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国 第421章

作者:高月

第670章 致命弱点

  俗话说‘冬至在月中,夹袄也过冬’,今年的冬至正好在月中,所以今年是近二十年来难得的暖冬。

  关中到现在也和襄阳一样,只下了一场小雪,要是往年河水早结了厚厚的冰层,但今年关中的河水都只结一层薄冰,用锤子轻轻一敲就碎裂了,河里甚至还能行船。

  这也是燕军粮草物资充足的主要原因,可以通过灞水运输大量粮草物资,但燕军撤退到蓝田县就没有这么好的运气了。

  蓝田之前的避难人口太多,小小的县城承载不了七八万人口,官仓的一点点粮食早已消耗殆尽,民间的粮食也连连告急,斗米价格已涨到五百文。

  可就在这时,近四万燕军冲进了县城,一个个如狼似虎,粮食消耗惊人,可以想象等待燕军的是什么,就算他们把所有民众都赶出城,城内只剩下燕军,可收集到的粮食也只有数千石,每个士兵只能分到一斗米,一斗十二斤,而每个士兵的饭量每天要两斤,最多也只能坚持六天。

  不过万幸的是,他们还搜到了不少毛驴和骡马,还有少量猪羊,若全部宰杀果腹,燕军勉强还能维持半个月左右。

  而二十万大军最迟十天后就能抵达,所以在粮食方面阿史那承庆并不是很担心,他真正担心的是城墙不够高大坚固,就是一座普通的小县城,高两丈,宽只有一丈,城墙周长也不过二十里,如果唐军强行攻城,估计也守不住。

  但好在唐军也没有攻城武器,他们需要临时制造攻城梯,等唐军造好了攻城武器,自己军队的士气也渐渐恢复,完全能守住城墙,在和唐军的攻城战中,可以拼死一战,把唐军拖在蓝田县。

  阿史那承庆需要时间,最多两天,他的军队就完全恢复杀性。

  此时,四万燕军几乎进入了疯狂状态,所有士兵都在以搜寻粮食为借口,挨家挨户砸开大门,搜刮财物,尤其是商铺和大户人家,一遍遍的洗劫,掘地三尺寻找地窖。

  一天下来,几乎每个士兵都发了财,大量从长安逃来的人家都带了不少金银细软,最后被光着手脚赶出城,他们留下的财富就成了燕军的盛宴。

  士兵还洗劫了二十几座酒坊和酒楼的酒窖,得到大量的酒,让他们尽量痛饮。

  蓝田县就是产酒之地,主要以果酒出名,光酿酒坊就有二十几座,还有十几家酒铺,这些果酒浓度不低,数量极大,使燕军士兵如鱼得水,不少士兵喝得酩酊大醉,被同伴拖回营房,整个城池都弥漫着酒气。

  唯一遗憾的是没有女人,所有男女老少都被赶出城去,自然也包括年轻的女子,这让燕军士兵十分懊悔,早知道就把年轻女人扣下来了。

  不少士兵还跑到城内的妓院和青楼去搜寻,看看能不能找到躲藏起来没有逃走的女人,结果无一例外的失望,除了不愿离家而被杀死的老人外,整个蓝田县再也一名活着的县民,到处都是士兵的身影。

  李邺的大军是在中午时分杀到蓝田县,在城南三里外扎下大营,他们用缴获的数百顶大帐搭建大营,原来的大营把军用物资和私人物品收拾干净后,整个大营都给了蓝田县民居住,由王维出任难民营的主官,数十名官员和一千余士兵负责协助管理。

  阿史那承庆站在城头上,注视着远处的唐军大营,唐军大营还在忙碌,一顶顶白色大帐已经矗立,可以看见一队队唐军从远处拖来很长的树木,笔直粗大,这一眼就不是做营栅的材料,是用来做攻城梯的木材。

  副将高秀岩小声道:“太尉,李邺应该打听到了城内有多少粮食,知道我们挨不了几天,准备用粮食来做武器,让我们陷入绝境!”

  阿史那承庆冷笑一声:“你太小看李邺了,他的目标是长安,才不会和我们在这里耗时间,你忘记他是怎么破我们大营吗?”

  “太尉说那些火鸟?”

