耶律屋质部联袂而至,两军呈鹤翼阵往虎刺勒部钳过来。

  虎刺勒则以锋矢阵应对,看上去似乎是想把远远铺开的辽军扎破一个口子。

  只不过实际上,虎刺勒暗中藏了虎泰四百人,是想在大军掩护下,用精锐突袭辽军薄弱处,也即是两根白鹤翅膀的根部。

  而辽军看似用傻乎乎的用鹤翼阵撒胡椒面,但实际上是深知虎刺勒凉州大马的厉害。

  契丹人是准备包裹住虎刺勒所部,用机动性反复拉扯剥洋葱。

  是以,两军尚在数十步外,辽军就万箭齐发,用弓箭扰乱虎刺勒部骑兵的冲锋,并不强求与虎刺勒部骑兵近战。

  鹤翼阵瞬间变成了乱战,一时间让虎刺勒极不适应。

  此时他如同一头雄健的公牛,辽军却是一群鬣狗,当面虽无一合之敌,但四周尽皆潜伏着危险,稍不注意就要被咬下一块肉。

  不过,虎刺勒暗中埋伏的虎泰也不是完全没用,因为契丹人这种打法,看似毫无章法,但还是挺依赖指挥。

  虽然富贵日子过了快一年,虎刺勒的战场嗅觉,并未丢失,他手指萧翰所在的方向,急令虎泰引军猛攻。

  萧翰也没想到,对年这么快就觉察到了他的指挥所在,对于虎刺勒这几百骑,他还是挺忌惮的,应该说辽国上下,都很忌惮。

  这些凉州大马弓马娴熟不在契丹骑兵之下,战马、甲械更有胜出。

  现在契丹国内的普遍认识是,三万人以上五万人以下的决战,凉州铁骑与契丹铁骑,战力在伯仲之间。

  五万人以上的,大契丹铁骑胜率极高,但同时,若是三万人以内,特别是一万余左右的精骑对决,凉州铁骑则要更胜一筹。

  不过,紧接着发生的事,就让萧翰大跌眼镜。

  虎泰所部三百轻甲骑兵,看着来势汹汹,但三次猛攻,皆不能击溃他布置在前军的轻甲骑兵。

  这凉州大马战斗力,下降的也太快了吧。

  疑惑中带着喜悦,萧翰指挥更加得心应手,双方在栾城城外,一路沿着城外汶水,纠缠了数十里之多。

  血战一个时辰,虎刺勒部死伤惨重,已经隐隐又溃败之相。

  人喊马嘶之中,虎刺勒头上冷汗顺着兜鍪哗哗的往下掉,虎泰竟然冲不开面前的契丹骑兵。

  这别说俘杀地方主帅,就是逼迫敌军主帅移动帅旗都做不到。

  而他们此刻,由于战术和战力的失误。更加深陷于辽军的剥洋葱行动中,伤亡愈加增大。

  虎刺勒一时间想了很多,似乎手脚都有些冰凉。

  他想过自己可能会战死在某处,但未想到,竟然会来的如此之快,他在武宁军的幸福日子,还没过够呢。

  恰在此时,一阵阵欢呼从左右传来,虎刺勒猛地抬头看去,只见萧翰所部的帅旗,如同风中树叶一般开始左右摇摆。

  就在萧翰身前不远处,一队百人左右的精骑,如同虎入羊群一般,打的萧翰之亲卫狼奔豕突。

  终于,帅旗下的萧翰也经受不住这份压力,带各种旌旗和大鼓开始后撤。

  一时间,虎刺勒部欢声雷动,众兵将依靠这个打出来的缺口,往北猛冲了出去,他们终于跳出了包围圈。

  不过虎刺勒心没有彻底放下,他环顾四周,终是没见到儿子虎广的身影。

  俄尔一声熟悉的呼喊声传来,虎刺勒向西北处看去,只见儿子虎广立马于山坡之上,把手一挥,仿佛是在对他告别。

  “儿郎们,我们回凉州去!唯有天王才能拯救天下!”

