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国 第422章

作者:高月

  两更时分,唐军开始行动了,一支支队伍奔出大营,前往各自部署的位置,但他们没有立刻靠近城墙,防止被敌军发现,都在远处。

  率先部署的是两百架火鹞子弹射器,它们在距离东城一里外一字排开,三百架旋风砲将是最后发射,它们需要耐心等候。

  燕军部署在城外唐军大营附近的一支探子也在关注唐军大营的动静,这支探子约十人左右,是三支探子队伍之一,他们部署在西南方向,距离县城还有三里,在一片树林内观察唐军大营动静。

  舅子这时,从他们身后忽然一阵密集的弩箭射来,燕军探子们纷纷惨叫落马。

  探子首领和另外两名探子大惊失色,纵马疾奔逃命。

  随即从树林深处冲出百名骑兵,正是唐军斥候,由斥候郎将张典率领,他负责围剿唐军周围的探子,他已经干掉了两支探子队伍,这是第三支。

  他早就盯着了这支探子,他问了其他口供,燕军只派了三支队伍,那么这是最后一支探子。

  百名燕军斥候冲出来,将剩下的探子团团包围,首领拼死突围,被一阵乱箭射杀,剩下的两名探子吓得连忙下马投降。

  张典当即审问了两名探子,得知燕军确实只部署了三支探子,此时,城外的燕军探子全军覆灭。

  这时,城东忽然出现了密集的飞鸟腾空,空中星星点点,这是火绳在燃烧。

  守城士兵忽然看到了黑压压飞来的火鹞子,当即敲响了警钟,“当!当!当!当!”

  全城惊动,燕军纷纷从睡梦中惊醒。

  两百只火鹞子在越过城墙时‘轰!’地燃烧起来,仿佛凤凰浴火,变成了两百只熊熊燃烧的火鸟,向城内四面八方飞去。

第672章 满城皆焚

  两百只火鸟冲进城内,城内顿时喊声四起,县城房屋大多老旧,基本上是木制,很容易一焚皆燃。

  阿史那承庆也安排了一万余人,分成四百组准备随时扑救大火,每个人手执竹扫帚、水桶和湿漉漉的被褥,唐军的火鸟飞进城内,士兵们立刻冲上去扑救。

  确实有一定的效果,两百只火鸟飞进城内,各组士兵都向自己最近的火鸟冲上去扑灭,很快,两百只火鸟被扑灭了一百三十余支。

  但还是有七十余只火鸟点燃了房屋,城内出现了七十余个火点。

  紧接着又是两百只火鸟飞进了城内,这一次,士兵扑救稍微有点吃力,前面的火点没有扑灭,后面的火点又起。

  燕军士兵勉强扑灭了七十余只火鸟和火点,但还是又一百二十余只火鸟点燃了房屋。

  更要命是,夜里起风了,北风呼啸,火借风势,开始成片地燃烧起来,救火士兵被烧得连连后退,已经战胜不了烈火。

  高秀岩也见势不妙,纵马奔去县衙,正好看见台阶上的主将阿史那承庆,“太尉,大火已成势,弟兄们已无法扑灭大火!”

  阿史那承庆想得很周全,但大火真的燃烧起来,那种惊天骇地的烈火还是让他心中也有点害怕了,他连忙令道:“命令士兵去城隍庙集结,另外与让萧偲和李承旦来见我!”

  “遵令!”

  高秀英骑马飞奔而去。

  望着迅速蔓延的大火,阿史那承庆现在有点后悔了,他应该听从李承旦的劝告,先撤离县城,至少还能保住一部分军队。

  心中虽然后悔,但他不会说出来,他怎么可能在将士面前表现出自己的决策失误。

  这时,两名骑兵统领萧偲和李承旦骑马飞奔而来,在马上抱拳道:“参见太尉!”

  萧偲是契丹人,统帅五千契丹骑兵,李承旦是奚人,统帅五千骑兵,当然,他们手下骑兵现在已经没有一万人,只剩下六千余人。

  他们骨子里瞧不起汉人,也瞧不起汉人士兵,所以之前高秀岩率领他们二人断后,他们根本不买帐。

  两人的顶头上司是孙孝哲,孙孝哲受重伤被送回长安,他们二人就由阿史那承庆亲自统领,阿史那承庆是国师,还稍微能差使动他们。

  阿史那承庆命令二人,“你们率骑兵去试一试北城门,如果北城门能撤退,立刻通知我!”

  李承旦暗暗撇撇嘴,自己白天劝他撤退,还被他臭骂一顿,现在也知道问题严重了。

  心中鄙视归鄙视,但两人不敢违抗命令,其实他们也想突围北撤,留在城内太危险了。

  两人当即抱拳道:“遵令!”

  他们的骑兵已经在大街上集结,火势虽然猛烈,现在还能接受,但就怕浓烟起来,人马都会受不了。

  “出击!”

  萧偲大喝一声,六千骑兵奔腾起来,向北城门狂奔而去,他们绝不是试探,就是要突围出城,后面的步兵能不能跟上来,与他们何干?

