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系统不正经 第986章

作者:疯神狂想

第1426章 镇国玉器之首

独山在南河南阳的西北,是我国传统的玉材产地。

独山玉和疆省的和田玉、辽省的岫玉、北湖的绿松石一起称为“华夏四大名玉”。

“渎山大玉海”相传是元二年(1265年)元世祖忽必烈为犒赏三军而制。

它由一整块黑质白章的巨型玉石雕刻而成,周身雕刻波涛汹涌的大海。

在海涛之中,又有龙、猪、马、鹿、犀、螺等神异化动物游戏其间。

整体略呈椭圆形,内里被挖空,可储酒30余石,大约相当于三千六百瓶一斤装的白酒。

元朝灭亡后,元大都的宫殿大多被拆毁,放置大玉海的广寒殿,却被幸运地保留下来。

明万历七年(1579年)端午节的前一天,广寒殿失火,继而倒塌,“渎山大玉海”被紧急转运到了皇家的御用监。

御用监是专门制作宫廷器玩的地方,清代时改为道观,名真武庙。

道士们不知它的来历,将它作为腌菜缸使用了100多年。

直到康熙五十年(公元1711年)真武庙重修时,道士们才发现石钵实为玉制。

于是他们将菜掏出,清洗干净,在里面储水,并放入山石,置于观音大士前,以示南海普陀之意。

乾隆年间,赐居在这一带的翰林院学者来庙里游玩,看到这一不凡的玉钵,认为绝非民间的器物。

他们翻寻资料,反复考证,惊喜地发现这就是丢失数百年的元代广寒殿前的大玉海。

于是报告给乾隆皇帝,通晓历史文物的乾隆喜出望外,于乾隆十年(1745年)命内务府拨银十万两买回玉钵。

但他没有同时移回底座,而是另刻汉白玉底座改置玉钵,一同置于北海团城承光殿前。

“渎山大玉海”是现存最早的大型玉器,且在我国传世至今的数十万件玉器中,它是唯一一件可以辨认的蒙元时期的玉器。

公元1271年忽必烈才定国号为元,之后几十年的时间,就是这件大玉器的制作时间。

可以说,这件大玉海的制作时间,已经算是十分精确!

所以说,从元代以来,这件大玉海在历史上都算是流传有序。

元明清三代都有历史记叙,是当之无愧为“镇国玉器之首”!

可以说,这件庞大的玉器,传奇性十足。

而除了兮甲盘、大玉海之外,还有另外一件国宝,就是努尔哈赤云板,它则被用来当过铃敲。

努尔哈赤铁质云板,铸造于后金天命年间,距今已有380余年的历史。

云板作为八旗官兵守边报警的工具,以及后金宫廷内传递信息的器具,为维护其政权稳定发挥过重要作用。

努尔哈赤云板全板为生铁一次浇铸而成,全高55.5厘米,厚1.2厘米,重12.5千克。

上、下部分均呈云朵形状,板身为长条形。

云板上部有一圆孔,为穿系挂绳所用,一面铸纹较少,仅在下部云头内铸有少量花卉纹饰;

另一面上下云朵表面铸卷草花纹,云头内各铸有一朵凸起花卉,两面下部中心均为圆形敲击凸点,周围饰有花瓣纹。

板身中部一面铸有汉文文字,右侧为楷书双勾体“大金天命癸”,左侧为楷书阳文“亥年铸牛庄”。

两行字底下,有楷书阳文“城”字。

努尔哈赤时期所有的云板,全部都是用生铁来炼造的。

这种云板非常容易生锈,而且特别不容易保存。

因此努尔哈赤时期的云板,价值非常高。

意想不到的是,让专家们苦寻多年未果的云板,最后竟在一所小学中被发现。

更令人哭笑不得的是,当地的人们因为并不清楚这块云板的来历与价值,因此只是将它当做学校上下课的铃铛来敲打。

努尔哈赤云板可谓历经磨难,饱受沧桑,现收藏于沈城故宫博物院。

因其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被确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众人一边说着,一边向前走,很快就穿过大厅,来到了大厅影壁后面的展馆。

“这是青铜器馆?还真是壮观?都是国宝啊!”

看着堵在门口的两条青龙,陈文哲笑了起来。

李金鲤也笑了:“这是我的主意,怎么样?这两条龙后面,就是你最早从神都购买的那件青铜三足蛙大鼓,其他四羊方尊、后母戊鼎、王子午鼎、大小盂鼎、毛公鼎,全都有。”

“真是国宝展览厅?”陈文哲惊讶的道。

李金鲤嘿嘿一笑道:“为什么不能是国宝展览厅?外面市场上卖的国宝,仿的都是什么?他们什么水平?我们这些作品什么水平?”

“文哲,李师兄可是尽力了,这一展厅的仿品,都是一比一完美精仿,可没少花钱!”这是张一杰道。

曹庆春也开口道:“最主要的是,别家的博物馆中,就算是仿品,也被玻璃罩子保护者,只能远观,我们这里可不一样,你可以上手摸。”

陈文哲虽然没有看到大厅内的国宝,但只是从外面的铜牛,还有大厅内的青铜盘就知道,想来展厅内部的仿制国宝,也应该很不错。

嗯,主要还是门口的这两条巨大的青铜龙,实在是太过威武。

“不错,这两条龙很不错,仿的国内最大青铜龙?”

