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不夜侯 第176章

作者:月关

  他已经把调查结果,全部呈报到了御前。

  赵官家冷着脸道:“送信的金人是如何一路通畅,自金国来到临安的。”

  “据臣所查,此人先是走的海路。通过往来于宋金之间的走私船,悄然抵达宋境。”

  “而市舶判官李麟,早已被他们收买,为他们开据了不少通行票证。”

  赵官家又道:“那么,国信所,在其中起了什么作用?”

  “表面上看起来,没有确实证据证明国信所有参与。但……国信所供奉张定邦,曾出现在龙山码头。”

  “而那个曾用名沮华观、关昊,真名不详的大海盗,正是那一天从龙山码头离开的,我皇城司也是那一天在龙山仓遇伏的。”

  “原国信所正印官李荣,则是死在齐云社内宅的议事堂。这个齐云社,就是叛贼邸九州等人的老巢。”

  赵构点点头,又问道:“国信所新任正印官沐丝,为何会出现在和宁门?”

  “沐丝说,与我皇城司多有误会,因此想和皇城司勾通一下,约了曹指挥在那里会面。”

  赵构道:“那个内外勾结,传递密札入宫的李德福,曾向沐丝求援?”

  “是,不过,沐丝并未理会他。”

  “呵呵,他看到李德福已然被擒,自然要撇清自己了!”赵构冷笑一声,心中默默把整个事件重新捋了一遍。

  这位曾经除了一个兵马大元帅的头衔一无所有,却能把手握重兵山头林立的各个军头,渐渐掌握在手中的赵官家,心计智慧自然是不低的。

  从皇城司提交给他的资料里,他已经看出了许多深藏其下的东西。

  这是有人想利用他呀!

  想用他这把刀,削他自己的刀把子!

  谁想削他的刀把子?

  自然是谁最受益,谁就是那个人。

  何况,国信所后面是谁,他一清二楚。

  这是真不给他留退路啊!

  军权已经是他最后的保障了!

  这道防线要是守不住,那么,距离改朝换代也就不远了。

  忍无可忍的赵官家,眸中不禁露出了一抹杀气!

  赵构眯起了眼睛,沉默半晌,又问道:“八月十八的‘弄潮大会’,秦桧去么?”

  皇城护中枢,机速探八方。

  皇城司是负责临安弄潮大会时朝廷安保工作的,所以届时出席的重臣都有谁,此时名单已经报了上来,木恩全都清楚。

  木恩答道:“秦相已经送来消息,因身体有恙,不能出席。”

  赵构唇边逸出一抹讥诮:“是啊,秦桧,现在太老了。他连朝会都没力气参加了,自然不会去钱塘江观潮。”

  赵构屈指轻叩着御案,又思忖了一阵,说道:“木恩,你记下了。”

  “是!”

  木恩微微欠了欠身,打起了精神。

  “八月十八,观钱塘潮时,你想办法,把杨存中、赵密、成闵、李捧、钱端礼、张运安排在朕的左右。”

  杨存中、赵密、成闵、李捧,这是禁军的总帅和三位大帅。

  钱端礼,乃是吴越王钱俶六世孙,荣国公钱忱之子。

  如今他是户部侍郎兼枢密都承旨,但最主要的是,他是临安的地头蛇。

  钱家在临安一带的声望、影响,在民间的潜势力,无人能及。

  张运,曾在地方上任职多年,又曾入朝主持过钱务,还曾掌理过刑狱,更曾打理过漕运和海贸,当初杨么、黄诚造反时跳梁于湖北,他更是在鼎州勒兵登城,控扼上下,力拒过贼兵。

  这个人就是一个全才。能文,能武,懂经济,懂刑狱,懂海贸、懂金融……

  刚刚木恩对赵官家说过,市舶司已经遭金人渗透。现在官家突然提到张运此人,怕不是要……

  还有上边提到的那几位,陛下要在临安有些动作的话,离不了兵,离不了钱,也离不了钱端礼这个吴越地区的地头蛇的配合。

  陛下这是要有大动作啊!

  只是,如果把这些人都召进宫来议事,只怕这些人还没到,秦桧那儿就先知道消息了。

  利用弄潮大会时,皇帝携后宫妃嫔、满朝文武,一起去钱塘江观潮的机会,在那种人群稠密、热闹非凡的场面下,想要接触几个人,秘密商议一些什么,反而就不显山不露水了。

  木恩暗暗记下了这些人的名字,先称诺一声,回去再想如何巧妙安排而不突兀就是了。

  赵构又道:“李显忠、刘锜、凌景夏、汪应辰、金安节,这都是朕许久不见的老臣了,叫他们都去钱塘观潮吧,趁着热闹,朕都见上一见,体恤一下这些老臣。”

  木恩忙恭声道:“陛下隆恩!”

