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国 第612章

作者:高月

  “什么意思?”李亨一时没有听懂。

  “陛下,对方的意思,要么什么都别谈,维持现状,要谈的话,他们就要平等驻兵权,而且齐王不会有任何承诺。”

  李亨脸色变得很难看,冷冷道:“什么叫做维持现状,他在陈仓驻兵五万,就是维持这个现状吗?”

  “陛下,齐王的态度非常明确,河陇军肯定要进驻关中,区别只是控制关中的程度。”

  “那关内道呢?”

  李亨恼火道:“难道他们也想染指?”

  “回禀陛下,关于关内道,对方态度不明,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如果我们在原州和泾州的陇山关隘上部署重兵,河陇军肯定也同样会在萧关和延州部署重兵,这是刘晏亲口对我说的。”

  “那李邺来洛阳又能谈什么?他能让陈仓的军队退出关中吗?”

  “回禀陛下,有的事情换个思路,也就能理解了,比如长安有齐王府,他要回齐王府居住,那他的军队肯定会跟着一起来,不让军队入城,肯定不现实,长安已经不是都城了,贺兰进明没有资格不准齐王的军队入城,一旦爆发冲突,后果是什么陛下也能想得到。”

  李亨愣了半晌道:“那问题出在哪里?”

  “陛下,问题就出在我们没有实力阻挡齐王军队入关中,只有靠谈判,可如果谈判失败呢?陛下是否做好了彻底翻脸的准备?”

  李亨颓然坐下,捂住脑袋道:“还真是让朕头痛欲裂啊!”

  韦见素沉默片刻道:“如果陛下没有别的事情,微臣告退!”

  李亨抬起头叹了口气,“韦爱卿不给朕一个建议吗?”

  “就怕微臣的建议陛下无法接受!”

  “你说吧!朕就听听,不一定采纳。”

  韦见素沉吟一下道:“齐王不是田承嗣、李希烈那样的藩镇,他是大唐宗室,任何大唐宗室对关中都有特殊情怀,他对关中势在必得,这一点微臣心知肚明,哪怕破坏规矩,他也会拿下关中,陛下要么体面让出关中给他,要么就和他彻底翻脸。”

  李亨颤抖着声音问道:“他是要和朕翻脸吗?”

  韦见素叹口气,点点头道:“他突然屯兵陈仓和汝州,并不是什么谈判施压,而是他已经做好了翻脸的准备,如果陛下不信微臣的话,可以问一问潼关守将,他究竟带了多少军队过潼关?”

  说完,韦见素行一礼,慢慢退下去了,把天子李亨留在极度震惊之中。

  经过七天的行军,李邺终于抵达了洛阳。

  他的随行军队在过陈仓后又增加了一万骑兵,加上两万头补充粮草的骆驼,这便是一支可以发动一场战役的骑兵军队了。

  事实上,李邺对关中势在必得,正如李泌劝他,在核心利益不能过于守规则,他已经做好了双方谈判破裂,彻底翻脸的准备。

  李邺将一万五千军队驻扎在新安县,新安县有一座很大的军营,正好可以驻扎骑兵,从新安县距离洛阳约八十里,骑兵半天就能杀到。

  李邺率领五千骑兵继续东进,下午时分抵达了洛阳神都苑。

  洛阳神都苑便是隋炀帝修建了西苑,周长两百里,北抵邙山,南至伊阙,向西进入新安县境内。

  唐初改名为芳华苑,武则天称洛阳为神都,所以叫神都苑。

  神都苑内还有一片周长十几里的人工湖,叫做北海,海中设蓬莱、方丈、瀛洲三岛,岛上有亭台楼阁,海中靠船只往来。

  整个神都苑内既有山峦起伏,也有幽深的河流森林,涧水、谷水,洛水流经其中,洛水北面还有广袤的草原,周围修建了两百里的围墙。

  长安的商队来洛阳,必须绕道伊阙,然后沿着天街北上,从定鼎门进入洛阳。

  所以洛阳城外的繁华在南面,伊阙就是人口聚集之地,极为繁荣,从伊阙北上,天街两旁全是各种商铺,酒楼、客栈、青楼随处可见。

  历史上,洛阳遭到了回纥军队残酷破坏,百年神都几乎被摧毁殆尽。

  由于李邺在草原成功阻击回纥大军南下,加上他是从皇宫杀入洛阳,洛阳基本上没有遭到严重破坏,安史之乱结束后,很快又恢复了元气。

  ====

  【今天老高偷个懒,稍微休息一下,只有两章】

第1017章 抵达洛阳

  李邺带来的骑兵,朝廷安排在神都苑北面,那边是三万龙武军的驻地,龙武军把西南角的一部分驻地让了出来。

  亲自迎接李邺的重臣是右相裴遵庆,裴遵庆虽然是李邺王妃独孤新月的外公,但因为种种原因,这个关系一直没有确认。

  “齐王要入城休息吗?天子给殿下安排了一座很大的府宅,可以带五百人入城。”

  李邺摇摇头笑道:“感谢天子厚爱,我还是住军营,白天可以入城,但晚上睡军营更踏实一点。”

  李邺回头对刘晏笑道:“要不,刘使君住在城内吧!”

