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国 第549章

作者:高月

  “出窑了吗?”

  “今天再冷却一天,明天出窑!”

  赵惠的手下一直在监视烧窑,所以能恰到时候赶来,赵惠当即道:“把所有陶罐全部摧毁,所有损失我们补偿!”

  “那我没法向仆固将军交代啊!”

  “要交代什么?伱们全家先躲起来,他们很快就会撤军了。”

  陈东主万般无奈,只得打开窑门,唐军士兵将烧毁的罐子拖出来,全部砸得粉碎,这才迅速撤离,陈东主也连忙带着家人收拾细软逃到亲戚家躲藏起来。

  城内五家制造陶作坊的一万两千只新陶罐全部被砸毁,当然,这只是一部分,随即从其他州县买来的陶罐容器,也在半路上全部被河陇唐军偷袭摧毁。

  天还没有亮,仆固玢接到报信,他顿时大惊失色,率领军队奔赴县城,他看到的却是各家作坊满地的陶罐碎片,到处一片狼藉,找不一个完整的罐子。

  仆固玢想到父亲军法严厉,吓得他都站不稳,坐在磨盘上脸色惨白,这可怎么办?怎么向父亲交代,父亲会把自己推出大营斩首,想到这里,仆固玢急得都快哭出来了。

  这时,副将刘元冰对仆固玢道:“将军,其实我们还有一个办法!”

  仆固玢仿佛溺水之人抓到救命稻草,一把抓住他道:“你快说,什么办法?”

  “将军,容器这种东西家家户户都有,有水缸、米瓮、酒坛子,只要狠得下心来,挨家挨户搜,尤其酒楼地窖,肯定有很多酒坛子。”

  仆固玢有点犹豫,刘元冰冷冷道:“将军,节度使可是六亲不认,坏了他的大事,你我都有性命之忧,这个时候你还犹豫什么?”

  仆固玢咬牙道:“好!这次我听你的!”

  仆固玢亲自率领两千人看守三口油井,让刘元冰率领八千军队在肤施县挨家挨户搜查各种容器,县城内顿时一片鸡飞狗跳,士兵们更是趁机劫掠民财,县城内乱做一团。

  仆固玢的军队随即又抢掠金明县和丰林县,不得不说,刘元冰这个建议确实狠毒有效,共抢掠到数千口大缸和两万多只大陶瓮,又强征了上千辆大车。

  仆固玢下令将所有容器都装满火油,并用泥土密封好,搬上大车,大车四面都有挡板,上面盖上木板和厚厚的毛毡,就算远距离用火药箭也射不穿大车,一万军队严密护卫着车队,浩浩荡荡向南而去。

  这一次赵惠输了,他率领军队沿途多次袭击,都没有任何效果,只得眼睁睁地望着一万大军押送火油离去了。

第900章 青城上皇

  成都青城山通天观,这里是太上皇李隆基的修仙之处。

  去年,李隆基和儿子李璘爆发了一次路线之争,李隆基的想法是自己先复位,李亨继续做太子,李璘为皇太弟。

  李隆基当然无法绕过现在的天子的李亨,军队实力也不是李亨的对手,废李亨肯定不现实,唯一的办法宣布李亨为太子监国。

  这里面只能委屈永王李璘耐心等一等,等自己坐完皇位,再等兄长坐十几年皇位,然后才能轮到他登基。

  李璘怎么可能答应,他只能接受两个选择,要么父皇宣布废除现天子李亨,然后父皇重新登基,立自己为太子,

  要么父皇继续当太上皇,让现天子直接立自己为皇太弟。

  李隆基最终没有能斗过手握军权的儿子李璘,不得不宣布出家为道,暂时放弃了重新登基的念头,并说服天子李亨立兄弟李璘为皇太弟。

  虽然李隆基被迫出家,但他并不安分,他也没有心思修仙,依旧在等待和寻找机会重新登基。

  这天下午,李隆基独自一人在房间里喝茶下棋,由于身体的缘故,他已经彻底和女人无缘,不过他身边还是有一些服侍他的宫女和从前的嫔妃,但也只是照顾他的生活起居。

  这时,高力士的身影出现在门口,“上皇,他来了!”

