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国 第550章

作者:高月

  回到长安后,他更是成为六人核心团队之一,其实李屿没有什么作用,要钱没钱,要权没权,要人脉也没有人脉,众人留下他,只因为他是李林甫的儿子,他有个出任相国的兄弟,也就是李岱,更重要是他的侄儿李邺太牛了。

  其实李珍等人也不是很了解李林甫诸多儿子之间的恩怨,便稀里糊涂认为李屿可以成为他们和李邺之间的桥梁。

  李屿回到自己的家,他也住在父亲留下的大宅内,他和一妻一妾住在东院,倒是挺宽敞,两个儿子在家族的店铺内做管事,一个女儿也出嫁了,

  李屿放下马袋,直接去了后院,妻子追出来喊道:“官人,你还没吃饭呢!”

  “我有事,回来再吃!”

  李屿匆匆来到后宅,找到了正在吃晚饭的兄长李岫。

  李岫也是声讨团的成员之一,他是被兄弟李屿拉进去的,刚开始他还真以为是为了讨要被安禄山抢走的财产,他便很积极地参加了。

  后来当他终于知道,这声讨团竟然是太上皇的支持者时,他更加激动了,太上皇一旦复位,自己就有了拥立之功。

  在声讨团的组织图中,李岫属于外围,一些重要机密不会让他知道。

  不过李屿并没有遵守李珍的保密要求,还是把一些重要的机密告诉了兄长。

  书房内,李岫听完李屿的述说,他眨眨眼问道:“这个带兵大将是谁,李珍没有说吗?”

  李屿摇摇头,“他要保密,不肯告诉我们是谁,只是说会出一万军队来协助我们。”

  “这是一条大鱼啊!”

  李岫走了几步又道:“还有什么消息?”

  “还有,杨洄在成都见到太上皇了,拿到了圣旨,还有我们的官职封爵,具体情况要等杨洄从成都回来后才清楚,大哥,这些事情可千万不要出去说,一旦朝廷知道了,我们要掉脑袋的。”

  “哎!我又不是三岁孩童,我谁都不会说,连你嫂子我都不说,更不要说家族内部了。”

  兄弟二人又交谈了片刻,李屿这才回了东院。

  天刚擦黑,李岫来到了程元振的府宅,李屿还是高看了兄长,李岫毫无底线可言,当他发现自己可以从这件事上获利时,便好不犹豫将兄弟李屿和声讨团出卖了。

  程元振眯眼听完李岫的述说,便叮嘱他道:“伱表现千万不要急切,否则会被他们怀疑,你也潜伏下来,一旦有最新消息,你立刻告诉我。”

  李岫点点头,迟疑一下道:“不知我儿子的事情,有没有消息?”

  程元振笑眯眯道:“放心吧!一旦有合适的职务,我会立刻安排。”

  李岫不敢久留,他起身告辞走了。

  程元振随即坐上马车,去皇宫里找李辅国。

  今天李辅国在宫内当值,他请程元振到自己官房坐下,笑道:“这么晚来找我,肯定有重要之事,说吧!”

  “阿翁,今天下午声讨团又聚会了。”

  李辅国当然知道所谓声讨团其实就是太上皇的一群拥戴者,以李珍为首,企图以政变方式拥戴太上皇复位。

  他眉毛一挑问道:“又是李岫告诉你的?”

  “正是!”

  “这次有什么重要消息?”

  “他说这次有一名领兵大将会参与他们,将派一万军队支持他们,但这个统军大将是谁,李珍不肯说。”

  李辅国的表情顿时严肃起来,他之前跟本没有把这帮人放在心上,原因就是他们没有军队支持,没有军队支持的政变,就是一场闹剧,但现在不一样了,居然有统军大将加入,问题就立刻变得严重了。

  “这个统军大将是谁,一点线索都没有?”

  程元振摇摇头,“他确实不知道,李珍口风咬得很紧。”

  “然后呢?还有什么消息?”李辅国又问道。

  程元振道:“还有就是杨洄在成都见到太上皇,拿到了太上皇旨意和任命书,估计是任命李珍为临时监国的圣旨。”

  李辅国负手走了几步道:“杨洄从成都回来,至少还要一个多月,这段时候不会有什么事,要李岫密切关注,有消息立刻汇报。”

  “阿翁,要稍微给李岫一点甜头,否则他不肯卖命。”

  “他想要什么?”

