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土木堡,大明战神有点慌 第493章

作者:南山有龙

“倭人狼子野心,若是被他们学走了技术,反过头来对付我朝,岂不是养虎为患?”

“张部堂高抬他们了,算不上虎,最多就是一群白眼狼罢了!”

徐溥呵呵一笑,继续说道:“钢铁可以卖,煤炭可以卖,但是技术不能卖,我们可以派人帮他们造火车,或者造好了成品直接卖给他们。”

“蒸汽火车这玩意不是造好就完了,想要正常运行,需要大量煤炭,倭国不产煤,只能不断从我朝进口,而且,火车的后续维护保养还需要大量的钢铁,炼钢又需要更多的煤炭。”

“只需牢牢控制住这些物资,就相当于掌握了倭国的命脉,让他们往东,绝不敢往西!”

张益终于反应过来,这招厉害!

科学院的人不仅搞发明有一套,玩战术也不输于任何人。

这些手段高明至极,就算是熟读春秋,深谙综合捭阖之道的儒家学子,也未见得有如此战略眼光。

杨善则有不同想法,问道:“若真如徐侍读所言,倭国完全依赖我朝的资源,便可从根本上控制他们,可是,如果倭国不愿被控制,主动放弃这些资源,方才的话岂不成了空谈?”

徐溥笑道:“当一个人尝过了山珍海味,再让他回到是吃糠咽菜的日子,他定是不肯的,倭国亦是如此,只要给他们尝些甜头,接下来便可予以欲求!”

杨善没有再说话,因为他已经无话可说。

更让他震撼的是,徐溥在科学院的资历并不算深,甚至很浅,在正统十九年的科举之前,他一直读的都是四书五经,转而学习自然科学不过才一年的时间。

真是没想到,仅仅一年的时间,就有如此深的见底,而且有如此深的心机,难道搞科学的每天都要学孙子兵法?

曹鼐语重心长地说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老夫受教了。”

徐溥赶忙道:“不敢当,不敢当,曹公折煞我也!”

曹鼐淡淡一笑,道:“后生可畏,眼看大明后继有人,老夫就放心了!”

徐溥连连抱拳行礼:“晚辈愧不敢当!”

曹鼐心思一转,问道:“徐侍读,你有没有兴趣来吏部发展?”

“啊?”

徐溥愣住,心说什么情况?

曹鼐呵呵一笑,道:“皇上颁下旨意,各部改建重组,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增设诸类研究所,老夫一直以为吏部不需要科学院的支持,今天才明白,是老夫浅薄了!”

张益顿时反应过来,赶忙道:“其实礼部也需要徐侍读这样的人才。”

眼见两人开始招募,杨善也不端着了,笑着道:“鸿胪寺少卿的位置还空着,徐侍读考虑一下?”

第五百一十二章 儒学崛起

徐溥无奈,只得推说要考虑一下,随后溜之大吉。

曹鼐和杨善也起身告辞,张益亲自将人送出公房,然后拿着孙长海的奏疏直奔御书房。

他现在已经不在乎死不死人了,徐溥说的没错,都是一群腐儒而已,留着这些人只会对大明的发展起到负面作用。

时代变了,现在是科学院的天下,以后也都将如此,至于那些坚守传统经典的儒生……

算逑,毁灭吧,不管了!

出乎意料的是,朱祁镇看完奏疏,并没有表现出愤怒和杀意,而是轻描淡写地扔在一旁。

“皇上,臣以为……”

朱祁镇挥手示意,道:“礼部开始安排一条……一条什么来着?”

“哦,是倭国关白一条兼良。”

“管他一条什么,安排他觐见吧!”

“臣遵旨!”

张益行礼,然后有些犹豫,道:“关于员外郎孙长海的奏疏……”

朱祁镇又问道:“听说东林书院的人都来了?”

“都来了,大致有上千人。”

“嗯!”

朱祁镇沉吟片刻,又道:“那个讲学的大儒,叫孙长河的,是孙长海的亲戚是吧?”

“正是,两人乃同族兄弟。”

“你去通知一下翰林院,组织一场讲学,到时候朕亲自去听一听。”

张益十分不解,皇上并不喜欢翰林院,更不喜欢听他们讲四书五经,今天这是怎么了?

莫非是看到越来越多的学子加入东林书院,准备妥协了?

“记得把那个孙长河也叫上,此人来到京师不就是为了宣扬儒学吗,朕给他这个机会。”

张益是彻底懵了,如果皇上二话不说,下旨将这些人全都砍了,反倒容易接受。

可是如今这态度,不应该啊……

要知道,不久前皇上刚刚经历政变,对江南士族恨之入骨,杀的人头滚滚,血流成河,为何突然之间转了性子?

“怎么,有什么问题?”

