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降临之主 第335章

作者:猛虎道长

同时,孙学斌也派出了不少人潜伏于各山岭高处,观望官道,一旦明军出兵,随即便可用小灵通通知军事组。

嗯,这小灵通乃是通讯组的一大杰作。

方小悦也在空闲之余帮着出了一些力。

当然,这小灵通也不完全是新创出来,而是通讯组利用码头区原有废弃的一套通讯器材改造而成。

那套通讯器材原本乃是后世70年代的海事通讯器材,只不过后面海事通讯这一块都用卫星系统了,因而这些老旧的海事通讯器材就被淘汰了。

不过这套老旧海事通讯器材淘汰后就存放在某处仓库里,之后就被人遗忘了。

直到穿越后被人翻出来,通讯组却是如获至宝,邀请方小悦加入,经过一番修理和调试之后,就投入了营运。

简单来说,这小灵通一共有两百多台机子,手机大小,其中心通讯领域覆盖半径为三百公里,半衰减覆盖半径为一千公里。

得益于这个时代的纯净电磁环境,其覆盖半径肯定比后世还要更大。

也就是说,如果对通话质量要求并不是太高的话,其通讯范围最远能够抵达泉州,甚至于内陆的川省一境,只要在高处,都可能实现通讯。

不得不说,这套海事通讯器材,放到这个时代,可以说是信息战方面的大杀器了。

只不过两百多台机子着实有些不太够用。

就现在而言,临时管委会没有同意每个穿越众发放一个小灵通的要求。

只有外出执行任务的穿越众,才能够每人随身携带一个,以方便出现意外之后,能够及时救援。

要说,方小悦也不是不想和通讯组一起研制出更好的通讯器材,只不过就电子工业这一块,码头区的基础太差了,嗯,准确说是压根就没有基础。

这么说吧,最原始的电子管,更高级一点的真空三极管等等,方小悦轻轻松松就能够做出来,毕竟这玩意无非就是玻璃管,灯丝,极板,栅板这些组成。

可问题是想要将电子管组合成为无线电,多少还是有点难度的。

虽说通讯组里的几个人,穿越前就是玩电台的主,但以码头区现在的工业基础,勉强DIY一个电台出来可以,但想要工业化生产,不太可能。

再说了,现在码头区工业的重心是在于炼钢,机床,火车头,再不济也会将注意力放在军工上。

第544章 、美人岭之战

反正有小灵通暂时用着就行了,在临时管委会的大佬们看来,暂时没必要将精力放在发展电子工业上。

为了防止战事不利,各农场,各工厂都开始对工人进行军事培训,开展民兵计划。

每天上午下午照常上班,可吃过晚饭后,就统一由军事组组织训练。

当然,这军事训练也是有好处的,凡是参加军事训练的工人,每个月会得到额外的军训补贴,并且以前农场,工厂都只管中午一顿饭,民兵计划开展之后,早饭,晚饭也管了。

这让那些归化民工人对额外的军事训练不但没有抵触情绪,反倒是参加的情绪高涨。

这并不奇怪,每个月能够多领5角钱的军训补贴,就能够让家里人多吃好几顿肉了。

再说了,这年头到了晚上又没啥娱乐活动,大家回到家,要不是忙着造人,要么就是吹灯睡觉。

现在进行两个小时的军训,回到家,正好睡觉,倒也不耽误什么大事。

安排好之后,码头区照样开工,生产,学习。

可临时管委会的大佬们心却是悬挂着的。

这战斗一天不爆发,大佬们就放不下心来。

可偏偏南海卫出兵的速度慢得惊人。

从得到确实消息之后,一直过去大半个月时间,位于临高附近的卫右千户所方才慢悠悠的有了动静。

数量超过六百的明军穿着破烂的鸳鸯战袍,提着锈迹斑斑的兵器出发了。

要说从临高到码头区,直线距离大约为50多公里,而孙学斌安排的暗哨就在距离临高不到十公里的藏富山。

可就这不到十公里的路,卫右千户所这里六百多号人马足足走了整整一天!

这速度真的是可以了。

在看到明军之后,消息很快就通过小灵通传递了回去。

明军总数六百三十左右,其中弓手60多人,火铳手30多人,刀盾手100多人,除了十多名军官骑着矮小的战马之外,剩下的都是长矛手。

整个行军的队列稀稀拉拉,混乱无比,时不时就会有士兵坐在路边休息,完全不顾这样会扰乱行军的纪律。

这很正常,相对于一些精锐的明军来说,这里的明军已经很久没有打过仗了。

以往时不时还有黎民,苗民闹闹事,可最近这些年,黎民,苗民也变得老实了很多。

并且军备松懈原本就是明军中后期的一大特色。

之前就说过了,现在的军户已经不像刚刚立朝的时候。

绝大多数的军户都被上级军官当成了自己的私奴来使用,他们的生活就是隔三差五的去帮着百户,千户老爷种田,反倒是自己的田地打理时间更少。

这些军户与其说是军人,反倒不如说,就是一群农夫,并且还是一群营养不良的农夫。

他们的生活甚至于连一些佃户都不如。

这也是为什么军户在明朝中后期会大量逃亡的原因之一了。

说实话,这卫后千户所能够一口气拉出六百多人,已经超乎了临时管委会诸多大佬的预料了。

按照之前的推算,卫后千户所最多只能够拉出四百多人。

毕竟,吃空饷喝兵血是那些千户,百户老爷的一贯做派,传承两百多年了。

不过即便是多出了两百来人,负责军事一线指挥的孙学斌并不太过于担心。

因为这个时候仅仅只是卫后千户所出兵了,而位于安定的卫左千户所,以及澄迈的卫前千户所还在慢吞吞的准备着。

这也就给了孙学斌趁机集中攻击一路,分头击破的机会!

