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孙大圣一生之敌?/我与七仙女不得不说的事 第120章

作者:东方快鸟

  她不知道自己要去哪里,或许,她也已不是那么的在乎。

  她已没有了自己的家,同时,她也成为了这个国度的逃犯,天地虽大,但已没有她的容身之地。

  妃红色的齐胸襦裙依旧未干,污渍点点,她在漫天的星光下,忽地睁大了眼睛。

  前方的柳树下,不知何时多了一个女孩。女孩穿着秋香色的对襟襦裙,眉间点了粉色的鹅黄,双肩背着半透明的挂纱,含苞待放,亭亭玉立。

  ”丽质?”武媚娘吃惊地看着她的闺蜜,她不知道闺蜜是怎么找到这里来的,也不知道她在这里等了多久。

  李丽质的脚下放着一个包裹,她将包裹背着,走了过来,搂着圍蜜的手:“走吧!“

  ”去哪里?”武媚娘吃惊地问道,“你要做什么?”

  ”离家出走啊!“李丽质嘻嘻地道,“三年前哥哥离家出走,让我担心了好一阵,所以现在,我也要离家出走,让他担心。否则凭什么他可以离家出走,我就不可以?”

  武媚娘道:”可是……“

  “可是什么啊可是?”李丽质拽着她的手,‘你不要告诉我,我让我哥担心,你在那里心疼?这可不像是你啊。不要忘了,你自己以前说过的,男人就没有几个是好东西。哼,一直等他,他就觉得,人家在家里等他是理所当然的。放心啦,我给他留了信,我们两个一起走。”

  武媚娘被她拽着走,月色清冷,夜空中那闪耀的群星彼此相接,仿佛压了下来,让本是灰暗的大地变得荧光弥漫。

  武媚娘的心中生起暖意,跟着闺蜜前行。两个女孩走了一段,她问道:“我们去哪里?“

  李丽质抬起头来,唔了一会,想起什么,笑道:“去骊山。“

  武媚娘道:“骊山?”

  ”嗯!”李丽质道,“那个时候,哥哥离家出走,去求仙问道,所以我们也去求仙。听说骊山上,有一位黎山老母,只收女弟子,我们去拜师。三年前哥哥离家出走,回来后做了太子。等我们变得更厉害了,再回长安城,我做皇太女,你做我的妃子,我们来镇压长安,看他们怕不怕。”

  ……

  李恪看着妹妹留下的书信,简直是无语了。

  回到长安时,他被父皇叫入皇宫询问,灭门惨案这等大事发生在天子脚下,凶手又是他神策府的一员。

  这种事情,想要不惹起父皇注意都难。

  李恪在两仪殿,将整件事情告诉了父皇李世民,尤其强调了武媚娘在北番时屡立战功,却在即将论功行赏时,主动退出神策府,打算回家陪她母亲,结果刚回到长安,便发生这事。

  此刻,李世民也看过了刘德威呈送上来的折子,厘清了不少细节。

  等到李恪汇报完毕,李世民沉声道:“想不到武家竟会发生这样的事,武家从太原起兵起,就跟随我李家,这武媚娘之父武士彟,当年也曾随朕进关中,攻打长安城,他与你祖父情同手足,朕一直待他如叔父。”

  “朕让武士棱做潭州都督,再以此为台阶,封宣城公,调入长安,也是因为武士彟当年的功绩。其实武家除了武士獲,其余皆非大材,只是当年武家在太原起兵时,对我李家倾囊相助,朕也不愿忘本。没想到,武士棱还未到长安,武家便遭遇此劫。”

  李恪想了想,没有说话。

  毕竟在另一个世界的历史上,父皇感念武士彟的功绩,是将他的女儿照顾到床上去的。

  这一世只是想要将武士彟的兄长,以潭州都督为跳板,封作县公,回到长安休养,让玄武门之变前离开长安的武家能够回到关中,也算是顾念旧情了。

  毕竟站队这种事情,比什么都重要。站对了就是站对了,站错了就是站错了。

  武士彟当年选择离开长安,这本身也是一种站队。

  “唉!“李世民在案后看了他一眼,道,“恪儿,你的年纪也不小了,也该考虑一下太子妃的人选了。我听说,武士彟那小女儿与丽质情同姐妹,原本想着……唉,罢了,她竟做出这种事来,不论是出于什么缘由,都不可不捉拿,你最好不要再与她扯上关系,否则,难保立场。”

  李恪拱手应道:“是!“

  离开皇城后,天色已黑,李恪骑着独角乌烟兽驶在朱雀大街上,心中想着:“父皇刚才的话是什么意思?他本来不会是想要让武媚娘做太子妃吧?他与武媚娘年龄相当,但真的要论起来,辈分其实有些不对,由于太上皇与武士彟的交情,武媚娘还真算是大他一辈,不过在这个时代,其实并不如何讲究这些。

