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妖孽 第2343章

作者:流浪的十七少

这时候,大秦国力日强,嬴政也有了一扫中原,统一六合的想法,在大朝会上询问群臣的意见,而左相王绾和右相冯劫,同时保持了沉默,扫灭六国是大事,不能轻易开口,一旦错了,就会危机到帝国的存亡。自己好不容易得到的权势也就没了。甚至会赔上一家老小的性命。

第0172章 天敌

但是,这时候刚刚回到咸阳,还没有任何职位,客卿之身的李斯却突然闪身而出,力主大秦东出,扫平六合一统中原。

李斯的人生理想,绝对不是甘于当一个没有权力的客卿,身为荀况的弟子善于揣摩帝王心术,现在对大秦来说,什么才是大事。

自然是秦王想做什么,什么就是大事,而现在秦王最想做的是,就是一统中原,李斯在这件事上抢了风头,也就变成了嬴政眼中的栋梁之才。

而嬴政开始重新审视帝王这个角色,也开始重新审视手下的这帮臣子。

李斯曾建议帝国屯粮、练兵、扫灭六国;如今又建议朕要有帝王的心胸!这个人做事着眼的是大局,他的才干必能帮朕成就大业。

而王绾呢!他这个丞相干了些什么?他在趁机排挤对手,巩固自己的权势!他把郑国渠事件扩大化的目的,不是为了秦国的长治久安,而是为了打击掉以李斯为首的这帮能人。他想自己长治久安!

于是,王绾就这样失势了,但是嬴政他并没有废掉王绾,而是让王绾老老实实的为他的一统六国做后勤,开始重用李斯,要重新摆布秦朝权力中心的政治格局,让李斯的力量制约王绾的力量。

嬴政任命李斯为廷尉,权力仅次于王绾和冯劫。同时还提拔一些客卿进入中央,或去地方任要职,客卿的势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王绾明白,嬴政在借李斯打压自己的野心,在用客卿力量制约自己的力量!他很狼狈,也很恐惧,他知道嬴政琢磨透了自己的心思,他彻底服了,从此不敢再和嬴政耍心眼!

皇帝需要什么样的人,你就做什么样的人!如果你不变身,皇帝肯定变脸。

二二一年,齐国不战而降,帝国也完成了统一大业。

而这时候,李斯为了迎合嬴政的心思,恭请嬴政做皇帝。前无古人的秦始皇。

在这种事情上,王绾又晚了一步,凭良心来说,王绾自认为自己没李斯无耻。

而接下来的庙堂论辩,争议帝国以什么制度治理国家,王绾在李斯和将闾的夹攻之下,更是一败涂地。

嬴政想要的是怎样巩固皇权,建立一个单独属于自己的政治体系,拥有一个伟大帝王应该拥有的一切。

而这种时候,六国以灭,但是天下民心不稳,虽然没人敢明目张胆反对帝国,但是六国遗族却祸乱江湖。

墨家,儒家,农家等等诸子百家。而李斯和将闾,建议用法制来巩固皇权,稳定民心。

六国灭亡,嬴政已经没有了竞争对手,成为站在权势顶端的第一人,他需要的是四海臣服,帝国大业千秋万代。

而将闾,也因为和嬴政政见相同,首先驱逐了最有权利成为秦二世的扶苏,自己当上了帝国太子。

但这种时候的左相王绾,廷尉李斯等大臣,首先考虑的是自己的权势地位!

他们必须参透嬴政的心思,想方设法博得嬴政的重用,这样才能使自己不至于在宦海中淹死,同时放倒竞争对手步步高升。伴君如伴虎啊!

李斯在这方面用的心思最狠!他从一个落魄的外来户,历尽艰险爬到秦国的权力中心,期间饱尝了不少心酸,更有绝望的无奈。

在嬴政扫灭六国的过程中,李斯已深得嬴政的赏识,但是他头上还有一个天敌,那人就是王绾!

一把手和二把手拥有天敌般的矛盾,这种矛盾无所谓对与错,一切都是命运的纠缠。

嬴政是前无古人的帝王,所以他肯定不想仿效古人!再有,现实社会的发展趋势证明,古人的那一套治国办法已经过时了。对于这些,李斯心里最清楚。

在这些天的庙堂大争上,李斯一直保持沉默,他发现王绾张口古制、闭口古制,极力主张实行古代的治国办法,对于他的想法,嬴政不置可否!这显而易见是嬴政对王绾的治国套路不感兴趣,一个宰相不能治国,那还能当宰相吗!

