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月
李邺自嘲地笑了笑,拉开小窗回去了。
明天要和七名***谈一谈这件事,借助这次科举,招募一些有志于算学和农学的人才。
那么提前一两百年,把占城稻直接引到江南,这个想法完全可以实现,然后还有辽东的黑土地,还有一望无际的北方草原牧场,这些都能成为食物的来源。
另外还要有大量培养匠人的学校,比如造船业、纺织业等等,这些可以借助关陇贵族的力量,改由私人办学。
李邺一眼就看见了一个异常的黑影,趴在桥廊的顶上,有十几个女侍卫从桥廊上跑过,却不知道她们头顶上藏着一个黑影。
就在这时,外面忽然传来一阵喧哗声,隐隐听见有女护卫大喊:「在那边!」
李邺的头忽然大了起来,科技要强大,教育必须跟上,长安有七所大学,国子学、太学、广文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这里面和理工科能沾边的,就只有算学。
李邺冷笑一声,半跪在平台上,抽出
一支箭,拉弓如满月,‘嗖!"一箭射下,箭矢快如闪电,就在这时,一道寒光同时从西面射来,是一把飞剑,箭矢和飞剑同步射中了目标。
李邺提笔在纸上写下算学二字,借算学这张皮,他要建立一座培养大量人才的高等学校。
这是一个男人的背影,身高至少一米八,他府中没有男人,也没有这么高的女侍卫。
李邺点点头,「这段时间辛苦李都统了!」
韩再瑜当场毙命,尸体骨碌滚下去,立刻被女侍卫们发现,数十名女侍卫从四面八方包围了尸体。
原来公孙大娘就藏身在镇安楼的旁边大树上,让女侍卫们把刺客从落金花赶过来,一切都在她的掌控之中,自己倒是多事了。
他从墙上取下弓箭,又挎上宝剑,忽地吹灭蜡烛,快步走到屋角,这里的屋顶很矮,他必须半蹲,否则会碰到屋顶。
大唐要成为雄踞世界的第一大帝国,必须要有最强大的军队和先进的军事科技。
趴在桥廊顶上的韩再瑜根本没有意识到来自头顶上方的危险,忽觉后颈和背心同时一阵剧痛,他眼前一黑,什么都不知道了。
「就是对方派了两拨人,一明一暗,我们把明的一拨干掉了,以为万事大吉,放松了警惕,但真正下手之人却是暗的一拨,这就叫阴阳手。」
但这个计划还是要实行,哪怕花百年时间也要施行,一定要为子孙后代拿下吕宋和其他岛屿,大唐就有了经营南洋的根基之地。
「阴阳手是什么意思?」
还有培养军事技术人才的学校。
「卑职没有辛苦,卑职就担心朱泚用阴阳手,还请殿下继续保持高度警惕!」
当然,如果再建立一所农学,也同样能得到百官的支持。
李邺摇摇头,「这种事情防不胜防,关键还是要防微杜渐,加强对外来人员的监控。」
他前几天接到了张平的快信,流求岛上有不少逃避税赋的客家人居住,这个好消息让李邺大喜,他考虑先建一座县城,然后以此为跳板,再在南部建一座县城,同时建立一个水军基地,船队从那里出发,前往吕宋就容易得多,如果没有蒸汽机,那么用大型车船也能实现随时往返。
「打五十棍就行了,不要滥杀无辜!」
「卑职遵令」
免费阅读.
第1104章 动员部署
李邺来到官房,立刻召集众***商议教育大事。
李邺之所以那么急,是他要赶明年三月的科举,他需要再给天下放一次科举通报。
「昨天下午,我去了火器火药署,深感人才匮乏,我说的人才不是做事的工匠少,而且懂得研究,懂得原理的人才几乎没有,居然要我去提醒他们用棉花来试验,这不行,我们必须培养有学问的人才,就像隋朝宇文铠那样的官员,这样官员不是一下子就冒出来,而是花钱去培养,要创造条件给他们研究,所以我考虑,明年三月的科举,要开算学科和农学科,我还要再建立三所学校,一个扩大算学,新建农学和兵器学。」
众人面面相觑,李泌苦笑一声道:「殿下,我们以为今天召集大家是商议办县学和州学的事情,这科举的方案都定下来了,再更改恐怕来不及。」
「不是更改,定下的方案我们不更改,我说得是追加、补充,追加算学和农学科举名额各五十名,算学包括测量、建筑、采矿、冶金、丹学、器械、造船,农学包括天文、地理、农业等等,年龄不限、出身不限,唯才是举。」
大堂上众人都沉默了,齐王殿下这个想法让他们一时接受不了。
李邺看出出大家的困惑,又道:「我知道大家不理解,之前我们探讨过,安禄山造反的根源在哪里?在府兵制衰败,朝廷承担不起那么沉重的军俸,只好把筹集军俸的大事扔给了安禄山这样的边将,那府兵制为什么衰败,就是因为土地兼并,但如果大家向西走、向北走,就会发现外面有无边无垠的土地,大家应该也知道,大唐最西面是咸海,我曾经在那里建立了咸海县,隶属于河中都督府,周围的肥沃土地有百万顷之多,还有俱战提,那也是我们的领土,周围的麦田有几十万顷,我们怎么守住这些属于我们土地?
