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国 第447章

作者:高月

  此时李猪儿目光阴毒地盯着宽榻上躺着的安禄山,安禄山和高尚的对话,一字不留地落入了李猪儿的耳中。

  “陛下,史思明正和蔡希德围攻太原,战事甚急,他们无法回来参加洛水大祭,但他们表态,全力支持陛下的一切决定。”

  “他们总是有借口,也罢!那逆子现在如何?”

  “回禀陛下,二郎现在已经完全被严庄控制了,完全就是严庄的傀儡,严庄唆使他和陛下对抗,根本不顾父子之情,二郎心智不全可以理解,但严庄才是真的坏。”

  “哎!朕应该早听相国之言,杀了严庄,就没有这么多烦恼之事,现在朕该如何是好?”

  “陛下不用担心,还有三天就是洛水大祭了,微臣给新太子准备好了‘天降贵人,帝业永昌’的白玉牌子,当着所有人的面在洛水中出现,陛下再趁势宣布继承人,大家都信服了,大势已成,二郎再顽固,也不能和大势抗衡,最后他只能承认新帝,率军去齐鲁做齐王,陛下也算对得起他了。”

  安禄山点点头,“这样最好,朕拭目以待!”

  两人又商量片刻,高尚告退走了,安禄山喊道:“猪儿,朕要喝水!”

  李猪儿立刻将放了大量蒙汗药的蜂蜜水端到安禄山面前,将一根铜管子放在他口中,安禄山已经无法坐起,只能用管子吸水。

  甜蜜的口感掩盖了蒙汗药的气味,喝完了一大杯水,底部沉淀的麻药渣子被安禄山喝到了,他舌头舔了舔,立刻感觉不对,一巴掌向李猪儿抽去,“你这个混蛋,在水里放了什么?”

  李猪儿吓得浑身发抖,连忙解释,“陛下,是药,太医开的药,有点苦,怕陛下不肯喝。”

  “胡说,太医的药朕刚刚才喝,这味道像是蒙汗药,快来人!”

  李猪儿见事情败露,猛地用枕头捂住安禄山的脸,抽出杀猪刀在他脖子狠狠一抹,喉管顿时割断了,鲜血和大量气泡咕嘟咕嘟流出。

  李猪儿豁出去了,破口大骂,“宰了你这头肥猪!”

  “你才是猪,比猪还肥,比猪还蠢,王八蛋,狗杂种,安禄山伱也有今天!”

  李猪儿满腔的仇恨都在这时倾泻出来,他连砍脖子数刀,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又在他肚子狠狠一刀刺去,向下一划,肚子里东西全部流出来。

  安禄山蹬腿片刻,终于气绝身亡,正月十二日,一代枭雄安禄山死在了贴身宦官李猪儿的手中。

  李猪儿腿都软了,无力地坐在地上,他望着榻上的尸体,空气中弥漫的臭味,心中惶恐万分,他连忙用大被子将安禄山尸体盖住,刀也扔掉,将厚厚的垂幕拉上。

  又将自己身上和脸上的血迹擦掉,匆匆向殿外走去,对殿外当值的士兵道:“陛下休息了,你们不想死的话,让陛下自然睡醒,不要让任何人去打扰。”

  “遵命!”

  大家都知道天子脾气暴躁,动不动就杀人,刚才隐隐听见了天子的怒吼声,他们也习以为常了。

  李猪儿走出寝殿区,来到一个偏僻的区别,这里原来是宦官们的住处,安禄山嫌宦官太多,浪费粮食,把他们全部赶出宫去,这里就没人了。

  李猪儿走进一个院子,院子里站着一个小宫女,她就是安庆绪的贴身女护卫安幼女,安幼女当然不姓安,姓王,她今年已经快三十岁,但身材和相貌依旧与八九岁的女童一样,安庆绪给她改名幼女,赐她姓安,安幼女武艺高强,出手狠辣,因为她外貌容易被人忽略,所以不少想刺杀安庆绪的人都死在她手上。

  “怎么样,任务完成了吗?”安幼女转身,目光阴冷地盯着他。

  李猪儿点点头,“我已经把他杀了,我们赶紧走,马上太医要来了。”

  这时,远处忽然传来一片大喊大叫,“有刺客!天子被刺!”

  李猪儿脸色一变,“糟糕,被发现了,我们快走!”

  “把钱给你,我们分头走!”

  安幼女递给他一个盒子,“这是柜坊的三万两银子柜票,你看看!”

