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月
裴冕躬身道:“陛下,如果李相国儿子为安禄山、史思明效力的消息传出去,不光有损李相国的名声,也有损朝廷的名声,既然李相国想继续为父亲丁忧,微臣认为借这个台阶下去,对他个人名声和朝廷名声都有好处,微臣建议接受李相国辞职,这也是萧相国和第五相国的一致意见。”
李亨无奈,只得点点头,“好吧!朕同意了!”
李亨随即召见了李岱,不多时,李岱走进御书房,躬身行礼,“微臣参见陛下!”
李亨点点头,“在朕还是太子之时,爱卿就是朕的坚定支持者,朕铭记于心,朕也知道,你忠心于朝廷,忠心于朕,很多事情你也身不由己,朕理解你的处境,理解伱的难处,所以朕同意你辞去相位,绝不是因为什么幽州长子的事情。”
李岱深受感动,声音哽咽道:“感谢陛下宽容理解,微臣对陛下的忠心天日可鉴!”
李亨叹口气道:“先休息一段时间也好,爱卿有没有合适的人选推荐继任相位?”
李岱迟疑一下,缓缓道:“微臣推荐李岘为相国,李岘为人正直,德高望众,能力卓著,微臣认为,他是最佳人选。”
李亨其实是在试探李岱,看他是不是推荐独孤烈为相国,没想到李岱竟然推荐德高望重的李岘为相,李亨也感动了,李岱是真正的忠诚之臣,和他儿子完全不一样。
“朕明白了,爱卿也不要完全休息,改任大学士,平时可以去太学教书,有需要的时候,也可以参与重大国事决策。”
“微臣遵旨!”
当天下午,李亨颁布圣旨,同意李岱辞去中书侍郎和礼部尚书之职,免除其中书门下平章事资格,改封文渊阁大学士、校检国子监祭酒。
李亨同时颁发旨意,免除李岘邓州刺史兼南阳节度使之职,任命其为刑部尚书兼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入政事堂主管刑部事宜。
这个新相国任命让所有人都有点措手不及,韦见素还准备推荐张镐出任相国,李辅国也打算推荐元载出任相国,没想到天子没有和任何人商量,便直接任命李岘为相国。
这让李辅国有一种不安的感觉,入夜,李辅国在皇宫官房内召集了阉党骨干,包括鱼朝恩、程元振、董秀、王希迁、骆奉仙、孙知古等六人紧急商议。
鱼朝恩笑道:“阿翁是不是有点草木皆兵了吧?”
李辅国摇摇头,“天子向来没有什么主见,尤其在决定相国人选这种大事上,他肯定要充分商议,听取我们和政事堂的建议,但这一次天子没有和任何人商议,他便自作主张任命了相国,这是第一次,太反常了。”
程元振在一旁提醒道:“阿翁有没有问一下韩奉恩,今天御书房是他当值,他应该知道情况。”
李辅国还真把这件事忘记了,他连忙命一名小宦官去把韩奉恩找来!”
不多时,韩奉恩匆匆赶来,连忙向众人行礼。
李辅国劈头问道:“我来问你,今天是怎么回事,天子直接任命李岘为相国?”
韩奉恩连忙躬身道:“回禀阿翁,李岘为相是李岱推荐的!”
他就把天子李亨接见李岱之事,简单地说了一遍。
李辅国眯眼听完,便挥挥手让韩奉恩退下去,他又对众人道:“这件事其实很诡异,各位可能没有意识到,李岘是南阳节度使,虽然节度使是天子任免,但在任免之前一般都要询问大元帅府,而这次根本没有询问大元帅府,直接任命,这可是一个不好的兆头。”
鱼朝恩听懂了李辅国的意思,他问道:“阿翁是说,天子要解散大元帅府吗?”
李辅国点点头,“解不解散现在还不好说,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安史之乱平息,大元帅府在天子心中已经不重要了,或者说可有可无,这一旦大元帅失去地位,就会严重影响到我们的权力,大家明白我的意思吗?”
