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我的文艺时代 第610章

作者:坐望敬亭

  高建群得到这个消息心花怒放,他就知道,把书稿交给国文社是对的。

  当年的纯文学“四大名旦”,《收获》《花城》《当代》《十月》,在八十年代时大家你追我赶,不分伯仲,可到了九十年代,四大刊物的差距已经有目共睹。

  《收获》高峰时期销量一直在百万份左右,如今销量已经下滑到每期六七十万份,影响力也大不如前。

  《花城》和《十月》属于一个梯队,销量早已跌破每期五十万份以下。

  只有《当代》,现在每期销量仍稳定在150万份以上,每年几乎都会有一两部轰动效应的佳作出现,影响力早已超过当年的《收获》,在“四大名旦”中,无论是销量还是影响力都是一骑绝尘。

  《最后一个匈奴》能够发表在《当代》上,对于高剑群来说本身就是个荣誉。

  更何况,当年路遥的《平凡的世界》、陈忠实的《白鹿原》可都是在《当代》上发表的。

  在陕西文坛,谁不想复制二人所取得的骄人成绩?

  有了高剑群的《最后一个匈奴》,林为民又惦记上了贾平凹。

  正打算联系联系他,不想贾平凹竟然主动给自己打来了电话。

  细聊之后林为民才知道,贾平凹刚刚离婚。

  旷日持久的争吵与互相伤害,不仅让贾平凹身心俱疲,也耽误了创作。

  如今离了婚,孑然一身,贾平凹决定趁此机会将花了一年多构思的作品写出来。

  本来他是打算找个山清水秀、无人打扰的地方闭关创作,可他又想到了来北京参加研讨会的时候,那是他这两年当中难得的舒心日子,而且林为民当时还盛情的发出了邀约。

  于是,贾平凹决定把闭关地点换到北京。

  接完贾平凹的电话,林为民心情很是舒畅。

  最近两年当了总编辑,林老师的小黑屋已经很久没有关人了。

  这回终于又来了新人,小黑屋终于又可以派上用场了。

  通话三天之后贾平凹轻装简行来到了国文社,受到了林为民的热情欢迎。

  上次长篇创作研讨会是陕西作家集体出动,林为民热情招待是应有之义,但这次自己孤身进京待遇仍旧不俗,这让贾平凹受宠若惊。

  “我们国文社这个招待所啊,条件一般,不过创作气氛浓郁,这里住的基本都是我们的青年编辑和外地来改稿的作家同志。

  你住在这里不仅可以安心写作,更可以随时随地跟同行进行交流,我们编辑部的编辑们也欢迎伱随时沟通。

  而且这里环境也比较安静……”

  林为民亲自将贾平凹安排到后楼三楼的招待所,给他找了个条件不错的房间,正介绍着招待所的便利条件,外面走廊里就传来几个年轻人的大呼小叫。

  这脸打的啪啪响!

  林老师的表情微微有些尴尬,解释道:“几个外地来改稿的年轻人,活力四射,整天闲不住。”

  说完,他不等贾平凹的反应,走出门去,阴沉着一张脸,还在走廊上的几个年轻人一看到他,立马收敛。

  “总编好!”

  林为民沉声道:“走廊上闹什么闹?不知道别人正在创作吗?整天就知道玩,稿子改好了吗?”

  几个年轻人被训得靠在墙边,瑟瑟发抖,一句话都不敢说。

  他们面对的不仅是国文社的总编辑,同时也是享誉国内外的大作家,他们的老前辈,数道光环加身,让他们在面对林为民时大气都不敢喘。

  “都回屋写稿子去!”

  林为民一挥手,几个人抱头鼠窜,生怕再挨骂。

  “让你看笑话了!”林为民对贾平凹说道。

  “理解,我也是从这个时候过来的。”

  在国文社招待所安顿下来之后,贾平凹整理思绪,并未酝酿太久,数天之后便开始了的创作。

  招待所里多了个来闭关写作的贾平凹,没有在国文社掀起任何波澜。

  只有《当代》的几位老编辑,心中感叹,林为民当了总编也贼心不死。

  又过了几天,林为民接到罗杰·斯特劳斯从美国打来的电话。

  《一个都不能少》在十月份刚刚出版,首印10万册,罗杰·斯特劳斯的FSG出版社为了宣传这部大张旗鼓,在各大文学杂志和报纸上通稿发的满天飞。

  成功的给林为民塑造了一个“慈善作家”的形象,不仅如此,在他们的包装下,希望工程也俨然成为全世界最大规模的捐资助学活动,甚至有不少美国人都有心想进行捐助。

  听罗杰·斯特劳斯说完《一个都不能少》的宣传效果,林为民忍不住哈哈大笑:“罗杰,看来我得感谢你为希望工程做的贡献,回头我让基金会给你送一面锦旗。”

  锦旗的梗罗杰·斯特劳斯当然听不懂,但自己为了宣传,顺便带火了希望工程在美国的名声,这让罗杰·斯特劳斯很骄傲。

  罗杰·斯特劳斯特地汇总了一份名单,都是一些想给希望工程捐款的美国出版界、文学界和新闻界名人。

  九十年代的老美如日中天,自信爆棚,完全没有把中国当成对手,所以在慈善方面还是很慷慨的。

  “不光是这些人,还有很多的普通民众,也对你们这个希望工程很感兴趣。林,这可是个募捐的好机会,你应该让基金会在美国设个办公地点。

  只要取得美国这边的手续,就可以合法募捐了,美元可比人民币值钱多了!”

