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国 第148章

作者:高月

第211章 除匪安良

  黑矛大喜,他早就憋坏了,他抽出铁锏,拨开门闩,吱嘎一声拉开了大门,李邺牵了战马过来,对张小环道:“我们去杀敌,你过来把门反锁上!”

  张小环惊恐问道:“你们还回来吗?”

  “废话,我们可不认识路,快过来关门!”

  张小环战战兢兢爬了出来,李邺牵马走了出去。

  黑矛用二十几具无头尸体将毒箭覆盖,两人翻身上马,一纵战马,向不远处的二十名马匪冲去。

  此时,拓跋长顺也陷入了巨大的两难,一趟进攻,便被杀死了七十余人,加上最初的阵亡,马匪已经死了一百人出头,接近四成的死亡,尤其对方最后的残酷杀戮把所有马匪都吓坏了,谁也不想再打下去。

  拓跋长顺虽然也有点胆寒心战,但十万张老羊皮的巨大诱惑又让他有点放不下,而且他一直在远处,并没有看见对方凶悍的杀戮。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一片惨叫声,几名马匪狂奔而来,大喊道:“他们杀出来,少酋长被死了!”

  少酋长就是拓跋长顺的儿子拓跋秀,他才十七岁,完全没有经验,这还是他第一次跟随父亲出来猎杀肥羊。

  不料他们遇到的不杀肥羊,而是猛虎,拓跋长顺听说儿子被杀,整个胸膛都要炸了,他额头青筋暴起,像野兽一样仰天长啸。

  “跟我上马,把他们千刀万剐!”

  马匪纷纷上马,跟随酋长迎战上去。

  拓跋长顺的儿子拓跋秀被黑矛一记飞刀射穿了咽喉,他身边的十几人被李邺悉数杀死,只逃走了两三人。

  李邺催马疾快,前面出现了黑压压的骑士,为首之人身穿铁盔铁甲,这是他们中唯一穿盔甲之人,应该就是他们首领。

  两人越来越近,拓跋长顺眼中喷射着怒火,极度的愤怒让他脸庞都扭曲了,手执一根狼牙棒,恨不得一棒将对方打得稀烂。

  可惜他没有机会报仇了,他只是一个有经验的马匪,而不是有经验的大将,拓跋长顺眼前忽然寒光一闪,不等他反应过来,咽喉一阵剧痛,他明显感到一样东西插进了他的咽喉,浑身力量顿时消散。

  拓跋长顺终于开始恐惧起来,他终于体会到了二十年来无数被他杀死的客商的恐惧,那是一种对死亡的恐惧,和对生命的无比眷念,他多么想再活下去。

  无数被他杀的无辜商人,和被他凌辱后杀死的女人,一样渴望活下去,但他没有给他们一点机会,现在终于轮到他了。

  一道更大的寒光闪过,拓跋长顺的人头飞起,飞出一丈多远,无头尸体扑通落马。

  首领的死很多人都没有看见,马匪们还在大吼着要将对方碎尸万段,李邺像猛虎一样杀进了人群之中。

  顿时人头飞起,血浆四溅,李邺左右劈砍,就像砍瓜切菜一般肆意杀戮这些弱小的马匪,所过之处到处是残肢断臂,哭喊声、惨叫声此起彼伏。

  黑矛配合默契,他绕到马匪的后面,截断了对方退路,挥动象鼻刀从后面砍杀马匪,他没有像李邺那样凶悍残暴,基本没有砍对方的脖子。

  他主要任务是拦截对方逃跑,杀人倒是其次,黑矛前后杀了十几名企图逃跑的马匪。

  而李邺周围已是伏尸累累,血流成河,很多转身逃跑的马匪都被他一记飞刀射穿后颈。

  剩下的数十名马匪分成两个方向逃命,拼命骑马奔逃,李邺在后面追击最大的一群马匪,不断张弓搭箭将对方射落下马,一口气追出近二十里,他追杀的这群马匪最终被他宰杀殆尽,没有一人活命,而另一群向西北方向逃命的马匪侥幸逃脱。

  除恶务尽,不把这些马匪赶尽杀绝,他们还会继续残害更多的无辜。

  这一场夜战,两百三十余名马匪只逃脱了十七人,其余全部被杀,包括匪首拓跋长顺父子。

  活跃在甘陕边境的这支马匪从此消失了,会州刺史谢迪特地写了一份奏折递给朝廷,奏折辗转到了天子李隆基的御案上,李隆基沉思良久才在奏折上批了一行字,“除匪安良,造福一方,有功于社稷,李邺升宁远将军!”