众人都表示赞同,李辅国又道:“我们必须扭转大元帅府地位下降的趋势,最好的办法就是维持战时状态,就算没有战争,我们也要给他变出一场战争出来,让天子深刻理解到,军权的重要性。”
程元振笑道:“听说最近一部分宗室和将领对天子不满。”
李辅国阴阴笑道:“不满有屁用,最好给他们创造起兵造反的条件!”
第898章 陇右谈判
延州,通过气味辨识,仆固玢最终还是找到了三口油井,把填埋的泥土挖开,火油再次喷涌而出。
仆固玢又派人去城内购买盛油的陶罐,因为河陇军大量运油的需要,肤施县出现了五家专门烧制陶罐的大作坊,加上延州本身产煤和黄泥,烧制陶罐非常便利。
但烧制陶罐也需要时间,好在各制陶坊也有点存货,短短三天时间,仆固玢便收集了五千罐火油,他派三千士兵护卫,将火油罐运往泾州大营。
从延州到泾州的路途遥远且复杂,队伍先要沿着洛水南下,到达坊州后,在向西穿过子午谷到达宁州,继续南下进入邠州,在新平县掉头向西北,才进入泾州。
第三天夜里,运油队伍抵达了延州和鄜州交界处的青羊峡,军队在青羊峡驻军休息。
半夜里,忽然从远处射来数百支燃烧的火药箭,射穿了陶罐,火油虽然很粘稠,但还是容易被点燃,只是浓烟极大。
只片刻,数百架大车烈火熊熊,浓烟滚滚,士兵们纷纷跑去洛水打水救火,不料水也泼不灭烈火,士兵们无计可施,只得眼睁睁望着烈火彻底吞没了大车。
士兵们无精打采返回了肤施县,听说火油被烧,气得仆固玢将为首将领大骂一通。
这时,仆固玢又接到父亲仆固怀恩的快信,天子已经派韦相国去陇右谈判,很可能延州油井会归还李邺,仆固怀恩命令他火速搞到两万罐火油,运出延州。
这个命令让仆固玢有点手足无措,莫说把火油运出去,他现在连陶罐都买不到,让他怎么搞到两万罐火油。
仆固玢心急如焚,派人去制陶坊催促,要求几家陶坊必须在二十天内完成陶罐烧制。
与此同时,仆固玢又派人去方圆百里的州县收购各种陶罐容器,
经过半个月的长途跋涉,韦见素一行终于抵达了金城县,受到了李邺和河陇节度府官员们的热烈欢迎。
韦见素举行了改封仪式,改封李邺为齐王,这就属于一级亲王了,目前也只有李系被封为赵王,属于一级亲王,其他天子的兄弟或者儿子,都是二级亲王,甚至三级亲王。
同时独孤新月被册封为齐王妃,李邺的儿子李晋封张掖郡王。
韦见素又颁布了朝廷的升赏,几乎人人有份,一时间皆大欢喜。
李邺随即又在黄河酒楼举行盛大酒宴,宴请韦见素一行。
酒至半酣,韦见素感叹道:“我发现战争才是最快的致富捷径,一场洛阳之战,你们搞到了几百万石粮食,几千万贯钱,什么问题都解决了,这么多财富,朝廷至少要积累二十年,哎!安禄山、史思明辛辛苦苦忙碌了这么多年,最后给你们做了嫁衣,你们殿下厉害啊!时机抓得非常精准.”
众人面面相觑,这位韦相国酒喝多了,李邺举杯笑眯眯道:“韦相国的意思是说,我们的酒敬得太少了!”