“这个,这个……臣这就去办!”

张益行礼告退,心中暗道,你爱咋咋,我不猜了,心累!

翌日,翰林院突然传出消息,三日后开筵,讲授经义,并且特别说明,皇上会亲自到场。

此消息一经流出,整个京师的儒生都在奔走相告,一个个激动的热泪盈眶。

近些年来,皇上越来越偏向科学院,早就不将翰林院当作一回事,如今传统儒学子弟已经再无用武之地,每天闲的发慌。

这样的日子并不好过,因为闲下来说明不受重视,说的再直白些,就是失去了跻身权力中心的机会。

寒窗苦读十余载,为的什么?

不就是为了那点特权吗?

特权没了,就是天塌了,就是礼崩乐坏,就是国将不国!

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夺回失去的特权,只能借着缅怀古人感慨一番,什么今不如昔,动不动就畅想三皇五帝时期的大治之世,诸如此类。

有些私底下也会说一些过分的话,当然了,皇上的坏话不能说,那就只能是朝有奸佞……

不过,这种也不能说的太多,因为……犯忌讳!

今日这个消息,让大家重新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翰林院积极准备自是不必说,孙长河下榻的江苏会馆,已经门庭若市。

此人在江南素有大儒之名,虽然只是一个举人,据说很早就不再参加科举,而是潜心投入到对四书五经的研究当中,其精神让无数人敬佩。

此番皇上点名要求孙长河参加讲学,对于东林书院的学子来说,就好像熬过了黎明前最后的黑暗,接下来将是光明无限!

甚至京师很多官员都亲自登门拜访,巴结之心,溢于言表。

翰林侍读学士王景奉命送来请帖,说道:“先生大才,连皇上都为之敬仰,只可惜,近年来皇上偏听偏信,一头扎进科学院那些奇技淫巧之中,朝堂之上再无仁义礼智,明日的讲学还请先生大驾光临,我等与有荣焉。”

孙长河并没有急着回答,而是面带微笑,一副高深莫测的模样。

去肯定是要去的,只是……

咱什么身份?

你发出邀请,我马上就答应,岂不显得掉价?

“老夫早已无心过问世俗之事,如今已经全身心读经史典学,此番进京,亦是与当年的同窗好友讨论儒学,仅此而已,并无他想。”

“先生!”

夏绍鹏、岑光耀、魏灏等众弟子们跪了一地,已是热泪盈眶。

“天下礼乐崩坏,先生若不出山,置苍生而何?”

孙长河听罢,叹了口气,道:“老夫身无功名,不便过问朝堂之事,今承蒙圣恩邀请,真叫人左右为难,唉……”

王景赶忙道:“还望先生莫要推辞!”

孙长河再次叹息之后,才朝着弟子们说道:“我大明以仁孝治天下,如今却是道德沦丧,人心不古,非盛世之兆也!老夫若能借此机会向皇上进言,也算对得起圣人的教诲。王翰林请放心,明日老夫定会前往!”

“学生恭候先生大驾!”

王景任务完成,自然满心欢喜地离开。

东林书院众学子亦是喜出望外,如果先生能在皇上面前露脸,儒学必能重新崛起。

苦苦蛰伏了这么久,终于熬出头了!

“先生以苍生为念,学生佩服。”

“先生大义!”

“好了!”

孙长河摆了摆手,说道:“明日讲学去的人不宜太多,这样吧,夏绍鹏,岑光耀,魏灏,你三人追随老夫时间最久,到时候便跟在老夫身边,其他人就别跟着进去了。”

夏绍鹏三人赶忙叩头称谢,明天可是要面圣啊!

如此殊荣,普通人连想都不敢想。

三人心中已经在暗暗盘算,如果明日有机会表现一番,被皇上看中,这辈子的荣华富贵不就来了吗!

其他人眼中只有羡慕,若论资历,确实是夏绍鹏三人资历最深,从东林书院成立之日便跟在先生身边。

不过,只要传统儒学能够东山再起,所有人都有希望。

第五百一十三章 礼仪之邦

当儒生们奔走相告之时,朱祁镇正在奉天殿正式接见倭国关白一条兼良。

礼部尚书张益、鸿胪寺卿杨善、翰林院掌院学士王九翱、科学院徐溥等人陪同。

王九翱乃永乐十三年的进士,论资历与杨善同辈,张益官职虽高,在这两人面前,反而是后辈。

至于徐溥,一个新科进士而已,资历上更是浅的不能再浅了。

若是以前,翰林院掌院学士的地位非同小可,甚至可以和内阁大学士相提并论,因为翰林院本就是内阁的踏脚石,甚至是整个朝廷的储备人才库。

可是,随着科学院的兴起,一切都变了。

上一篇:我真的只是个网红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