  李隆基淡淡道:“让他进来!”

  走进来一名身材瘦高的中年男子,年约五十岁左右,他进来便跪下行礼,“小婿杨洄拜见上皇!”

  来人正是驸马杨洄,娶了李隆基最心爱的女儿咸宜公主,杨洄也是飞龙的徒弟,因为太子李瑛造反事件,一直被软禁在府中,总的来说还算不错,正因为被软禁,才躲过了师父飞龙的利用。

  但现在李隆基决定用他了。

  李隆基一摆手,“坐下吧!”

  “谢上皇!”

  杨洄在对面垂手坐下,李隆基缓缓道:“之前给你说的,你都记住了吗?”

  “小婿铭记于心!”

  李隆基点点头,“你这次回去要全力协助李珍,事成之后,伱的家族将以你为荣,你将成为杨家中兴的起点。”

  “谢上皇恩宠!”

  李隆基笑了笑,“去吧!朕期待你们的好消息。”

  杨洄恭恭敬敬磕了三个头,起身走了。

  李隆基面无表情地取一颗棋子落在棋盘上。

  高力士送走了杨洄,又匆匆赶来。

  “上皇,他走了!”

  “东西都给他了?”

  高力士点点头,“该给的都给了。”

  “很好!”

  李隆基又淡淡问道:“阿翁觉得他们成功的可能性有多大?”

  高力士犹豫一下,李隆基看了他一眼,“事到如今,还有什么不好说的?”

  “上皇,他们策略是对的,假装讨要财物而成立一个声讨团,能很好地掩人耳目,但问题是,这个计划太大,牵涉人太多,很容易泄密,老奴担心有人会告密。”

  李隆基不以为然道:“做任何事情都有风险,风险越大收益也越大,如果做任何事情都畏手畏脚,那还做什么大事?”

  “但他们可是上皇这么多培养出的忠心者,万一被.也太可惜了。”

  李隆基负手走到窗前,望着窗外的天空和大树,半晌,他缓缓道:“朕已经年迈,没有多少年了,这就算是朕的最后一搏,如果他们失败,就算是给朕提前陪葬了。”

  高力士的后背顿时生出一阵寒意,天子的思维,简直太可怕了。

  他连忙道:“上皇是百年身,现在说这话太早了。”

  李隆基笑了笑,随即又问道:“十四郎确定朕的贵妃在陇右?”

  “回禀上皇,尚不能确定,只是因为杨妃去了陇右,皇太弟才猜测贵妃也在陇右。”

  李隆基点点头,“应该没错了,除了李邺之外,谁还能把她藏那么深?当年那妖道对朕说过,只有他才能救贵妃,朕不明白是什么意思,直到司竹园之变,朕才明白原来东宫那个畜生也在打贵妃的主意,既然妖道已经提前死了,而李邺是他的继承人,那么贵妃被李邺救走的可能性最大。”

  高力士一直就心知肚明,贵妃一定是在李邺那里,当年在皇宫里,贵妃就已经对李邺动情了,

  天子当时被虢国夫人所迷,完全忽略贵妃,也就没有看出来贵妃对李邺的情愫,但高力士却看出来了,他也知道贵妃在皇宫里就和李邺有了肌肤之亲。

  所以这么多年,贵妃才会音讯渺无,实际上就是贵妃彻底断了过去,她对太上皇若还有半点念旧,或许也会写一封信来,但从来就没有任何消息,这就说明了一切。

  高力士低声道:“上皇要老奴派人去陇右看看吗?”

  李隆基沉思良久道:“朕估计她在陇右出家了,看也罢,不看也罢,她都不可能再回来了,对朕的意义也不大了。

  不过朕还是希望辛苦阿翁再亲自跑一趟陇右,朕要你去陇右的真正目的,是替朕拉拢李邺,朕需要他和朝廷对抗。”

  “陛下要许李邺什么吗?”

  李隆基点点头,“朕还是那句话,如果他愿意支持朕登基,那朕答应封他为皇太孙。”

  高力士暗暗摇头,同样的太子待遇,上皇已经许诺了李璘,又许诺了李珍,现在又要许诺李邺,李邺怎么可能相信?

