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系统不正经 第921章

作者:疯神狂想

最主要的是,这些都是上等的著名的德化青花瓷,说它是国宝中的国宝都不为过!

万幸的是,哈彻那家伙也没有顺利完成任务,因为在打捞后期,印尼海军发现哈彻的打捞手续居然是伪造的!

于是对其开始了抓捕行动,狡猾的哈彻得到消息后,带着那35万件瓷器直接溜了。

就这样,泰兴号船尾未来得及打开的两个舱室,里面还有许许多多的财宝,被完整了保存了下来。

当年,澳洲一家海洋公司最终把泰兴号打捞出水,剩下的这两个舱室里面,足足还剩下精美瓷器20多万件。

哈彻是发财了,但那些被其砸碎的文物,却在大海里无声的啜泣着。

可以说是,哈彻既是让泰兴号重见天日的功臣,也是毁掉文物的千古罪人。

面对我国文物的流失,国人十分痛心,海外华人的企业家们也开始了回购这些国宝的行动。

其中中国企业家泮庐集团董事长郑长来先生,几经周折,历时两年多,从英伦联邦贵金属公司一次性买断12万件泰兴号上的德化青花瓷运回国内!

当年电视上直播这些国宝运回国内的画面时,相信每一个中国人的内心,都是非常激动的!

我们的国宝,终于回家了!

而这一次,这样的遗憾,绝对不能发生。

“真要不行,就把那家伙的船队弄沉!”

陈文哲是真发狠了,因为他相信后面靠着的国家,他们现在有实力。

他们确实有实力,也很有底气。

就在陈文哲发狠的功夫,高启静已经开始行动。

第1333章 惊人收获

高启静在陈文哲没注意的间隙,就已经派出大批水下机器人,围绕着哈彻四艘舰船,开始耀武扬威。

也就是在哈彻他们气急败坏的情况之下,这边的潜水员开始下水。

随着大功率气泵开启,水下那艘沉船,很快就暴露出来。

通过模拟动画显示,这艘古船确认年代为清代道光时期,所在水域水深18—30米。

船体埋藏于5.5米深淤泥中,横向左倾约27°。

古船残存,或者说能看的道的部分长约38.5米、残宽约7.8米,稍微计算,就发现有31个小舱室。

沉船上部的尖艏、揽桩、主桅杆、左右舷、上甲板等结构完整。

很快,潜水人员通过选取前后其中4个舱室,进行了小范围清理。

这时均发现舱内,有码放整齐的德化窑瓷器等精美文物。

另外,在船体及周围还出土了紫砂器、南越产水烟罐、木质水桶残件、桅杆、大型硬木船材、铁锚、棕缆绳、滑轮、金属钻头、钻杆以及黑色矿物等大量文物。

由于他们人数众多,有人进入船舱,就有人清理古船及周围泥沙。

由于人数众多,做什么都很快。

在进行水下调查后,很快就清理出部分瓷器。

其中有一件60厘米高,完整的豆青釉青花大瓶。

而这样的大型瓷器,这里还不少。

特别是古船中部分出水瓷器底书“道光年制”款,为古船的断代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看到这么多东西,陈文哲知道,古船整体打捞迁移并不容易。

