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国 第613章

作者:高月

  裴遵庆淡淡笑道:“关内道的驻军问题不过是关中问题的延续,关中问题解决了,关内道的问题也就不成问题了。”

  刘晏点了点头,“关中问题的关键就是长安,齐王殿下认为,长安是大唐的都城,和洛阳并列,地位崇高,是大唐皇权的象征,裴相国是否同意?”

  裴遵庆笑道:“我完全同意!”

  刘晏又肃然道:“齐王殿下同时认为,大唐的社稷不仅仅属于天子,它是属于大唐宗室,包括历代先帝,包括健在的宗室皇族,甚至包括所有的文武百官,天子只是份额最大而已,请问裴相国是否同意?”

  “这个.”

  裴遵庆一时不好回答了,他感觉这里面有陷阱。

  沉吟一下,裴遵庆笑道:“这个话题很大,而且每个人看法都不一样,虽然我个人很欣赏齐王殿下的思路,但我现在没法给一个官方的答复,不过刘尚书可以说说这个话题引发而来的结论,我可以转达给天子。”

  刘晏摇摇头道:“我纠正一点,这不是齐王殿下个人的思路,而是我们陇右系所有人的共识。”

  “也无妨,我愿洗耳恭听!”

  刘晏缓缓道:“如果天子坐镇长安,我们没有任何意见,也没有任何想法,但现在天子坐镇洛阳,我们认为,长安不能这样荒置,必须由大唐宗室继续坐镇,如果大唐有储君,那么应该由储君坐镇,但目前大唐没有储君,那么就应该由齐王坐镇。”

  “既然如此,天子也可以安排长辈亲王坐镇,比如宁王系、薛王系、岐王系等等或者天子的兄弟等人。”

  刘晏摇摇头,“他们对大唐做出的功绩,能超过齐王吗?如果不能让四十万河陇将士心服口服,那最好不要草率决定!”

  尚书右丞韦元甫怒道:“刘尚书是在威胁朝廷吗?”

  刘晏盯着对方目光冷冷道:“我只是在阐述事实,如果连最起码的认知都没有,那么这个谈判还有什么意义?”

  兵部侍郎柳浑也不满道:“请问刘尚书所指的认知是什么?恕我无法理解。”

  刘晏冷笑一声,“我们坐在这里,是用实力来谈判,否则我一个节度府司马,有什么资格和堂堂的大唐右相面对面谈判?”

  众人都沉默了,现在不谈合法了,谈实力。

  韦元甫咬牙道:“安禄山也是用实力和朝廷较量,难道齐王殿下想成为安禄山第二?”

  刘晏摇摇头,“我们和安禄山不是一回事,安禄山是造反,而我们是有资格得到长安,我们是在争取自己的合法权益,今天在这里谈判,只是出于对朝廷和天子的尊重而已。”

  “不知贵方的资格是指什么?”裴遵庆问道。

  “齐王殿下有太上皇的诏书,太上皇明确齐王殿下有继承大唐皇位的资格,有入主长安的资格,我这里有份抄件,正本在齐王殿下手中,高力士可以作证。”

  李沉舟连忙从箱子里取出一份抄件,递给了裴遵庆。

  裴遵庆看了看旨意,干笑一声道:“先休息一下,喝点茶,我们半个时辰后再谈吧!”

  刘晏和他手下被请到休息室去了,裴遵庆匆匆来到后堂,向等在这里的天子汇报。

  天子李亨正在看速记下来的谈判纪要,双方的谈判交锋上面都有记录。

  李亨接过太上皇圣旨抄件,脸色顿时变得极为难看,他做梦也想不到,太上皇竟然承认齐王李邺有正统皇位继承权。

  他也知道这是真的,因为李璘那里也有一份同样旨意。

  李亨一直以为父皇只出了两份皇位继承权诏书,一份给自己,一份给了李璘。

  他万万没有想到,竟然还有第三份诏书。

  难怪李邺肯把玉玺交还给自己,原来他手中还捏了一个秘密武器。

  “陛下,要不要请高力士来问一问,到底有没有这份诏书?”裴遵庆小声问道。

  李亨叹口气道:“太上皇年迈糊涂,想拉拢齐王为他效力,做出一些不合理的承诺完全可能,就像李珍,太上皇不是同样许他皇嗣之位吗?朕觉得这种诏书毫无意义!”