  次日天亮,李邺一行又继续上路了,他们收缴对方的战马,获得的战利品有两万两白银和八百多两黄金,还有大量宝石和玉石,另外还有两百多匹战马和十头骆驼。

  黑矛虽然杀人不够爽快,顾虑太多,但他处理后事却很得力,他将张小环揪来一起帮忙,把两百多具尸体堆积在一起,又砍来大量的枯枝灌木,将尸体一把火烧了。

  走出数十里,还看见远处燃起的黑烟。

  “公子,这样不是办法啊!那些赏金猎人不择手段,防不胜防,要不我们改个名字,化妆一下,去一趟薛部把他们酋长干掉,挑起他们内乱,赏金之事自然也就不了了之。”

  李邺同样也头大如斗,这件事不是那么好解决,况且他们现在距离薛部还很远,就算到了薛部地盘,要找到酋长牙帐的难度更大。

  “先走一步看一步吧!等我从安西回来,悬赏还在的话,我再想办法解决,现在没有机会。”

  三人加快了速度,几天后,他们穿过一座峡谷,进了丽水河谷,也就是乌鞘岭峡谷,到了这里就不需要向导了。

  张小环这趟向导也赚大了,李邺念他参与收拾尸体、照顾战马有功,给了他二十匹马、五头骆驼和一千贯钱,张小环简直高兴疯了,欢天喜地告辞回去了。

  张小环回去后立刻报告了官府,这也是李邺再三嘱咐他的,他回去后必须要立刻报官,刺史和县令当即带着大群人赶来,他们看到的是已被狼群拆散得稀烂的尸骨。

  巧的是,张小环刚走,李邺便在丽水河谷内遇到一支前往长安的粟特商队,他们对李邺的两百匹战马很有兴趣。

  双方很快谈妥价格,按照市价的一半,李邺以每匹马十枚第纳尔金币的价格,把两百匹马卖给了这支粟特商队。

  李邺第一次拿到两千枚第纳尔金币,相当于唐朝的两千贯钱。

  没有了战马的拖累,李邺二人继续西进,八天后抵达了凉州姑臧县。

  他们在凉州停留了好几天,休息补给后,两人又继续北上,穿过了整个凉州和半个甘州,五天后抵达了张掖城。

  李邺骑在一头骆驼之上,他发现长途旅行,骑骆驼比骑马舒服得多,骆驼背上很宽,他不需要像骑马那样使用腿力,而是可以浑身放松,舒服地躺在一张安装在前后驼峰之间的粟特软椅上。

  这也是粟特商人们能够长途跋涉上万里的秘诀,他们尽量让自己不要那么劳累。

  李邺他们有十头骆驼了,另外五头骆驼也是战利品,它们运载着大量的干饼和清水,是马匪们的补给。

  上午时分,两人进入张掖城,李邺遇到一件为难之事,他要不要去见一见自己的外公外婆一家。

  说实话,他并不想去,他从未见过外公外婆一家,也没有任何信物,更重要是外公把母亲赶出去十四年,让他耿耿于怀。

  “公子,我们去找个客栈住下,你还是去见一见吧!出于礼节伱也该去,否则你母亲会难过的。”

  李邺想到了母亲,黑矛说得对,就算看在母亲的面上,他也该去。

  李邺点点头,“先住下吧!”

  两人找了一家颇大的客栈安顿下来,李邺好好洗个澡,换了一身衣服,身穿青衫,头戴纱帽,腰间束一条革带,看起来文质彬彬,又恢复他在太学的气质。

  李邺打听一下,不多时便来到了裴府,他走上台阶,向门内看了看。

  身后忽然传来一个脆生生的声音,“你找谁?”

  似乎是一个小女孩,李邺一回头,在他身后几步外,站着一个十一二岁的小娘子,头梳双环髻,身穿一件淡黄色半袖襦裙,长得眉目如画,清秀俏丽。

  李邺笑道:“我从长安过来,我姓李,我母亲原来住这里。”

第212章 河西裴氏

  “你莫非就是苹姑姑的儿子?”小娘子歪着头问道。

  李邺笑着点点头,“我叫李邺!”

  “你就是邺哥哥?”

  小娘子欢喜地跳起来,转身向背后的马车跑去,“爹爹,是邺哥哥来了!”

  只见从马车里走下一名三十岁出头的年轻男子,身后又走下一名俏丽的年轻妇人。

  “倩儿,让你不要乱跑!”

