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六朝传道 第482章

作者:日日生

张飞不满地说道:“丞相让打咱们就打,你嘀嘀咕咕地说这么多做什么,难道你比丞相还厉害?”

魏延虽然满心不服,但是却得给张飞这个面子,撇着嘴不再说话,在他心底还真有些不服。

他在汉中独当一面,实际上和关羽在荆襄差不多,平心而论魏延干的真不赖,刘备也十分信任他。

魏延性格孤傲,性情矜高,唯有刘备能用好这样的人才。当时刘备立国,让关羽守荆襄,汉中这块地方都以为是张飞来镇守,连张飞自己也觉得要去汉中了。

但是刘备却出乎所有人的预料,直接提拔魏延为汉中都督、汉中太守,并将魏延从牙门将军升为镇远将军。

不得不说刘备看人眼光之准,虽然这个决定当时引起了一片哗然,但是后来魏延的表现足够证明刘备的知人善用。

一堆大将混在一起,他们彼此关系有亲有疏,周围的将士只要朝这边看上一眼,就信心满满。

“明明还要等消息,不知道为何早早让我们在此集结。”张飞手里拿着一个芭蕉叶,一边扇着一边抱怨道。

突然,鼓声大作,众将士精神一振。

中军大帐内,姜维面带忧色,问道:“丞相,难道不等李渔的消息了?”

“不等了。”诸葛亮笑着说道:“我已料定,等我们出兵的消息传开的时候,李渔那边也成功说服其他五国了。”

“丞相如此信任他?”姜维是李渔的至交好友,虽然他和李渔私交甚笃,但是都不敢说完全相信李渔能劝服五国。

从李渔离开益州开始,诸葛亮已经开始调兵遣将,他好像从来没有考虑李渔会失败。

……

李渔就是一个行走的面子精。

六朝的帝王将相,都欠他大大的人情。

曹操不但从他这里拿到了不死药,困扰他半生的头疾也是李渔给医治好的。

所以李渔一到许都,就被曹操隆重接待。曹魏重要人物悉数到场,铜雀台上,歌舞纷纷。

等到李渔说明了来意,曹操直接当场同意,没有丝毫的犹豫。

一看曹操如此爽快,李渔反倒有些不好意思了,在东吴和大唐讨价还价习惯了,遇到曹老板这种爽利人,还真有些不好意思。

就冲这个,高低得多给他一两颗不死药。

曹操放下酒杯,笑着说道:“正巧如今乌桓、鲜卑猖獗,孤也有意北伐乌桓,继而灭掉鲜卑,就怕蜀国趁机偷袭。刘备那厮把兵马放在西边,正合我意。”

李渔一听,肃然起敬,乌桓和鲜卑可是北漠异族。

北漠异族,是番邦异族里最能打的,每一个拎出来都不好惹。好在是曹操去打,曹老板这一生放荡不羁,毁誉参半,但是你可以说他坏,绝对没有人觉得他菜。

曹操北伐,李渔没有丝毫异议,为了表达支持,他起身祝酒,道:“大魏北伐,造福边关无数生民,实乃功在千秋的壮举,贫道不才,愿遣门下弟子百人,来大魏助战!”

既然已经对天宣战,李渔才不管狗屁天道规矩,他自己就东奔西走,到处参与人皇之事。

曹操一听大喜,这一百个正经门弟子,可以让他的精兵猛将少损失很多。

乌桓,亦作“乌丸”,乃是东胡的一支,与鲜卑同为东胡余孽。

其国内最强的战力,号称九夷:曰吠夷、于夷、方夷、黄夷、白夷、赤夷、玄夷、风夷、阳夷。

与北漠其他异族一样,乌桓也十分能打,曹操这次势必要派出很多的兵马。如此一来,大魏兵力被牵制,确实会害怕蜀国偷袭。

李渔坐下之后,隐隐觉得有些不对,怎么大家都有准备好要出击了?

自己还没到益州,诸葛亮就画好了西征的路线图;

刚到东吴还没开口,周瑜就提出要打夷州;

去了大唐倒是没事,但是他可是刚刚吞并了吐蕃;

大魏的曹操也是突然就要打乌桓和鲜卑……

这一切难道都只是巧合?

