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六朝传道 第480章

作者:日日生

主将一听,赶紧点头道:“来啊,为道长备马!”

“不用了,你安排一下营中事物,我们御空而去。”

“也好。”

“对了,还没请教将军大名。”

武将笑道:“贱名何足挂齿,在下东吴潘璋。”

李渔心中暗道东吴果然防着西蜀,这潘璋可不是无名之辈,他在东吴算是一个猛将了。

更重要的是,这个人是孙权心腹中的心腹,孙权十五岁时任阳羡县令,潘璋就开始跟随孙权。

潘璋天性放荡,喜欢喝酒。但是家中很是贫穷,很多时候只能赊账酤酒。他喝酒时候没钱,还账更没有了,债主上门讨债,他就说:“等我以后发迹了再还。”

这种老赖行为,很快引起了民愤,每次都是孙权帮他擦屁股。

虽然如此,孙权依然十分喜爱他,后来让他招募人马去剿灭山贼。这下潘璋来神了,他剿匪直接上瘾了,是名副其实的剿匪魔怔人。倒不是他嫉恶如仇,而是因为剿匪这事油水很大,他每次都把山贼杀的一个不留,然后把山贼的赃款中饱私囊。久而久之,周围几十里山贼都绝迹了。

潘璋十分勇猛善战,但是缺点同样突出,他可能是小时候穷怕了,十分喜欢奢侈享受,搜刮油水。有富裕点的手下被他知道了,这老东西就把手下杀了,侵吞他的家产。但是仗着和孙权关系好,一直被孙权护着,也没有人能奈何得了他。

潘璋被安排驻在此地,本身就是一个值得深思的安排,因为这里易守难攻,蜀国想要进攻也不会从这里,但是东吴要是背刺蜀国,这地方倒着实不错。

有了这么一个带路的,李渔就不慌了,他直接御空而起,抓着潘璋的肩膀,把他轻巧地提溜上来。

潘璋是东吴大将,早不是当年那没有见过世面的穷小子了,他站直了以后,和李渔交谈起来。

“道长从此处来,莫不是去了西蜀?”

“正是,刚从益州过来的。”李渔笑道。

潘璋神色一动,心中也不知道在算计什么,很快就到了建业城。

重回这个地方,李渔恍若隔世,其实他在建业也留下了很多回忆。

河畔那个庄园,是貂蝉的旧居,而不远处有一个别院,自己就是在那里碰到了小乔。

那时候自己被方腊逼得假死脱身,身子顺着江水,漂流到了这个地方。

仔细一想,已经过去这么久了。

潘璋见他呆住了,没有动弹,便提高声音问道:“道长?”

李渔回过神来,笑道:“几年不见,建业城又繁华了不少啊。”

潘璋笑道:“我主搬来不久,自然是要扩建一番的,这几年一直在动土木,城内外都修建了不少的殿宇和民居。”

李渔边走边道:“陛下励精图治,又有潘将军等忠臣良将,真是东吴百姓之福啊。”

潘璋虽然早就听说正经道长的名声,但是他没有想到一个拐走二乔,还敢到人家地盘的人,会是这么好说话的一个人。

他不但全程笑脸,还尽捡好听的说,把潘璋都给整不会了。

本来还对他有点敌意,也很快烟消云散,诸葛亮说的没错,不管是谁总是会给能让你长生的人一些面子。

潘璋到了建业城中,让李渔在皇宫外等候,他本人则直接进宫去找孙权。

大殿之上,孙权看到潘璋,吓了一跳。

“你怎么来了?莫不是半州出事了?”

潘璋摇头,上前说道:“陛下,正经道士来了。”

他知道东吴和李渔的梁子,所以两个道长也不用,直接用道士。

这也是东吴人的普遍叫法,他们都不敢得罪周瑜和孙权。

这两个倒霉蛋,一个小妾被偷,一个皇嫂被拐,还是被同一个人拐走的,想想都觉得生气。

孙权出奇地没有发火,他神色一动,问道:“你确定是他?”

“浑身冒佛光,和传闻中的一样,绝对错不了。”

孙权点了点头,起身在殿内转了一圈,使了个眼色道:“带他进来吧。”

很快,李渔就如愿见到了孙权,后者见到他之后,表现的十分客气。

大家面子上都要过得去,毕竟再怎么说,也还算是盟友。

李渔微微一拱手,道:“见过陛下。”

“道长汴梁一别,又多了佛光护体,真是机缘深厚,让人好生羡慕。”

所有人面对此时的李渔的时候,第一时间也是说这个佛光,没有办法它实在太扎眼了。

李渔笑道:“陛下倒是英武了不少,这建业城也多了好些恢弘气象。”

两个人互吹了一段,有宫女搬来椅子,李渔落座之后,才开始说正事。

他把自己的打算全盘托出,甚至包括金蝉子和玄奘也要一起进攻西天净土。

一听刘备要西征,孙权喜忧参半,至少荆襄的压力可以大减,但是他又开始担心蜀国占据了天竺,势力膨胀之后野心也死灰复燃。

他拧眉思索良久,才开口说道:“此事干系重大,朕要和周公瑾还有满朝文武商议一番。”

李渔表示理解,起身告退,“贫道就在鸿胪寺,静待陛下消息。”