  因为晚上会有人来拜访之类,刘晏住在城内会更方便一点。

  刘晏欣然笑道:“我就住在馆驿吧!”

  裴遵庆明白齐王的担忧,便不再勉强,他沉吟一下又问道:“明天齐王殿下要觐见天子吗?”

  李邺摇摇头笑道:“明天我要去汝州慰劳将士,一天都不在洛阳,等双方达成一致后,我很愿意与天子共饮庆功酒!”

  这次李邺杀气腾腾而来,如果谈判破裂,双方就要掀桌子翻脸了,他连自己的父母都暂时没法见面,不要说天子了。

  当然,也可以说是一种极限施压,用彻底翻脸来逼李亨让步,李邺需要创造一种极限施压的氛围,不见面就是其中之一。

  裴遵庆叹息一声道:“殿下要体谅天子的感受啊!长安毕竟是都城,不适合成为节度使的官衙所在地。”

  李邺淡淡笑道:“河南道节度府也在东都洛阳,不是吗?何况我也可以兼任长安留守,再退一步说,当年天策府也在长安,为什么我的齐王府就不能在长安呢?”

  裴遵庆一时语塞,半晌苦笑道:“我以为殿下准备把河陇节度府转移到长安!”

  李邺摇摇头,“陇右节度府从鄯州迁到兰州,河西节度府也从凉州迁到兰州,两座节度府合并为一,无论如何,它不会迁到长安,作为大唐宗室,我有义务也有责任捍卫长安的安全,守卫长安宗庙、皇宫和历代先帝的陵寝,也希望裴相国转告天子,长安需要大唐宗室来镇守,而这个人只能是我!”

  裴遵庆见对方态度坚决,只得苦笑一声道:“好吧!我会把殿下的态度转告给天子,希望双方能够找到一个皆大欢喜的平衡点。”

  裴遵庆告辞走了,刘晏有点担忧道:“要不要想办法把殿下的家人先移出长安?”

  李邺冷笑一声道:“放心吧!给他们一百个胆,他们也不敢用我的父母来威胁,除非他们完全不在意家人被我斩尽杀绝。”

  裴遵庆回到洛阳,立刻赶到皇宫向天子汇报情况,天子李亨显得很憔悴,他几天都睡不好,精力不济,有气无力地坐在龙榻上,左手支在桌案上,同时轻轻按着太阳穴,听裴遵庆的汇报。

  裴遵庆不敢隐瞒,把今天见到李邺的情况详细地告诉了天子。

  “他是什么意思?不想做河陇节度使了?”李亨嘶哑着声音问道。

  “微臣估计他身兼的节度使太多了,可能是想把所有节度使归集在齐王府下面,效仿当年的天策府。”

  李亨冷笑一声,“然后再效仿当年的玄武门事变,把朕赶下去,这句话他想说,但没有敢说出来吧!”

  裴遵庆没敢接这個话题,沉默了。

  李亨叹息道:“李辅国说得对,所有边界都是靠实力来决定,他要夺取关中,朕拦不住他,但朕又不敢和他翻脸,那就只能找一个体面的方式让朕咽下这个苦果。”

  “陛下,其实可以谈,毕竟李邺也想用合法的方式拿到关中,比如我们可以让他出兵,替我们剿灭了李希烈,以此为条件,把关中让给他。”

  李亨点点头,“明天裴相国和崔相国就作为朕的代表和对方谈判吧!谈判地点就设在政事堂内,时时刻刻把消息告诉朕,明天朕也会在政事堂的幕后坐镇。”

  “微臣明白!”

  入夜,独孤明匆匆来到了李岱的府宅,李岱让管家将独孤明请到自己的外书房。

  “听说今天邺儿来洛阳了?”李岱问道。

  独孤明将一封信递给李岱,“这是阿邺给你的信件,他给我和大哥也写了一封信,说他暂时不会入城。”

  李岱连忙打开儿子写给自己的信看了一遍,都是一些家常话,他有了第三个儿子,取名叫做李桦,但关于他这才进来洛阳的目的,什么都没有提及。

  当然,李岱知道这封信也要给妻子看,所以儿子不想让母亲过于担心,信中便不谈公事。

  “这信中没写他为什么暂时不入城?”

  “这次他亲自来洛阳和朝廷的谈判很重要,他对关中势在必得,如果朝廷坚决不同意导致谈判破裂,他不惜和朝廷彻底翻脸!”