  李猪儿连忙接过盒子打开,里面果然是几张柜票,这时,安幼女眼中露出一丝杀机,她手一挥,李猪儿呆住了,手中盒子落地,片刻,一抹鲜血从他喉咙流出。

  李猪儿跪在地上,手扼住咽喉,大量鲜血流出来了,他手上全是血,头也抬不起来,伸手想抓安幼女,安幼女早已闪开。

  片刻,李猪儿倒在地上,开始浑身抽搐,很快就不动了。

  安幼女拿一把宝剑塞在他手中,就像自刎而死的样子,她收走盒子,便迅速离去了。

  所有人都知道天子安禄山命将不久,但突然被杀死,还是让朝野群臣和幕僚大将们深感震惊。

  大家都知道是安庆绪弑父,但没有任何证据,李猪儿又自杀身亡,只能认定是李猪儿不堪忍受毒打,怨恨爆发,杀死了天子。

  但怎么处置这件事,怎么定性它,将关系到燕国的命运,决定权不在安禄山儿子手中,也不在高尚等文官谋士手中,更和朝廷百官没有一点关系。

  决定权在李归仁、安守忠和孙孝哲手中,从长安带回来的十五万大军就由他们三人掌控,三人经过紧急商议后,决定接受太子安庆绪登基,这样就避免了内战和分裂。

  李归仁向安庆绪提出的条件就是保证不杀自己兄弟,不清算任何大臣,安庆绪都一口答应,正月十五日,原本的拜祭洛水大典变成了安庆绪的登基大典,

  但在正月十四这天,高尚和独孤问俗悄悄离开了洛阳,赶赴太原投奔史思明,史思明和蔡希德听说天子安禄山驾崩,他们当即停止了攻打太原,向幽州方向撤离。

  延续近三个月的太原之围由此而解,李光弼和他的两万军队得以长长松了口气。

  安禄山身死的消息由洛阳的各个情报站迅速将消息传到大唐各地,整个大唐一片沸腾。

  这时,潼关主将郭子仪向朝廷提出,趁贼军内部混乱,人心不稳的机会,唐军主力出兵东征,一举收复东都洛阳。

  这个提议却被天子李亨否决了,李亨认为唐军训练不足,人数不多,尚需时间积蓄力量,反对此刻动兵。

  李亨随即批准鱼朝恩在关中募兵五万,编为神策军,在灞上训练,以补充长安防御兵力不足。

第718章 神秘来客

  一连几天,襄阳城百姓都自发组织起来,敲锣打鼓,庆祝贼首安禄山命丧黄泉。

  这天下午,一艘客船驶近了襄阳城码头,船内坐着一个满头白发的老人,但看得出他养尊处优,皮肤光洁细腻。

  如果李邺看见他,一定会大吃一惊,这个老者不是别人,正是大宦官高力士。

  高力士受太上皇李隆基的派遣,来襄阳和李邺谈一桩秘密交易。

  高力士曾经在天宝六年来过一次襄阳,和上次相比,襄阳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没有像北方县城那样遭到战争的摧残,码头上似乎人很多,不过也可以理解,上百万民众从北方逃来。

  高力士心中感慨,当年打马球的少年,现在竟然成了一方诸侯,也不知道此行能不能见到贵妃娘娘。

  高力士是知道当年贵妃娘娘对李邺的喜爱,也知道贵妃娘娘单独召见李邺发生过什么事,他们之间一定有过约定。

  所以贵妃娘娘失踪,李邺一定是最大的嫌疑人,更何况西逃前夕,李邺在长安出现过。

  很多人都认为,贵妃娘娘被太子私藏起来,高力士却认为,贵妃娘娘极有可能在襄阳。

  当然,这是高力士的秘密,他没有告诉太上皇子李隆基,也没有告诉任何人,高力士也同样清楚,这件事绝不能在李邺面前提起。

  客船抵达了码头,他换一辆马车进了城,不多时,高力士的马车抵达节度使府,高力士在马车上等候,一名随从前去递帖子。

  片刻,李邺亲自迎出了官衙大门。

  “高翁怎么来了?”

  高力士走下马车笑眯眯道:“我来看看你,一年多没见了,感觉已经过了好多年。”

  “高翁头发都白了。”

  高力士点点头,“在成都,日子不好过啊!”

  李邺热情地将高力士请到自己官房,又让随从上了茶。

  “太上皇现在怎么样?”

  高力士喝了口热茶,缓缓道:“太上皇现在还在成都,他废了杨妃,将她送出青羊宫,戒断了福寿丸,身体比之前好了很多,”

  “传闻太上皇残疾了,站不起来,现在还是瘫痪吗?”

