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土木堡,大明战神有点慌 第12章

作者:南山有龙

朱祁镇开门见山,说道:“你可知,朕为何要将锦衣卫交给你?”

袁彬赶忙说道:“微臣愚钝,请皇上明示!”

说实话,他到现在还满脑子问号,自己和皇上非亲非故,又没立什么战功,怎么就成千户了?

他当然不知道,原本的历史可不是这样的。

在朱祁镇被俘以后,众多侍从作鸟兽散,唯有袁彬自始至终寸步不离,就连吃饭穿衣、行走睡觉都陪在朱祁镇身边,包括与瓦剌首领交涉等一切事务,也全权负责。

据史料记载,朱祁镇的漠北留学生涯非常艰苦,每到夜晚,北风刺骨,难以入睡,袁彬便解开衣服用胸膛帮他暖脚;每逢随军转移车马不能行,他便背着朱祁镇而行;每当朱祁镇缅怀故乡,长吁短叹时,他便反复开导,坚定其信念。

有一次,袁彬感染风寒不省人事,朱祁镇急得不知所措,就趴在他的身上大哭。不料经这么一折腾,袁彬出了一身透汗,风寒之症竟然好了。

通过这一年的经历,君臣二人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说是至亲兄弟也不为过。

朱祁镇心中暗道,都是这货上辈子欠你的,我帮他还了。

只不过,事情稍显突兀,总要有个什么理由才说得过去。

“朕已将王振斩了,可是他还有很多余党,比如说那个叫王喜的狗东西……咦,说起这个狗东西,朕突然想起来,似乎这一路都没见到他。”

袁彬一头雾水,试探着问道:“臣派人出去找一找?”

“找他干啥?”朱祁镇摆了摆手,继续说道,“朕要说的是锦衣卫,这些年来,包括指挥使马顺在内,或多或少都和王振那狗东西有些关联,就说阵中这三百人,又有多少是王振的党羽?今日委予重任,一来看中你的本事,二来,是因为你出身清白,从不和王振余党同流合污。把锦衣卫交到你手里,朕放心!”

袁彬心中一凛,赶忙回道:“臣深感圣恩!”

朱祁镇点头道:“好了,闲话少叙,朕现在交给你一个任务。”

“皇上但请吩咐,臣万死不辞!”

“朕又没让你死,别整天死啊死的,不吉利!”

朱祁镇接着说道:“从锦衣卫开始,直至全军将领,做一次彻底清查,朕要知道还有哪些人是王振余党!”

袁彬心有余悸地问道:“全都要查?”

“对,全都查!”朱祁镇点了点头,随即说道,“不过,这件事要暗中进行,不可声张,如今大战在即,朕可不想被别有用心之人乱了军心。你若查到什么蛛丝马迹,先记下来,然后看这些人的表现,如果杀敌有功,朕可以既往不咎,如果阳奉阴违,暗中搞什么小动作,等回了京师,朕就要和他们算总账了!”

袁彬心中一凛,回道:“臣遵旨!”

第十五章 明军的三板斧

当晚,明军营地灯火通明,各营都在清点人马,整理装备。

朱祁镇一夜未眠,四处巡视营地,安抚军心。

将士们经过一天苦战,早已疲惫不堪,可是,看到皇上亲自慰问,纷纷大受鼓舞。

有一些上了年纪的老兵,更是触景生情,不断和身边的新兵诉说着,当年太宗皇帝亲征的时候,也是这般亲力亲为。

经过一夜清查,伤员和一些年老体弱者共三万余人,由邝埜等一众文臣带领,先行回京。

剩下的四万余人都是精兵强将,留下来准备最后的决战。

晨风之中,朱祁镇开始点卯。

张辅率先出阵:“五军营中军八千人,左哨军七千人,右哨军六千八百人,左掖军七千两百人,右掖军七千六百人,共三万六千六百人,现已集合完毕,请皇上指示!”

陈瀛上前:“神机营三千五百人,全部准备就绪,请皇上指示!”

李珍上前:“启禀皇上,三千营共三千人集合完毕,请皇上指示!”

朱祁镇看着整齐列阵的三千骑兵,扬声道:“想当初,太宗皇帝组建的三千营也只有三千骑兵,那支三千营打出了大明的威风,新三千营虽然是仓促组建,但是你们身上责任重大,朕只有一个要求,剑锋所指,一往无前!”

李珍单膝跪地,双手抱拳:“微臣代表三千营将士向皇上保证,定不辱使命!”

营地大门口,一骑快马迎着朝阳奔袭而来。

袁彬翻身下马,说道:“启禀皇上,微臣已经打探清楚了,河对岸确实是也先部主力,但是也先本人还没到,现在的指挥是瓦剌左翼诸部首领伯颜,大致有五万兵力,其中以骑兵为主。”

朱祁镇点了点头,看这个样子,是也先让伯颜带了一支人马前来打头阵。

伯颜这个人有勇无谋,而且,他还没有见识过自己的战术,对火铳三段击这种新型战法毫无防备。

如果是他来做指挥,这仗就好打多了。

在众人的注视下,朱祁镇缓缓拔出腰间龙纹宝剑。

“传朕旨意,准备战斗!”