众人哄堂大笑,一起上前敬酒,韦见素招架不住,被灌得酩酊大罪,李邺随即安排马车送去贵宾驿馆休息。
官房内,李邺和李泌、刘晏三人商议这次韦见素之行意图。
李邺先对二人道:“有件事我没告诉两位,我父亲已经辞相了,改任文渊阁大学士。
李泌点点头,“安史之乱结束,虽然中原和江淮还有乱象未消,但大问题没有了,朝廷向西看已成为必然,李相国在这个时候辞职,应该也是感受到了巨大压力。”
李邺叹了口气,“确实如此,我父亲辞相的导火线就是我们占领萧关,朝廷震动。”
刘晏沉吟一下道:“那么这次韦相国前来,恐怕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解决延州的危机。”
李泌也赞同刘晏的判断,他对李邺道:“应该是刘使君的分析,安史之乱结束,虽然河北和中原还有藩镇割据,但并不急迫,可以缓缓解决,真正急迫的是巴蜀和陇右,但朝廷不可能同时解决两个方向,所以这次韦相国出使陇右,真正的意图是想和我们达成某种默契,稳住我们,双方各守其土,相安无事,然后朝廷集中精力解决巴蜀的危机。”
李邺点点头,“如果是这样,也正中我的下怀,解决了延州危机,我要集中精力对付吐蕃,朝廷那边我也希望稳定下来。”
次日下午,李邺和韦见素举行了闭门会谈,协商解决延州问题和萧关问题。
“萧关问题和延州问题实际上是一件事,没有延州危机,那么就不会有萧关事件。”
李邺很坦率道:“我们并没有侵占延州的任何意图,只是在延州开矿,而且我们开采的黑油也不在工部的备案范畴内,只需要地方同意,我们就能开采,派兵守卫矿田也是通常做法,并不干涉延州政务,这次朝廷出兵一万,驱赶我的守卫,占领我的油井,实在做得过份了,我也希望能谈判解决这件事,如果谈判无法解决,那只能武力争夺,但责任不在我们。”
韦见素点点头,“延州事件天子并不是很了解情况,被鱼朝恩误导了,在我的说服下,天子已经改变了态度,天子有三个原则要求,如果殿下同意,那么河陇军完全可以继续采油,大家相安无事,不知殿下是否同意?”
李邺不露声色道:“请相国说三个原则要求!”
韦见素缓缓道:“第一是有偿原则,延州的黑油已经正式列入工部的矿产目录,所以河陇军不能无偿开采,至于用什么方式补偿朝廷,我们可以商量;第二是共享原则,延州的黑油所属权是朝廷,那么河陇军就不能独占,朝廷也有权开采;第三,是非驻军原则,伱们可以用别的方法,比如请当地武馆护卫,但不能在延州驻军。”
李邺沉思片刻道:“三个原则要求我基本上同意,但细节需要双方商议,我建议明天开始正式谈判,协商细节,大家互谅互让,尽快达成妥协!”
韦见素点点头笑道:“如果双方达成协议,还要解决萧关问题,我有个方案,把萧关设成不驻防关卡,双方都不驻扎军队,交给县衙管辖,不知殿下意下如何?”
李邺微微笑道:“刚才我说了,萧关事件和延州危机是同一件事,如果延州危机解决,那么萧关事件也就迎刃而解。”
“好吧!我们尽快达成共识!”
李邺笑着点点头,“希望这次一并解决以后双方的相处问题,不要再发生类似延州和萧关的事件。”
韦见素缓缓道:“殿下说得非常好,这也正是我此行的目的。”
第899章 计输一筹
具体细节谈判由刘晏负责,朝廷方面则是兵部侍郎皇甫云担任主谈判,首先是有偿开采,河陇军提出了用一次性买下陈家沟以及周围方圆三十里的土地,这个方案得到了韦见素的同意,双方最终达成了三万贯钱购买土地的协议。
其次就是共享原则,但共享原则之下不能没有节制,双方商议后决定,每方最多只能开采六口油井。
第三个细节最容易解决,由河陇节度府在肤施县建一座武馆,招募不超过一千名武士进行油田护卫,朝廷也是一样,延州驻军不得超过一千人。
双方在积极谈判之时,李邺陪同韦见素参观金城县。
走上城头,韦见素望着不远处的黄河,又向西面望去,淡淡道:“接下来,殿下要对吐蕃用兵了吧!”