  木恩面上虽然不动声色,心中却也掀起了一阵惊涛骇浪。

  因为赵官家提到的这几个人,比上边提到的那几个,身份更加敏感。

  李显忠,出身将门,十七岁投军抗金。后被困降金,替金国屡次打败西夏。

  绍兴八年,他设计抓获了金国大帅完颜杲,意图回归大宋。结果被金国追兵追及,不得已释放了完颜杲,因此求得一线缓机。

  但他已来不及一路南归返回大宋了,遂转投西夏。

  西夏对这样一员名将的归附,自然喜出望外。

  但李显忠始终心在宋朝,第二年,他终于寻到一个机会,率兵重返大宋。

  此后,他继续抗金,屡立战功。

  不过,六年前,李显忠因献策要恢复中原,得罪了秦桧,就此赋闲在家。

  如今,官家这是要重新启用他了么?

  还有那刘锜、凌景夏、汪应辰、金安节……

  这几位朝廷大员有文有武,不过他们都有两个共同点:

  一是资历老,才干出众,只要出山,立即就能独挡一面。

  二是他们都是因为得罪了秦桧而赋闲在家的人,有的都闲居了十六七年了。

  如今,这是都要重新启用了?

  看来,秦桧意图染指禁军的举动,是真的吓到了陛下……

  赵构现在对秦桧,却是又惊、又惧、又恨。

  可是,秦桧把持相权多年,党羽众多。

  控制全国兵权的枢密院,又在他儿子秦熺手上。

  虽说赵构早早有了戒备,用机速房牵制了秦熺,但名义上毕竟秦熺才是枢密院使。

  赵构就算想对秦桧有所行动,也不能仓促行之,必须得徐徐布局。

  赵构一边思索着对策,想着可用之人,一边吩咐于木恩。

  最后,他又深深望了木恩一眼,说道:“宋金之间的走私,近来愈发猖獗了。此事,本该由市舶司负责,市舶司既然烂了,那你们皇城司就去好好查一查。”

  “臣遵旨。只是,我皇城司有不出临安城的规矩……”

  “那就叫‘机速房’派员配合你们。”

  赵构纵然是天子,对此也无可奈何。如果他允许皇城司出临安城,士大夫们势必群情汹汹。

  不仅是秦桧一派的人,而是所有的文武大臣,全都会反对。

  “诺!”

  木恩拱手,徐徐退下!

  他知道,如今的一潭死水,很快就要暗流汹涌,有些船,要被拖下水底了……

第171章 枢密第一关

  秦熺抬起眼皮撩了下肃立案前的杨沅,又垂下目光,茶盖轻轻地拨弄着茶叶。

  他动用枢密使的权力,已经对这个别号“宋词”的杨沅进行过调查了。

  “鱼字房”里,确实有此人,十年前奉命潜入金国,且成功获取过很多情报,其中最近的一份嘉奖,是两年以前的,还是他亲笔签发的嘉奖令。

  所以,杨沅的身份,毋庸置疑。

  他的的确确是一年前才从金国返回的。

  查清这一点并禀报父亲大人后,父亲对此人的疑虑已经消去了八成。

  但,今日他既然到了机速房任职,有些事还是该再摸一下,弄个清楚。

  不过,此人十三岁就能潜入敌后,混迹于敌营,成为一名杰出的秘谍,胆识谋略必然远超常人。

  这样的一个人,他在你面前是怎么说的,又是怎么做的,恐怕……都有可能是他故意想让你听见、想让你看见的模样,须得谨慎一些。

  心里盘算着,秦熺清咳一声,道:“杨沅,你这十年的经历,甲历中载记的非常详尽。只是你从北国归来这一年的资料,甚是简单。这一年多,你都做了些什么,本枢使甚是好奇啊。”

  杨沅从丧失巨大商机的懊恼中迅速清醒过来,从容答道:“太尉,卑职在北国的时候,负责刺探他们的军情国政各方情报。但许多消息,只能先从一些事情的可疑处揣测分析,确定有异后,再进一步调查。有一次……”

  杨沅把他编好的经历大概讲了讲,讲他发现金人正在实施一桩阴谋,似乎是直接针对我大宋宫廷的,这自然是十分紧要的情报。

  不过,由于金人行事隐秘,启动了走私渠道与大宋这边进行联络,这不在他经营多年的关系网中,所以无法掌握更确切的情报。

  考虑到事涉宫廷,关系重大,所以他毅然放弃已经营多年的身份,回到大宋,继续进行追查。

  由于他要调查的人是从海上走私渠道过来的,而且他不知道要追踪的这个人在大宋这边的身份和名字。

  为了不打草惊蛇,返回大宋后,杨沅只向枢密院机速房里负责与他单线联系的鱼字房掌房做了报备,便找到胞兄,以南渡逃民身份,以闲汉为差事,游走于大街小巷,侦伺可能的线索。

  功夫不负有心人,前不久终于被他发现了大海商关昊的身影。

  由于在临安地面上,皇城司的势力无孔不入,比枢密院机速房更加强大。

  而且在调查临安地面上的金谍方面,机速房和皇城司的职能是重叠的。

  鱼字房掌房便联系了皇城使木恩,由皇城司出面,到龙山码头追踪调查关昊的举动。

上一篇:大宣武圣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