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六朝传道 第481章

作者:日日生

大唐你打了吐蕃,大家什么都没说,这时候你总不会再跳出来反对了吧。

许你开疆拓土,不许别人广撒中原教化啊?

李渔哼着小调,从江边离开,这时候来了一个老妇人,远远地看着李渔,伸手跑了过来。

李渔皱眉看着她,等到她走到近前,李渔隐隐觉得有些眼熟。

“道长,我家小姐一向可好?”

“哦……”李渔一下想起来了,这不是大乔在画舫时候那个老妇么,没想到她回到了东吴。

“挺好的。”

老妇人拿出一个包裹来,泪眼婆娑,“好就行,好就行,这是一封信,请务必交给两位小姐。”

李渔当着她的面把信收到风月宝鉴,说道:“还有什么话要捎么?”

“请道长转告小姐,勿忘乔家古训!”

“什么古训?”李渔有些疑惑地问道。

他和二乔关系好的穿一条裤子,甚至还经常不穿裤子,一直也没听说她们家有什么古训啊。

“道长只需跟小姐们说就行,她们自然晓得。”老妇人十分诚恳地说道,语气已经带着点哀求的意味。

李渔点了点头,不再追问,反正二乔应该不会瞒着自己。

他笑着挥了挥手,转身就走,这次真被诸葛算计到了,东吴果然很务实,他们没有言辞激烈地反对,也没有笑里藏刀地答应,而是非常理智地坐下来谈条件。

圆满完成任务,李渔腾空而起,往长安飞去。

江畔的老妇人,看着李渔消失在天边,眼角的光彩逐渐消失。

她抿了抿头发,看着漫江的水雾,轻轻哼起了一曲儿时的小调,那是江东人人会唱的曲子。

老妇人的嗓音已经有些沙哑,随着容颜的老去,很多儿时的记忆反倒愈发清晰起来。

她就这样,唱着小曲,慢慢走进了江中,很快江水漫过了她的头顶,江风吹过水面荡起涟漪,平静地一如寻常。

山川有情,会为大地生灵降下甘霖雨露,滋养万物;山川无情,从不会因任何一个生命的凋谢,而有片刻的不同。

第七百一十五章 奔来走去

大唐,长安。

李渔看着城门,微微摇头苦笑,自己这些日子风餐露宿,来回奔跑,真是够辛苦的。

等干完这一次,高低得歇上十天半月的。

很快,一队人马靠了过来。

现在只要李渔出现在人多的地方,想要不引人注意都难,那一身的佛光就如同黑暗中的电灯泡,永远是那么耀眼。

“来的莫不是正经道长?”

李渔微微点头,他来长安次数多了,再加上他喜欢溜达,长安城都知道有这么个人。

李渔听着声音有些熟悉,抬头一看竟然是自己的徒弟时迁,他穿着一袭紫色的将服,身后跟着许多翊麾校尉,看样子已经混得品阶不低了。

时迁咳嗦一声,完全看不出一丝异样,语气不卑不亢,“道长来长安可是面见吾皇的?”

“正是。”

时迁马上说道:“那就随我来吧。”

李渔手指轻轻一动,试探了下时迁的修为,然后暗暗点头。

在大唐卧底,他的修为丝毫没有耽搁下,着实是个省心用功的徒弟。

时迁在路上,有一搭没一搭地说着闲话,李渔都有那么一瞬间的恍神,觉得自己是不是真不认识他。

很快,他们一行人就到皇城,守宫门的侍卫见到时迁十分热络,笑着打起招呼。

看得出他混的不错,走到哪都是熟人。

“迁哥儿,这么热的天,还带着人在巡城,你直接让六扇门的人去不就完了么。”

时迁笑骂道:“六扇门的弟兄就不热了,你少在这废话,赶紧开门。”

“宫门岂是随便开的,这规矩你能不懂么。”

“这位是正经道长,要见陛下,你们快些去禀报一声。”时迁掐着腰说道。

守门的侍卫伸出脑袋,这才看到李渔,即使在烈日骄阳下,他还是那么耀眼,金光阵阵十分别致。

给皇帝做侍卫,看上去不起眼,其实每一个都不是一般人,大多是勋戚子弟,很多甚至是公侯之家出来的。

几个人接过时迁的班,护送李渔进宫,走到一个殿角处,从走廊出来一顶銮舆。

銮舆在李渔跟前停住,绯色的薄纱帘子掀开,露出一张十分妩媚的面孔来。

她看着李渔,笑嘻嘻地问道:“道长,几天不见,怎么成佛了?”

这句话李渔耳朵里都快听出茧子来了,他无奈地摊手,道:“也许是有佛有缘吧。”

銮舆内的高阳公主眼眸流转,好像有些害羞,举着罗袖问道:“你那个徒弟,诗仙李太白好久没出新作,长安城也闻不到他的踪迹,我几次派人去打听,便是他以前的旧友,也都不知道他的去向,这人是去哪了?”

李渔警惕地说道:“公主问这个做什么?”

“问问不行么?”高阳笑着说道。

这一笑十分浪荡,红唇笑启,眉眼多情,看的李渔直呼受不了。自己身经百战,都有些把握不住,这要是让她把狐媚子功力用十分施展到自己徒弟身上,那还了得?