  李亨不想承认这份诏书存在,但这些相国却毫不含糊,这可不是喝醉酒说几句戏言,这可是太上皇的诏书,何况大家看了抄件,都感觉是真的。

  裴遵庆躬身道:“陛下,就算李邺有诏书也不是非他继承皇位不可,但事关皇位继承大事,搞不好会引发战争,最好还是先确定真伪。”

  旁边杜鸿渐也劝道:“陛下,事关重大,还是问一问吧!”

  “陛下,此事确实事关重大,微臣也建议确认清楚。”崔涣和元载也劝道。

  李亨无奈,只得吩咐身边宦官一声,宦官立刻赶去了皇宫内的三清殿找高力士。

第1019章 两个方案

  高力士过来还需要一些时间,

  李亨把又把谈判纪要递给其他几名相国,“你们都看看吧!”

  李揆眉头一皱道:“微臣的第一个感觉就是齐王开始不讲规矩了,以前还装模作样按照朝廷规矩来巧取,现在直接就是豪夺了,这就像街头看见一个美貌的小娘子,一把就要抢回家一样,大家是不是这种感觉?”

  裴遵庆摇摇头,“这个比喻不太恰当,至少齐王还和我们谈判,要是不太谈判,直接出兵占领长安,才是李相国说的这种情况。”

  李亨有些不耐烦道:“别说这种没用的话了,说点实在的,现在到底该怎么办?”

  这时,崔涣缓缓道:“陛下,微臣感觉这就像争夺房子,我们搬家了,老宅子空出来,同族的亲戚就想买下来,这里面就涉及两个问题,首先我们卖不卖?其次我们该怎么卖?”

  这個比喻比较形象,李亨点点头,“崔相国继续说!”

  崔涣又继续道:“同族亲戚家有几个体格强壮的儿子,很凶,咱们打不过,而且有个儿子还翻进院子里搭帐篷住下了,最要命的是,咱们没地方告状,想找周围街坊评理,街坊邻居都说,这是你们家族内部的事情,他们也管不着。

  这个时候,我们如果选择不卖,会是什么结果,微臣估计他们十有八九会撬开门窗,直接搬进去,他们还会对周围街坊宣扬,他们也是这座房子的继承人之一。

  我们要么就忍了,捏着鼻子把房子让给他们。

  要么就是请一些武师,上门去抢房子,双方发生恶斗,打得过还好说,如果打不过呢?他们会不会报复,把其他族产抢了,或者杀到我们新家来,把我们新家也占了?”

  “如果选择卖呢?”李亨问道。

  “卖就是价格问题,我们可以开价,对方也可以开价。”

  李亨沉默片刻道:“如果朕用关中换巴蜀,各位觉得可行吗?”

  众人面面相觑,裴遵庆低声道:“陛下,巴蜀可是剑南道和山南西道,对方答应的可能性不大。”

  李亨毫不迟疑道:“那就再加一个关内道,两道换两道。”

  巴蜀是大唐富庶之地,并没有遭到安史之乱波及,李亨一直心心念念,如果关中保不住,那他索性就把关内道也给对方,把巴蜀换回来。

  众人纷纷表态,支持天子的方案。

  裴遵庆点点头,“卑职接下来和他们谈这个方案。”

  众人都心照不宣地避开了第一个选择大项,旧房不卖,一旦双方打起来,那就控制不住了,谁也不愿意走到那一步。

  更关键是,齐王有太上皇诏书啊!有这份诏书,大唐社稷就有另一个选择了。

  这时,身穿道袍的高力士缓缓走来,他原本是打算去给太上皇守灵,但李邺不同意,特地指明要高力士在皇宫内出家为道士,有齐王在后面撑腰,其他宦官不敢欺辱他。

  “贫道高力士参见吾皇陛下!”

