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月
陈焕道:“但冬天在房间里烧煤取暖,很容易中毒,这个问题要解决。”
李邺摇摇头道:“房间里绝不允许用煤炉子取暖,除非有烟囱,把煤烟排到户外,所以我们推广煤不是给百姓取暖用,而是烧水做饭。
没有煤的时候,百姓烧柴草是怎么做的,都是在厨房,没有厨房就在户外,那煤炉子也一样,其实就是我们在金城县怎么做,现在在长安也一样照办就是了。”
“殿下说的是蜂窝煤?”
蜂窝煤是李邺在金城时推广的,里面孔道处掺了少许硫磺、火药,一块煤饼只要几文钱,比买柴禾便宜多了,在陇右推广得不错。
李邺笑了笑,对众人道:“对于普通百姓,关键还是价格,一捆柴禾要一百文钱,大概能烧六七天,同样,一百文可以买三十块煤饼,可以用十天,不仅能做饭,还能烧水,如果要烧水的话,一捆柴禾就只能用三天了,明眼可见煤饼要合算得多。”
刘晏呵呵笑道:“说得对,有利可图,大家才会用!”
陈焕想了想道:“如果冬天不用煤炉子取暖,该怎么办?”
李邺微微笑道:“那就多种点棉花,让棉花便宜,穿在身上就暖和了。”
众人哄堂大笑,段秀实笑道:“昨晚我府上失火,才知道棉花厉害!”
李邺一怔,“段使君府上失火了?”
段秀实不好意思道:“就烧掉一间独立的杂物房,问题不大,杂物房内有三十斤棉花,管家夜里去找棉花,火折子不小心把棉花点着了,轰地一下燃烧起来,速度之快,令人瞠目结舌,我劝大家千万当心点,棉花很容易燃烧,而且根本灭火不了。”
段秀实的话让李邺眼前一亮,他想到了什么?棉花,硝化棉,炸药,他忽然想到了铁壳火雷的解决办法。
从汉长安城回来,李邺立刻赶到火器火药署。
火器火药署位于城南,距离长安约十里,是原来军器监的一座工场,占地约百亩,里面有十几座大石砌成的房子,用作仓库和研制场所。
试验地则在更南面的终南山谷内。
目前火器火药署署令依旧是胡九龄,他负责管理并维持火器署的运行,下面的工匠心无旁骛,全心研制火器。
目前铁火雷已经成功,但良品率太低,点十个只能爆炸一两个,这个其实就没有太大意义了。
李邺命令胡九龄召集几名主要工匠,目前三名主要工匠负责整个铁火雷研制。
首席火药匠叫做张环,他负责配置火药,做铁壳的大匠叫杜笙,制火器的大匠叫做景嗣年。
“大家说说吧!现在成功率低的问题出在哪里?”
胡九龄叹口气道:“之前成功的三个都是一百斤以上,因为药量足,皮壳薄,所以能炸开,一旦降到百斤下就不行了,殿下,关键还是火药的威力不够。”
火药匠张环道:“按照殿下的建议,我们加了适当的砂糖,燃烧速度确实快了,效果也有,爆炸威力也强大了一些,但还是炸不开铁壳,卑职还在试验,找更好的材料。”
李邺点点头,“这次我来就是给你们提一个方案,用棉绒试一试!”
“棉绒是什么?”几个人都一头雾水。
李邺微微笑道:“你们去咸阳的棉纺工场,他们用轧棉机把棉花从棉籽上剥下来,但最后棉籽上还包裹着一层白色的短绒毛,那就是棉绒,把火硝溶于水,把棉绒泡进浓液中,然后彻底晒干,然后用这种含有硝粉的棉绒做填充物,再进行试验,看看效果如何?”