这也太巧了吧!

李渔心中有了一个推论,这八成和解开山川江海之灵的山海印有关。

六朝的帝王们,要开始开拓疆域了……

或许不久之后,南疆、北漠、东瀛、天竺……这些名字就要淹没在历史中了。

李渔十分庆幸,西征天竺的是蜀国,因为蜀国有那么多的绝世武将,他们完全有实力和西天净土碰一碰。

就算是有一两个神仙下界,亦或是派他们的手下、坐骑来,也无法阻挡蜀国的大军。

一想到接下来中原六朝四处出击,开疆拓土,李渔胸中竟然还有一丝的激动。

他已经完成了任务,大明和大宋没有理由反对,而且大明跟蜀国也不接壤,和天竺更是隔着很远。

只要去燕京走一趟,那么西征天竺的大计便可以实施了。

放下酒杯,铜雀台上的旌旗映在酒杯中,李渔仿佛已经看到了一场波澜壮阔地壮丽画卷,在人间大地上徐徐展开。

第七百一十七章 子报父仇

燕京,紫禁城。

春和殿内,只有寥寥几个人,因为如今的皇帝比较随和,再加上都是皇帝心腹,大家也很放松。

五军都督徐辉祖兴致高昂,笑道:

“陛下,六朝之中,除大宋之外,全都在打,我们大明也不能落于人后。”

朱标点头道:“爱卿所言不差。”

于谦皱眉道:“打谁?陛下继位以来,大明周围四夷臣服,实在不知道打谁啊。”

徐辉祖把脑袋转向他,说道:“打朝鲜啊!”

“朝鲜?”于谦说道:“不妥,朝鲜素来恭顺,年年纳贡,岁岁来朝,若是打朝鲜就怕失了人心。”

徐辉祖冷哼一声,不满地说道:“朝鲜虽然纳贡来朝不假,但是他们跟我大明接壤,却不光是向大明纳贡;辽东早已传来情报,每年朝鲜都要向唐、宋、魏、蜀、吴纳贡,而且还秘密向女真、契丹、蒙古纳贡,上表极尽谄媚。这等首鼠两……多端的劣货,不打他打谁!”

朱标看向几人,微微一笑,说道:“朝鲜国小而力微,虽然到处纳贡,可笑可怜,但是罪不至死。父皇身前最恶东瀛,尤其是倭寇,几次下令让东瀛收拾国内倭寇,这些人却擅杀明使,而且倭寇之患也愈演愈烈。”

“朕有意趁诸国外征,一举荡平东瀛,灭其国,绝其族,消弭我大明沿海百姓之苦。”

朱标为人和善宽容,很少说出灭族这样的话来,今日会这般说,是因为他父皇。

朱元璋对谁都狠,唯独涉及朱标的时候,才会有片刻的柔;朱标对谁都可以柔,但是涉及父皇朱元璋的时候,他也会狠起来。

朱元璋被东瀛气的不轻,但是因为害怕大海上折损太多人马,损耗了国力,所以强行咽下了这口气。老朱甚至被逼出了精神胜利法,让工匠制作了一把日式的折扇,将其称作“倭扇”。此外,朱元璋还亲自在这把折扇上写了一首《倭扇行》:

沧溟之中有奇甸,人风俗礼奇尚扇,卷舒非矩亦非规,列阵健儿首投献。

国王无道民为贼,扰害生灵神鬼怨,观天坐井亦何知,断发斑衣以为便。

浮辞尝云弁服多,捕贼观来王无辩。王无辩,折裤笼松诚难验。

君臣跣足语蛙鸣,肆志跳梁于天宪,今知一挥掌握中,异日倭奴必此变。

老朱天天拿着这把倭扇过嘴瘾,他这辈子杀伐果断,说一不二,这种强人能被人逼出阿Q精神,足见心里的憋闷。无奈当时刚刚建国,他的手下精兵猛将虽然可以在陆地上把蒙古人杀得闻风而逃,但是却没有人擅长水战,而且缺少足够的战船。

几位大臣互相看了一眼,纷纷起身,抱拳道:“陛下英明。”

于谦问道:“此去东瀛,有万里之遥,远隔重洋,敢问大军如何渡海?前番太祖出征东瀛,那倭人便兴风作浪,作法致使东海翻波,太祖因之恨恨而回,我等若是出战,又怕遭了同样的下场,岂不为五国嗤笑。”

朱标起身道:“朕拟写一封圣旨,令东海龙宫协助渡海。”

“他们会听么?”