  周围重臣们好一会儿才认出来,这个又瘦又小又驼背的老道士竟然就是曾经权倾朝野的高力士。

  高力士曾经对李亨有恩,在关键时刻保住了李亨的太子之位,所以李亨对他还算客气。

  “高翁请免礼,朕召你来是想向你确认一件事,太上皇有没有给过齐王诏书?”

  高力士点点头,“给过两次,一次是在荆襄,太上皇将葱岭以西封给齐王,第二次是在金城县,太上皇给齐王诏书,承认他有正统皇位继承权。”

  “是这份吗?”

  裴遵庆把抄件递给高力士,高力士看了看道:“是这份,入主长安,可继承大唐正统,我记得很清楚。”

  “太上皇为什么要给齐王诏书?”李亨问道。

  “回禀陛下,当时太上皇被李璘软禁,他希望李邺派军队救他回长安,拥戴他恢复皇位,作为回报,他会立齐王为皇位继承人,他当时给了齐王一份诏书和一枚天子行宝,是我去陇右谈判的,后来被李璘发现,他便将太上皇监视更紧,不久太上皇就驾崩了。”

  李亨眼珠一转道:“既然没有实现太上皇的约定,那这份太上皇诏书是否可以作废?”

  “陛下,诏书上没有任何附加条件,齐王没有和太上皇签署任何协议,恐怕不能作废,除非是齐王自己不承认有这份诏书,否则,诏书就是现实存在的,我们无法回避!”

  “好吧!”

  李亨有些不高兴道:“你去吧!朕知道了。”

  “贫道告辞!”

  高力士行一礼,慢慢退下去了。

  李亨这才对众人道:“既然齐王有太上皇诏书,那么朕可以把关中让给齐王,不过还是需要谈判完成,齐王必须要有所让步。”

  李亨矢口不提皇位继承权问题,而只是把太上皇诏书当做一个台阶,他可以体面让出关中。

  谈判在下午继续进行,裴遵庆终于松口了。

  “我们确认了诏书的真伪,高力士也证明太上皇诏书为真,既然太上皇承认齐王将来有资格问鼎皇位,那么我们也同意齐王殿下有资格坐镇长安,不过有资格是一回事,朝廷同意把治理权交给齐王是另一回事,这就需要双方谈一谈具体条件。”

  刘晏微微笑道:“为了表示诚意,我们愿意适当支援朝廷财政。”

  裴遵庆眼睛一亮,这是他最喜欢听到的一句话,齐王愿意出钱买关中。

  “不知道贵方具体能给多少?”

  “三百万贯,或者一百万两白银!”

  李邺原本想给五百万贯左右,但刘晏认为五百万贯太多,给三百万贯足够了。

  裴遵庆点点头,“我会向天子汇报,另外,天子还提出了另一个方案,我们可以交换治理权。”

  刘晏笑了笑问道:“怎么交换?”

  裴遵庆缓缓道:“用关中和关内道交换剑南道和山南西道。”

  对方居然肯把关内道拿出来了,这倒是一个机会。

  刘晏沉思片刻道:“既然天子愿意拿出关内道的治权,那么我不妨再加三百万贯,支援朝廷财政六百万贯,换取关中和关内道的治理权。”

  裴遵庆点点头,“既然双方都提出了各自的方案,那么回头再商议吧!不知齐王殿下什么时候回洛阳?”

  刘晏看了看齐王的计划,这才对裴遵庆道:“预计齐王殿下后天下午返回。”

第1020章 太子之忧

  天子李亨已经返回了内宫,诏书事件让他心中极为不舒服,他一直认为李邺虽然被列为宗室,但毕竟是偏枝旁门,不是大唐正统,但没想到太上皇竟然下诏承认李邺具有正统皇位继承权。

  其实所有宗室子弟都有皇位继承权,但没有人会把这个规矩当真。

  什么是宗室,也就是太宗皇帝的子孙,非太宗皇帝的子孙只能叫皇族。

  但太宗那么多子孙呢,所以得排位,首先是正统,正统一般是天子的子孙,这是一代代传下来的规矩,你不能说睿宗皇帝另一个儿子的子孙也有正统皇位继承权,那就会乱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