  这名男子也是头戴纱帽,身穿一件浅绿色官服,腰束革带,从官服颜色来看,他应该是一名七品文职官。

  男子上前打量一下李邺笑道:“伱就是阿邺?”

  “我是李邺,您是?”

  “我是你母亲的兄弟,我叫裴俊!”

  李邺恍然,他听木大娘说过,母亲有两个哥哥和一个兄弟,兄弟比母亲小两岁,因为是歌姬所生,一直住在外面。

  李邺连忙躬身行礼,“李邺参见舅父!”

  裴俊大笑,拍拍李邺胳膊,“你来怎么不先说一声。”

  “外甥是去安西,路过张掖!”

  “原来如此!”

  裴俊又笑着给李邺介绍这会儿有点害羞而不肯上前的女儿,“那是你的表妹裴倩,旁边是你舅娘!”

  李邺连忙上前行礼,这时,已经有家丁跑去通报,很快走出一大群人。

  为首正是李邺的外公,甘州都督裴方,后面还有大舅裴伽、二舅裴健,两人都是武将。

  李邺连忙行大礼参拜,裴方早就想见见这位传奇外孙了,才十四岁就名震朔方,被天子封为金山县公,爵位比自己还高一级。

  他见外孙长得高大威猛,一表人才,着实欢喜,十几年前他唯一的宝贝女儿未婚生子,让他大丢面子,一怒之下把女儿赶出家门,没多久他心中也有点后悔了,只是他死要面子,怎么也不肯松口,要等女儿主动来认错。

  但裴三娘也和父亲一样的倔脾气,死活不肯回家认错,父女二人便一直僵持了十四年,直到去年才关系解冻。

  不过他还是经常从侄子裴旻那里得到女儿的消息,在长安开了一家诊所,自食其力。

  其实李邺心中对外公一家还是有点抵触,毕竟他们让母亲受了十四年的苦,把她一人丢在长安不闻不问,要不是看在母亲的面上,李邺今天绝不会上门。

  但有些事情只能藏在心中,面子上不能露出来,一家人热情地将李邺拥进府内,李邺又给外婆行大礼。

  李邺的外婆也是出身陇西名门李氏,当年北周建立,天子宇文泰要求手下大将各自寻找关陇名门依附,以提高自身名望。

  后来的隋朝皇族杨氏当时依附的是弘农杨氏,而后来的唐朝皇族李氏则依附陇西李氏,也就是李邺外婆的家族。

  裴方也是凭借这门婚姻,才得到河西各大望族的支持,一步步坐上甘州都督的位子,去年他还是甘州副都督,今年得到李林甫的推荐,正式升为都督。

  不过望着眼前这位雍容华贵的老夫人,李邺心中想的却是木大娘,那才是他心中真正的外婆。

  三个儿子、儿媳,孙子孙女,甚至两个第四代也抱来了,一大家人在大堂上就坐。

  李邺取出一个木盒子笑道:“给大家带来一点礼物,看看有没有自己喜欢的,大家请随意挑!”

  他盒子里面的东西倒在桌上,都是美玉和宝石,当然是李邺缴获的战利品,他挑了二十几件品质不错的,送给外公一家。

  众人大喜,纷纷上前挑选心仪之物。

  这就是人情世故了,李邺要给母亲争面子,需要拿得出手的东西,这些美玉和宝石在长安也是价值不菲的宝物,每一件都要值上百贯,甚至更贵,家里人都得了重礼,下次裴三娘回娘家,大家自然会对她高看一眼。

  李邺取出一块拳头大的羊脂玉籽料递给外公笑道:“这是给外公的。”

  裴方见美玉白腻温润,俨如割脂,而且一点瑕疵伤裂都没有,形状很漂亮,底部是平的,正好可以摆在桌上。

  裴方顿时爱不释手,连连捋须点头赞道:“邺儿有心了!”

  李邺又把一颗红枣大小的祖母绿递给外婆李氏,品质上佳倒是其次,关心是有这份孝心,李氏高兴得拉住李邺的手不放,“好孩子,你娘写信说她在润州,我还以为你也在润州,我的邺儿长大了,外婆还是第一次见到你,哎!”

  李氏伤感抹泪,李邺连忙安慰她几句,笑道:“我回头给外婆把这颗祖母绿镶嵌一个吊坠。”

  “好!你给外婆镶嵌。”

  这时,两个孙女裴倩和裴璃跑上来,裴倩嚷道:“邺哥哥,我们也跟你一起去镶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