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不夜侯 第870章

作者:月关

  杨沅本想拒绝,忽地一转念,李显忠是三军主帅,这一战本就有点丢脸,如果自己把这件事全背过来,有损李显忠在军中的威信。

  于是,杨沅便点点头:“好,本监军与李将军一同监斩,处治一众怯战避敌之逃将!”

  罗鑫等人被抓到金银山下,一个个恼怒不已。

  罗鑫也知道自己之前抗命的理由太容易被戳穿,可当时怎会想到监军居然会派人来勘察虹县地形啊。

  前军精锐被困,金兵四伏,这种危急时候,他还有闲功夫派人来考察虹县地形?

  如今被抓,实在是无从辩驳,弄不好就得罢官投闲,以后再寻复起的机会。

  如果只是贬职,打上几十军棍,倒还理想一些。

  罗鑫等人便暗暗盘算着可能受到的处治,一会儿见了杨沅和李显忠该怎么说,才能更好地推卸责任。

  好在他们没有被分开关押,于是便凑到一起细细商量,串联起了口供。

  可是,正商量着,忽见金银山上有军士拖着大木赶来,开始竖起了旗杆。

  一根两根三四根……

  一共七根旗杆,再看看被拘在一起的他们,一二三四五六七……

  罗鑫忽然心里有点发毛,他们竖旗杆做什么?为什么是七根?

  罗鑫吞咽了一口唾沫,正想喊个士兵过来问个清楚,旗杆已树好,新土已培实,监军杨沅和都统制李显忠,带着一大票带伤的将领们,从帐中走出来,赶到了高竿之下。

  施晓义紧张地道:“罗统制,他们这是要做什么,难不成……”

  “不会的,不要慌,别担心,我大宋没有擅杀大将的规矩……”

  罗鑫言犹未了,李显忠已舌绽春雷般一声大喝:“泗洲游奕军统制罗鑫、副统制施晓义、荆万里、统领邵庞、夏宣永……

  违抗军令,怯敌避战,罪不容诛,着即斩首,以儆效尤!把他们押上来!”

  四下里围观的士兵顿时欢呼呐喊起来。

  对于这些临战怯敌的人,参加了这场鏖战的将士们对他们的痛恨,尤甚于对金兵之恨。

  当即就有十多名膀大腰圆的军士,红着眼睛冲过来,把五花大绑的罗鑫等人扣住了肩膀,向台前拖去。

  “你们好大胆!李显忠,你敢擅杀大将,你……唔唔唔……”

  言犹未了,他们就被堵上了嘴巴。

  “报~~”

  随着一声呼喝,一个背插三角小红旗的军中快驿,健步如飞地跑上土山。

  他气喘吁吁地向杨沅、李显忠抱拳道:“朝廷得知我军大捷,派遣兵部侍郎前来犒军,车驾即到!”

  李显忠动容道:“兵部侍郎到了?杨监军,咱们还是先下山迎候天使吧。”

  杨沅回顾柳墨霖道:“柳将军,你刚才说,这罗鑫和兵部好像有点儿……嗯?”

  杨沅向他挑了挑眉。

  柳墨霖急忙以手掩口,压低了声音:“不错,兵部既然来了人,咱们还是……”

  杨沅微笑道:“来的好,有兵部的人观斩,更可告慰战死的英灵!”

  一队官兵,护着一顶车轿,缓缓驶到了金山脚下。

  约六百人的骑兵,整齐的队伍,森寒的刀枪,飘扬的旗帜,十分的威武雄壮。

  车子帷帘儿挑着,兵部侍郎张舒宁身着紫色袍服,腰系金鱼袋,手中捧着一个长有二尺许,用明黄色锦缎所制的锦匣,正襟危坐。

  车驾缓缓停稳,不见军中将领相迎,张侍郎心中顿感不悦。

  不过,以张侍郎的城府,倒也不会因此发作。

  他只是淡淡一笑,便弯腰从车中走了出来。

  张舒宁约五十许,须发皆黑,风神俊朗,睥睨之间,自有一种慑人的气魄。

  他看了看眼前有些散乱的军阵模样,有些不屑地随着他们的目光,向那座土山上望去。

  土山上,杨沅上前一步,从李显忠手中夺过令箭,向前狠狠一抛。

  那令箭在空中舞动如光轮,“嚓”地一声,箭状的旗头便直直地插进土去。

  杨沅沉声喝道:“斩!”