第四百八十章 血火三国杀(黎明前的黑暗)

  虎广等人离开战场后,没有做丝毫停留,卸下甲胄,扔掉马槊,只带了铁锏和横刀以及长短两把梢弓。

  对于一个刀口舔血的人来说,扔掉了最重要的甲胄和价值万金的马槊,已经可以用破釜沉舟来形容了。

  之所以做出这么决绝的决定,是因为虎广已经觉察到了相当的危险。

  要知道在这之前,虎广可是决定在徐州和武宁军中继续‘潜伏’,为张昭进入中原做准备的。

  因为当时,虎广认为就算晋国上下再烂,也完全可以抵挡住契丹人。

  但是这一次,虎广突然发现,这次军中上下,除了弥漫着轻敌和抱怨的情绪意外,很多人可以说,已经大为堕落,不复当年之勇。

  他父亲虎刺勒和族兄虎泰,就是最好的例子。

  良田豪宅美妾侵蚀了他们的意志,以往那些无畏的勇士,再也不能心无旁骛的战斗了。

  而反观契丹人,他们三年两次战败,特别是阳城白团卫村这一战,契丹人从人手到辎重都损失惨重,但他们却能迅速恢复,并且听从命令南下。

  这说明,契丹皇帝耶律德光对契丹国的掌握是非常牢固的。

  换到晋国的话,这样一次失败就能让整个国家崩溃,而契丹非但没崩溃,还能接二连三的南下。

  两相对比,已经是质上的不同了,晋国就算能抵抗得住一次,下一次也一定逃不脱。

  而且晋军此次乱招频出,有全军覆没的大风险。

  所以虎广觉得,比起继续潜伏为张昭谋夺一城一地,完全不如赶紧把晋军有极大失败风险的消息,告诉张昭。

  而就在虎广向西而行,虎刺勒损失五六百骑兵,拼了老命才逃出萧翰和耶律屋质包围圈的时候,滹沱河东岸的晋军,彻底陷入了包围圈之中。

  原来虽然两军是隔着滹沱河对峙,但滹沱河本身并不是非常宽广。

  契丹骑兵延绵滹沱河上下十里,扎营连绵不绝,他们利用骑兵优势,不断渡过滹沱河,将后晋的营地周围,基本都清剿了个干净。

  杜重威也懊恼不已,因为虎刺勒所部三千骑不走的话,契丹人根本不敢这么大张旗鼓的肃清晋军大营周围。

  而现在,梁汉璋损失了两千骑,符彦卿、高行周带走了三千骑,虎刺勒又带走三千骑。

  七万晋军中,能抽调出来的骑兵仅仅只有不到六千骑,这还是算上了各节帅亲随骑兵的情况下。

  十二月,虎刺勒的败军逃回了晋军大营,直到这个时候,一直稳坐大营,心里幻想着再来一次阳城白团卫村之战的晋军兵将,这才有些紧张了起来。

  因为契丹人只围不打,肃清周围之后,就把晋军困了起来,并不发动进攻,使得晋军利于步战和突袭的特点无法发挥。

  现在栾城解围失败,退路和粮道都被掐住,形势已经万分危急。

  杜重威恐惧不已,全军之中,他最能信任的,不过就是李守贞,这两人经常之一起怨怼朝廷,很有共同语言。

  不过面对这种情况,李守贞虽然素称勇武,也有谋略,但也没有什么好办法。

  契丹人这次学聪明了,围而不打,明显是想耗死他们。

  而晋军有七万之众,滹沱河虽浅,但也不容易渡过,是以就算不考虑契丹骑兵的威胁,主动出击的可能也不大。

  一顿苦思冥想之后,两人的军情没商量出来,倒是对后晋朝廷的怨恨,被激发了出来。

  杜重威手持一角酒,醉眼朦胧的看着李守贞,出征时的胆怯又浮上了心头。

  “此次出征,本就为瀛、莫二州而来,天子非要贪心燕云,若是只为瀛莫二州,事有不谐,吾等早就退往贝、相等州固守了,岂能被围此处?”

  要说没有道理吧,也不是,真还有那么一点点。

  没有石重贵这殷切期望,杜重威说不定真跑到贝州、相州一带去了,耶律德光还真不一定能围住他。

  而说到喷石重贵,李守贞的精神一下就来了,虽然他一直在石重贵面前装的忠勇为国,但心里实际上怨气非常大。

  因为石重贵许诺的河中节度使,没有安排到位。

  这对于李守贞来说,打击可是非常大的,因为李守贞的背后,也不是他一个人,而是有一群跟着他混饭吃的牙将牙兵。

  没拿到一镇节帅位置,李守贞根本养不起这么多的兵将,现在已经星散的只有三成了,而且还是他自己拿出全部钱财养着的结果。

  石重贵这是断了他的前路,又断了他的财路,内心怨怼可想而知,所以,李守贞喷起来,可是一点都不含蓄的。

  “天子宠信伶人,远胜昔日庄庙,以庄庙之能尚不足以御下,身死兴教门,今大家之才德,不及庄庙万一,实乃取死之道。”

