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国 第149章

作者:高月

  两人年纪一样大,都是十一岁,只相差一个月,裴璃稍大一点,但裴倩却更加外向,她拖着裴璃跑来。

  裴方还有个孙女叫做裴珍,她已经订婚,便不再和两个妹妹一起调皮。

  李邺笑问道:“你们挑了什么?”

  两个小娘子摊开手掌,一颗红宝石和一颗蓝宝石,都是鸽卵大小,品质极高。

  外婆李氏不知想到了什么,笑眯眯道:“你们两个下午带阿邺出去走走,难得来张掖一趟。”

  李邺欣然道:“下午我们一起去镶嵌!”

  这时,大家都各自挑了一件喜爱之物,连两个第四代也由他们的母亲帮忙挑了一件。

  还剩下七八件,由李氏一起收好,准备送给几个亲家,也是李邺的心意。

  裴方招呼大家坐下,大堂的气氛热烈多了,每个人的眼睛里对李邺都充满了欢喜。

  裴方又笑问李邺道:“邺儿这次是去安西从军?”

  李邺摇摇头笑道:“不是从军,实际上是去安西游历!”

  裴方捋须呵呵笑道:“游历就好说了,先在张掖住上一年半载,再出发不迟!”

  李邺微微欠身道:“不敢瞒外祖父,外孙实际上还肩负天子交付的秘密任务,前往河中一带。”

  说完,他取出天子金牌递给外公,裴方吓了一跳,他有这面金牌的图样,凭这面金牌可以调动一千军队。

  孙子居然有天子的私人金牌,让裴方更不敢小看了。

  这时,裴俊起身道:“父亲,孩儿倒是有一件重要之事要禀报,正好是事关邺儿。”

  裴俊出任都督府兵曹参军事,主管军籍管理以及各种重要文书。

  裴方问道:“什么事?”

  “孩儿昨天傍晚接到兵部的飞鸽传信,通报了两件事,一是要求我们在必须尽快平定居延海之乱,其次就是通报升金山县公李邺为宁远将军。”

  裴方愕然,升外孙的官阶自然是好事,只是通报怎么送到张掖来了?

  李邺心知肚明,一定是祖父安排的,他知道自己在张掖外公这里。

  “估计是我祖父安排的,他知道我会来外公这里,所以特地让我知道此事。”

  裴方捋须点点头,“你祖父确实很关心你啊!”

  有些事情李邺不好明言,他心里很清楚,祖父把这个消息传给自己,实际上就是表达天子的一个态度,天子一定是明确拒绝了葛逻禄的引渡要求。

  三百万只羊虽然吸引人,但天子不是傻子,他不可能不考虑军方的感受,况且这还有损大唐国格。

  李邺岔开话题问道:“请问外祖父,居延海之乱是怎么回事?”

  裴方叹息一声道:“去年秋天,一支薛部落来到居延海,说是他们大酋长被人杀死,薛部发生内乱,他们特来避祸几个月,等今年开春就走,我就同意了,不料他们开春后不但没走,反而把薛部和葛逻禄的军队引来了,他们把居延海南面的羌人赶走,霸占了整个居延海的牧场。”

  李邺脑海里立刻想起了去年的情形,他们进入薛部不久,阿伦指着远处一条山脉对他说,‘峡口山的另一边就是河西的居延海,属于甘州了。’

  原来薛部就紧靠河西走廊。

  李邺又问道:“然后呢?”

  “然后他们态度比较横蛮,说他们只是抢占羌人的土地,并没有侵犯唐军的军城,说我们管不了他们,我们的官员就义正严辞告诉他们,羌人是大唐的臣民,居延海是大唐的土地,他们必须离开,但到现在他们还没有走,据说葛逻禄在和朝廷交涉,想请朝廷把居延海高价卖给他们。”

  葛逻禄人完全就是胡说八道了,他们的要求中压根就没有提到居延海,李邺又问道:“那河西军是什么态度?”

  “作为甘州都督,我有守土之责,但节度使安思顺态度比较暧昧,说一定要请示朝廷,不准我轻举妄动。”

  李邺点点头,“这里面的缘故我可能知道一二!”

  求月票!求打赏!恳求书友们支持啊!

