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不夜侯 第13章

作者:月关

  杨沅在前堂墙角处刚坐下,鹿溪就给他端来了吃食。一碗清甜的豆浆,一盘馓子,一碟剪角子。

  鹿溪回头看看,见老爹不在,就从袖筒里滚出来一枚咸鸭蛋,对杨沅轻声道:“快点儿吃,别让我爹看见。”

  “嗯,还是我家鹿溪对我最好。”

  二人眉来眼去一番,鹿溪做贼心虚地走开了。

  杨沅掰开馓子放进豆浆里泡着,先把一碟煎角子吃完,这才剥开咸鸭蛋。

  这时,馓子已经吸足了豆浆,带着一股浓浓的豆香,一口咬下去,唇齿间满满的酥香甘甜。

  杨沅口重,鹿溪知道他的口味,这才经常偷颗咸蛋给他。

  杨沅咬一口馓子,吃一口流油的咸蛋,再喝一口豆浆,美滋滋。

  一想到今天见到那位金国贵女乌古论盈歌,就能从她那儿大赚一笔,杨沅就胃口大开。

  杨沅吃饱喝足,又用酽茶漱了口,对宋老爹父女打声招呼,便离开了宋家小食店。

  宋老爹没搭理杨沅,但杨沅出去后,他却拖着瘸腿从厨房走了出来。

  宋老爹跟到店门口,看看眼巴巴望向门外的女儿,说道:“二郎去做刺绣学徒了,以后也算有了一样本份事儿做。”

  鹿溪心里发虚,便含糊地答应了一声。

  宋老爹沉默了一下,又叮嘱道:“以后你每天盯着他些,莫要上工迟到了,惹得东家不高兴。”

  “哦!知道了爹。“

  刚偷了咸蛋的鹿溪不敢看自己老爹,一边答应着,一边往厨房走。

  后面,传来宋老爹的声音:“以后给他咸蛋吃,就大大方方地给,别作贼似的,一个咸蛋,你爹还供得起。“

  鹿溪吓了一跳,老爹都发现了啊?

  她心虚地答应一声,见老爹没再说什么,赶紧加快脚步进了厨房。

  回了厨房,鹿溪这才庆幸地吐了吐舌头,这回没挨骂,看来老爹对二哥哥不那么看不顺眼了。

  大堂里,宋老爹刀刻一般的皱纹微微漾起了笑意。

  杨家二郎整天不务正业,却偏偏讨了闺女喜欢,宋老爹是看在眼里,愁在心头。

  这么不靠谱的后生,如何能成为闺女一生的依靠呢?

  如今二郎有了正经营生,他总算不用那么担心了。

  ……

  杨沅出门的时候,很多店铺还没有开张,但计家卤味店却已开了门。

  计老伯的卤味店平时都是日上三竿时才开张的。

  杨沅有些好奇,走过去时特意看了一眼。

  就见计大胖子踩着一张条凳,正撅着肥硕的屁股,拿个锤子在门楣上钉着东西。

  “计老伯早啊。”

  杨沅打声招呼,抬头仔细一看,计大胖子正要钉在门楣上的,赫然是巴掌大小的一面八卦铜镜。

  杨沅奇道:“计老伯,你这是在做什么?”

  计老伯一边端正着铜镜,一边道:“招吉祥,驱邪祟吧!我要用这八卦镜,照死姓苟的王八蛋。”

  杨沅听了连连摇头,也不知计老伯和老苟叔究竟有什么恩怨,你钉上八卦镜,老苟叔岂能看不到?

  别到时候两家比着安镜子,以后计家熏鸡、苟家老酒都改成了镜子店。

  杨沅不以为然地摇摇头,趁计老伯正在专心致志地端正他的八卦镜,像条黄花鱼儿似的,溜着边儿地滑了过去。

  出了后市街,往左一拐,沿长街走出不远,就是中瓦子的西门。

  杨沅步态悠然地拐了进去,盈歌要从城外的班荆馆赶过来,不会那么快到,他不着急。

  中瓦子这段地面,是临安城里寸土寸金的黄金地带。

  它与御街相交,最是熙攘繁盛,所以沿街店铺的房租高得离谱。

  你若在这里开店,不做些最热门的赚钱生意,那就连房租都付不起。

  中瓦子两旁的店铺,多是经营金器首饰、或是高楼酒楼餐饮,又或者高档瓦子这种来钱快的生意。

  茶楼酒肆也是有的,但同样是档次极高的所在。

  “王妈妈茶坊”就是位于中瓦子的一处高楼茶坊。

  临安茶坊共分三种,一种是“花茶坊”。

  这种地方,就连迎门的都是靓妆的丽人,客人进了门第一件事就是“点花茶”。

  兴尽而去的时候要付的是“干茶钱”。

  从这花哨的名字,诸位看官也该品得出,这种茶坊主做的是什么生意。

  第二种的茶坊叫“人情茶坊”,多是各行各业的“行老”们在此聚会,交流信息,招揽生意的。

  所以,茶不重要,重要的是茶坊的位置和坊中适合多人聚会交谈的场所。

  最高一档的就是“王妈妈茶坊”这种“大茶坊”了。

  这种地方装修极其雅致,茶具俱都不俗,来往此处的多是富室子弟、诸司下士、文人墨客。

  就算是大茶坊的一楼散座,也是有专人侍候的。

  以杨沅的积蓄,本来不该来这种“大茶坊”。

  可是以乌古论盈歌这等身份,又是个女人,他不选这种清贵、幽静的所在,又能去哪里?