  杜重威听到这个,愈加愤怒,因为李守贞没拿到河中节度使,杜重威也没拿到邺都留守,而且他还被石重贵派出的殿中监王钦祚强买了十万石粟米。

  “某素知彼乃无能之辈,昔日不过是先帝身前持戟者,何曾拿他当个人物?若非王二十三此贼杀先帝诸子,安能使彼继位。”

  说着,杜重威长叹一声,“彼辈终究不是先帝亲子,亦不是某之亲侄,不亲近我等代北之人啊!”

  话说到了这个份上,李守贞心里扑通扑通的开始狂跳,他借着醉意,假意对杜重威说道。

  “前唐明庙,我大晋先帝都是节帅出身,是以能知我辈武人之苦,所以能远佞幸、伶人,以国家托付我等。

  哪怕就是末帝,虽然他逼迫先帝与公甚急,但并未亏待其余人等。

  哪像如今的大宁宫天子,不知谁人,才是国家栋梁,依某看来,还得是杜公这样出身的人,才适合做天子。”

  杜重威眼皮一跳,内心也是一跳,他内心其实是想过,是不是有可能借助契丹势力登上帝位的。

  不然上次白团卫村一战,他就该督率大军穷追不舍,而不是止于濡水了。

  不过我杜瘟侯还是挺有逼数的,他知道以他的能力,服他的,愿意听他的,实在太少了,要起事,也没几个善战的帮手。

  而且他搜刮各地,多是归到了自己腰包,身边也没有多少善战的牙兵,真要强行起事,可能还不如安重荣和安从进。

  可是,眼前的李守贞,不就是个很好的合作对手嘛,悍勇善战,手下也有二百甲士,而且他在一众武将中,人缘也还不错,可以私下串联。

  当然,现在还不是时候,两人虽然关系比较近,但还没有近到可以直接谈论这些事的时候,而且情势,也还没有危急到必须投靠契丹人的急迫程度。

  杜重威随后就打了个哈哈,借着醉意把这事遮掩了过去,但他内心的心动,却让李守贞看了个正着。

  十二月中,虎刺勒归营之后,晋军众将开始筹集骑兵,集合一路出击契丹人在大营周围的骑兵,打了几场小胜仗,终于使契丹骑兵,不敢再贴近大营,只是栾城被掐住,军粮已经快不足了。

  十二月底,晋军军粮只够两旬可用,且周围林木伐尽,取柴愈加困难,军士冬日扎营在外,颇受风雪之苦,军心开始浮动。

  杜重威召集众将议事,皇甫遇建议向南撤,以精兵开道,重夺栾城,然后退到贝州,甚至邺都和澶州一带,如同上次戚城之战一般,与契丹人在黄河岸边对峙。

  这样晋军容易被掐住后勤的短处就没有了,反而让契丹人拉长战线,或可退敌。

  可以说,皇甫遇的建议,是这个时候晋军唯一的出路,虽然不免被契丹追击,恐怕最少要损失几万人,但却可以避免全军覆没。

  但这一条,众将都不同意,因为他们觉得,还没到这个程度,就算到了那个时候,众将都有亲随骑兵,足以突围逃走,也不着急现在。

  杜重威那就更不同意了,他心里有了投靠契丹的心思,那当然是以七万大军投降更能得到耶律德光的看中,说不得就可以做一做天子。

  要是南逃到邺都和贝州一带,他作战如此不利,石重贵一封诏书就免了他的官职,用安审琦或者符彦卿取代了他,那就完蛋了。

  而如果不愿意南撤,那就只有一条路可以走,就是引兵西进,突破契丹人的滹沱河的封锁,不指望可以击破契丹大营,只要能从封锁圈跳出去就行了。

  因为契丹人身后的恒州还在晋军手中,只要突破了封锁,就可以在恒州、赵州一带继续防守。

  此策一出,赞同的人就多了,溪州刺史王清进言道:“今去常山五里,守株于此,营孤食尽,将若之何?

  请以步兵二千为前锋,夺桥开路,公可率诸军继之,期入常山,必济矣。”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