  “上皇,就怕李邺不会相信,毕竟他放了皇太弟入蜀,他知道上皇的继承人是皇太弟。”

  李隆基冷冷道:“此一时,彼一时罢了,他是聪明人,他会懂的。”

  说完,李隆基从箱子里取出一只金盒,递给高力士,“这是天子信宝,连十四郎都没有,足以证明朕的诚意!”

  高力士大吃一惊,上皇把天子行宝给了李珍,让李珍在长安给他卖命,现在居然又把天子信宝给了李邺。

  “上皇是当真吗?”

  李隆基慢慢回到坐位上,又取了一枚棋子,淡淡道:“朕很清楚,李邺实力已经超过了朝廷,他有登基的实力,却没有登基的名份,朕恰恰相反,有登基的名份,却无登基的实力,如果他愿意助朕,朕给他名份,他给朕实力,朕重新登基,封他为皇太孙,岂不是两全其美?”

第901章 卑劣告密

  长安的声讨团已经成了一个朝野笑话,一群被安禄山抢光了财产的宗室权贵,不甘损失,不断聚会上书,要求天子补偿,李亨自己都穷得叮当响,哪有钱财补偿他们?

  天子李亨索性不理会他们,随他们闹去。

  这天下午,声讨团的几名骨干团员又一次在卫王李珍的府中秘密聚会了。

  卫王李珍原本是嗣岐王,李邺封岐王后,他便改封卫王,

  李珍其实也是薛王李业的儿子,小名九郎,四岁时过继给了伯父岐王李范。

  李珍今年四十余岁,体貌丰硕,身材魁伟,用今天的话说,就是长得又高又胖,体型庞大,他不仅身材高大威猛,而且野心勃勃,做梦都想登基称帝。

  他跟随太上皇去了成都,一直服侍在太上皇李隆基身边,李隆基也看出了他的心思,便决定利用他的野心。

  这时,薛王李璲也匆匆赶来了,笑着对李珍道:“老九,听说李邺改封齐王,天子又要把岐王的封号重新给你了,是真的?”

  李珍哼了一声,“我才不稀罕什么岐王,他爱给谁给谁去!”

  旁边驸马薛履谦有些不耐烦道:“时间不早了,赶紧说正事!”

  他们这个声讨团一共有二十余人,但决策圈子只有六人,首领是卫王李珍,其次是薛王李璲,然后是驸马都尉薛履谦,另一个驸马杨洄,再一个是右卫将军窦如玢,最后还有一个太子六率府参军李屿,其他人都是他们各自联系,这样避免人多泄密。

  李珍点点头对众人道:“今天有两件重要事情,第一件事是杨洄见到了太上皇,拿得我们想要的太上皇旨意和任命状,正赶回长安的途中,第二件重要的事情,便是我联系到了一个重要的外援,拥有强大的军队,他支持太上皇复位,愿意出兵助我们一臂之力。”

  “老九,外援是谁?”

  李珍沉吟一下道:“暂时还不能说,对方要求我保密,等完全有把握了,我再告诉大家!”

  “老九,这就不厚道了,大家一起做大事,还有什么可隐瞒的?”

  李珍歉然道:“这是对方的条件,如果对方发现我泄露了,恐怕后果比较严重,大家体谅一下吧!”

  众人无奈,李璲又问道:“关键是对方能出多少军队帮助我们?”

  “至少一万军队!”

  众人都兴奋起来,虽然他们这帮人有很多武将,但都没有掌控军队,像右卫将军窦如玢,右卫只是一个空衙,实际上没有一兵一卒,现在忽然得到了一万军队强援,让他们看到了希望。

  “请大家回去务必保密,这两个月我们暂时不聚会,大家潜伏下来,等杨洄来长安后再说!”

  杨洄从成都来长安,至少要走一个半月。

  太子六率府参军李屿正是李林甫的嫡次子,安禄山大军杀来时,李屿带着家人逃到成都,他和李珍的关系不错,经李珍介绍,加入了效忠太上皇李隆基的小团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