  “他想给儿子谋个县官。”

  李辅国眉头一皱,“他儿子不是在河西为官吗?”

  “河西那个是长子,他还有个次子,叫做李池。”

  李辅国点点头,“郿县县尉正好空缺,我来安排给他儿子。”

  程元振又问道:“阿翁,这件事要告诉天子吗?”

  李辅国沉默片刻道:“暂时不告诉他,这件大案我要充分利用,把一些刺眼者一并网进去!”

  【今天家里临时有点事,只有两更,很抱歉!】

第902章 绝好机会

  六月初,河陇唐军兵分三路,发兵十三万向鄯州进军。

  李邺为主力大军,率军八万沿着黄河进入鄯州,南面辛云京率领三万军队从河州进入了被吐蕃控制的廓州,向有着五千吐蕃军驻守的达化县进军。

  李抱真率领两万军队出大斗城,沿着大通河向西海进军,他们前方百里外是有着三千吐谷浑军驻守的新城,夺取新城,前往西海的道路便打开了。

  这天上午,浩浩荡荡的队伍在官道上行军,一名斥候校尉疾奔而来,向李邺抱拳行礼道:“启禀殿下,前面便是黄河转弯出处,湟水也在前方汇入,斥候已反复探明,黄河西岸五十里范围内没有敌军。”

  李邺又问道:“浮桥可搭建完成?”

  “回禀殿下,已经到尾部,即将搭建完成!”

  李邺点点头,“继续探查,有任何动静,立刻通知本王!”

  “遵令!”

  斥候校尉调转马头,带着一队斥候飞奔而去。

  大军继续向西进军,半个时辰后,李邺率领大军抵达了黄河转弯处,黄河在这里折道向南,当然,应该说黄河是从南面流过来,在这里折道向东。

  这里同时也是湟水注入黄河处,河面较宽,河水平缓,很适合渡河。

  河面上全是都是满载粮草和物资的车船,足有五六百艘之多,它们也停泊在黄河内,没有进入湟水,必须和唐军主力同步。

  这一段黄河毕竟是上游,并不是很宽,宽约三里左右,水势平缓,河面上的两座浮桥已经搭建完成,都是大型皮筏子串联在一起,上面铺上木板。

  三千前军正在疾速过河,李邺取出千里眼,向对岸眺望片刻,没有发现任何异常,他当即下令道:“大军开始过河!”

  八万大军连同三万头骆驼开始浩浩荡荡走上浮桥,向黄河对岸进发,船队也轰隆隆出发,进入湟水。

  过了黄河,才算正式进入鄯州境内。

  李邺选择这个时候进入鄯州并不是拍脑袋决定的,而是唐军情报机构从商人那里得到了一个重大情报。

  吐蕃属国苏毗国发生叛乱,吐蕃赞普尺带珠丹在平息叛乱途中因贵族叛乱而不幸遇害,新赞普赤松德赞即位,吐蕃内部发生了动乱。

  吐蕃内部发生动乱其实也可以理解,大量贵族出钱出兵占领陇右河西,最后不但没有捞到好处,反而损失惨重,这些贵族当然极度不满。

  部分贵族便将怒火发泄在赞普身上,刺杀了吐蕃赞普,引发了吐蕃内乱。

  李邺又得到了消息,吐蕃主将尚结赞率领一部分吐蕃军赶回国内平乱,鄯州的兵力只剩下不到五万人,以吐谷浑人和吐蕃汉人为主,由万夫长论布扎仁统领。

  这个机会李邺怎么可能放过,尽管他原计划是八月出兵,但发现战机后,他便提前了两个月出兵鄯州。

  当然,还有一个出兵的重要原因,那就是河湟谷地的麦子刚刚成熟,大量士兵都去收麦了,这个时候出兵,一定能打敌军一个措手不及。

  此时,鄯州城内乱成一团,吐蕃军始终无法在金城县建立情报体系,这要得益于河陇唐军强大的内卫,加上赞普遇刺,吐蕃军内部人心惶惶,已经完全从洮河西岸撤军,防御明显松懈了。

  所以当唐军主力开始在黄河上搭建浮桥,才被黄河边上的巡哨发现,急忙赶回两百里外的湟水县汇报。

  论布扎仁也大惊失色,他的大部分军队都派去收麦子了,湟水城内只有一万余人,这个时候唐军杀来,不是要他的命吗?