  高力士淡淡一笑,“太上皇被新帝逼迫,不得不残疾,否则,新帝怎么可能放松对他的监控,否则我又怎么能离开成都,坐船来襄阳?”

  李邺一怔,“难道太上皇用的苦肉计?”

  高力士点点头,“太上皇是什么人,经历多少事情,杨妃私通侍卫虽然让他愤怒,但也不至于瘫痪不起,倒是陈玄礼退仕回家养老了,换了一名剑南节度使的将军,叫做樊开盛,被太上皇拉拢,他不断向长安谎报太上皇病情,新帝便渐渐放松了对太上皇的控制。”

  李邺早就猜到了李隆基残疾痴呆是苦肉之计,用来迷惑李亨,果然不出自己所料。

  李邺淡淡问道:“太上皇让高翁来找我有什么用意呢?”

  高力士微微笑道:“殿下知道自己很危险吗?”

  “我知道,襄阳扼住了长安的钱粮,等于朝廷财政要看我的脸色,天子当然对我很不爽。”

  高力士摇摇头,“这只是一方面,但更重要是,你功高震主了,原本天子让你攻打长安,就是有借安禄山之手削弱伱的意思,但最后你却夺回长安,更加壮大,天子怎么可能不更加忌惮你,皇权斗争向来很残酷,不仅仅局限于父子兄弟,也在于宗族之间的猜忌内斗。

  你现在可不是名义亲王,你祖父牌位进了宗庙,你也进了宗室族谱,这就意味着你也有资格继承大统,你应该知道这意味着什么?殿下,你其实已经卷进了皇权的斗争之中,只是你还不自知。”

  李邺可不会被高力士忽悠,有资格继承大统的宗室至少有上百人,那又有什么用?关键还是看自身的实力。

  “高翁,你来襄阳的使命,你就明说吧!”

  高力士看了看周围没人,这才回来压低声音道:“太上皇想和你做个交易,如果你能重新拥戴他复位,他答应将来把皇位传给你!”

  李邺看了高力士片刻,淡淡道:“上一次给我说这句话的人是飞龙。”

  “莫非你怀疑太上皇的诚意?”

  “太上皇什么时候有过诚意?”

  李邺冷笑一声道:“太上皇有儿子,有孙子,有重孙子,你让我怎么相信他会把皇位传我,而不传给自己的血脉子孙?”

  “正是因为他们都靠不住,所以太上皇才能指望你。”

  李邺摇摇头,“这个方案不用再谈了,没有任何意义,我相信高翁还有备用方案,不妨说说你的备用方案。”

  高力士很无奈,他知道李邺不可能接受这个方案,他也劝过太上皇,但太上皇一定要他来说,他也没有办法,好在天子确实有第二个方案,高力士也感觉第二个方案比较可靠一些。

  高力士点点头,“既然殿下无法接受第一个方案,我们再谈谈第二个合作方案。”

  “高翁请说!”

  高力士沉吟一下道:“第二个方案是关于永王,太上皇想让永王率兵入蜀。”

  “太上皇是希望我借道?”

  “不光是借道,还希望你能提供一部分战船!”

  这个方案李邺还可以接受,他点点头道:“这个方案可以协商!”

  “殿下想要什么?”

  “不是我想要什么,关键是太上皇能给我什么?”

  高力士半晌道:“太上皇唯一能拿得出手的便是太上皇旨意,但就算是太上皇旨意,有的旨意颁布有用,有的旨意颁布没用,就看你想要什么?”

  李邺完全理解高力士这番话,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太上皇大部分旨意都没有意义了,比如封自己为江南东道观察使,根本没有人认可,封自己为太傅,朝廷同样也不认可,因为这些实质性的册封根本不在太上皇的权力范围内。

  但一些礼制性的旨意却具备法律效应,朝廷必须认可,比如在宗室内部的册封,把自己改封为楚王之类,天子可以册封,但太上皇也同样可以册封,关键是太上皇的诏书要出得了皇宫。

  历史上,李亨将太上皇李隆基软禁起来,就是害怕太上皇利用他的余威干政,一旦软禁起来,太上皇旨意就传不出来,出再多的旨意也没有意义,最后一把火烧掉。

  李邺负手走了几步道:“之前太子曾经同意把葱岭以西的土地给我,准许我在葱岭以西建国为王,世代继承,但只是口头承诺,同样的内容,希望太上皇给我一份正式旨意。”

  “殿下要葱岭以西做什么?”高力士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