  一路回到自己的府邸,看到禹馨与宫晴月立在府门处等他。

  李恪下了乌烟兽,宫晴月于挂在门边的大红灯笼下奔了过来:“主人……“

  李恪道:“放心,媚娘已经逃走了!“

  知道武媚娘没有被抓住,宫晴月轻轻地舒了一口气。

  禹馨移了过来:“可是主人,公主不见了!“

  李恪道:“丽质不见了?她怎么会不见了?她去了哪里?“

  禹馨道:”我们也不知晓!“

  没想到回到府中,妹妹竟然不见了,李恪心中一急,进入府中,将府里的侍女也问了一遍,没有人知道她的下落,只是知道快到傍晚时,公主回到府中,收拾了一些东西。

  去了凰仪阁,发现阁里的确是收拾过,一些妹妹自己喜欢的事物都整理收好,锁了起来,这分明是做好了长期出门的打算。

  赶回自己的龙威阁,结果在自己的枕头下发现了妹妹留下的信。

  信里倒是很简单,说她要和媚娘一起去修仙,要哥哥不要想她、千万千万不要想她。

  李恪简直无语。他看着那信,发了好一会的怔,心中多少有点疑惑。

  于是让宫晴月骑着独角乌烟兽出府,去殷府将殷温娇找来。

  他坐在主厅等了一会,殷温娇从外头飘入,在他面前施礼道:“殿下!“

  李恪看着殷温娇,也不隐瞒,将武媚娘的事说出,又将李丽质失踪的事告诉她。毕竟,这些事想要瞒也是瞒不住,他道:“早上我去了一趟西市,方才回府,丽质马上就知道了,她怎知我去的西市?“

  “她说她去找媚娘,但是我府里的人都不知情,神策府的关系她也动用不了,不良人那边也没道理会听她的。她哪来的自信,能够找到媚娘的下落?“

  魏敬一行人回到长安后,并没有将实情说出,而是说他们追出长安城,路遇妖怪,与妖怪厮杀,耽误了路程,在暴雨下失去了武媚娘的踪迹。

  对于李恪的阻拦,与看着武媚娘离去的事,那些不良人提都不提。

  李恪知道自己当时感情用事了,好在那些不良人,麻烦的时候固然麻烦,天不怕地不怕,但不该说的事情,哪怕是用尽酷刑也绝不会对外透露一句。说到底,这些人与其说是官差,不如说是被朝廷雇用的“江湖好汉”。

  在太子的询问下,殷温娇低声说道:”禀殿下,其实圣火教还在时,有一些外围的人马,这些人马原本都是在大圣姑阎婉的控制下,后来阎婉死了,圣火教也随着萧美人的死而解散,教中姐妹大部分都加入了神策府,原本以为外围的那些人也都鸟兽散了。“

  ”但是今日,末将回到长安,才听闻那些人不知被公主使了什么手段,竟然又全都组织了起来,成为了公主殿下的耳目。”

  李恪一时间有些无语……那丫头真是比他想象的还要了得。他想了一想,忽地看向殷温娇:“还是不对!“

  殷温娇弓着身子,娇躯伏得更低了:“殿下明鉴……其实那些人,原本就是公主组织起来,交给圣火教的,所以圣火教一解散,公主殿下也理所当然地接收了回去。”

  李恪讶道:“丽质不是没有加入圣火教么?据我所知……据她跟我说,她虽然跟着萧美人修炼术法,但根本没有加入圣火教,对什么圣火教教义也完全不感兴趣……对吧?”

  殷温娇往前探了探,小心问道:“她跟殿下……是这么说的?”

  李恪:“……”

第235章 和亲事宜

  殷温娇走后,李恪看着藻海,发了好一阵的呆。

  在对殷温娇的追问下,他方才知道,丽质在圣火教中的涉入,比他想象中的还要深,甚至因为皇女的关系,她在圣火教中的地位,还要凌驾于“三圣姑”之上。

  如果不是他无巧不巧地,刚好在这个时候回来,她怕是已经要开始着手她成为“皇太女”的计划。

  好在在他回来后,丽质那丫头对圣火教一下子就没什么兴趣了,等到萧美人别有用心的事曝出,圣火教也就随之解散,她也没有去做更多。

  但是原本隶属于圣火教的、藏在暗处的一批人马,始终攥在丽质的手中,甚至于,据殷温娇所知,这些人马已经在暗处发展成了一个彻底脱离了圣火教的隐秘帮派,藏在长安各角。

  殷温娇离开后,李恪抬头看着藻海,感叹着,那真的是他印象里,那个最多也就是爱使使小性子、其实很好哄很好骗的妹妹吗?

