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国 第722章

作者:高月

  独孤晋阳脸上露出失望之色,只得苦笑一声道:“这种大事摄政王决定就行了,还需要军政议事表决吗?”

  独孤烈冷笑一声道:“你就不懂摄政王的政治智慧了,像太上皇和先帝,什么权力都往自己身上揽,结果白白便宜了宦官,有智慧的上位者,把权力分给了大臣,同时把风险也分给了大臣,但你敢说这个天下不是他的?”

  停一下,独孤烈又道:“你其实没有看懂,摄政王并没有把权力都交给政事堂,他实际是用军政议事来牵制政事堂。”

  ====

  【老高最近开始着手准备新书了,人到中年,天天熬夜身体受不了,实在没有精力继续三更了,望书友们理解!】

第1217章 阴魂不散

  长安扩城的消息早已传遍了大街小巷每一个角落,事关每一个人切身利益,当然所有人都关注,就连车夫也很高兴,可以走得更远,赚得更多,商人也高兴,因为会有更多人口,也就会有更多的客人。

  高官、权贵们也高兴,他们手中的土地会大大升值,这可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这实际是在做大蛋糕,让每一个人都得到好处。

  那社会实际财富会增加吗?

  当然会增加,比如每年都烂在深山里的木绵成为了普通百姓的填充保暖物,再比如交州稻的推广,会使粮食产量大大增加,古代的货币实际上就是锚定在粮食上,粮食产量大涨,会出生更多的人口,生产出更多的物资,社会财富就会跟随上涨。

  李邺这个时候决定扩城,就是为了配合南方粮食产量大涨而提前进行准备。

  就在全城热议扩城的时候,位于长安布政坊的袄祠来了一群远道而来的祆教徒,大约有三十余人,個个身穿常长袍,头脸都被尖帽包裹,为首是一名年近六旬的老者,身材高大,相貌威严,目光如鹰一般犀利,颌下留着花白的大胡子。

  老者说一口流利的粟特语,自称来自撒马尔罕,他在文牒上的官方名字叫辛提拉,是第一次来长安,实际上他对长安非常熟悉,现在的长安也没有人认识他了。

  他就是当年安禄山的左膀右臂之一,阿史那承庆,曾是祆教东方分支的副主教,他这几年去过一次撒马尔罕,在撒马尔罕大光明寺出任要职。

  后来又因为他是突厥贵族身份,被大光明寺派到草原传教,他在金山葛逻禄传教引发了葛逻禄贵族不满,杀死他的数百名信众,烧毁了他创办的袄祠。

  阿史那承庆大怒,挑唆起了葛逻禄两部之间的冲突,导致金山葛逻禄损失惨重,金山葛逻禄对阿史那承庆恨之入骨,派一支精锐的军队追杀他。

  为了躲避追杀,阿史那承庆带着手下躲到了幽州。

  这次阿史那承庆来长安,是他和老朋友田承嗣达成协议,如果阿史那承庆能刺杀李邺成功,那四大藩镇将全部皈依祆教。

  阿史那承庆多次和李邺打过交道,深知李邺手腕的厉害厉,但在河北传教的许诺,又让他无法拒绝。

  阿史那承庆一口答应下来,便带着弟子假装从西方过来,化名辛提拉,潜入了长安。

  三楼房间内,阿史那承庆喝着热茶,眯眼望着远处屋顶上的积雪,这时,他的大弟子阿南低声道:“师尊,不如弟子先去和他们联系一下,了解情况!”

  阿南所说的他们,是指田承嗣在长安的一个情报点,位于西市,是一家布店,在长安已经存在两年,非常低调,也非常隐秘。

  阿史那承庆其实并不太想和这些情报机构联系,他们容易被内卫盯上,从而暴露自己,但他也知道,光凭自己的力量是很难摸到李邺的行踪,莫说刺杀,连边都靠拢不了。

  阿史那承庆点点头,“你不要告诉他们,关于我们的任何情报,他们愿意配合就配合,不愿配合就算了。”

  “弟子明白!”

