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系统不正经 第990章

作者:疯神狂想

大象们到现在也没有整明白,为何那两根象牙,就成为了它们的催命符?

伤心归伤心,但它们还是要面对现实。

象牙在三星堆发现,可不仅仅是最近,其实在三十年前三星堆首次发掘时,其中就发现了80多根象牙。

除此之外,与三星堆遗址有千丝万缕关系的金沙遗址,也出土了数以千计的象牙。

由此可见,象牙在数千年前,就已经走入了人们的生活,成为了祭祀活动中的最佳祭品。

那么问题来了,如此数量众多的象牙,是本地大象还是外来进口的大象?这么多的象牙是在哪里搞来的?

三星堆遗址距今有着5000多年的历史,对应的是历史上的夏商时期。

根据历史记载,夏商时期的古人在那个时期,算是刚刚进入文明时期。

青铜铸造等工艺并不先进,基本上可以完成鼎与兵器等的铸造。

反观“三星堆”出土的文物,尤其是那个薄薄的黄金面具,更是显示出高超的技术工艺。

试想一下,如此高超且发达的文明,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够孕育形成?

粗略估计,至少千年之久。

由此基本可以断定,三星堆文明又将华夏文明,往前推了至少一千年。

在那个时期,华夏大地是否有大象的存在?

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翻阅古籍,在其中找资料。

其实不需要细致的搜寻确认,就能很轻易的发现不少关于大象的蛛丝马迹。

所以,我们进而得出了一个结论:大象是本土大象。

三星堆对应的是华夏文明中的夏商时期,这一时期有个比较尴尬的事,那就是文字不太发达。

夏朝时期没有文字,或者有我们没有发现。

但是,以甲骨文推算,就算夏朝有初期的文字,应该也很复杂,应该也还处在比结绳记事稍微进步一点的程度。

所以,谁也不知道夏朝的国君拿啥办公,这也是不少学者不认可夏朝的一大原因。

一直到了商朝时期,人们才开始在龟甲上面刻字,形成最初的甲骨文。

不少大事记,也算是被完整地记录了下来。

在《吕氏春秋·古乐篇》中有一处相关记载:商人服象,为虐于东夷,周公遂以师逐之,至于江南。

这句话简单地翻译一下,那就是商人曾驾驭着大象,用来暴虐东夷,周公于是率领军队驱逐象群,将它们赶到了江南地区。

除此之外,在《华夏古代神话中》,五帝之一的舜帝曾驯化野象耕田。

而虞舜时期与三星堆文明,属于同一个时期。

由此可见,当年华夏大地,的确生活着不少的大象,三星堆的象牙极有可能是来自本土。

除此之外,《山海经》中也有相关记载,与三星堆文明极为相似。

《山海经》号称华夏古代的百科全书,记录了上古年间的不少民间传说和地理知识。

里面涉及到不少关于山川、民族、物产、祭祀、巫医等知识。

现在看起来荒诞不羁,但也有不少能与现实中对应。

三星堆中出土的青铜古树,便和《山海经》中的扶桑树产生了联系。

由此可以推算,《山海经》中记载的知识,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极具参考价值。

在《山海经》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又东北三百里,曰岷山,其兽多犀象。

由此可以看出,早在几千年前,亚洲象还真就生存在我华夏大地。

岷山是啥地方?正是蚕丛的发迹之地。

这里面的蚕丛,就是李白诗词中写道的那位: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这哥们就是古蜀国的国王,在《蜀王本纪》中记载:有蜀候曰蚕丛,其目纵,始称王。

起初蚕丛并不是生活在川省的广汉地区,他们蚕丛最早生活在西北的岷山地区。

那地方荒凉之极,有着“九危”之称。

当时的居民GDP,低的简直没法看,但是蚕丛这老兄天生异相,一看就是干大事的人。

他没事就居住在洞穴里面,就开始琢磨如何能够带领大家发家致富。

这岷山地区生活着不少野象,捕猎也就成为了他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搞点象牙那简直不要太轻松。

他们一路跟随着野象,一边迁徙一边捕猎,走到了川都平原地区。

当然,这边也生活着不少土著居民,但无疑他们顶不住骁勇善战的西北汉子。

于是,蚕丛部落在这里扎下了根。

蚕丛教给部落百姓养蚕种桑,居民GDP也哇哇增长了起来。

蚕丛等人是否存在,不少人依旧质疑。

蚕丛鱼凫等人,在记载中都活了数百岁,而司马迁所记载的上古五帝,基本上也都活了上百岁之久。

这就让不少学者一样认定,这种记载都是假的。

给出的理由看起来也颇为合理,那就是夏商时期古人的平均寿命很低,活到20岁的都是幸运儿,他们又怎么可能活到数百岁?