第1102章 引贼入瓮
在返回路上,李邺坐在马车内沉思不语,他知道铁火雷迟早会成功,宋朝就成功了,但铁火雷的威力还是不够。
如果能有炸药,他就能大量使用在战场和民用上。
炸药又称硝化甘油,制作并不难,用硝酸和甘油合在一起,用浓硫酸做催化剂,就能合成硝化甘油。
他中学时看过《神秘岛》这本书,不止一遍,上面的工程师一无所有,就造出了硝化甘油。
这里面关键就是硫酸,但他中学的化学老师说过,唐朝的方士就已经制造出了硫酸,欧洲化学家为什么能凭空造出硫酸、硝酸?实际上就是从中国的古典文献中学到的。
中国远远不止四大发明,来华传教士探讨中国古代的发明创造,将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并列为中国的‘四大发明’。
这一提法表面上提振了国人的信心,实际上是遮盖了中国其他的发明创造,而这些发明创造璨若星海、不可胜数。
欧洲的工业革命,实际上就是建立在中国古代文明的数千年积累之上。
所谓的文艺复兴,也不过是东罗马灭亡,传教士们将大量东方文献运去欧洲,第一站就是希腊,这就是所谓西方文明诞生于希腊的原因。
唐朝把硫酸叫做绿矾油,唐朝的盗贼还懂得用它来腐蚀墙壁,偷盗财物,说明硫酸已经比较普及了。
绿矾是什么,就是硫酸亚铁晶体,唐朝用来入药。
北宋时,制矾业极为发达,汴梁最有名的夜总会就叫矾楼,又叫丰乐楼。
李邺倒要找机会问一问李腾空,绿矾油怎么制作?
李腾空就是一个有名的方士,但她是研究药的方士。
回到齐王宫,天已经黑了。
他刚回府中,妻子独孤新月便迎上来道:“李都统等夫君多时了!”
李邺顿时一阵头大,他知道李成华又要啰嗦了。
来到贵客堂,不等李成华开口,李邺便笑眯眯道:“先不谈公事,和我们一起吃晚饭吧!”
李成华盯着李邺半晌道:“殿下答应我的,保证这两天不乱跑!”
“今天情况特殊,保证明天老老实实,哪里也不乱跑,来!一起吃晚饭。”
独孤新月上前挽住李成华的手笑道:“先别生气了,吃了晚饭再说!”
都是女人的缘故,李成华和李邺的妻子们关系很熟,李邺不在府上时,王妃独孤新月经常让她带女儿来和自己家人一起吃饭。
李成华现在依然是单身,但她女儿已经十三岁了,她本人也有三十五六岁,一直找不到合适的人,这两年也不再考虑再嫁了。
她是内卫都统,下一步,李邺准备让她出任刑部司主官,在唐朝,女人都能当皇帝,何况是出任一个部司主官。
官做到这一步,她也不考虑婚嫁了。
吃完晚饭,又喝了茶,李成华这才对李邺道:“今天一天,长安发生了三起偷盗钱财案,没有发生抢掠案,但都和韩再瑜没有关系,说明韩再瑜不打算在长安长期潜伏,卑职推断他很可能会在今明两天下手。”
李邺微微笑道:“他也可以在咸阳、新丰偷盗钱物啊!”
“殿下,他在东市偷兵器,就说明他压根没考虑过长安周围县城。”
李邺点点头道:“你怎么安排?”
“为了不打草惊蛇,卑职没有在齐王宫周围部署内卫士兵,但已经准备好,一旦有情况,三千内卫士兵会立刻出动,包围齐王宫外围,另外,公孙大娘已经在金花落坐镇,烦请殿下和家人今晚呆在镇安楼内。”
镇安楼是一座四层楼的塔楼,位于沉香亭,外面是木制,里面是用巨石砌成,没有窗,只有一扇门进出,其实就是天子躲避刺客的地方。
一旁的独孤新月道:“刚才李都统也让我们去镇安楼,我说要夫君回来决定!”
李邺想了想道:“可以去,要相信李都统的经验和判断。”
“那我去安排了!”
李邺点点头,独孤新月立刻起身匆匆去了。
李成华瞪着李邺道:“关键是殿下要去,殿下不去,有什么意义?”
李邺微微笑道:“李都统是想唱空城计?”