李邺点了点头,“已经在准备了,趁现在吐蕃内部有矛盾的机会夺回鄯州,再拖下去对我们不利。”
“有件事我要提醒你!”
韦见素沉吟一下道:“你要当心仆固怀恩,他已经多次向朝廷提出夺取朔方的建议,甚至在你出兵洛阳之时,他又向天子秘密上书,指出朔方空虚,强烈建议天子同意他出兵夺回朔方,只不过都被我劝说天子否决了。”
李邺知道仆固怀恩这个人,历史上他确实野心勃勃,企图叛唐,没有成功罢了。
“多谢韦相国提醒,我会留意此人!”
韦见素又道:“我发现此人和鱼朝恩有勾结,相州惨败,鱼朝恩把责任推给郭子仪,又推荐仆固怀恩为朔方节度使,这次延州事件,表面上是鱼朝恩鼓动天子出兵延州,但背后应该是仆固怀恩在推动,我怀疑他是想挑起朝廷和河陇军的冲突,让他找到出兵朔方的借口,从这件事上,我看出了仆固怀恩和鱼朝恩的默契。”
“韦相国为何不告诉天子?”
韦见素摇摇头,“天子不会相信我的话,而且天子认为阉党能控制军队是好事,但天子不知道,鱼朝恩控制不了仆固怀恩,反而是仆固怀恩利用了鱼朝恩,我在朝廷还能劝阻一二,接下来我退仕了,就没有人能控制仆固怀恩了,我担心他欲求不满时,会铤而走险造反。”
李邺冷冷道:“如果仆固怀恩造反,恐怕天子更不相信武将,会变本加厉收回军权,最大得益者是阉党。”
“确实如此,安禄山和史思明造反,天子就已经不相信任何大将,如果仆固怀恩再造反,天子就彻底不相信武将,只会完全依赖阉党,朝廷将会一片黑暗,是大唐的不幸也!”
李邺负手淡淡道:“不破则不立,否及才能泰来,既然朝廷要被黑暗笼罩,那就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经过三天的紧张谈判,双方最终达成一系列的成果,包括解决延州事件的三原则及其细则的协议,包括萧关不设防协议,包括朝廷军和河陇军互不跨境协议等等。
李邺在正式协议上盖章签字,韦见素则代表朝廷在协议上签字盖章,韦见素随即率领手下返回朝廷。
韦见素立刻用鹰信通知天子,谈判已经达成了协议,李亨接到鹰信大喜,他当即下旨,命令仆固怀恩的军队立刻撤出延州。
尽管仆固怀恩心中极为不满,但这个时候,他还不敢公开对抗圣意,他只得派人去通知仆固玢率军撤离延州。
但他有条件,仆固玢必须满载火油撤出,否则必将受到军法严惩。
入夜,五百名河陇唐军士兵从东城潜入了肤施县,而仆固玢的一万军队则驻扎在陈家沟附近,距离县城还有三十里。
五百名河陇唐军兵分五路,奔赴五家陶罐作坊,赵惠率领一百士兵冲到最大的一家陶罐作坊,将几名驻窑士兵打晕,并捆绑起来。
作坊东主姓陈,见冲进来百名凶神恶煞的士兵,吓得他全家战战兢兢。
陈东主忽然认出了赵惠,连忙上前行礼,“原来是赵将军,可把我吓坏了!”
河陇唐军是他的衣食父母,他当然不害怕,赵惠问道:“这一批烧出了多少陶罐?”
“回禀将军,五口窑共烧出四千只!”
上一篇:一手送死流塞恩,对面崩溃到破防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