  阿史那承庆点点头,“他尝到了火攻的甜头,他一定会再来第二次,火烧蓝田县。”

  “啊!那可怎么办?”

  高秀岩焦虑道:“如果唐军真的烧城,我们没法应对?”

  阿史那承庆也在为此事苦恼,明明知道唐军要烧城,自己却想不到一个好的办法。

  高秀岩咬牙道:“要不然卑职现在率军军队出击?杀敌军一个措手不及!”

  阿史那承庆冷冷哼了一声,“城内士兵还有多少站得起来的?”

  高秀岩脸一红,不敢吭声了,他放开士兵喝酒,没有能及时阻止,结果很多士兵都喝醉了。

  也幸亏唐军不知道,否则唐军全力猛攻,他们还真无法抵御。

  “太尉,明天所有弟兄都会恢复正常,卑职建议明天全力出击,和唐军决一死战!”

  阿史那承庆顿时怒斥道:“出击!出击!你这个蠢货整天就想出击,我们任务是拖住唐军,等待主力援军到来,我们若拼光了,长安怎么办?天子怎么办?”

  高秀岩心中憋屈,也没有办法,只得默默无语。

  其实高秀岩早就发现阿史那承庆作为军师是很厉害,但他有个致命弱点,缺乏猛将的魄力,不敢和唐军直面对阵,总是考虑怎么拖住唐军,这样部署太被动了。

  阿史那承庆仿佛明白他对自己的腹谤,不由狠狠瞪高秀岩一眼,又问道:“现在能行动的士兵有多少人?”

  “大概两万多人!”

  “把城中给我拆除一片空地,准备大量的水,在准备大量干净的布防烟。”

  “卑职遵令!”

  高秀岩停一下又道:“城隍庙那边一片空地挺大,把周围民房再拆空。”

  “可以!赶紧去做,天黑前必须给我完成。”

  阿史那承庆其实也不敢肯定唐军要不要火攻,但为了防止万一,他必须要有所准备。

  他想到的最好办法就是先准备一块空地,一旦唐军用火鸟纵火,他的士兵要有地方躲避,只要躲过一夜,城内其他地方都烧成白地,就不用再惧怕火攻。

  另外城门上必须有部分守军,要拆出一些大石,防止唐军用攻城槌,尽管蓝田县有护城河,有吊桥,但很容易被拆毁。

  阿史那承庆长长叹了口气,他殚精竭虑考虑防御,结果还是处处都有漏洞,自己能想到,李邺就想不到吗?

  旁边骑兵左统领李承旦道:“太尉,若唐军真用火攻,会满城皆焚,不如我们先撤离县城北上,以免困死在县城。”

  “胡说!”

  阿史那承庆怒斥道:“撤出县城,伱来抵挡唐军追杀,我让你的骑兵掩护大军北撤,你们跑得比兔子还快,五千士兵被屠杀。

  如果再放弃县城,你们骑兵能逃掉,三万步兵怎么办?

  你如果现在肯率骑兵去进攻唐军大营,我就率步兵撤退!”

第671章 火攻蓝田

  机会稍纵即逝,就在李承旦建议后不久,两支唐军骑兵出现在南城门和北城门外。

  裴锈率一万骑兵在南城门外围困,南霁云也率一万骑兵在北城门外围困。

  这时,就算燕军想撤退,机会已经没有了。

  唐军大营内,李邺也站在一个高处眺望县城,蓝田县的城墙太矮,防御太弱,攻上城头易如反掌。

  经过几天的接触,李邺已经渐渐摸到了敌军主将阿史那承庆的弱点,魄力不够,其实这也是用谋士做主帅的通病,谋士考虑问题都很周全,但正因为考虑太多,所以顾虑也就很多,做事才会有点瞻前顾后,缩手缩脚。

  自己明明还有四万人左右,完全可以摆开战场和唐军一战,但阿史那承庆就是没有这个魄力。

  或许他是想等士气恢复了再战,但他不懂,主将有魄力,士气才会高昂,主将缩手缩脚,士兵们也一样不会拼命。

  阿史那承庆不懂,不敢主动出击,一味采用防御策略,那就只会越来越被动。

  这时,有亲兵跑来禀报,“殿下,县令请来了!”