河对岸,低沉的号角声响起,瓦剌先头部队开始渡河。

冲在最前方的都是骑兵,河水只淹没到马腹位置,几乎没有任何困难就到了对岸。

陈瀛站在山坡上,看着渡河的人数越来越多,果断下达指令。

“开火!”

炮手早已就绪,接到命令的第一时间点燃引线,嗤嗤冒着白烟。

轰隆!

轰隆!

大将军炮开始发威,一颗颗大铁疙瘩向着岸边的瓦剌兵马砸过去。

瓦剌人刚刚上岸,背后就是河道,根本无处躲闪,顿时人仰马翻。

紧接着,清膛,装填,再发射……

轰隆!

轰隆!

随着炮声轰鸣不断,瓦剌人不断减员,可是,这一次进攻的人数实在太多了,明军这边只有十二门炮,而且射速缓慢,渐渐的,穿越炮火封锁的瓦剌人越来越多,骑兵结成方阵,开始向明军阵地发起冲锋。

从妫水河到明军营地之间是一片旷野,无遮无拦。

仅仅五百步的距离,骑兵全力冲锋,瞬息可至。

就在瓦剌骑兵冲到明军阵前两百步的时候,变故突生,不知道为什么,战马突然倒地,马背上的骑士猝不及防,纷纷被摔下战马。

伯颜站在河对岸远远观瞧,对前线发生的事,根本来不及判断,如果说是绊马索、陷马坑一类,自己的骑兵作战经验丰富,不可能视而不见啊!

明军阵中,平乡伯陈怀异常兴奋,因为瓦剌人马失前蹄的关键就是自己连夜带人挖的坑。

这些小坑虽然不大,但只要战马的马蹄踏上一点,哪怕只是踩到边缘,也会将整个马蹄陷进去。

后果就是马失前蹄,人仰马翻。

直到现在,他才真正明白,为何皇上要求他挖这么小的坑。

如果是大坑,绝对逃不过瓦剌人的眼,这些人自幼便生长在马背上,躲避陷马坑简直就跟玩一样。

可是,这种小坑就不一样了,正是因为小,所以隐蔽,很难被发现,除非是步兵缓慢行军。

终于,一名百夫长发现了地上这些小坑,并立刻对战友发出警告,阵中的骑兵纷纷躲避,战马失陷的情况开始减少。

突破坑阵之后,距离明军阵地只剩下最后一百步。

瓦剌人犹如饿狼看到了绵羊,大声呼喊着,一边冲锋,一边搭弓射箭。

明军仍是原来的战术,藤牌兵顶在最前,抵御着飞来的箭矢。

“射击!”

随着一声令下,明军阵型突变,只见藤牌手迅速后撤,露出一排排蓄势待发的火铳。

砰!

砰!

砰!

漫天的铅弹如雨点一般向着瓦剌骑兵身上倾泻而去,瞬间有五六十人跌落下马。

这些瓦剌人都是身经百战,面对火铳的打击,丝毫没有胆怯,反而更加兴奋。

因为他们知道,火铳这玩意虽然威力大,但是填装弹药的过程十分繁琐,在高速冲锋的骑兵面前,发射一次之后就再没有机会了。

只损失了几十人,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可是,就在他们以为胜券在握的时候,火铳声又响了。

砰!

砰!

砰!

硝烟过后,瓦剌骑兵又有几十人中弹,这一次,他们显得有些诧异。

但是眼看着明军近在咫尺,也管不得那么多了,冲就是了!

砰!

砰!

砰!

火铳声再次响起,而且,这一次明军将枪口压低了,专门射击战马,虽然杀伤的瓦剌骑兵不多,但是有一百多匹战马被击中,顿时又是一阵人仰马翻。

此时的明军已经是第二次使用三段击战术,比起第一次,更加娴熟,轻而易举便射杀了三百多敌人。

河对岸,站在山岗上观战的伯颜皱起眉头,脸上露出惊讶的神色。

对于明军三大营战法,他早已熟悉的不能再熟悉。

两军交战之后,首先是神机营立刻向阵型前列靠拢,并做好火炮和火铳的发射准备,在统一指挥下进行齐射。

神机营射击完毕后,会立刻撤退到队伍的两翼,然后三千营与五军营的骑兵会立刻补上空位,对已经受创的敌军发动突击。

永乐时期,明军这种看似简单的战法,曾经给不可一世的蒙古骑兵带来了极度的恐慌。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终究还是找到了一些应对之策,比如分散冲锋。

但是这次完全不一样,明军的火铳如同暴雨一般,连绵不绝。

这样的射击速度,无论骑兵如何分散,终究还是会送到对方枪口上。

眼看双方只间隔几十步的距离,可是,无论自己这边的部队如何冲锋,始终再难前进一步。

在这一刻,他突然意识到,为什么阿剌会败给这支明军了。

想到这里,伯颜见状赶紧让人吹响号角,召回部队。

上一篇:我真的只是个网红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