  北城门已经开启,吊桥缓缓放下,围堵在北城门外的两千重甲步兵已经听到了城门马蹄疾奔之声,开始列队向前,呈半圆形包围。

  当城门开启时,两千支陌刀刷地上前,顿时一片刀光寒影,杀气冲天。

  马蹄声如雷,瞬间冲出了城门,奔在最前面的是右将军萧偲,当他看清数十步外的对方阵型,居然是陌刀大阵,顿时吓得魂飞魄散,但他已经无法回头,他只得硬着头皮狂喊一声:“杀啊——”

  他挥舞狼牙大棒,狠狠地向对面的陌刀军主将砸去。

  陌刀军主将黑矛的眼睛里闪烁着野狼一般的残酷,他陌刀一挥,一刀凌厉的寒光闪过,血光迸射,萧偲胯下战马失去了脑袋,变成一匹无头战马,战马扑通倒地,把萧偲甩了出去,狼牙棒也砸偏了,萧偲翻滚落地,但他再也起不来,数把陌刀齐下,萧偲被斩成无数截。

  后面的骑兵如况狂浪一般冲上来,但陌刀军就像巍然屹立的巨大礁石,将一波波大浪劈成碎片,破碎的尸体迅速堆积,血肉混在一起,人马难辨,大量鲜血如小溪般流入护城河,把北城一带的护城河染成了红色。

  这时,两侧的唐军弩军一起发射,弩矢如疾雨,从城内奔出的骑兵纷纷翻滚落入护城河中,奔过吊桥的骑兵也迅速减少,大大减轻重甲步兵的压力。

  不到一刻钟,已有一千多骑兵被斩杀,尸块堆积如小山,城内的骑兵已经无法再冲出来,李承旦万般无奈,只得掉头向城内奔去。

  此时城内已是大火焚城,烈焰腾空,浓烟弥漫,空气被烧得滚烫,大街上也一样被浓烟卷裹,什么都看不见,呛得人马无法呼吸。

  很多战马发狂了,一声悲嘶,四蹄狂奔,带着身上的骑兵一头冲进了火海。

  一批批战马倒地,窒息而死,士兵们躺在地上,用手扼着喉咙,拼命咳嗽,也渐渐呼吸不过来,晕厥过去。

  只有城门处稍微好一点,李承旦见回城已没有活路,他大吼一声,“冲出去,生死由命!”

  他们奋力疾冲,在尸堆中践踏狂奔,尸体被踏城肉泥,还是被他们冲过了吊桥,向四面散开奔跑,这时,重甲步兵已经向后退了数十步,形成一个的半圆形,中间是一大片空地。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让骑兵分散逃命,冲击力不光集中在正面,给正面的压力太大。

  但结果是一样,骑兵四散奔逃,也一样逃不过陌刀大阵的绞杀,最后的数千骑兵逃出来,也一样消亡在刀光血影和暴雨般箭矢之中,李承旦身中三百多箭,坠入护城河中,护城河很浅,北城门这一段的护城河已经被尸体填满,李承旦人和马像刺猬一样,重重倒在尸堆上。

  北城突围失败,骑兵全军覆灭,这两个消息阿史那承庆已经得不到了,大火吞没了整个县城,数万士兵集中在数十亩大的空地上,士兵们或蹲或坐,每个人都拿着湿漉漉的麻布捂住口鼻,默默等待着烈火焚烧结束。

  这确实是一个办法,身处火海,事先开辟出一片空地就能躲过一劫,但还要注意防烟。

  可惜阿史那承庆遇到的是李邺,李邺早就料到他会有这个逃命方案,西城头上,几名唐军斥候确认了目标,向空中射出一支火箭。

  等候在西护城河对面的三百架旋风砲一起发射,雨点般的陶罐火球向城内射去,火球从天而降,噼噼啪啪落在人群中,人群中顿时燃起了大火,更要命是,一万骑兵同时向城内射箭,箭矢如疾雨,夹杂着火球射向人群。

  燕军一片大乱,仓惶地四散奔逃,无数被箭矢射中倒地,或者浑身燃起大火,哀嚎着狂奔。

  从北城过来的五千弓弩手也纷纷上了城墙,举弩向城下的燕军士兵放箭,很多士兵唯恐火势不够,又将一捆捆麦秸扔下去,增大了火势。

  城内浓烟弥漫,站在城墙上只能看见滚滚浓烟,看不见城内的情况,唐军士兵们只能盲目向城内举弩射击。

  南城门方向火势不大,大量士兵南城门奔逃求生。

  南城门开启了,李邺改变了方案,命令可以接受投降,士兵齐声大喊:“放下兵器,投降者可饶性命!”