但是,海面上还有人盯着他们呢,容不得他们慢慢的打捞。

所以,在第一时间,他们就制定了快速打捞的方案。

其实最方便的打捞方法,就是利用大量潜航器,直接在水下装在瓷器,并快速运输进船舱。

可惜,这些水下潜航器,都是电动的,现在的电池续航能力太弱,根本不能支撑长时间的打捞。

如果想要长时间利用潜航器运载瓷器,那就需要另外想办法。

而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接上水下电缆。

可这样做,如果派出的水下无人驾驶潜航器数量太多,那它们携带的电缆,就有可能缠绕在一起。

没办法,还是这种方法速度最快,那么做起来,就要看技术、凭经验了。

幸亏陈文哲不差钱,而最近高启静他们的行动,也一直顺风顺水,所以他们每次出海,都有很好的收获。

这每次都有大收获,自然就舍得投资。

再加上之前陈文哲曾经让他们控制水下机器人,弄过南越那边的渔民。

所以,在他们的穿上,无人驾驶的潜航器、无人驾驶机器人、无人驾驶探测器,都大批量装备。

毕竟国产的这些机器,价格都不算太贵,自然是能装备多少就装备多少。

特别是无人驾驶的潜航器,配合上吸力泵和机械手臂,有时候打捞沉船,都不用人下水,真的是很好用。

好用的东西,自然要装备的更多。

就是因为这些原因,陈文哲他们这一次,才能利用大批潜航器,顺利搬运大批瓷器。

特别是一些器型比较大的瓷器,般运起来更加方便,因为这次瓷器内部,好像都装着一些小器型的瓷器。

如果是人工搬运,由于器型大,重量足,还会害怕打碎了。

而用潜航器运载,就不用担心这些了,一次就可以把大大小小的不少瓷器,直接带走。

既然有了行动方案,自然就要立即行动起来。

所以,接下来陈文哲看到的一些精品瓷器,首先被打捞上来。

就像先前看到的豆青釉清华大瓶,还有其他的一些特殊釉色的瓷器。

陈文哲有点惊叹,不是说海水的腐蚀力很强吗?

怎么每次打捞出水的瓷器,看着都还十分不错?

像是一件绿釉杯,上面有着款识,因为海洋生物的附着,有点看不清楚,不过这些瓷器,都完好无损。

此时看着就是釉面有点无光,其他都很好,就是都需要好好清理一下。

现在肯定不是处理这些瓷器的时机,所以打捞出水的瓷器,直接被让进脱盐池。

也许处理得当,能够让这些海捞瓷,始终保存如初,那样就好了。

要知道海捞瓷最大的弱点,就是海水的腐蚀,这对釉面、纹饰图案,造成的破坏实在是太大了。

处理好一批瓷器,很快,另外一批就再次出水。

一艘艘潜航器循环往复,不停的运回大批瓷器。

只是用了不到一个小时,就有600多件瓷器面世。

船上,指挥舱之中,陈文哲他们一边打捞,一边查看水下、水面上的视频。

视频显示,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一艘艘打捞船,正在疯狂机动。

可惜,他们的命也只有一条,并不敢撞击陈文哲他们的打捞船。

再说,他的船更多,设备也更加先进,甚至武力也更加强悍。

只要他们靠近,就是一个水炮。

来了几下,几艘打捞船就不敢靠近了。

没有理会那群疯狗,陈文哲的视线转移到显示器之上。

此时他们的打捞船,正在进行海上探测。

声呐扫描图中,清晰地反映出古船所在位置和体量信息。

沉浸百年后,古船早已被海底淤泥所“侵蚀”。

如何才能准确了解古船的状态?只有下水。

幸亏现在设备先进,很多工作,已经不需要人员亲自下水,机器下水也是一个样的,而且有时候做的比人工还要好。

当然,有些时候,还是需要潜水员来帮助。

比如现在,机器进入沉船,就有可能造成沉船破损,并且把机器埋葬在了沉船之中。

所以,查探沉船情况,一般都需要潜水员亲自下水。

就像这一次,当潜水员们在水下摸排古船时发现,尽管木质的船体结构已经有所损坏,但淤泥的包裹,却完整地保存了瓷器。

当然,沉船也保存在了刚刚沉没的样子。

沉船、瓷器,保存的好,这批瓷器的价值就更高。

当部分瓷器出水之后,陈文哲发现,沉船之内的瓷器保存的更好,因为它们之上绘制的形象各异的图案和釉面色彩都依然鲜亮。

第1334章 最具古风范的杯子

随着打捞正式启动,清理工作中不断有惊喜出现。

在最近预处理阶段时,古船北部同时发现了船舵和铁锚。

船舵的舵杆残长约5.6米、直径42厘米,裹着52道宽约7厘米的铁箍,起到加固作用;

舵柄由铁箍将3根木材紧箍而成,最长处约6.26米。

铁锚为四爪锚,长3.3米(不含铁环),这应该是目前国内发现较大的古代四爪铁锚。

此外,刚才清理出600多件瓷器,大多产自德化窑的出水陶瓷器。

包括“道光年制”款绿釉杯、粉彩二甲传胪图杯、豆青釉碗等。

其中高60厘米的豆青地堆白青花松下高士图双耳瓶中,藏了50件制作精良的青花团龙纹杯。

这一次出现的瓷器不少,但是陈文哲还是轻易就分辨出,这些瓷器的产地不同。

除了那些大器像是德化窑的瓷器,其他还有部分,可能产自宜兴窑和胡建地区其他窑口的其他陶瓷器。

而这些瓷器之中,最好的、最珍贵的应该是藏在大型器内部的一批瓷器。

比如那件青花团龙纹杯,它窄底宽口,杯身整体为青白色。

上一篇:废材修仙录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