不是李渔思想守旧,而是这个高阳碰不得。

这公主可是有夫之妇,而且她的丈夫房遗爱那出身也了不得。

李渔可不想让自己的徒弟惹上这个浪荡公主。

李渔呵呵一笑,说道:“他在宗门苦修,十年八年是出不来了。”

高阳冷哼一声,放下帘子,生起闷气来。

李渔看着远去的銮舆,原地还有一股脂粉味,不禁暗叹,大唐的公主实在是太开放了……

太极殿,李世民手里捧着一本书,看着笑吟吟的李渔,眼帘一垂。

“你不是不来见朕么?”

李渔临行前,李世民派袁天罡去请他,结果李渔没给面子,还留下了几句很拽的话。

走的时候多潇洒,这时候就有多尴尬,好在李渔习惯了,完全不怕。

他笑着拱手,道:“陛下想召,贫道岂敢不来,只是有些急事,一处理完就马不停蹄地赶来了。”

“正经道长如此给面子,真是让朕甚感欣慰啊。”

“陛下虚怀若谷,已经是文成武略,还手不释卷,真是让人钦佩。”

李世民放下手里的书卷,说道:“行了,咱们都别说虚的了,来长安又有何事?”

李渔再次拱手,道:“什么都逃不过陛下的眼睛,其实贫道这次来,还真有点事。”

“说吧。”

李世民太了解他了,这道士无事不登三宝殿,尤其是当他对你大说好话的时候,必定是有所求。

好在他每次提出要求,都不是单纯的索要,和李渔打了几次交道之后,李世民发现这个人很有意思。

他总会开出你拒绝不了的条件。

李渔知道李世民也想西征,他打算从吐蕃出发,直接将帝国的疆域朝西扩展。

他没有拐弯抹角,直接开口道:“陛下,此次西征干系重大,看似是人间战争,实则是与天庭的暗中较量。”

“哦?”李世民问道:“何解?”

李渔把诸葛亮那一套,原封不动地搬了出来,李世民听着连连点头。

他的神情也越来越凝重,如此一来,要不要掺和进来,就需要慎重考量了。

李渔接着说道:“陛下前番为了中原佛门,不惜出兵绞杀吐蕃和大昭寺,其他五国共襄盛举,纷纷派兵,成为一段佳话。这次何不成人之美,效仿五国,若是强插一手,一来从吐蕃打天竺,势必会走南疆。那些人的手段阴毒,防不胜防,陛下的不死药是长生,可不是不灭啊。”

李世民撇了撇嘴,斜乜着李渔,眼神一动不动,也不说话。

他这幅做派李渔一看就懂了,他已经被说服了,正在等着自己开条件。

李渔叹了口气,说道:“贫道前些日子,摆脱了纯阳祖师剑仙吕洞宾,去斩几条真龙来,凑齐了炼丹的材料之后,便会重新炼制不死药。陛下手下的文臣武将非但是大唐的擎天白玉柱,更是人间的架海紫金梁,丹成之日,贫道愿意再献上三枚于陛下。”

李世民没有接这个话茬,直接开口说起了官话:“我大唐百姓,心最向佛,万万容不得西天净土变为藏污纳垢的所在。这次蜀国西征,我大唐上下一心,必然全力支持,你让他们尽管放心去就是,其他四国,朕也会去信,说服大家。”

李渔在心底长舒一口气,大唐搞定了,接下来只有一个大明和魏国。

朱标和自己关系很好,而且大明他离着天竺最远,中间隔着东吴呢,就算是想插手也没有办法,李渔十分有信心,可以说服他们。

但是曹老板那边……

好像会有点问题。

曹刘之间,可是一直有那么点小摩擦啊。

这时候李世民所说的书信,其实是很重要的。大唐的国力在那摆着,李世民肯出面,那自然是最好不过的,他的话还是很有分量的。

第七百一十六章 四面出击

西蜀边境,无数兵马蓄势待发。

旌旗遮天蔽日,刀剑如林,马匹嘶鸣声汇聚,催人热血沸腾。

中军帅旗下,各路兵马的主将汇聚在此,他们横七竖八坐在丛林中。

“好端端的,怎么又要西征。”魏延小声埋怨道。

他是从汉中回来的,对于这次被调回来,魏延多少有些怨言。

他在汉中战功赫赫,随时等着朝廷下令反攻中原,可是迟迟等不到北伐的消息。倒是魏国来打了几次汉中,全被魏延击退,实现了他对刘备的承诺。

当初刘备认命魏延镇守汉中,曾经问道:“今委卿以重任,卿居之欲云何?”

延对曰:“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

其实不仅是他,蜀国有很多将士都不理解,他们从一开始就被告知要光复中原,重振汉室。

在他们看来,占领中原才是最紧要的,天竺等化外之地,有什么好打的。这一路上都是些未开化的蛮夷,在蜀国人看来,这又是一场七擒七纵之类的战争,没有什么难度,不知道为何如此重视,竟然把这几员虎将给凑齐了。

上一篇:赛博时代的魔女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