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不夜侯 第39章

作者:月关

  宋代是流行厚嫁之风的,闺女的嫁妆不够风光,是要被街坊邻居们笑话的。

  宋老爹有祖上传下来的这幢宅子,开销并不大。

  他在青石巷开小食店,收入也不菲。

  而且他家里人口也不多,负担不重。

  真要说起来,给女儿准备一份丰厚的嫁妆,对他来说应该是轻而易举的事。

  但,宋老爹没攒下钱。

  他和老计、小苟还有曲大嘴,四个退伍老军赚到的钱,全都拿去……

  唉!要不,就把杨澈两兄弟现在住着的那套厢房当作嫁妆吧,反正不能委屈了我闺女。

  宋老爹默默地为筹措女儿的嫁妆动起了心思。

  ……

  杨沅吃完早餐,还没和鹿溪黏糊两句,就被宋老爹轰出了小食店。

  宋老爹怕他不够勤快,若是学不到本事,将来要苦了自己闺女。

  杨沅无奈,只好离开青石巷,就连老苟叔正哐哐地往门框上钉着第N块八卦镜,他都没敢停下来看看。

  因为宋老爹正站在店门口盯着他呢。

  出了青石巷,杨沅才放缓了脚步。

  时间还早,但街上行人已是络绎不绝。

  杨沅想了一想,便往后市街里走去。

  现在,他创业的动力又多了一重,他得赚钱养家呀。

  此时,他大哥杨澈也赶到了太平坊,找到了刘妈妈。

  刘妈妈是这一带的几个媒婆之一。

  杨澈把来意一说,刘媒婆自然是满口答应。

  前两个月,刘妈妈刚给西湖边儿上一家酒楼的方员外说了门亲事。

  结果成亲当晚,那位方员外就意外溺水死了。

  这让她这位媒人的名声也受到了影响。

  刘妈妈正急于促成一桩美满姻缘,来挽回她的声誉。

  然而撮合婚姻,也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儿。

  她要充分考虑托媒人家里的情况,考虑谁家有适龄的闺女。

  她要上门去,鼓动如簧之舌,就这样整日奔波,也不是每次都能保媒成功。

  如今人家小两口是郎有情,妾有意,就差找个媒人走一遍流程,她哪有不答应的道理。

  刘妈妈和杨澈一拍即合,很快就敲定了说媒的事情。

  把杨澈送走后,刘妈妈就认真琢磨了起来。

  虽说只是形式上的说媒,也要办得郑重些不是?

  ……

  杨澈请了一上午的假,他和刘妈妈沟通的非常顺利,离开刘家时,时间还早。

  杨澈想了想,便决定往“陌上花”绣坊走一趟。

  当初他只是在宫里遇到了肥家姑娘,随口说了那么一句,人家就把事儿给他办了。

  这份情不可谓不重,理应亲自登门致谢。

  于是,他先拐到了后市街,想在这里采办几样谢礼。

  杨澈走进一家店铺,刚和掌柜的说了两句话,便感觉有个极熟悉的身影从店前走过。

  杨澈回头一看,竟是他本该已经上了工的兄弟……

  杨澈心中一奇,立即向掌柜的告一声罪,便匆匆跟了上去。

  后市街毗邻着中瓦子,所以后市街就成了中瓦子的配套服务一条街。

  中瓦子是高档的消费场所,后市街则是邸店、行铺、牙行、车马行应有尽有。

  外地游学而来的士子文人喜欢优雅安静的环境,这里就有明窗净几、竹榻茶炉、床间挂琴、壁上悬画的雅舍;

  在中瓦子各家店铺里做伙计、做迎门小娘儿的,寻住宿之处图个便宜,那么合租、单租的简易客舍这里也是有的。

  后市街与青石巷路口的是岑家生药行,再往前去是俞家刷牙铺,专卖牙具牙粉的。

  继续往前,就有一个极简陋的门脸儿,上边只挂着一块“陆家骡马行”的招牌。

  走进去后,却是两边店铺的高墙形成的一条长长的通道。

  由于两侧墙壁太高,所以通道显得十分阴凉。

  由此往前数十步,却是豁然开朗。

  先有哗哗的流水声扑面而来,那是一条城内河流由于落差而形成的小瀑布。

  接着你就能看见好大的一个院落,因形就势,虽不规整,面积却不小。

  这里就是陆家骡马行了。

  陆家骡马行不仅往外租借骡马,也接待骡马大车的外地行商。

  杨沅走到院里,就见一条老狗正懒洋洋趴在墙根下晒着太阳,脖子上系着一条麻绳儿,拴在墙边的树上。

  杨沅冲那老狗打了声招呼:“狗爷,早啊。”