  李岱一惊,“彻底翻脸是什么意思?”

  独孤明沉默片刻道:“他在汝州梁县部署了十万大军,距离洛阳只有一百多里,这次又带来两万骑兵,听说在陈仓也驻扎了数万大军,一旦彻底翻脸,他就会直接出兵强行夺取关中,甚至是关内道,荆襄也不会还给朝廷,甚至会大军沿长江东进,夺取江南西道和江南东道,如果朝廷宣布他为叛逆,他就出兵洛阳了。”

  李岱着实心惊胆战,“会走到这一步吗?”

  独孤明摇摇头,“以天子软弱的性格,他不敢和阿邺翻脸,天子把阿邺请来洛阳谈判,估计就是想用一种体面的办法把关中让给阿邺。”

  李岱苦笑道:“既然如此,天子迁都洛阳岂不是作茧自缚?”

  独孤明笑了起来,“这个问题我今天还和大哥争论一番,大哥认为天子并非作茧自缚,认为天子也有他的想法,估计他是想彻底收拾东方藩镇,壮大朝廷的力量,然后再掉头回来对付阿邺,一直呆在长安的话,两头挤压,朝廷日趋衰落,天子索性走出来,来到洛阳后就变得海空天阔。

  当然,这是我大哥的思路,我并不赞同,天子可没有这样的魄力和雄才大略,据我所知,他就是因为长期失眠,被方士怂恿,一心想摆脱陇右的威胁才迁都洛阳,完全是私心作祟。”

  李岱点点头道:“我赞同你的想法,听说他来洛阳的第一件事,就是下旨选秀,有这回事吗?”

  独孤明冷笑一声,“是张皇后怂恿天子选秀,说天子身边嫔妃太少,需要扩充后宫,真不知这个女人的真实意图是什么?”

  独孤明很快便告辞走了,裴三娘匆匆找到丈夫,连忙问道:“是阿邺的消息吗?”

  李岱将信递给她,又给了她一张柜票笑道:“儿子怕你来洛阳没有钱用,这是宝记柜坊的柜票,三万两银子!”

  裴三娘要购置的东西太多,家里还真缺钱,她接过柜票,顿时眉开眼笑,虽然儿子没有来见自己,不过看在三万两银子的份上,裴三娘心中的一丝不悦立刻消失得无影无踪。

  次日天不亮,李邺率领五千骑兵出发,前往汝州梁县。

  与此同时,刘晏和谈判副手颜泉明、李沉舟也从贵宾馆出发,乘坐朝廷准备的马车前往皇城政事堂。

  谈判正式拉开了序幕。

第1018章 上皇诏书

  谈判是在政事堂内举行,洛阳的政事堂布置和长安差不多,高大的建筑,雄伟的殿堂,正中间摆放着一排宽大的桌子。

  双方谈判都是九人,主官,两名助手,六名从事,朝廷主官是右相裴遵庆,两名助手是尚书右丞韦元甫、兵部侍郎柳浑,还有六名从事来自六部,都是各部郎中,阵容整齐。

  陇右的谈判主官依然是校检礼部尚书刘晏,在陇右,他也是仅次于长史李泌的第二号人物,两名助手是副司马、关中采访使颜泉明,另一人也是副司马、工部司主官李沉舟,六名从事也是来自六曹。

  虽然官职和地位上,朝廷要明显压过陇右一头,但在军事实力上,朝廷明显弱于陇右,面对强势的陇右东进,朝廷显得很被动。

  双方寒暄几句,裴遵庆打开一份陇右谈判备忘录笑道:“韦太师在陇右和刘尚书谈判了几轮,双方就荆襄以及另外六州的归属问题达成一致,作为对陇右的补偿,我们也愿意把安西、北庭、河中以及汉中四地的治理权交给陇右,这是双方都确认的,备忘录都有签字,这部分我想就不用再谈了,刘尚书觉得如何?”

  刘晏笑着点点头,“确实不用再浪费时间了。”

  裴遵庆又取出另一份谈判纪要,“这是关于关中的谈判,按照最初的方案,关中问题是和荆襄打包一起谈,但不知怎么回事,它变成了一个单独的问题,不过既然天子已经承认关中和荆襄分开谈,那它现在就是一个单独的问题,我们这次谈判就主要谈这个问题,关于关中。”

  刘晏缓缓道:“其实还有一个陇山关隘的驻兵问题,萧关和延州我们以最大的诚意,基本上没有驻军,但我们发现朝廷在大震关、制胜关、六盘关和陇山关都各驻军五千人,严重威胁秦州和会州。

  大家都是唐军,一家人,没必要这么防范,实际上也防不住,希望朝廷能够从各個关隘撤军,把军队放在河北、淮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