要么出兵数万,拿着刀枪箭弩,要么出兵一千,拿着威力强大的火器,一个士兵可以对付一百个敌军,我们火雷武器才刚刚开始,威力不大,但将来,几颗铁火雷就可以炸死几千敌军,这就需要培养高水平火器人才,而不是工匠。」
说到这,李邺又取出一幅地图让随从挂起来,对众人道:「这是南洋的地图,是我根据一些海商的描述绘制的。」
李邺用木杆指向最北面的流求岛,」这是流求大岛,面积和关中差不多,距离泉州也就三百里,非常富饶的一座大岛,只有几千土人生活在这里,除此之外,还有数千逃避苛捐杂税的汉人百姓,泉州刺史张平上岛看过,他已经按照我的要求筹建县城。
第二,我们再向南看.」
李邺木杆指向南面的吕宋,对众人道:「在流求岛南面三百多里外,又有一座大岛,我给它起名吕宋,它是一片群岛,面积大约是两个河东道大小,目前无人居住.」
李邺说到这里,七名***明显有点激动起来,两个河东道大小的土地,居然没有人居住,这不是天赐大唐吗?
李邺微微一笑,木杆继续向南,「这里是南洋群岛,产香料和各种名贵木材,大家都知道,我就不多说了,我要说得是南洋群岛的南面,大概千里之外,还有一座大岛,面积和大唐一样,上面也是没有人烟,旁边还有一座小岛,面积也是相当于两个河东道,同样无人居住,这两个面积广袤的无人大岛,距离我们约五千里,基本上都是大海,大家现在明白我为什么要选拔造船的科举士子,各位,和大唐一样的面积,无人居住啊!可以再造一个大唐,大家不动心吗?有这么辽阔的土地,我们还发愁百姓吃不饱饭?我们还担心什么土地兼并?」
众人纷纷坐不住了,再造一个大唐,这句话太蛊惑人心了,连这些思想深厚的***们都忍不住想入非非。
刘
晏忍不住道:「殿下,五千里是不是太远了?」
李邺笑道:「是很远,所以我们的大船必须要进步,必须要靠烧煤产生的热量来驱动,必须造更坚固的铁壳船,那样的话,一支船队可以运送上万人,一个月就能抵达新大陆,和我们现在去河西差不多了。」
「可那得需要多少铁?」
「所以这就是一环扣一环的事情,我们要寻找新铁矿,提高铁产量,这就需要采矿和冶炼人才,还要懂得造房子,就需要建筑人才,还要会在异乡种粮食,那就要农学人才,还需要大量人口,那就得老百姓吃饱饭,才能繁衍人口。」
说到这,李邺想起一事,又笑道:「说到吃饱饭,还有一件重要事情,交州南面有一个小国叫做占婆国,这个地方的水稻很有名,亩产五六百斤,关键是一年可以种两季。
我们完全可以把稻种引进来,先在泉州试种,如果在泉州成功,就能推广到整个长江以南,这样一来,粮食产量大涨,人口就能迅速滋生。
几十年后,人口突破一亿人,我们海运技术也成熟,大量人口向海外迁徙,大家想一想,我说的是不是这个道理,我们现在的儒学生够多了,我要大量懂技术的人才。」
李泌点点头,「虽然我们一时无法理解殿下所述,但我能感受到殿下认真和诚意,大家表态一下吧!支持殿下的扩招方案和办学方案,请举手!」
七名***都齐刷刷举起了手,李邺描绘的远景终于打动了他们,没有他们的全力支持,李邺的很多设想都无法推行。
下午时分,韦应物在门口禀报,「启禀殿下,腾飞真人来了!」
李邺精神一震,连忙道:「快请进!」
李飞腾在回长安后,正式成为太清宫的宫主,几个月来,李邺几乎没有她的消息,连王妃独孤新月也不知道她现在在不在长安?