  老狗慢吞吞地撩起眼皮,一看是熟人,便懒洋洋地冲他摇了摇尾巴。

  “二哥哥,你来找我大哥吗?”旁边忽然传来一个童稚的声音。

  杨沅扭头一看,对面墙根底下,一个穿开裆裤的小家伙,正蹲在那儿屙粑粑。

  才五六岁的模样,梳着朝天辫儿。

  杨沅笑道:“是承安啊,你早。”

  小男孩撅了撅嘴道:“二哥哥就只记得我二哥,我是承庆呀。”

  杨沅道:“啊,原来是小承庆,你也早。你大哥在吗?”

  承庆揪过几片肥大的草叶子擦屁屁,大声道:“我醒了就没看见他,大哥一大早就出去啦。”

  正说着,一个身穿淡蓝色窄袖褙子的中年妇人,端着一个木雕的食盆儿走了过来。

  在她身后还跟着一个小男孩,和蹲在草丛里屙粑粑的小男孩长得一模一样。

  杨沅一见,便和那妇人打了声招呼:“薛大娘早,今儿怎么把狗爷给拴起来了,莫非它咬了客人不成?”

  这薛大娘是陆家骡马行的内掌柜,一见来人是自己大儿子陆亚的好友杨沅,薛大娘便笑起来。

  “你这臭小子,可莫要胡说,俺家狗爷可通人性哩。鸟儿它就不知抓过了多少,却从不曾惊吓过客人。”

  她走到老狗身边放下食盆,又踢了老狗一脚,骂道:“你个狗东西,逃跑有功,这是犒劳你的,还不快吃。”

  见老狗慢吞吞地爬起来吃东西了,薛大娘才扭头对杨沅说话。

  “这狗东西年纪大了,总想跑出去找个地方等死。昨儿个它又跑了,害得俺一家人找了好久,这才把它找回来。老身也是怕它又跑了,这才把它拴在树底下。”

  杨沅看那麻绳留的挺长的,确实不影响老狗有较大的活动范围。

  老狗的食盆里盛着煮烂了的食物,里边居然还有一块带肉的猪骨头。

  杨沅笑道:“嚯,大娘你可真舍得,骨头上还有那么多肉呢,就给狗爷吃了呀。”

  薛大娘笑道:“这狗东西救过俺家大儿的命,俺家就活该养它一个寿终正寝。它年岁大了,牙口不好,可不得吃点好的。”

  此时,杨澈已悄然跟踪到了陆氏车马行的大门口……

第48章 师父,你要抱师丈大腿呀

  杨沅听了薛大娘的话赞道:“大娘一家人对一条狗都懂得知恩图报,也难怪你家的生意越来越红火。”

  薛大娘有三个孩子,都是男丁。

  长子陆亚,乳名鸭哥。

  鸭哥小时候在旁边那条溪里嬉水,险些淹死。

  当时他爹娘正在店里忙着生意,不曾注意到。

  如果不是这条老狗跳进水里,咬着小主人的衣领硬把他拖上来,真就活活淹死了。

  为此,陆大叔夫妇让陆亚给这老狗磕头认了干亲,从此待这老狗如同家人。

  陆亚是杨沅为自己的”有求司”预定的创始元老之一。

  只是阴差阳错的,今日才来招揽,倒比丹娘这个临时起意决定的目标晚了一些。

  杨沅受盈歌委托,帮她算计完颜屈行的计划是一步步逐渐完善起来的。

  在这个过程中,他要考虑,尽量利用他可以掌握的资源。

  如今也是想到了可以让陆亚在他的计划中发挥作用,这才找上门来。

  “大娘,鸭哥可起了么?”

  薛大娘骂道:“你说那小畜牲?天还没亮他就起了,急吼吼的奔了钱塘江。

  他说还有三个月就要开弄潮大会了,他要在弄潮大会上拔个头筹。

  这些日子,他时不时就跑去钱塘江里练水性,你说愁不愁人呐?

  常言道,瓦罐难离井口破,大将难免阵上亡,他小时候差点被淹死的事儿忘啦?真是不省心……”

  杨沅半开玩笑地道:“要这么说,我正有些事儿找他帮忙,他若跟着我有了事做,以后也就不会整天泡在水里了,不知大娘可愿意吗?”

  薛大娘喜道:“那敢情好,俺家大小子轴得很,俺和你陆叔是打也打了,骂也骂了,根本管不了他。你要是能带着他,只要不是杀人放火,干啥都成。”

  “哈哈,那咱们就这么说定了。”

上一篇:大宣武圣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