也有不少网友给出不同的见解,声称蚕丛等人是真实存在的,但他们不是普通人,而是上天最早创建出的第一代人。

他们自带仙气,拥有长寿基因,为人类早期文明崛起奠定了基础。

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身上的长寿基因,遗传给后代的越来越少,因此长寿且有大才的人也越来越少。

到了商周之后,就没有那种能活很多年的大贤才了。

这么说,也并不无道理,但至于真相如何,目前还不得而知。

虽然说,三星堆越挖越迷糊,但唯一不迷糊的地方,那便是三星堆依旧是中华文明的一部分。

三星堆根本不是所谓的“来自星星的文明”,外星人之说只不过是人们大开的脑洞而已。

再者《山海经》真的是一部奇书,如果随着科学技术的提高,《山海经》中的谜团一件件被揭开,相信我中华文明能够再次震惊世界。

我国历史,真的十分有意思。

所以,陈文哲从来都是喜欢历史的,也是由喜欢历史,从而得到了鉴定古董珍玩的能力。

只是一些象牙,要想研究明白,就要了解很多。

比如古代的夏商文明,古代的黄河文明、长江文明,甚至是连山海经这样的古代著作,也需要用科学的思维进行研究,而不是用神怪志异来看着好玩。

第1433章 古蜀文明,中华文明的重要一员

看着眼前的青铜器,陈文哲十分感慨。

如果不是懂行的,谁能想到,这里的一些青铜器,也许就是五千年前我们的先人制作出来的?

这里的青铜器表现出来的技术,绝对不是什么部落什么的能做到的。

要形成发展出这种等级的文明,最少也要形成城邦,甚至是王国。

“不知道三星堆文明,现在研究透彻了没有?这些精美的艺术品,到底是谁遗留下来的?”

不管是谁,在看到那么多精美的青铜器之后,都会产生这种想法。

就算是陈文哲也想知道,这么精美的艺术品,到底是什么样的时代,能够有土壤让他们发展壮大。

到底是谁,应该还是谜团。

但是,属于古代蜀国文明是肯定的。

而想要解决多年争议,确认了三星堆祭祀坑的年代,对于现代人也不难。

现在考古队对近200个样品进行了碳14测年,测年数据集中在公元前1131年至1012年。

除五号坑和六号坑年代稍晚之外,3号坑、4号坑、7号坑、8号坑的埋藏年代一致,为商代晚期,距今约3200年至3000年。

这解决了过去三十年来,关于“祭祀坑”埋藏年代的争议。

就是有着这么大规模的发现,才实证古蜀文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次次的发掘,发现的新器物都显示出,三星堆遗址与国内其他地区存在的密接文化联系。

比如3号坑、8号坑发现的铜尊、铜罍、铜瓿,为中原殷商文化的典型铜器。

3号坑、4号坑发现的玉琮,来自甘青地区齐家文化。

3号坑、7号坑、8号坑发现的有领玉璧、玉璋、玉戈,在南河、西山、齐鲁以及广大的华南地区都有发现。

各坑大量发现的金器,则与半月形地带自古有之的金器使用传统相符。

而神树、顶尊跪坐人像,以及大量龙形象器物,则表明三星堆遗址的使用者,在自身认同、礼仪宗教,以及对于天地自然的认识,与国内其他地区人群相近。

这无疑确切表明,三星堆遗址所属的古蜀文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一员。

要是仔细盘点一下三星堆出土的珍贵文物,还真能发现很多有意思的事情。

从三星堆首次发掘开始,就出现许多形态各式各样的珍贵文物。

包括神似“愤怒的小鸟”中的“陶猪”、像机器狗的“青铜神兽”等。

当然,这些都是奇异的另类,更多的还是跟我们大中华文明联系在一起的珍贵宝物。

像是青铜面具,这件青铜面具宽131cm,高71cm,深66cm,重131斤。

其宽颐广额,面庞夸张,眉、眼、鼻、唇、耳等线条流畅,棱角分明。

这是目前三星堆遗址出土的,一件形制最为完整、体量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大型青铜面具。

这样的青铜面具,在国内发现的不少。

青铜面具其实就是一种古代假面,在我国多处地方都有出土。

这些青铜面具形状各异,其中,主要分为殷商青铜面具和三星堆面具。

上世纪60年代以来,考古人员发掘的商代青铜面具有就有不少。

比如汉武市的盘龙城,就采集的兽面具1件。

还有西陕城固苏村出土青铜兽面具,就有14件。

上一篇:废材修仙录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