  李邺点点头,“带他到大帐等我,我马上就来。”

  蓝田县县令沈焕被李邺派人请了过来,他此时站在大帐沙盘前,好奇地打量着沙盘,这还是他第一次见到这种地图,非常直观,简直就是战争的利器。

  “让沈县令就等了。”李邺快步走进了大帐。

  沈焕连忙行礼,“参见殿下!”

  “沈县令是哪里人?”李邺好奇问道。

  “卑职是湖州吴兴人。”

  “那和太子有点关系了?”

  李邺忽然想到了太子李豫的宠妃沈珍珠,李适的母亲,历史上沈珍珠失踪了,成为一桩历史悬案,当然也不悬,肯定是被安禄山的贼军害死了。

  历史上,安禄山杀进长安后,为了给儿子报仇,他疯狂地报复李氏宗室和外戚,几乎所有没来得及逃走的宗室都被杀死,他们的妻女也被抓进大营凌辱,最后都难逃一死。

  但在他这个时代,历史发生了一些偏差,大部分皇子皇孙都逃掉了,沈珍珠也跟随丈夫提前进了东宫,最后成功逃脱,现在她应该在灵武县。

  沈焕笑了笑,“是有点关系,不过卑职是天宝十年的进士!”

  李邺点点头笑道:“是我唐突了!”

  他走到沙盘前,他拾起木杆指着蓝田县道:“请问沈县令在蓝田县令呆了几年?“

  “卑职出仕就在蓝田县出任主薄,今年升县丞,但县令跑掉了,卑职为了保民,接受了燕国的任命,出任县令,卑职心中并没有背叛大唐。”

  沈焕说得很坦然,他问心无愧,

  李邺淡淡道:“我找你来不是想追究责任,而是我想了解县城内的房屋状况,木制房屋多吗?”

  “基本上都是木制房屋,这里是终南山区,盛产木材,没有泥土烧砖,县民因地制宜,都是采用木材造房。”

  “县城内有没有很大的空地?”

  “原本有不少,但很多长安民众逃来,把空地都占光了,修了大量简易房屋,现在就只有城隍庙一带稍微空旷一点。”

  “城隍庙在哪里?”

  沈焕用木杆指向县城西面,“在城西!”

  “靠城墙吗?”

  “距离城墙很近,就隔了一排房子,最多三十步。”

  李邺点了点头,“我知道了!”

  李邺当然是要火攻蓝田县,燕军为了夺取粮食,把县里的百姓全部强行赶走,李邺立刻想到了火攻,原本他还担心会伤了普通百姓,而现在他没有顾虑了,甚至火烧全城,简直就是天赐良机。

  估计阿史那承庆也在后悔吧!把全城百姓赶走,把数千不愿走的老人杀死,他却失去了人盾,这就是天意!

  李邺当即召集众将,部署今晚的作战方案。

  “大家都知道我今天伐木,准备做攻城梯,但实际上这只是假象,做给城内的敌军主帅看的,我真正策略是今晚发动火攻,我们还有五百只火鹞子,还有两千颗火油球,这就是我们胜利的保证,各位,决战在今晚,希望大家打起精神来,我们一战将敌军全歼。”

  众人纷纷振奋精神,目光中充满了期待,李邺用木杆指着北城门,对陌刀军主将黑矛道:“敌军必然会从北门突围,用陌刀军给我堵住敌军突围!”

  “卑职遵令!”

  “然后是南城门!”

  李邺对关沛道:“你率一万弓弩手堵住南城门,洒满铁蒺藜,若敌军突围,一律射杀,不考虑受降!”

  关沛躬身行礼,“遵令!”

  李邺又对两名鹰扬郎将许海鹰和刘铮道:“你们二人各率五千弓弩手协助重甲步兵,一起围堵北城门!”

  两人一起答应。

  李邺点点头,又对裴琇和南霁云道:“你们二人各率一万骑兵在城墙外围围剿,若是汉人燕军,可以接受投降,异族胡人一律斩杀。”

  “遵令!”

  李邺又缓缓看一眼众人道:“我们的目标还是长安,但今晚将是我们立威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