只是稍微一看,陈文哲就看出来了这件作品的来历。

“对,可惜只能是臆造,因为国内这件重宝不全,只留下了八块残体!”李金鲤一脸可惜的道。

这个陈文哲也知道,因为那件青铜器被分隔运输,当时截留在国内的就只有残体。

这是一件农民挖出的罕见青铜巨龙,专家定为镇馆之宝,疑似为秦始皇的乐器。

故事是从1993年开始说起,当时的长安公安部门,无意间发现了七八件散落在车内的“废铁”。

开始时没有人注意,而后来通过对这一堆废铁的整合,公安人员发现这应该是二件古董。

更加准确的说,当时,应该是交通部门查获了一辆涉嫌犯罪的赃车。

在检查的时候,他们无意当中在车辆的后备箱里,发现了一堆包裹严实的东西!

打开之后,结果让人大吃一惊!

第1427章 皇室级别的宝贝

这当时他们就发现,车里装载的居然是被犯罪分子,用暴力手段,切割成小块的青铜物件!

显然这是非法之物,这些青铜文物应该是盗墓分子准备倒卖的,不过阴差阳错的被交警拦截了下来!

随后,公安部门将一共8块青铜物件,移交给了西陕历史博物馆。

在上报了当地的考古文物专家之后,博物馆的文物专家们第一眼看到这些东西,便已经坐不住了!

经过一系列的验证,确定了这几件古董,正是属于秦朝的青铜龙摆件。

说到这二条青龙的发现,肯定属于意外。

据当时审查事件的公安干警形容,是当地的农民在地里挖出来的,因为它们太重,所以想着一起把它们给当废铁卖掉。

但事后在专家们的眼里,认出了这是属于古董之中的重器,而且是属于秦朝独一无二的器物。

要讲到这重达90多公斤的古董青龙,专家也无法真正的判定这是属于谁的器物,只能怀疑这是秦始皇当时用的乐器底座。

为什么这么解释呢?专家表示这一件古董由二条青龙组成,一看就是为了固定某一些东西而存在。

毕竟重达200多斤了,在古代,不是一般的王室,绝对不可能用得了这么大的,而且还配龙纹的青铜器。

二条巨龙交错在一起,而且一共是由八大块组成。

二条龙,正是属于秦文化时期的产物。

因此专家商量暂时定下来,这二件宝贝是一个套件,而且属于某一种乐器的底座,是属于皇室级别的宝贝。

一般人,恐怕连见到它的机会都没有。

这8块巨大的青铜构件,应该是将一个巨大的青铜器切割后的产物。

犯罪分子为了方便藏匿运输,将其残忍的“肢解”!

经过长时间的仔细拼接,专家们复原出了这件青铜器的真身。

当它完整地呈现出来时,在场所有人都看得目瞪口呆……

这是两条盘曲缠绕的青铜巨龙,身长接近两米。

总体重量达200斤左右,双龙身体中空,头略成方形,龙体为分铸焊接而成。

专家判断,这件盘缠青铜龙应该是一对(四条),只可惜其他残件不知身在何处……

虽然此时此刻,青铜双龙静静地躺卧,但那种蓄势待发,随时随地即将一飞冲天的气势不输一丝一毫!

专家们判断,这是来自战国时期秦代的青铜器物。

两千多年的岁月,古代工匠们具有多么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和高超的技能,才能将巨龙打造得如此“活灵活现”?

面对这样一组前所未见的秦代文物,专家们急切地想搞清楚它到底是做什么用的?

因为目前已知的考古发掘资料中,从未出现过如此震撼的青铜器!

然而,公安部门方面的审讯没有得到有用的信息。

这件青铜器到底从何而来,是盗掘哪座古墓还是其他途径,无从得知……

这条线索断了,那么只有从古代文献资料中去找寻答案了!

目前,文物专家对这件“秦代青铜巨龙”的用途还是持有几种不同的解读。

第一种,认为这是一种祭祀礼器,可能有十条巨龙,两条为一组,分别置于不同方位。

第二种,认为这是一件巨型古代乐器的底座。

专家的灵感来自于“曾侯乙墓”曾经出土了大型编制,而这些重达5吨的编钟,就拥有几个大型铜人作为底座……

其实,根据古籍《考工记》《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便大肆回收六国青铜兵器,并将其熔化后重新铸造编钟等大型礼乐器。

按照秦始皇的性格推断,完全有可能铸造如此大气磅礴的青铜乐器,用以彰显最高王权!

这件“青铜巨龙”带给人们无限的视觉冲击力,每一个第一眼看到它的人,无不被其王者气势所折服!

如今,它已经是西陕历史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和“网红国宝”,每天迎接着世界各地观赏者们崇拜的眼光……

如果说还有什么遗憾的话,那便是巨龙的出处依然是个谜!

上一篇:废材修仙录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