李邺昨天派人去太清宫送信,说她不在长安,没想到她今天居然来了。
片刻,穿着一身道袍的李腾飞走进官房,行一礼道:「无量天尊,殿下可好!」
「阿姑不是出去了吗?」
「我去汉中去了,上午刚回来,看见你留的纸条,就赶来了。」
「辛苦阿姑了,快请坐!」
李邺请李腾飞坐下,茶童进来上了茶,李腾飞喝了口热茶笑问道:「找我有什么事?」
===
【今天两章】
免费阅读.
第1105章 研制成功
“我想问问阿姑,知道绿矾油吗?”
李邺今天上午问了掌握物资的乔彬,乔彬竟然没有听说过绿矾油,又问刘晏,刘晏也不知道,他们更没有这种物资,这让李邺很郁闷,难道自己记错了。
李腾飞有些惊讶道:“殿下问这个做什么?”
李邺眼睛一亮,连忙道:“我就问问,有没有这个东西存在?”
李腾飞点点头,“这是方士炼丹用的试剂,这玩意很灵,但也很危险,腐蚀性很强,所以一般药铺也不卖,普通人不会知道它的存在。”
腐蚀性强,那就对了,李邺又问道:“阿姑有吗?”
李腾飞笑道:“高宗年间,方士孤刚子写了一本《黄帝九鼎神丹经诀》,上面就有怎么精炼绿矾油的方法,我在天宝年间炼制过,后来炮药又炼了几次,难度不大,就是比较危险,要用特殊的弯颈甑,如果你需要,我可以给你制备一些。”
“我让工匠跟你学习炼制方法,可以吗?”
“这个不是什么机密,当然可以,不过我现在没空,要过了年,大概一月初吧,伱安排人到太清宫找我就是了,让他们多带一些绿矾,一般药铺都有卖。”
“阿姑,我要最浓缩的那种!”
“问题不大,到时来派人找我就是,先告辞了!”
李腾飞起身行一礼,便扬长而去。
李邺送走了李腾飞,坐下沉思片刻,下一步就是制造甘油,甘油很简单,小学生都会做,用小苏打和牛羊油混合,就会自然分解成肥皂和甘油,甘油再蒸馏提纯,能得到很纯的甘油,至于小苏打,把盐碱地生长的草烧成灰,就是小苏打。
李邺要制造炸药并不仅仅是为了战争,他还要用在矿山,能大大提高采矿效率,用炸药制造铁火雷,威力比黑火药铁火雷大数十倍,完全可以把三门峡的巨石彻底炸了,从此粮食漕运将畅通无阻。
下午时分,又一场大雪飘飘扬扬落下,长安城到处是一片欢笑声,新年又要来临了。
正月二十七,李邺带领一群官员又来到了火器火药署,加入棉绒后,经过反复试验,铁火雷终于成功了,棉绒燃烧速度极快,产生数十万倍的气体,剧烈膨胀,使火药的烈性加大了十倍不止。
这还不是硝化火棉,如果用硝酸泡过的硝化棉,爆炸威力会更大。
按理,李邺应该带武将们来现场观摩,但为了让文官们支持他的军事科技,他便带着文官们来参观了。
胡九龄和工匠们都很激动,领着李邺和官员们来到了试验场,试验场是一片沙地,上面矗立着三十只木偶人,都和真人一般大小,排列成阵型。
大匠张环送来一个蓝球大的铁火雷,看起来就是一颗地雷。
“有多少斤?”李邺笑问道。
“回禀殿下,整整三十斤!”
李邺点点头,“去吧!看看效果如果?”
两名士兵抱着铁火雷飞奔而去,胡九龄又给众高官送来耳罩,解释道:“声如炸雷,很是惊人,请各位使君戴上耳罩,以免伤了听力。”
“爆炸铁片会迸射多远?”李邺又问道。
“回禀殿下,最远大概有百步左右,我们这里相距两百步,完全不用担心!”
众人站在高台上,探身向远处的木人阵望去,士兵已经进木人阵,把铁火雷安放在阵中,忽然,两名士兵从阵中奔出,跑出数十步,跳进一个事先挖的大坑内,用手捂住耳朵,抱住头,片刻,只听见一声轰地剧烈爆炸,声如炸雷,浓烟腾起。
再看木人阵,已经没有一个木人矗立,全部被炸翻。
众人一起前去观看效果,只见数十只木偶人被炸得肢体破碎,身体上插满了铁片,但大家都一头雾水,不知道突破在哪里?
上一篇:一手送死流塞恩,对面崩溃到破防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