  妹妹说走就走了,李恪无法,第二天只得重新入宫,将这件事告诉父皇。

  李世民也不由得因此反省,除了要盯着儿子们看,对自己的女儿们,是不是也应该严点?

  说真的,李恪觉得他早就应该反省了!

  李丽质说走就走,李世民除了让人暗中派人去找,一时也没有什么办法。

  他看着太子,道:“等下内廷有一场会议,你既然到了,就随我同去参加吧。”

  所谓的“内廷”,乃是在两仪殿举行的,唯有少数几名重臣方能参加的、讨论军国重事的会议。

  李恪虽然身为太子,但朝中的具体政事一般不怎么参与。

  此刻父皇让他参与内廷会议,想必是有什么重要事务,也想要参考一下他的意见。

  等到重臣到齐,李恪因为随着父皇,来到两仪殿,等在这里的,有长孙无忌、房玄龄、魏征、李道宗等人。

  比起早朝,两仪殿中的内廷会议,实要放松许多,也没有什么礼仪。

  等到群臣一同商量正事,李恪旁听,方才知晓,原来讨论的乃是吐蕃松赞干布请求和亲的事。

  在他们的商议中,李恪知晓,前两年,松赞干布就曾遣使前来大唐,请求和亲,要大唐派出一位公主,嫁予松赞干布,使两国永结盟亲。

  当时父皇直接拒绝,因为吐蕃使团来长安请求和亲时,吐谷浑王也在长安,吐蕃使者认定是吐谷浑作梗,回去后上报松赞干布。

  松赞干布以吐谷浑破坏吐蕃和大唐之间的和亲为借口,出兵吐谷浑、党项,兵逼松州,扬言若不同意和亲,就大举入侵大唐。

  此刻,唐兵在瓦岗寨聚义排行第七的尤俊达的带领下,击败吐蕃军,松赞干布惧怕,退出吐谷浑、党项等国,却又派使臣携黄金五千两,再次前来下聘,请大唐下嫁公主。

  父皇李世民是绝对不愿将自己的女儿嫁到吐蕃那种地方去的,然而吐蕃地处高原,不予和亲的话,两国继续为敌,对于唐军来说,也是一件麻烦事。

  也正因此,李世民打算从宗室中选一女子,封作公主,嫁予松赞干布。

  目前选定的人选,便是江夏郡王李道宗的女儿李雪雁,李世民欲封她为文成公主,嫁予松赞干布。

  对于下嫁公主之事,朝中的争议既大,也不大。

  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人的意见,都是同意和亲,毕竟,目前大唐有向高句丽开战的打算,高句丽越来越暴露出野心,大唐与高句丽之战,在所难免。

  若是能够借着和亲,与吐蕃维持住同盟关系,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否则,大唐虽强,与高句丽、吐蕃这等大国同时开战,东西两面尽皆受敌,也难免有所顾忌。

  反对和亲的,则是魏征。

  对于魏征的反对,李恪没有丝毫的意外。

  当年父皇即位,西域诸国要一同入朝朝贡,对父皇李世民来说,这是极有面子的事。

  “万邦来朝”对于泱泱大国来说,是一种极大的荣耀,前有隋炀帝,后有唐中宗、唐玄宗,皆好此道。

  魏征却是直接上谏,否决此事。

  魏征的想法很简单,就是这种事情空得了面子,浪费钱财和人力。

  西域诸国的人要来可以,自己组建商队前来,沿途的老百姓还能够因此受惠。

  以使团之礼去迎接,看似轰轰烈烈,面子极大,但各州各府必会不堪其扰,而那些使臣享受到这种待遇,以后只会接二连三地前来骚扰。

  大唐面子上虽然好看,但耗资巨大,而这些国家,事实上只会因为大唐的强盛而敬畏,畏威而不怀德。

  就是因为魏征的上谏,逼得父皇将派出迎接诸国使臣的使者都追了回来,下令各州各府不以使节之礼相待,全都当作普通商队。

  前几年,李卫公大破东突厥,俘虏十万,诸臣讨论如何处置这些俘虏。魏征的建议,竟是要将这些突厥俘虏直接杀了。

  魏征的见解是,这些突厥人世世代代皆是寇盗,这一次大唐虽然有幸击破东突厥,但留下这些人,早晚会成后患。

  只是杀降这种事,李世民却是无论如何做不出来。温彦博则提议,将这些突厥人迁入内地,授之以业,教之礼义,数年之后,可同化为大唐子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