  片刻,只见无数士兵举起双手哭喊着奔出来投降。

第673章 狡兔三窟

  一场大火烧到天亮才结束,整个蓝田县城内烧成了白地,偶然还能见到一些残垣断壁,这时,天空下起了雨夹雪,天气变得寒冷起来。

  李邺同意接受投降后,城内的燕军将士终于得到一线生机,两万一千余人从南城门逃出来,成了唐军的战俘,也包括高秀岩,他装扮成一名小兵,被人揭发了。

  唐军士兵将高秀岩捆绑起来,押到李邺面前,李邺怒斥道:“你身为堂堂大同军主将,居然率军投降安禄山,助纣为虐,罪不容恕,给我推出去斩了!”

  士兵将他推下去,高秀岩扭头拼命大喊:“鲁王殿下,我也有功劳,可抵罪过!”

  李邺又让士兵把他推回来,冷冷问道:“你有什么功劳?”

  高秀岩单膝跪下道:“启禀殿下,阿史那承庆为夺取粮食,下令将满城百姓斩杀,是卑职说服他不要杀人,把百姓赶出城去,卑职没有让士兵把年轻女人留下,让所有妇女都得以逃脱出城。

  安禄山军队屠杀了多少城池,凌辱了多少女人,有哪个城池的百姓得以逃脱性命,哪个城池的女人得以保全,若不是卑职有意放过她们,她们怎么可能平安出城?”

  “但数千老人被杀,也是你干的!”

  “不是卑职,是阿史那承庆命令心腹大将费利杀的,他就在战俘之中,将军可以审问他,便可知卑职句句是实,绝不敢欺骗殿下!”

  李邺看了他半晌,又问道:“你为什么这样做?”

  “卑职出身渤海高氏,也是汉人,没有胡人那样残暴,不忍杀害普通百姓,卑职也没有投降安禄山,他是河东节度使,是卑职的顶头上司,他把我和大同军调去易州镇守,他又假传圣旨要去长安清君侧,我们所有的汉人将士都稀里糊涂跟随他南下,后来知道真相,但也来不及了。”

  李邺冷冷对左右道:“把他带下去关押起来,若他说谎,我必用他的人头祭旗!”

  几名亲兵把高秀岩带下去,片刻又将费利押上来,费利是渤海国人,满脸横肉,长得相当凶悍,他也是装扮成小兵,也被人揭发。

  费利最初是史思明的手下,曾跟随史思明屠杀过多座河北县城,手上血债累累,后来跟随阿史那承庆来到长安,他也自知难保,索性也豁出去了。

  费利挺直腰不跪,冷冷看着李邺,被唐军士兵一棍打断腿骨,跪倒在地,此人极为强悍,双腿剧痛,依旧一声不吭。

  “县城中的四千多老人就是你杀的?”李邺冷冷问道。

  费利重重呸了一声,“是爷爷我杀的又如何?我杀的可不止四千条老狗,博陵县三万人都是我宰杀的,像狗一样宰杀他们,我搞过的女人没有八百也有一千,够本了,你有种就杀了我吧!”

  李邺眼睛眯起,手中战刀骤然挥出,一刀寒光,“喀嚓!”一声,斗大的人头落地,无头尸体倒在地上,血喷涌而出。

  李邺冷冷令道:“把战俘中所有胡人全部拉出来斩首,宁可错杀,不可放过!”

  唐军士兵开始动手,将胡人从战俘群中抓出来,一批批带去树林中斩首,五千余人被杀,其他一万六千余人汉人战俘被吓得瑟瑟发抖。

  紧接着,李邺又鼓励士兵互相揭发犯罪,凡被三人以上揭发者,当斩!

  转眼间,又有两千余名曾参与过屠城,手中血债累累者被斩杀,李邺这才放过这批战俘,命令一千骑兵将他们押解去商州战俘营,然后再分批送回襄阳。

  下午时分,城内余温去尽,唐军士兵开始进城打扫战场,城内到处是尸体,大部分士兵都是窒息而死,也有数千人被烧死和箭矢射杀。

  城隍庙的空地上随处可见丢弃的皮囊和箱子,里面都装满了金银铜钱,还有一捆捆绸缎布匹,从城隍庙广场到南城门的路上,满地都是丢弃的财物。

  这些当然都是蓝田县百姓的财物,被燕军全部收刮殆尽,最后全部落入唐军手中。

  但让李邺奇怪的是,主将阿史那承庆却失踪了,尸体中没有发现,战俘中也没有,连同他的十几名亲兵一起失踪,这里面疑点就多了。

  李邺再次命人把高秀岩带上来,追问阿史那承庆的下落。

  高秀岩半晌道:“烈火刚燃烧起来时,卑职在县衙最后见了他一面,然后卑职召集士兵去广场躲避,这都是卑职的职责,大火起来后,城内一片混乱,到处是浓烟,卑职也没有见到他。”

  “其他人呢?其他人见过他吗?”

  高秀岩摇摇头,“卑职也找到过他,但没有找到,问了很多人,都没有见到他!”

  旁边裴琇道:“殿下,会不会县衙内有地道?”

  李邺眉头一皱,“应该不会吧!有的话沈县令会告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