  阿南行一礼,匆匆去了。

  阿南是一名突厥人孤儿,年约三十余岁,十几岁就跟随阿史那承庆,学了一身高强的武艺,精明能干,且对阿史那承庆忠心耿耿,视他为父。

  阿史那承庆其他弟子都差不多和阿南一样,都是突厥孤儿,被阿史那承庆从小收养,教授武艺和其他本事。

  阿南带着两名师弟来到了西市,很快便找到了沧州布店,狡兔三窟,田承嗣在长安设了三个情报点,互不相关,另外两个都被拔掉了,只剩下这家布店。

  其他两个情报点都会定时收集情报,发送情报,所以很容易被内卫盯住。

  但这家沧州布店不是,它一直都是正常经营,只执行一些指定的任务,平时不负责收集情报,更没有养什么信鸽,只听从田承嗣长子田华的指挥,所以才能在内卫布下的天罗地网中生存下来。

  阿南走进店铺,抱拳行一礼,用一口流利的汉语道:“我是从碎叶过来,找你们刘掌柜!”

  阿南就在幽州长大,除了相貌浓眉深目,一看就是胡人,但他言谈举止,和汉人没有任何区别。

  当然,这在长安很正常,很多胡人都在长安生活了十几年,在强大的汉唐国力影响下,都以学习汉人文化为荣。

  可以说,除了外貌和一些宗教习俗外,这些胡人的语言、礼仪和长安人没有什么区别了。

  “稍等片刻!”

  伙计连忙跑进了里屋,不多时出来一名中年人,抱拳还礼道:“我是店里掌柜,请问贵客有什么需求?”

  “我想买草原出产的棉布五百匹,可有?”

  若是其他店铺,肯定会哈哈大笑,简直无比荒唐,草原哪里出得了棉布?

  但这就是阿史那承庆和田承嗣约好的暗号,

  刘掌柜点点头,“请随我去后面看货,你外面的同伴也请进来喝茶!”

  阿南给师弟使个眼色,让他进来,他便跟随刘掌柜向后院走去。

  和其他西市的店铺一样,门面虽然不大,但很长,隐藏着很多大大小小的房间,走起来复杂。

  走了好几道弯,两人才进一间屋子坐下,刘掌柜笑道:“这里有话可以直说,隔墙无耳!”

  “掌柜知道我们的任务吗?”阿南问道。

  刘掌柜点点头,“我知道!”

  “能否给点建议?”

  刘掌柜沉吟一下道:“自从去年朱泚派人刺杀摄政王失败,兴庆宫被防御跟铁桶一样,你们千万不要想着潜入宫里刺杀,不可能成功的。”

  “刘掌柜调查过?”

  刘掌柜摇摇头,“是魏州那边传来的消息,我们另一个情报点专门调查过,但很快被盯上干掉了,我们已经一年没有执行任何任务,这一次是协助你们刺杀摄政王。”

  “还有什么建议?”阿南又问道。

  “第二个建议是,最好在摄政王去外地视察的时候的动手,在长安要保持低调沉默,长安到处都是内卫眼线。”

  “第三个建议,你们在长安最好什么都不要做,有消息我会通知你们。”

  阿南沉吟一下道:“掌柜不是说长安到处是内卫眼线吗?那你们打探消息,就不怕被内卫盯住?还是伱们有特殊的情报渠道?”

  刘掌柜沉默片刻道:“这是我们的机密,很抱歉我不能告诉你。”

  阿南心中起了疑心,这个刘掌柜会不会已经投降了内卫,被内卫安排成一个钓鱼竿?

  他干笑一声,点点头道:“三天后,我会再来找刘掌柜!”

第1218章 钓鱼掌柜

  一个时辰后,刘掌柜出现在内卫,躬身向李成华禀报道:“启禀李都统,田承嗣派的人果然来了!“

  刘掌柜本名刘湛,多年来,一直是魏州州衙的一名小吏,因精明能干而得到田承嗣的赏识,提拔他为魏王府判官,做了半辈子的小吏,人到中年得到田承嗣的赏识提拔,这种知遇之恩让刘湛内心充满了感激,对田承嗣也十分忠心。

  也正是看到了刘湛的忠心,田承嗣在布局长安眼线时,决定让刘湛做一个沉默者,他不参与探查情报,只偶然执行一些特殊任务。

  刘湛的上一个任务,是半年前在长安的宝记柜坊存入了三万两黄金,柜票和密印都在田承嗣手上,这算是给他子孙留的一条秘密退路。

  为什么要放在长安?因为三万两黄金实在太耀眼,在任何一个城市都引人瞩目,哪怕是洛阳会也会召来关注,只有在财富集中的长安,三万两黄金才不会那么显眼。

  那为什么不在长安买座宅子,挖個坑把黄金埋起来。

  田承嗣当然也想这样做,但刘湛忽然起异心把财富吞没了呢?