第213章 出兵态度

  裴方没有多问,随即让家人准备酒宴,又派人去客栈把黑矛也接来。

  裴方随即让长子裴伽把李邺请到了书房。

  书房里,裴方请李邺坐下,问道:“刚才邺儿说,你知道安思顺对居延海态度暧昧的缘故,怎么说?”

  李邺微微笑道:“兵部发给甘州都督府一个通知,升我为宁远将军?外公不觉得奇怪吗?”

  “是很怪异,你刚才说是你祖父安排的,难道这里面还有说法?”

  “事情还得从去年说起,去年平定阿布思之乱中,我杀了薛部大酋长薛陀,这件事去年没有什么影响,但到今年,因为葛逻禄的介入,事件就开始闹大了。”

  李邺便把葛逻禄愿出三百万只羊向才朝廷交换自己的事情简单说了一遍,最后道:“安思顺态度暧昧,或许是因为他怕得罪杨国忠,但既然天子升我为宁远将军,那就意味着天子拒绝了葛逻禄的意图,不希望看到葛逻禄吞并薛部的事情发生。”

  裴家父子二人面面相觑,他们怎么也想不到还是少年的李邺,身上居然发生了这么多事情,裴方也一时沉默不语。

  旁边裴伽问道:“那薛部落占领居延海又有什么特殊意义呢?”

  李邺想了想道:“我觉得薛部军队占领居延海只是表象,或许是被葛逻禄胁迫,真正占领居延海的部落是葛逻禄。

  葛逻禄人其实是在试探我们出兵的意志,如果我们连居延海被侵占都忍让了,那么葛逻禄就会毫不犹豫吞并薛部的大片土地,他们也知道我们最后肯定会忍让默认。”

  停一下,李邺又道:“可一旦河西军出兵居延海,葛逻禄肯定会立刻撤退,他们志不在此,也不会和唐军发生冲突。”

  裴方点点头,“伱说得有道理,让我再考虑考虑!”

  李邺也知道,他们父子恐怕需要单独商量,不希望自己在场了。

  李邺又淡淡笑道:“外孙再给外公提个醒,我听祖父说过,安思顺很可能会调去出任朔方节度使或者河东节度使,那么谁来接任河西节度使?

  如果这个时候外祖父立下军功,驱逐葛逻禄对居延海的试探,捍卫大唐尊严,唐军扬威草原,那么下任河西节度使很可能就是外祖父了。”

  说完李邺行一礼,退下去了。

  书房内就只剩下裴家父子二人。

  房间里,长子裴伽对父亲道:“父亲,孩儿认为邺儿说得对,这是机会,我们夺回居延海,驱逐葛逻禄的势力,朝中又有李相国的支持,父亲升任河西节度使就有很大的希望。”

  裴方负手走了几步道:“刚才我一直在想,为什么是兵部要求我们尽快平定居延海之乱,应该是节度府才对,按照正常流程,兵部不会直接联系我们,一定要先通知节度府,但兵部居然越过了节度府,直接要求我们出兵,你不觉得很奇怪吗?”

  “父亲认为呢?”

  裴方缓缓道:“既然传信中有升邺儿为宁远将军的消息,那必然是李林甫的意思,绕过河西节度府,直接给我们下令,这里面有他和杨国忠的暗斗啊!”

  裴伽佩服父亲的老姜弥辣,居然看得这么透彻。

  “那我们是出兵还是不出兵呢?”裴伽又问道。

  裴方叹了口气,“很难办啊!直接出兵没有得到节度使安思顺的同意,必然会惹恼安思顺,可如果不出兵,不但会失去建立战功的机会,而且还会被安思顺抓住把柄,指责我守土不力,毕竟居延海是属于甘州管辖。”

  裴方和安思顺的关系一直不太好,所以他一直任甘州副都督,升不上去,但裴方因为和陇西李氏联姻的缘故,深得河西名望世家的支持,去年又和相国李林甫正式联姻,安思顺也不敢小看他。

  但在河西节度使的继位上,安思顺更倾向于让他的心腹,凉州都督贺嗣南接任。

  裴方沉思良久,终于缓缓道:“一定要出兵,我们有兵部的指令,不怕安思顺发难,但要必须要讲究策略,既出了兵,也要让安思顺无话可说。”

  裴伽连忙问道:“父亲有什么方案?”