李渔起身走出大殿,孙权伸手招呼内侍,让他去请周瑜入宫。

其实他只打算和周瑜商量,东吴国内的势力盘根错节,孙权一直在和江东门阀勾心斗角。

顾、陆、朱、张,东吴四姓,在孙家入主此地之前,就已经是地头蛇了。

大汉帝国有衣冠子弟垄断州郡掾属的惯例,这种情况在江东同样存在,而且在吴郡表现得尤为突出。由于吴郡的显贵多,四姓子弟求仕的也多,以致“郡吏常有千数”。

孙权上位之后,一直在和四大家族为首的门阀斗法,他的手段十分简单粗暴,就是找理由杀。

诸葛亮说的没错,孙权是个务实的人,他只要求达到目的,从来不管手段是否体面。

对外如此,对内更是如此,用得着四大家族了,就把他们的领袖提拔一下,用完就翻脸。

陆逊的才华,在东吴根本掩盖不住,但是孙权只是让他做了小官,甚至派他出使驻扎汴梁,排挤出都城。

你要说他不能知人善用吧,他在关键时候的用人特别准确。

孙权缺的从来不是眼光……

第七百一十四章 一气周瑜

江畔水雾迷蒙,倒映着两岸的草木,白鹭时常结伴飞过。

江风吹来,李渔看向不远处的周瑜,随时准备跑路。

周瑜看着他,面沉似水,道:“素问道长在六朝人脉极广,到哪都是皇帝的座上客,为何偏偏江东来的少,莫不是有什么亏心事?”

“第一次来的时候,吃了点小亏,所以一直不敢轻易过来。”李渔说道。

“第一次来江东?是什么时候?”

“七八年了,那时候宋帝赵佶让我出使东吴,请东吴出兵,镇压明王方腊。”

周瑜眉心微微一动,好像明白了很多事,那次宋使被自己坑惨了,难怪李渔对东吴这么反感。

李渔心底冷哼一声,现在你知道了吧,老子命差点被你坑没了。

一提到明教方腊,周瑜就有点不适,他是如此骄傲的一个人,一向是对标诸葛的,可惜在清溪洞竟然被方腊给搓了锐气。

“蜀国要西征天竺,这事我看欠妥。”周瑜慢慢说道。

李渔看着他那欠啊欠的表情,就觉得有些烦人,好在他知道这个人心里有什么话,不喜欢直接说,他说不愿意,未必就是不愿意,很有可能在等自己抬高价码,或者是准备自己开条件。

李渔耐心地说道:“所以我们才坐下来谈嘛,我不是蜀人,代表的也不是蜀国的利益,只是一个中间人。”

周瑜呵呵一笑,说道:“我东吴地处东南,国土疆域比之北方诸国大有不如,如今西蜀也要扩张,难道我东吴就要沦为末等么?当初要不是我,西蜀早就被曹操灭了,何来今日六朝之势。”

李渔疑惑道:“还有这事?”

周瑜眉心一皱,问道:“你不知道?”

“大都督不知,我出山之前,是巨野小县的乡野之人,孤陋而寡闻,真不知道。”

周大都督夸耀功绩,赤壁是他一生的高光时刻,偏偏碰到了二愣子,站在那来一句:我是农民,我不知道。

这一下好似一拳打在了棉花上,让他郁闷不已,堵得胸口难受。

周瑜调整了下情绪,自矜地一笑,说道:“那我问你,古往今来最精彩的一战,是哪一战?”

“给点提示。”

周瑜一脸得意,“此战以少胜多,逆转局势,彻底改写天下大势!”

李渔知道他想吹嘘一下赤壁之战,然后点明他自己和东吴对西蜀有恩,从而漫天要价。李渔一阵膈应,男人怎么能这么傲娇呢,有啥话你直说行不行?

他继续装糊涂道:“再来点提示。”

周瑜气急,但是自己说出口,又太没格调了,于是猛地咳嗦一声,没好气地说道:“带个‘赤’字!”

这已经是明示了,周瑜心底也烦透了不配合的李渔,觉得这个人真是讨厌至极。

“哦!我知道了。”李渔大声道。

“呵呵,你知道就好。”

“是四渡赤水吧?”

周瑜猛地一拍桌子,怒道:“是赤壁,赤壁!你知道么,赤壁之战,几十万曹军灰飞烟灭,若不是我率东吴将士,挡住了曹操大军,如今就是四国并立,而不是六朝争雄!”

他怒吼一声,似乎也把傲娇的外衣撕掉了,跟眼前这个道士说话,真是对牛弹琴。

他不想再废话一句,只想赶紧谈完,大家各自分开,永不再相见。

“我东吴,也要出征!”

李渔道:“也去天竺?”

周瑜心中暗道,去天竺跟蜀国那群王八蛋抢地盘,到头来恐怕要和赤壁之后一样,没来由替人做嫁衣。

“我们在海外发现一个宝岛,我主命名为夷州,我东吴即将出征此地,希望六朝不要干预。”周瑜因为不想再和李渔多说一句话,所以办事和以往大大不同,说话雷凌风行起来,一个废话也不愿多说。

“你在说服其他国家的时候,只要他们同意这一点,我东吴便不再反对!”

李渔点头道:“明白。”

这两个一出口,周瑜马上起身,一刻也不耽搁,转身就走。边走还愤愤地留下一句:“话不投机半句多!”

李渔呵呵一笑,心中稍微轻松了一些,周瑜他们要打夷州,估计反对的声音会更小。

上一篇:赛博时代的魔女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