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系统不正经 第991章

作者:疯神狂想

其他还有神都平谷刘家河一座商墓,曾出土5件青铜人面具等。

1976年,在西陕城固苏村,曾出土有殷商青铜面具二十三件。

这些青铜面具中的脸形,有椭圆和圆形两种,目框深凹,眼球外凸,中有圆扎。

两耳直立,悬鼻突起,透雕獠牙。

脸壳外凸内凹,五官位置与人的面部相近。

形状凶煞,可戴在面部。

从这些面具的形制、特点看,可能是当时的一种战争面具。

商代文化遗存中,为何多次出土青铜面具?

楚学研究的专家最新研究认为,这些青铜面具与商代大兴巫术的风气有关。

从文献记载、甲骨卜辞的内容及出土的青铜礼器来看,商代巫术盛行,而青铜面具是从事巫术活动的道具。

商代是奴隶制繁荣的鼎盛时期,统治者通过开展大量的祭祀巫术活动。

一方面期冀得到神灵和祖先的保佑,一方面显示他们和神的亲缘关系,让被统治者认为他们的统治是上天的旨意。

与此同时,还有一些商代墓葬主人本身就是巫师,他们死后也要把活着时使用的日常用品随葬,青铜面具就是随葬品之一。

再有就是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青铜面具,这个时期,应该还要早于商代。

因为三星堆遗址,是一处距今5000年至3000年左右的古蜀文化遗址。

它延续时间近2000年,即从新石器时代晚期,延续至商末周初。

这把川省的历史,向前推进了1000多年,所以三星堆遗址的发现,是上个世纪我国最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

在三星堆遗址,出土了许多青铜人面具,共出土人面具20余件,分大、中、小三型。

这些以纵目面具为代表的青铜面具群,是三星堆文物中最有特色,同时最具精神文化内涵的文物之一。

它们是我国时代最早,和出土规模最大的面具群体。

在三星堆博物馆青铜器馆的展厅内,陈列有青铜面具专厅,重点展示纵目面具、戴冠纵目面具和特大型面具。

其中,一件面具高64.5厘米,宽138厘米,宽嘴巴,大耳朵,耳部斜向伸展,极为夸张。

特别是额头正中有一方孔,可能原来安装有装饰物。

这件面具最奇特的是:双眼呈柱状外凸达16厘米,被人们俗称为“千里眼、顺风耳”。

这样的造型,在全世界都是独有的!

还有一具中型面具高22.5厘米,宽42.5厘米。

面具呈方形,宽颐,广额,长眉,直鼻。

它是长耳,耳廓较宽,耳垂有穿孔,耳前面颊的上、下及额部正中各錾凿一方孔。

最值得关注的还是刚开始陈文哲看的那件,他最宽处1.31米、高80厘米、重131公斤的青铜大面具。

当然,这些青铜面具在三星堆遗址之中,并不算真正的重器。

要说重器,肯定还是跟龙有关的文物。

第1434章 龙的传人

龙,可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也是有着龙形器的出土,才让古蜀文明,跟中华文明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

看着眼前的青铜猪鼻龙形器,陈文哲有点感慨。

这应该跟红山文化的玉猪龙有点相似,都是最早起,还没有真正成型的中华龙。

这种器物呈圆管柱状,有长鼻、长耳及独角。

不过,专家推测主要用于建筑之上。

其他还有一些用在饰品之上的龙形器,比如一件铜龙形饰。

这件铜龙头宽7.7厘米、残高17.5厘米。

该器为B型铜龙形饰,铜龙大张其口,口中所铸上下两排圆孔表意“龙牙”,具有抽象化倾向;