“一点没错,只要殿下和家人安全,我们就不妨在王宫中挖个陷阱让他进来。”
韩再瑜已经出现在东城下,护城河已经冻得结实,他从冰面上过去,贴身站在城墙下。
他看了看城头,手一甩,一只精钢飞爪抛上城头,用力拉了一下,飞爪钩住了城头,韩在瑜轻轻一纵身,向上攀去。
此时已是一更时分,四周十分安静,城墙也很安静,只见城头生了几堆火,侍卫们都围着火取暖。
冬夜十分寒冷,这个时候若还在城头上巡逻,一定会被冻得半死,但侍卫们又不能擅离职守,那么点火取暖就成了唯一的办法。
烤一会儿火,去巡逻一圈,然后回来继续烤火,换另一拨人去巡逻,大家轮流烤火,轮流巡逻,这样就能烤火职守两不误。
但这样做也有一個弊端,那就是执勤的人少了一半,必然就会出现防守漏洞。
当一队二十余人的女兵列队走过去,韩再瑜一纵身跳上城头,沿着天桥窜到内城墙上,又一个翻身到了城内,一手抓住了城头,身体贴在城墙上。
兔起鹘落,动作非常敏捷,韩再瑜慢慢滑下城墙,他已经进入齐王宫了,奔跑了十几步,攀上一棵大树,向宫内四处打量,四周一片死寂黑暗,唯有东北角灯光明亮,照如白昼。
他记得这里叫金花落,看布局结构,像一座府宅,他立刻判定,宫内府,一定就是齐王的住处。
他慢慢攀爬下树,向金花落方向奔去。
镇安楼位于沉香亭中部,一共四层楼,虽然密闭无窗,但里面通风却很好。
一楼的铁门是唯一可以进出的地方,有十二名女护卫守在一楼。
二楼是起居之地,平时吃饭聚会都在这里,就像客厅、餐堂一样,三楼是大家的卧室,一圈七间卧房,虽然是躲避刺杀的地方,但布置得非常舒适,一家人完全可以在这里生活。
此时全家人都已在各自的房间里入睡了,灯光也变暗了,只留了几盏壁灯。
四楼是书房,书房里灯光明亮,李邺还在书房里来回踱步,考虑他的未来的全局,刺客这种小事他根本不放在心上,他也没有兴趣去参与抓刺客。
第1103章 一网打尽
李邺现在有军队五十万人,夺取天下已经是铁板钉钉之事,他现在只是在等一个契机。
李邺现在考虑更多的是后唐朝时代,他需要更多的铁矿,虽然澳洲是铁矿富集之地,但找不到人开采冶炼,倒是天竺的铁矿富集,人口众多,可以在天竺开采冶炼,把粗铁用船队运回大唐。
但远洋航行,靠信风远远不够,蒸汽机必须研制出来,用煤做动力已经开始普及,蒸汽机就有了动力基础,加上风箱技术的积累,风箱就是蒸汽机的技术基础,只不过是把人力改成蒸汽动力。
如果没有风箱、曲柄、连杆、水排这些近两千年的技术积累,蒸汽机怎么可能会凭空出现?打破脑袋也想不出来。
其次就是人口,一个安史之乱,虽然在自己的干涉下,没有造成历史上那样严重的人口损失,但也至少损失了一千万人,天宝年间的人口也才八百万户,不到五千万人,当然还有大量藏匿的奴隶,人口要增长,必须要有充足的粮食。
李邺之前考虑大量募集新罗和日本劳工,开发吕宋的中央平原,但后来仔细考虑了一下,短期肯定实现不了大粮仓计划,光是一望无际的原始森林就令人生畏。
次日一早,李成华匆匆赶来汇报,「启禀殿下,根据之前被抓的手下认尸,昨晚的刺客正是韩再瑜,朱泚派来的三名刺客已全部清理。」
短时间内,吕宋无法成为大唐的粮仓,那么还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占城稻,占城稻是唐末先引入福建,后来北宋时再从福建向江南各地推广,正是这种优质双季稻使宋朝的人口超过一亿。
李邺拉开一道隐藏的木栓,向外一推,一扇很隐蔽的窗户出现了,这是一道秘窗,从里面反锁,外面也可以反锁,如果刺客冲进楼内,危急时可以从这里躲到外面去。
李邺一怔,难道刺客跑到沉香亭了?
外面是一圈平台,围了塔楼一圈,宽只有三尺,如果蹲下,从下面看不到这里。
李邺跨上平台,只觉外面寒风凛冽,遍体生寒。
李邺惊讶向对面望去,他这才看见,一棵大树顶上出现公孙大娘的身影,她笑着向李邺抱拳道:「殿下请回吧!」
镇安塔也就四层楼高,下面的情况看得很清楚,只见数十名女侍卫从四面八方向沉香亭方向奔来。
「殿下说得一点没错,卑职三令五申,任何来住店的外来携带兵器者,客栈掌柜必须立刻向内卫汇报,但延寿坊的平安客栈却严重违规,不但不汇报,还通风报信,告诉对方躲避之策,卑职决定严惩客栈和客栈掌柜,杀一儆百,要让全城客栈都知道,知情不报的代价有多严重?」
上一篇:一手送死流塞恩,对面崩溃到破防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