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大法官 第1140章

作者:南希北庆

  张斐笑道:“这是祖宗之法规定的,无论大小法案,都应该考虑周全,而且,在立法的时候,多动动脑,将来在审理的时候,就可以少动一点脑,比如说富公主持修订的临时法,这真是造福司法官员,让他们不用成天为一些复杂的案件苦恼。”

  富弼呵呵道:“你少在这里恭维老朽,老朽不过是主持修订,真正动脑也并非是老朽啊。

  不过你说得也没错,还是得考虑周全,我再仔细看看,也与其他人商量商量,在做决定。”

  张斐走后不久,文彦博就来到立法会,他当然知道此事,对此也是非常好奇,因为这有些突兀,也有些不可思议。

  富弼也如实将此事告知文彦博。

  “就就只是为了激励他人?”

  文彦博略显诧异道。

  富弼点点头。

  “这不大可能吧。”

  文彦博很是疑虑道:“张三费劲唇舌,请求官家下这一道旨意,就仅仅激励工商二行,富公相信这等鬼话吗?”

  就连赵顼自己都觉得不好意思,会弄得自己的恩赏变得廉价,那文彦博他们能相信吗?

  这里面定有猫腻。

  因为这种事在他们看来,实在是太过渺小,就不值一提,真的就一张纸而已,王安石将这纸纳为贡品,文彦博都没有说话,就不是很在意,但张斐又弄得这么声势浩大,这很难不引人猜想。

  这背后肯定有不为人知的秘密啊!

  富弼道:“我也问过他这个问题,但是他认为技术,才是国家财富增长的关键,在他看来,这并非是小事,故此他才会去恳求官家拟写这道法案。”

  文彦博笑问道:“这又能增加多少财富?”

  富弼道:“这就不得而知,但是他拿出水稻栽种技术为例,确实也有他的道理所在。”

  文彦博实在是难以理解,道:“富公有何打算?”

  富弼道:“这只是一件小事,且又是官家亲自下旨,若是耽搁太久,可能都会引起官家的不快,导致因小失大,故此我会尽量让这法案快速通过的。”

  他们心里非常清楚,皇帝做出很大的让步,但别给脸不要脸,这种法案,他们自己都认为不值一提,要是还说三道四,就真的有些蹬鼻子上脸。

  户部。

  “不过就是一张纸而已,他们竟然都要阻止。我看他们分明就是想给我们一点颜色看看,让我们知道,这朝堂之上是谁说了算。”

  邓绾很是气愤地向王安石说道。

  一旁的薛向却道:“我倒是以为这是一个机会。”

  邓绾问道:“什么机会?”

  薛向道:“其实张三所言,与相公的理念是不谋而合,既然如此,我们何不将此说法,也纳入相公的理念,继续革新变法。

  例如,谁来执行这激励法,肯定不是检察院或者皇庭,他们无权管这事,这应该是属于户部的职权,我们可以让户部或者工部成立一个官署来专门执行这激励法,从而将此事与相公理念融为一体。”

  邓绾听罢,更是气不打一处来,道:“三司使,你在说甚么,他们是在欺负人,而你却要选择妥协,如果我们户部连一张纸都决定不了,我们还能够决定什么,这个官署又有何意义?”

  薛向道:“这是官家亲自下达的旨意,朝堂之上,是官家说的算,这不算是丢人。”

  邓绾道:“但那只是因为我们没有争取,才让张三讨得便宜,如今朝中很多人。”

  “行了。”

  王安石打断了邓绾的话,又道:“既然官家都已经下达旨意,那就不要再说了,下回我们注意一些就是,反正这也不是什么大事。”

  邓绾兀自不爽,闷不吭声。

  这事是他发起的,之前也得到王安石和薛向的认同,结果张斐一回来,全都变了,他觉得很没面子啊!

  出得户部,王安石便向薛向道:“你方才说得很对,不管有没有用,若将此说法拿过来,多少能够获得工匠和商人的支持,这不是什么坏事。”

  薛向道:“但是这邓侍郎目光短浅,根本就看不懂当下的局势。”

  他现在看邓绾,是愈发不爽,天天就知道斗来斗去,问题是如今人家也没要跟你斗啊!

  王安石道:“过些时候,吉甫就回来了,你就别跟他去计较。”

  虽然他在半年前,就写信给吕惠卿,但是吕惠卿是担任河北转运司,他得将手头上的事,全部处理完,才能够回来复命,至少也得等到年末,或者明年年初。

  很快。

  这激励法案就通过立法会的决议。

  倒不是说,大家都非常认同,只不过许多司法官员,并不在乎,认为这只是一件小事,况且还是官家下得旨意,都不用富弼提醒,大家都觉得就别节外生枝。

  对于这个法案,他们就只是讨论了半天。

  不像似之前的税币法案和酒税法案,那吵得是没完没了。

  但是此法案一经颁布,在工商业所引发的动静,令这些立法官员,都感到有些错愕。

  那些工商业者,欣喜若狂,奔走相告,甚至大小店铺全都给出巨大的优惠,并且各行会都还表示每年的今天,都将给出优惠,以此来表达对浩荡隆恩的感激。

  这立刻又引发消费风暴,此事瞬间被所有人都关注。

  富弼、司马光他们都傻了。

  至于吗?

  至于!