  曾经初出茅庐的他,也是一个懵懂少年。

  记得他第一次独立接单的时候,兴冲冲地把甲方领进了有求公司老板开了账户的“夜精灵”,那儿一片灯红酒楼、莺莺燕燕地把你环绕中间,他觉得挺上档次的。

  问题是他的委托人是个“荼蘼花开、风采依然”的姐姐。

  杨沅这番操作把她给看懵了,继而姐姐便勃然大怒,觉得这个年轻人太不尊重她了。

  为了挽回自己的这第一单生意,虑事不周的杨沅只能用诚恳来打动她。

  虽说经过一番深入沟通与交流,那位善解人意的大姐姐,最后还是原谅了他的鲁莽和草率。

  并且依旧同意由他来承接这单业务。可是“父耕原上田,子劚山下荒”的辛苦有谁懂啊!

  如今的杨沅早非吴下阿蒙,自然不会再犯这样幼稚的错误。

  他今天不但换了洁净、体面的衣服,更是把他的全部积蓄都带了来。

  一个合适的环境,一身得体的衣服,对于这样重要客户的第一次正式会面,是很有必要的。

  不过,即便如此,杨沅也去不起二楼的雅座。

  他就在一楼散座选了个幽静些的位置。

  这里的散座也都用竹帘、花卉、屏风等物件巧妙地做了隔离,私密性还是不错的。

  看看时间尚早,杨沅先点了一壶茶,又要了两碟小点心,便在座位上坐下来。

  路上有卖报小童叫卖而过,杨沅让人把他喊了进来,又买了一份“小报”。

  今天不是节俭的时候,这儿也不是节俭的地方。

  宋国这小报,其实是大宋“进奏院”出的。

  大宋朝廷的“进奏院”就设在朝天门北侧,离这儿很近。

  那是总领朝廷与各地各衙门上下往来诏令与奏报的重要衙门,耳目最是通灵,还管着传谕天下的职责。

  所以进奏院每天都要采集、编辑、审定和发行“朝报”。

  但进奏院的一帮“小编”经济头脑灵活,在编发“朝报”的同时,也会把一些人事任免、地方奇闻等事件另行抄录了,作为“小道消息”悄悄传递给他们在外边的合作者,编印成“小报”,贩卖给普通市民牟利。

  杨沅这份小报,就是专门搜集和传递“小道消息”的人,及时将他们从进奏院泄露出来的“小道消息”编写、刻印而成的。

  由于消息传递受限于这个年代的通讯条件,所以小报上的消息有很多都是一个多月以前的了。

  杨沅想先把整份小报的题目浏览一遍,挑着感兴趣的内容先看。

  却不想杨沅刚打开小报,头版头条的一条“旧闻”,便引起了他的注意……

第17章 易钗而弁的盈歌

  “大金遣使团赴临安,贺‘天申节’。”

  看到这个标题,杨沅来了精神,马上仔细阅读起来。

  四月二十六日,金国小王子完颜屈行出使大宋,贺大宋“天申节”。

  由于今年金国派出使节的规格格外高,往年都是派个礼部官员。

  但今年是由一位王子带队,所以小报上对这条消息大书特书,还放在了头版头条,内容十分详尽。

  小报上不仅有这次金国使团主要成员的详细消息,还有金使完颜钧的家世信息,以及其家族在金国如今的地位等.

  包括完颜屈行家族的一些传闻,以及在大宋受到的热情款待,报上都有提及。

  而且绘声绘色,毕竟不是朝廷的邸报,内容上要轻松许多。

  杨沅把这条消息仔仔细细地看了几遍,上边并没有提到乌古论盈歌。

  想来她只是作为完颜屈行的未婚妻前来大宋,不算是金国官方使团的正式成员,所以报上才没有提到她。

  杨沅拈起一块定胜糕,一边慢慢地咀嚼着,消化着从小报上掌握的信息,心中渐渐有了判断。

  完颜雍一派和乌古论氏是金帝完颜亮的打压对象,所以两家决定联姻。

  两股势力一旦结合,完颜亮再想下手就要有所顾忌。

  这种情况下,外力是很难破坏双方联姻的,因为这已不是一对男女个人之间的事。

  说句不好听的,乌古论盈歌昨天就算真的给完颜屈行戴了一顶绿帽子,只怕完颜屈行的家族都不会阻止两家联姻。

  为了家族利益,是可以牺牲个人利益的。

  这种大家族里,女人的终身是如此,男人又何尝不是?

上一篇:大宣武圣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