  罗杰·斯特劳斯最后玩笑道。

  救人救到底,送佛送到西。

  罗杰·斯特劳斯的建议让林为民由衷的对他说了一句谢谢,有林为民这一句话,罗杰·斯特劳斯也很高兴,他帮助林为民和希望工程当然不是无私的,能够获得林为民的友情,在他看来要更重要一些。

  《一个都不能少》出版一个月时间,因为有着前期强大的宣传攻势,再加上林为民多年在美国积攒的口碑,首印十万册已经销售过半。

  按照这个势头来看说不定又是一部销量破二百万的超级畅销书。

  罗杰·斯特劳斯如何能不对林为民的事情尽心竭力?

  除了已经出版的《一个都不能少》,《千与千寻》的书稿也在编审之中,预计这个月下旬就能出版发行。

  罗杰·斯特劳斯已经看过这部的译本,本以为只是一部普通的童话故事,没想到看过之后却爱不释手。

  这部给他的感觉甚至比林为民其他的很多还要好,毕竟林为民的很多都是以当代中国为背景,美国人看起来总是差了一点代入感。

  但《千与千寻》的不同之处是在于,童话的外表淡化了它的人文背景。

  相反的,也正是因为有着童话背景,让美国人在接受起其中的众多东方元素变得容易了非常多。

  让人不自觉的便沉浸到作者瑰丽无比的幻想世界,深切的感受着那如同清风拂面一般的童真童趣。

  “林,你这部写的太棒了!我甚至觉得,你不去写童话故事都屈才了!”

  罗杰·斯特劳斯又和林为民说了一番他对《千与千寻》的宣传见解,卖的越好,罗杰·斯特劳斯赚的也越多。

  在这方面,他从来不吝啬。

  ……

第654章 人艺变迁

  “对了,林,有件事你知道吗?”

  聊完了出版的事,罗杰·斯特劳斯突然问道。

  “什么事?”

  “理查德·耶茨去世了!”

  生命的最后一年,理查德·耶茨的健康状况极度恶化,由于患有肺结核,他呼吸困难,不停地咳嗽、气喘,只能借助氧气面罩呼吸。

  终于在1992年11月7日,他死于肺气肿及并发症,年仅六十六岁。

  好友去到他的家中,那里只有一张桌子、一台陈旧的打印机,墙上挂着他三个女儿的照片,只是已经与他分别多年,一直跟前妻生活在一起。

  林为民听到这个消息有些意外,又感觉没那么意外,毕竟他和理查德·耶茨通信的时候就已经知道他身体状况很差。

  只是突然听到故人离去,而且晚景颇为凄凉,他也不禁有些黯然。

  林为民和理查德·耶茨并未见过面,但通信多年,说一声“朋友”并不为过。

  如今理查德·耶茨离去,林为民忍不住想到他几个月前请求自己帮忙出文集的事。

  外文室今年的工作量很大,理查德·耶茨文集的编审效率并不高,按照现在的进度至少也得到明年年中才能出版。

  日后文集出版,也算是对得起他对理查德·耶茨的承诺了。

  唯一遗憾的是这版文集并非是英文版的。

  “罗杰,理查德去世,你们出版社不打算蹭一波他的热度?”

  “什么意思?”

  林为民便将理查德·耶茨生前请求他帮忙出文集的事说了出来,“我想,如果要是在美国出版文集的话,应该也会有一定的市场吧?”

  罗杰·斯特劳斯不禁动容,“林,理查德有你这样的好朋友是他的荣幸。”

  “这没什么。只是有些可惜,理查德是个伟大的作家,他不该是这样的待遇。”林为民惋惜的说道。

  罗杰·斯特劳斯感动归感动,但面对林为民的请求,他还是沉吟了起来。

  “如果伱担心赔本的话,我可以掏一笔钱,算是自费替他出这套文集,怎么样?”林为民说道。

  罗杰·斯特劳斯说道:“林,我并不是在担心这个。主要是因为理查德·耶茨去世,我没有他的授权,没资格出这套文集。”

  林为民犹豫起来,这倒是个问题。

  他想了想说道:“那你能联系上他的女儿们吗?她们是理查德·耶茨的继承人,拥有他作品的版权和著作权,跟她们沟通一下,看看能不能取得她们的授权?”

  “也只能这样了,我负责来联系吧。”

  林为民又道:“罗杰,我不希望你为难。帮理查德出文集肯定不赚钱,但我绝对不会让你赔钱。”

  罗杰·斯特劳斯连忙说道:“林,你误会了。如果我决定出版他的文集,那一定是在商言商。你看这样怎么样……”

  理查德·耶茨的作品在美国是出了名的难卖,出版社基本是出一本赔一本,所以这些年时间里,理查德·耶茨的作品尽管时有出版,但基本靠的都是朋友的帮忙。

  而且印刷量都很低大部分只有几千册,卖的也不好,很多书最后卖不出去只能送到二手书店,供那些喜欢淘书的文学爱好者拣选。

  如果真的要替理查德·耶茨出文集,罗杰·斯特劳斯脑子里冒出的第一个念头是必须要有一个精彩的营销方案。

  手里捏着电话,他瞬间便想到了电话那头的林为民。

  “中美两国伟大作家的世纪友谊”。

  罗杰·斯特劳斯不愧是营销鬼才,转瞬之间便想到了一个充满创意的宣传点。

  他打算利用林为民和理查德·耶茨的交往经历和理查德·耶茨在生命最后向林为民“托孤”这件事作为卖点,来推动理查德·耶茨文集的销售工作。

上一篇:大秦嫡公子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