  对于工商业者,之前的繁荣,他们认为只是公检法顺便带来的,不是专门为他们准备的,这内心还是很忐忑,但这道法案出来后,他们认为是皇帝在关注他们,在关心他们,朝廷的政策也正在偏向他们,他们工商业的地位得到提升。

  这令那些扩张生产规模的商人是彻底放心。

  这种激励,对于工商业而言,可能是有史以来第一次。

  他们能不兴奋吗。

  而新竹纸的发明人李笺和还魂纸的创始人谢良景,成为首批得到激励法眷顾的幸运儿。

  李笺真是高兴坏了,这可真是因祸得福啊!

  上门求合作的印刷铺,是络绎不绝,这真是站着就把钱给赚了。

  对于谢良景而言,那更是泼天富贵,他之前都没有在意这事,因为他只是造廉价纸,朝廷也不可能将他的纸纳为公平。

  但是这件事,也令许多富商关注到这还魂纸。

  不少商人希望与他合作的,或者要求得到他的授权。

  谢良景的实力远不如李笺雄厚,但他也不傻,他知道这种廉价纸,若无法垄断的话,利润是很低的,到底废纸也是有限的,只有大包大揽,才能将利润做大,于是他选择与京城最大的纸铺商人黄灿合作,这也是第二次,以纯技术入股的合作,而第一次是诞生于张斐与范理的合作。

  汴京律师事务所。

  只见京城大富豪齐聚于此,这法案对于他们而言,实在是非常关键,可得打听清楚啊。

  “三郎,根据这法案来看,只要确定为市面上首次出现,则可获得激励法的恩赏,但也许我只是没将这技术拿出来,被他人盗用,依照激励法,这该算谁的?”

  黄灿好奇地问道。

  张斐道:“谁用于市场就算谁的,因为这激励法,是奖励那些技术革新给国家带来便利和财富的人,你有技术,但你藏着不用,对于国家和官家而言,那就等同于没有,那为什么要奖赏你。”

  樊颙又问道:“那这新酒能不能得到激励法?”

  “这得两分。”

  张斐道:“纯粹是新酒是得不到的,因为好喝的酒,只是对你个人有利,对国家和官家没有什么好处。”

  说到这里,他话锋一转,“但是,若是你以酿酒技术去申请,则可能获得的,如果这种技术是一种突破,是能够用于其它方面的。

  这在法案中写得非常清楚,激励法是用于技术创新,而不是商品的新旧。

  就拿还魂纸来说,你卖还魂纸,并不会触犯激励法,但是你用还魂纸的技术去生产还魂纸,这就属于违反激励法。”

  黄灿道:“这不公平,众所周知,造纸的材料,多半都产于南方,那边的商人,有着先天的优势。”

  张斐笑道:“朝廷又没说不准你去江南开铺,而且,江南肯定没法诞生还魂纸,这可不是理由。”

  陈懋迁问道:“不知想要获得激励法的保障,该去找谁申请,是皇庭,还是检察院?”

  张斐道:“这事不归我们公检法管,看是工部,还是户部。”

  “啊?”

  一众商人很是忐忑地看着张斐。

  商人信谁,都不敢信官府。

  张斐笑道:“你们放心就是,虽然管这事的人,肯定不会是公检法,但违反了激励法,那就属于公检法的职权。

  如这种事情,你们可以委托珥笔或者茶食人去申请,保留证据,若遇到问题,可以去检察院或者皇庭进行申诉。

  法制之法会保障你们的正当权益。”

  这就是公检法的作用,要是没有公检法,这激励法可能就会变成虚有其表,那些官老爷或者说权贵,可以直接将你的技术变成他的技术,你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公检法让许多政策,变得具有可行性。

  而那边王安石在权衡一番后,决定还是将激励法交予工部来执行,因为他认为户部的权力已经够大,也忙不过来,反而是工部目前比较轻松,再加上工部也是与技术息息相关。

  为了公布这个消息,他还特地了写一篇文章,首先,表示对于激励法的支持,工部也将会成立专门官署,来执行激励法。

  同时又在文中暗示,这全都是基于我的理念,我再强调一遍,欲富天下,则资之天地。

  不但如此,他还推出一个新得观点,以义理财,以利生财。

  管理和分配财富,这是得讲道义的,但是要增加新得财富,则是讲究利益,道义与否都无法产生新得财富。

  这个论题,令司马光有些措手不及。

  以前王安石是讲究利,而司马光是讲究义,矛盾是非常尖锐的,但王安石这么一细分,司马光就难以去反驳。

  司马光讲究的道义,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能剥削百姓,来获取财富,财富总体是没有变化的,只基于管理和分配。

  新得财富,是创造出来的,之前没有的,这确实与心术正不正,就没有太多关系。

  你就是心术不正,但你所得财富是新创造出来的,那也不会害了别人。

  可见王安石还是非常聪明,凭借一张纸,他便顺利突破瓶颈,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之前他的新政思想,已经得到很大的弱化,党争也因此弱化。

  但是如今,他的新政思想在进一步得到强化,因为这与新官制是有着莫大的关系,根据改革的官制,政绩跟税收直接挂钩,而税收又跟百姓财富增长直接挂钩,而技术革新与增长财富又是密切相关,这就变成一个系统性的理念。

  然而,王安石亲自下场,顿时又引爆舆论。

  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此事。

  这又引得文人很是不爽。

上一篇:港岛家族的诞生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