其上吻向后勾卷,与龙角构型之势贯通,龙角向前逸出,端部略向上提起急收,劲力内敛。

S形长眼融构于龙角形式中,并延伸至角端,耳郭宽大。

其整个造型与Ⅰ号大型铜神树圈座上的铜龙形象略似,但更富奇异荒诞之趣。

除此之外,有龙纹的三星堆出土文物还有不少,可以说龙纹、或者龙形器,是贯穿中华文明的重要之物。

也是有龙文化,才把中华民族、中华文明,串联在了一起。

三星堆中的很多文物,也不可避免的有龙纹。

像是三号坑新出土的“堪称国宝级器物”的“顶尊跪坐人像”。

这件尊很奇特,它从口部一直到肩部、腹部有好几条龙形的纹饰。

以前大口尊上没有这样的附件,它可能是全中国唯一的一件,从来没有出土过。

这个龙形的纹饰,跟一号神树上一条从天而降的飞龙一样。

还有,这个从器物的口部头朝下,给人感觉是从天而下的一条龙。

龙身牛头这样一种怪兽,可以看出三星堆人思维很开阔,敢做敢想。

他们把牛和龙捏在一起,做了一件非常美的艺术品。

像这个顶尊跪坐人像,应该是平时搁在皇家的宗庙里祭祀时候用的。

此前,尤其是在1986年的发掘中,三星堆遗址的一号、二号坑出土了金、铜、玉、石、陶、贝、骨等珍贵文物近千件。

其中,青铜器类有龙形饰、龙柱形器、龙虎尊、神树、立人像等龙纹、龙形器若干件。

约公元前6000年至约公元前2000年,即我国考古学上的新石器时代。

这一时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及辽河流域,各文化遗址出土了若干件原始的龙纹、龙形。

如辽省阜新查海兴隆洼文化遗址,出土的距今达八千年的石砌龙和龙纹陶片。

西陕宝鸡北首岭仰韶文化遗址,出土距今近7000年的陶纹龙。

南河PY西水坡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距今约6500年蚌砌龙。

徽省含山凌家滩文化遗址,出土的距今约5500年的玉雕龙。

内蒙赤峰、辽省辽西红山文化遗址,出土的距今约5000年的玉雕龙。

西山襄汾陶寺龙山文化遗址,出土的距今约4500年的彩陶盘龙纹等。

这些原始的龙纹、龙形,与中华文明的起源至初成期相对应。

它们是中华文明起源,至初成期的参与者、见证者和标志者。

接下来,约公元前2000年至公元前771年,即我国历史上的夏、商、西周三代。

在这期间出土的青铜器、玉器等材质上,有了更多的龙纹、龙形。

如南河阳洛偃师二里头文化遗址,出土的绿松石龙形器、龙纹陶器。

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的司母辛方鼎龙纹、妇好墓出土的玉雕龙。

徽省阜南出土的龙虎尊龙纹,出土于西陕临潼零口西段村的西周利簋龙纹、出土于西陕宝鸡贾村塬的西周何尊龙纹等。

这些龙纹、龙形,与中华文明的进一步形成期相对应。

考古工作者判断,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龙纹、龙形器属于该遗址的二三期。

断代约为公元前2000年至公元前1000年,约相当于中原的夏、商、西周时期。

龙形饰仅存头部,龙张口,上吻向后勾卷,龙角长而前伸,龙耳廓大。

龙柱形器,上大下小,器顶平,一龙站于器顶,龙角后卷,龙口大张,垂须,下半身垂于器壁。

龙虎尊之尊肩上,铸高浮雕呈蠕动游弋状三龙,龙头由器肩伸出,龙角为高柱状造型,龙眼浑圆;

尊腹部主纹,均为高浮雕虎与人。

青铜神树之一侧,有一条龙延主干旁侧自上而下,作蓄势待飞状。

这条龙身细长弯作S形,龙首昂起,龙角上扬,龙口大张。

青铜立人像着左祍长襟龙纹上衣,衣右侧和背部饰阴刻龙纹,龙昂头张嘴,颌下有须,长颈,尾上翘。

比照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龙纹、龙形,与新石器时代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及辽河流域各文化遗址出土的龙纹、龙形,会发现很多一致的地方。

第一、细长、弯转的龙身基本一致。

如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青铜神树之飞龙龙身,与南河PY西水坡遗址出土的蚌砌龙龙身、西山襄汾陶寺遗址出土的彩陶盘龙纹龙身一致。

第二、龙的头部取材于动物基本一致。

如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龙柱形器之龙头,与南河PY西水坡遗址出土的蚌砌龙之龙头;

三星堆遗址三号坑新出土的“顶尊跪坐人像”之“龙身牛头”;

徽省含山凌家滩文化遗址,出土玉雕龙之“龙身牛头”。

由于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龙纹、龙形,比新石器时代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及辽河流域各文化遗址出土的龙纹、龙形晚出。

故可做出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龙纹、龙形,承接、借鉴了新石器时代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及辽河流域各文化遗址出土的龙纹、龙形的判断。

也即新石器时代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及辽河流域产生的以龙为标志的文明,辐射、影响到了三星堆文明。

综上所述,能形成好几点共识。

第一,龙纹、龙形参与、见证,且一定程度上标志了三星堆文明的形成。

生活在三星堆方圆的古蜀人,也是人文意义上的“龙的传人”。

第二,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龙纹、龙形,承接、借鉴、学仿了新石器时代其他文明的技术。

所以,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辽河流域各文化遗址出土的龙纹、龙形,和中原夏商两代的龙纹、龙形基本一致;

第1435章 源远流长

中华大地之上,不管是哪一个地区,都发展出来的独特的龙文化。

上一篇:废材修仙录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