第639章 凯旋

  杨沅和李显忠走下金山,迎接兵部侍郎张舒宁。

  后边,士兵正按杨沅的要求,把七颗人头一一悬挂上高杆。

  罗鑫是C位。

  七颗血淋淋的人头挂在高杆上,还在滴着血。

  风一吹,那血滴便飘过来。

  刚刚登上山坡的张舒宁再也顾不得兵部大员的威仪,加快脚步走进了大帐。

  朝廷获悉灵壁大捷的消息,当真是朝野为之震惊、振奋。

  振奋的是,自从岳飞含冤而死,宋军已经很少能在大规模的野战中取得胜利了。

  震惊的是,这一仗竟然如此惨烈,简直不可想象。

  抚恤、奖励什么的,得等前线总结成战表报送上来,但是犒赏慰劳以及善后事宜,却是需要马上做的。

  于是,兵部侍郎张舒宁便主动请缨,要来前线主持其事。

  让兵部派人来,此时倒也是最合适的。

  因为兵部管后勤和厢军。

  大宋这一战损失了那么多的战兵,是需要及时补充兵员的,尤其是各州府的屯驻军,他们常驻一线。

  如此一来,让兵部派个大员去,就能很好地完成各种衔接。

  可惜张舒宁终究是迟了一步。

  想到悬挂在高杆上的罗鑫的人头,张舒宁不禁暗暗叹了口气。

  罗鑫固然有畏战怕死的心思,可也是因为有了他的授意,存心给禁军拖后腿。

  不过对此他倒并不担心,罗鑫无凭无据的,不会也不敢攀咬他。

  不过,要在军中培养一个可用之人,却也不是那么容易。

  所以张舒宁此来,也是为了保下他。

  只要张舒宁接收了两淮防务,把杨沅打发回临安,要保下罗鑫还不是举手之劳?

  张侍郎并没有急于赶路,因为他压根就没想到前线会有人擅杀大将。

  上一回这么干的人还是张浚,可张浚是什么资历?

  两淮战场上,谁有这个老资历,敢擅杀一员大将?

  所以张侍郎走的四平八稳,结果等他赶到,看到的却只有罗鑫的一颗人头。

  张侍郎眼神复杂地看了杨沅一眼,见杨沅一脸淡然的模样,张侍郎在心头冷笑一声,按下隐隐的杀机,微笑道:

  “杨监军此番立下不世之功,监国欣喜莫名。得到捷报之后,马上就派金牌急脚递,传报官家御前了,恭喜呀。”

  杨沅欠身道:“此战,谈不上兵法,也没什么韬略,全是将士用命,上下一心,非杨沅之功。”

  张侍郎笑吟吟地道:“什么叫兵法?什么叫韬略?都是有人用出了它,后人加以总结,再赋以一个称呼罢了。

  杨监军能独辟蹊径,且十万大军,分属不同,各有统制,杨监军偏能发挥他们最大的斗志,以劣势对强势,以寡兵对众兵,便是一等一的好兵法。”

  李显忠道:“杨监军用兵,用的是军心,军心战术,浑然天成,我等都是深深钦服的。”

  张侍郎哈哈一笑:“公弼对你都钦佩的很,杨监军,你就不要客气啦。”

  说着,张侍郎便捧过黄绫包裹的锦匣,打开来取出监国的“令书”。

  杨沅、李显忠等人忙肃立帐下听旨。

  张侍郎把监国的令书念了一遍,大意就是从即刻起,由张侍郎接手两淮防务,监军杨沅使命完成,即刻回京。

  令书上,对于杨沅卸任还京,不过就是一句话的事儿,更多的是对李显忠等人交代善后事宜。

  李显忠是禁军将领,但是在此非常时刻,他还不能马上回京,得和张侍郎一起留在淮东。

  屯驻军是必须扩招的了,扩招的标准,各州府的屯驻军各给多少兵员数额等,令书上皆有交代。

  至于禁军倒不必急于一时,他们可以等回到临安再行招募。

  杨沅作为监军,倒也没有太多可以交接的东西,主要就是由他负责的后勤补给。

  杨沅回到自己帐中,取出几位娘子军写下的账本,又听她们交代了一番,便返回中军大帐与张舒宁做交接。

  张舒宁能做到兵部侍郎,自然不是一个庸人,看了杨沅的帐本,再听他介绍一番,再看他时,眼神儿便有些不同了。

  想不到,这杨沅打理后勤补给的本事,比得上一个干了一辈子粮曹的老吏!

  原就想着,他年纪轻轻,如何能这般精于军事,竟能指挥得了十万大军的战役,创下如此赫赫战果。

  这个状元,果然是个全才。

  可惜,这等人才,却不是我道中人。

  张舒宁目中飞快地掠过一丝怜悯。

  用不了多久,杨沅的人头,也该挂到高杆上去了。

  可惜,可怜,可叹!

  ……

  次日一早,杨沅率领部分禁军返回临安。

  李显忠率领禁军和屯驻军众将领,将他一直送出十里开外,然后下马再拜,目送杨沅的身影消失在天尽头,方才折返。

  张侍郎冷眼旁观,对于杨如此得淮东将士的崇敬,心中难免嫉恨。

  而此时,邵宏渊已经快快乐乐地一路杀着金兵的散兵游勇,割着人头,返回淮西去了。

上一篇:大宣武圣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