  裴方淡淡道:“邺儿不是有天子的金牌吗?让他调动我的一千军队北上居延海,然后我以救援天子使者的名义出兵,安思顺就无话可说了。”

  吃罢中饭,李邺跟随两个表妹上街游逛。

  张掖城是粟特人的故乡,当年的昭武九姓数千人就是从甘州出发,辗转数年到了河中地区,数十年后建立了粟特九国。

  但张掖地区还有不少没有西迁的粟特人,也有很多认祖归宗回来的粟特人,还有羌人、党项人,当然更多是汉人。

  安思顺和安禄山就是河西粟特人,史思明也是,安思顺能成为河西节度使,就是得到了河西粟特人全力支持。

  张掖城内商业十分繁荣,手工业也极为发达,酿酒、制革、纺织、制乳、银器在整个大唐都很有名。

  大街上人来人往,到处是叫卖声和吆喝声,一辆辆马车来回迅速奔驰,不时可以看到步履匆匆的粟特人在街头互相问好。

  “就是那家首饰店!”

  两个小娘子挤在车窗,指着不远处的一家首饰店喊道。

  望着两个长得明目皓齿,秀丽活泼的小表妹,李邺心中有了一种做兄长的感觉,有一种保护两个小妹妹的责任感。

  这个时候若有不长眼的无赖地痞跑来调戏小娘子,肯定要倒大霉了,可惜这种事情不会发生,插着裴家旗帜的马车,哪个不长眼的无赖地痞敢来招惹?

  马车在一家店铺前缓缓停下,招牌上写着‘郑记首饰铺’。

  李邺带着两个小妹走进首饰铺,东主是一个三十余岁的妇人,她看见有小娘子,便叫退伙计,亲自迎了上来。

  她上前温婉地施个万福礼,“欢迎来郑记首饰铺.”

  女东主忽然认出了裴倩,笑道:“你是阿倩?”

  “郑大娘,你还是认识我?”

  女东主微微笑道:“怎么不认识,虽然两年没见,变化很大,但还是能认识。”

  裴倩又把裴璃拉过来,“这是阿璃!”

  女东主满脸笑容道:“知道的,裴家最耀眼的两颗明珠,这位是”

  女东主又望向李邺,裴倩连忙道:“这是我们的表兄,他来陪我们镶嵌宝石!”

  女东主满脸笑容,“欢迎!欢迎!”

  女东主把他们请到后堂坐下,给他们上茶。

  裴倩连忙把自己的红宝石拿出来,“大娘,我想镶嵌宝石胸坠呢!”

  裴璃也把蓝宝石拿出来,小声道:“我也想镶嵌个胸坠!”

  “邺哥哥,你给祖母镶嵌的也拿出来啊!”裴倩催促道。

  李邺只得把祖母绿放在桌上,郑七娘眼睛一亮,仔细端详三颗宝石,啧啧称赞,“三颗宝石的品相都很高啊!好久没有见到这么漂亮的宝石了,能达到皇家级别了。”

  “东主可以镶嵌吗?”

  “当然可以,我们店没有粟特人的宝石优势,但我们镶嵌特别好,三代人传下来的技艺,你们等着。”

  郑七娘去拿了两个大盒子过来,打开来,里面都是各种镶嵌好的宝石首饰,一应俱全,宝光璀璨,耀眼夺目。

  两个小娘子头都埋在宝盒里出不来了,李邺已经改变了对外公一家的偏见,作为拥有军权的河西地头蛇,安史之乱的大后方,又是自己的外公和舅父,这么重要的关系还是值得自己下血本维护。

  李邺笑眯眯道:“喜欢哪个就拿哪个,我给你们买!”

  两个小娘子美眸一亮,笑得满脸开花,连忙挑选自己喜欢的首饰,李邺见她们不太会挑,便笑道:“挑一套,不要重复!”

  两个小娘子不好意思多挑,每人只挑了一件首饰,李邺摇摇头,让郑东主拿出最好的首饰来,给她们二人各选了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