  归根到底,田承嗣还是不相信异姓人,他宁可相信宝记柜坊,先把黄金存在宝记柜坊,然后等他儿子过来处理。

  当然,田承嗣存放财富并不是长安一个地方,狡兔三窟,还有江南和巴蜀,他也存放了大量财富,给子孙留下后路。

  刘湛之所以被内卫盯住,就是因为他在宝记柜坊存了三万两黄金。

  如果刘湛在宝记柜坊存的是三十万两白银,或者三十万贯钱,内卫都不一定盯他,偏偏他存的是黄金。

  从古至今,黄金都是被严格管控的财物,绝不允许民间大量拥有,少许首饰没有问题,存上几十两黄金也没有问题,但如果普通人拥有几百两几千两甚至上万两黄金,那拥有就不是黄金,而是灾祸。

  所以我就说,厚德才能载物,只有足够的权力和名望,你才能拥有相对应的财富,才能保住它,古今中外都是一回事。

  你看越南那位女首富被抓被杀,再看看现在越南的经济,你大概就懂了。

  要想保住自己的财富,那就去寻找能浓缩财富、稀缺不可再生,又易于保管的财宝,再加上四个字,财不露白,就够了。

  什么核桃树根,海黄金丝木,龙钞猴票,那真没收藏意义,要多少给你种多少,要多少给你印多少。

  什么名牌包包,瑞士手表,私人定制,其实都是工业奢侈品,欧美资本包装出来的财富收割机,完全可以复制,想要多少有多少。

  这些都是历史的过客,就像六十年代的上海手表,九十年代的大哥大,摩托骡拉。

  能够经历中国几千年上层社会审美而不倒的,那才是珍贵之物。

  随着时间推移,几十年后,东方文明重新走上世界顶峰,一个欧州二流小国生产的工业手表,你还会看得上?

  所以稀缺不可再生才是关键,传承千年的审美才有价值。

  就像白银,以前是财富,现在为什么不值钱了?因为炼铝就会伴生大量白银,实在太多,所以只能作为工业金属。

  真正的欧美权贵,他们也同样青睐中国的古董,官窑瓷器,古代名人字画,那才是珍稀的、不可复制的浓缩财富。

  还有那些自古就和权力财富挂钩的东西,比如一串极品和田玉籽料手链,价值几百万上千万,那是权贵世家玩的珍品,一般人认知不到,当然也和普通百姓无缘。

  普通老百姓嘛!都是去抢LV、巴宝莉、瑞士表,认为这是奢侈品,能让你普通老百姓玩的东西,那还能叫奢侈品?

  所以一般百姓就不要去穷折腾,有房住、有衣穿、吃好喝好身体好,这才是正确选择。

  扯远了,赶紧回来。

  李成华负手走了几步,又问道:“是什么人?”

  “是胡人,看相貌像突厥人或者铁勒人!”

  “然后呢?还有什么情报?”李成华又问道。

  “我们没有深谈,可能是小人无意中说露了嘴,引发了对方的警觉。”

  “你说了什么?”

  “小人告诉他,长安到处是内卫眼线,然后又告诉他,自从去年朱泚派的刺客失败,兴庆宫内戒备森严,根本就没有半点机会,实际上,我不应该知道这些。”

  李成华微微笑道:“或许是伱猜的,这并不能叫说漏嘴。”

  “但对方很警惕,我看得出他对我很有戒备,他甚至连他叫什么名字?住在哪里?都不肯说,只是说,三天后会再来。”

  李成华点点头,“那就三天后再看吧!”

  阿南带着师弟急匆匆返回布政坊,找到了师父阿史那承庆,向师父汇报了今天的会面情报,他也说出了自己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