李斯知道自己该说话了,而且自己一张口,王绾的相位就会震荡。

李斯站在大殿上侃侃而谈,众人听得目瞪口呆。

皇帝治理天下治的是什么?归根到底制的是人,把人制住,江山就能坐稳。怎样做才能把人制住呢?首先不能让老百姓手里有兵器,所以当前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收缴天下的兵器,然后聚集起来销毁。

春秋战国乱了五六百年,是谁在兴风作浪,绝对不是穷苦的老百姓,是六国的贵族权臣,他们是社会动荡的罪魁祸首!要想使社会稳定,必须制住这群人!

王绾丞相建议陛下实行分封制,微臣认为万万不可!分封制分封的是什么,分封的是陛下手里的权力!贵族功臣一旦被封王、封侯,他们就拥有了自己的地盘,拥有了和陛下抗衡的军队,他们就是大国里的小国,有朝一日会起来搞动乱,会使秦帝国像西周一样四分五裂,会出现第二个春秋战国。

嬴政听得津津有味,双眼不时放射出迫人的光芒,他对李斯的治国理论很感兴趣。并且,一国之帝要的就是集权,而不是分权!灭六国就是为了一统天下,怎么可能再分封国王呢!他绝对不能容忍自己的眼皮底在出现一方诸侯。

李斯继续道:陛下要想使秦帝国长治久安,您必须直接掌握军权,军权在手,别人想乱也乱起不起来!王公子弟、功臣权贵可以享受封君的待遇,但绝对不能给地盘,给军队;各级官吏只给他们治理地方的权力,不能给他们兵权!各级官吏只能听命于陛下,不能再听命其他任何人,这样陛下就控制了全国的军政大权。

第0173章 惊雷震震

嬴政听完李斯的大政策略拍案而起,大声喝彩,当即决定实行李斯的治国办法!并责成李斯起草具体的实施方案,把总理朝政的王绾晒到了一边。

李斯首创郡县制,把秦国分为四十二郡,郡里的主要官员由皇帝亲自任命。郡下面依次设置县、乡、亭各级行政部门,管理地方事务。

在中央,设置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直接向皇帝负责的三位行政首脑,丞相总理行政事务、太尉负责军事、御史大夫负责司法监察。

李斯的这套治国理论,很对嬴政的胃口,它无限提升了皇帝的权力,极大巩固了帝国的统治。

李斯也靠自己的实力放倒了王绾,成为秦帝国的新丞相!从此和嬴政结成了风雨不透的政治同盟,嬴政是秦国的老大,他是秦国的老二!

作为王绾纠缠了十几年的老对手,不知多少次与死神擦肩而过的李斯有责任有义务让王绾从庙堂上消失。

焚书,让王绾惶恐,而坑儒却让王绾惊骇欲绝,他很清楚,李斯不将自己置于死地,是绝对不肯罢手的。

而帝国太子将闾,更是不会放过自己,这其中有成娇,昌平君等人的原因,但是,最主要的原因却是扶苏。

对于一直妄图争夺太子之位的十八皇子胡亥和赵高,王绾并没有放在眼里,和执掌了帝国大部分军权和政权的太子相比,纯碎是螳臂当车不自量力。

但是,他却对扶苏寄予了厚望,帝国长子,名副其实的顺位继承人,身在九原有蒙恬帮衬四十万大军在麾下听命。

在朝,得到了一大部分的朝臣支持,甚至还有急于想要成为帝国新贵的赢氏皇族,在野有农家策应,只要搬到太子,就不难成为储君。

但是,想要让扶苏从九原归来,首先要清除的是李斯和将闾这两个政敌。

李斯一倒,右相冯劫是个粗人,做事粗枝大叶,皇帝就急需一个能够顺乎他心思的人担任左相,而这个人选舍我其谁。

李斯对王绾杀之欲快,王绾也恨李斯入骨,他弓着背,捻着胡子,在厅堂中如老鼠般的团团乱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