朱标眉峰一聚,笑道:“今时非同往日,山海印已经解封,若是东海龙宫不听号令,我们便先打龙宫,再灭东瀛!”

……

益州城郊,李渔在草地上一趟,枕着双手翘起二郎腿。

“终于可以休息了。”

这些日子他跑遍了六朝,将原本天地间微弱的平衡,再次打破。

沉寂许久的硝烟在大地升起,只不过这一次不是中原六朝互相攻伐,而是各自出击。

长舒一口胸中浊气,李渔发自内心地愉快起来,这天下局势可以动荡,就是不能安逸。

若是如同一潭死水,那么几百年来的巨大惯性,又会把一切拉回到原本的轨道上,自己所做的一切,都会慢慢被磨灭。

这不是什么阴谋诡计,这是阳谋,若是你无动于衷,或者不敢行动,就会被天庭活活拖死。

改变一个旧时代的规矩,也就是所谓的革命,是一件很难得事情,因为你需要有打破陈规的勇气和手段,还要提防着明枪暗箭。

这时候身为一个革命者,你无论到了什么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稍微的懈怠就是前功尽弃。更不能软弱,稍微的软弱,就是万劫不复。就只能是抱定必死之心,不断地挑战,不断地进攻,以弱博强,以小胜大。

远处传来一阵马蹄声,很快姜维就到了跟前,他下马之后笑道:“附近斥候说有人浑身冒光,躲在草里,窥视益州。我一听就知道是你。”

李渔一阵无语,“我在这歇息一下,你们蜀国真是小心了,到处都是斥候。”

“没办法,举世皆敌,若不小心谨慎,早晚为人所灭。”

李渔心情大好,突然开口问了一个他本来永远不会提的问题,脱口道:“你们北伐了那么多次,国力损耗,民力凋敝,物资紧俏,有没有想过维持现状也挺好的。”

李渔说完就后悔了,但是出乎他预料,姜维却不甚介怀,怡然道:“丞相说过,恢复汉室难如登天,却比登天要重要千百倍。人活一世,需有所执,但教我等还在一天,必为汉室而战,行所当为,岂惧险阻?成功只须一回,失败上千百回只要不死,便又如何?若是死了,那就真不管了,下辈子说不定我还是大魏忠臣呢。”

李渔看着看着他洒脱的背影,虽然对这番话一点都不同意,但还是不禁有些心折,暗忖道:真有完全摆脱天庭控制的那天,这群人还是要打的。

李渔不愿意往深处想,他转开话题,问道:“我正打算在此小憩片刻,然后就入城,你去跟丞相说一声,可以出兵了!”

姜维笑道:“大军分为五路,早就出发了,我是回来整顿兵马,运送粮草给养的。”

李渔皱眉道:“我还没传回信来,怎么就开始了?”

“丞相已经料定你必能说服五国,故而提前出动,五路大军分头西进,此刻恐怕已经开打。”

姜维笑道:“若是你愿意,不妨随我前去,坐看五路上将大显神威。”

第七百一十八章 观音禅院

鸟啼人不见,花落树犹香。

万壑争流,千崖竞秀,一片自然好风光。

眼前三个妖精,上首的是一条黑汉,左首下是一个道人,右首下是一个白衣秀士,都在那里高谈阔论。讲的是立鼎安炉,抟砂炼汞,白雪黄芽,都是修道的手段。

突然,山体传来震颤声,黑汉滴溜溜的小眼珠一瞪,站起身来,却是磨盘似的腰身,壮的吓人。

“什么动静!”

上一篇:赛博时代的魔女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