毕竟如果这三个千户所同时出兵的话,孙学斌还真会有些头痛。

毕竟他现在手里的兵力虽然不算少,但大多数都是新兵,并且就算是第一批的老兵,那也是没有打过仗的。

没有打过仗,见过血的兵,在他眼里,总归还是新兵。

在乘坐汽车对沿途多个地点进行考察之后,将距离临高25公里,距离码头区30公里的美人岭选做了打伏击的地点。

美人岭两侧均为连绵不绝的山丘,一百多米高,可以爬过去,但有能够直接通过的美人岭,那些体力不佳的明军是绝对不会选择翻山越岭的。

在十多辆大卡车的运送之下,不到三个小时,一个老兵营外加一个新兵营就被运送到了美人岭。

这五百多士兵在穿越众军官的指挥下,开始在美人岭里挖土堆石,修建工事。

当然,这工事实际上也是很简单的工事。

就是齐胸高的土石混合墙,士兵们可以直接将步枪架在墙上,进行射击。

这自然要比端着步枪射击,精度更高。

除了这道工事之外,孙学斌还安排了四辆大卡车,八十名士兵在美人岭外。

一旦卫后千户所的明军在美人岭里被击溃,那么这四辆大卡车,八十名士兵就需要担负起包抄敌人退路的任务。

嗯,为了休息,好吧,是为了考察拿破仑炮在陆地实战的效果,方小悦以及几个主要负责枪械火炮设计的技术人员这次也加入了进来。

不过,孙学斌压根就不允许方小悦等人加入到第一线战斗里去,甚至于连去第一线观战都不允许,只允许他们在美人岭两侧的山丘上用望远镜观战。

没法,孙学斌也是担心啊,这仗一打起来,枪炮可是不长眼的。

怎么说人家卫后千户所也是有几十号火铳手的。

虽说那些火铳的威力最多射出七八十米,可谁知道呢,万一有好歹,孙学斌感觉自己没法活着和张飞飞说话了。

别看张飞飞一副文弱书生的模样,平时与人和善,说话也有趣,可真要是发火了,孙学斌也感觉后背发凉的。

或许是觉得行军速度太慢,有些丢脸,又或许是在官老爷们的督促和悬赏之下,第二天,卫后千户所那六百多人行军速度倒是提升了一些。

傍晚时分,终于抵达了美人岭。

一般来说,行军的时候,将军总会谨慎一些,遇到山林等等地方都会派出哨探斥候提前探查情况。

可这卫后千户所可好,或许是看到了美人岭适合扎营,又看到天色已晚,竟然不派哨探进去美人岭查看一下,直接就乱哄哄的在美人岭外扎营休息了。

第545章 、我将率先逃跑!

看到这一幕,孙学斌着实有些无语。

这可真是人算不如人蠢啊。

他之前想着依靠工事打一场阵地战,以弥补自家新兵太多的缺陷。

可现在一看,这卫后千户所可真的是烂得扶不上墙了。

不管是行军,侦查还是扎营都毫无章法。

为了避风,卫后千户所扎营之处就是个凹坑,可问题是,据无所险,一旦被敌军围上,就会迅速歇菜,没有另外一种意外。

既然敌人都送到嘴边了,孙学斌也没有死笨到非要让敌人主动进攻的打算,而是趁着夜色,悄然将明军营地给围了起来。

待到次日清晨时,明军方才发现自己被围。

而这个时候,孙学斌已经将十二门拿破仑炮拖了过来,每面四门,成三面将明军营地围了个结结实实,只留下了通往美人岭的通道。

且不说明军营地连壕沟,鹿角,栅栏都没有,就算是有,也挡不住火炮的轰击啊。

接到消息,那位被亲兵从床上唤醒的千户老爷,迷迷糊糊的脑子都没反应过来,那十二门拿破仑炮就响了起来。

此行,孙学斌考虑到轻便的关系,并没有携带12磅炮,而只是携带了6磅炮。

但就算只是6磅炮射出的炮弹,同样轻而易举的横扫了明军的营盘。

每一颗炮弹飞入明军营地之中,直接就砸出一条条血路来。

不管是刀盾手,还是长矛手,只要碰到炮弹,动辄伤残,没有幸免。

仅仅开炮三轮之后,明军就崩溃了。

大批的明军丢弃兵器转身就朝着美人岭逃了过去,营地内到处可见丢弃的刀枪。

那位千户老爷自然是逃得最快的。

在几十名家丁的保护,千户老爷头一个就冲入了美人岭。

可进了美人岭没跑几步,千户老爷就傻眼了。

这峡谷前面不到百米处,骇然就竖立着一道齐胸高的土墙,一根根黑黑的枪管正瞄准着自己这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