  论布扎仁没有办法,立刻派人赶去河湟谷地,通知各地收麦军队停止收麦,立刻返回湟水县。

  河湟谷地就是湟水和黄河之间的一片三角地带,黄河折道向南,湟水从西面而来,在折道处注入黄河,湟水和黄河之间就形成了一个三角地带,实际也是湟水的冲积平原,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河湟谷地,面积约两万六千平方公里,是整个陇右的精华所在。

  河湟谷地也是吐蕃人梦寐以求的产粮宝地,吐蕃和唐朝之间的百年战争基本上就是围绕着争夺河湟谷地进行。

  这个时候,如果李邺愿意放弃鄯州,吐蕃求之不得,会立刻和他签订和平协议,保证二十年内都相安无事。

  但李邺绝不会放弃河湟谷地,他一直在等待机会,现在机会终于来了。

  河湟谷地内水渠众多,到处都是一眼望不见尽头的麦田,鄯州的汉民死的死、抓的抓、逃的逃,找不到可以种麦收麦的汉民,吐蕃军没有办法,只能让吐蕃汉军来种麦收麦。

  一队队吐蕃汉军士兵得到撤退命令,正列队仓促向河湟城奔去。

  一支两千人的吐蕃汉军奔过了一条河渠,冲上一条小路,列队向三十里外的湟水城奔跑,他们也得到了唐军主力杀来的消息,士兵们都心惊胆战,赶在唐军杀来前赶回湟水城。

  但怕什么往往就会来什么,士兵奔出不到数里,前方忽然出现一支唐军骑兵,约两千余人,唐军骑兵也发现了他们,正疾速向他们杀来,激起尘土滚滚。

  “列队冲杀!”

  为首吐蕃千夫长大声叫喊,两千吐蕃汉军大喊一声,举起长矛向唐军士兵冲来。

  按照吐蕃的军恩令,如果士兵是在逃跑时被杀死,他们的家人再也没有翻身的机会,将世代为奴,可如果是和唐军拼杀战死,他们的家人就能成为平民,脱离奴籍。

  所以在生死存亡之时,吐蕃汉人士兵都选择了拼命。

  双方在广袤的麦田内展开了激战,如果是用军团的集体力量,步兵是可以和骑兵抗衡,但吐蕃军没有军团,只有单兵对抗。

  唐军却是以百人为一队,只片刻,便将吐蕃士兵切割得七零八落,这才开始无情地杀戮,

  不到半个时辰,激战便结束了,包括吐蕃千夫长在内的两千吐蕃士兵全部被唐军歼灭,无一人活命。

  唐军也付出了三百多人伤亡的代价。

  这一幕情形在河湟谷地到处发生,二十支唐军骑兵,约四万人在河湟谷地内到处清剿割麦的吐蕃士兵。

  两万余人吐蕃士兵被唐军歼灭,还有南部的一万余人仓惶逃往高原。

  就在八万唐军主力杀入鄯州的同时,辛云京率领的三万唐军也攻破的达化县,全歼五千吐蕃军,占领了廓州。

  辛云京率领大军也从廓州杀进了鄯州,从南部向湟州进发。

  李抱真率领两万大军兵临新城军堡城下,守城的三千吐谷浑军厌战情绪强烈,杀死吐蕃主将,开城向唐军投降。

  李抱真将三千吐谷浑士兵全部释放回家,他继续率领两万大军向西海方向进军。

  六月初十,辛云军的队伍率先和李邺的主力大军在湟水县城外汇合,十一万大军将湟水县包围得严严实实。

  与此同时,河陇节度府组织五万百姓赶赴河湟谷地收麦,河湟大地上到处是收麦的百姓,一片热火朝天。

  湟水城是一座大城,周长四十里,城墙高大坚固,易守难攻,但城内的吐谷浑士兵士气低迷,厌战情绪强烈,他们已经渐渐忍受不住吐蕃人的压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