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系统不正经 第843章

作者:疯神狂想

曾因为有这样优质的瓷土资源,才造就了世界闻名的瓷都景镇。

而现在没有了高岭土,那么景镇就不是瓷都了?

不会,因为瓷都的底蕴,决定了以后它永远是瓷都。

只不过,作为制瓷之中最重要的资源之一,高岭土资源的枯竭,已经成为一个不可避免的定局。

作为制造瓷胎的重要原料之一,高岭土与瓷器的质量,以及瓷器制造业的命运,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景镇的高岭土是一种质地极纯的优质高岭土矿,因为含铁量极低,是配制高级细瓷坯和釉的最好原料。

当年高岭土的使用,是我国乃至世界制瓷史上的一次重大革命。

高岭土胎色白净,瓷胎耐火度高。

从而使陶瓷成为硬质瓷的代表,陶瓷的耐酸碱度、硬度,远高于其他产地的陶瓷。

也是因为这些原因,才会有“陶瓷用不旧摔不坏”之说。

其实除了景镇外,也有不少地方存在高岭土资源,但均不如高岭当地。

按照目前的瓷土用量,再过20年,将会面临多地瓷土资源断档的局面。

不管如何看待,瓷土资源面临枯竭,已是不争的事实。

高岭土也跟煤炭一样,岩石矿物经长期风化的地质作用才形成了高岭土,至少也有几万年的历史。

而现在高岭土不多了,所以请珍惜每一件工艺美瓷!

当然,这些距离陈文哲还远,他之所以在研究高岭土的资源,主要是他想要寻找一些合适的古矿遗址。

景镇那边肯定有不少高岭土古矿遗址,比如坐落在市东北部,浮梁高岭村的高岭古矿遗址。

它是世界瓷土之源,瓷器之根。

以古矿场为核心的景镇高岭国家矿山公园,蕴藏着悠远的陶瓷文化历史,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座高岭古矿,从宋代开始采挖,明代中期至清代中期开采最盛,持续至20世纪60年代。

数百年大规模的高岭土开采,留下了大量的历史文化遗存和人文古迹。

保留至今的元明清古矿坑和数百万吨尾砂矿,以及古洗选池、运矿古道等古遗迹。

这全面反映了,当时采、选、运、销一条龙的完整体系。

当地人称之为“青山浮白雪”、“玉带绕青山”。

当然,这些也一点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在高岭古矿遗址,满山遍布着厚厚的尾砂。

尾砂矿是指矿工们淘洗瓷土剩余的砂子,其中含有晶莹明亮的白云母,在阳光下会闪闪发亮。

根据反复调查和推算,高岭山四个开采地段上,尾砂堆积面积约16万平方米,总量750多万吨。

堆积厚度最小5米,最大的近30米。

这蔚为壮观的尾砂堆积层,见证着当年开采高岭土的繁荣盛况。

明清之际,高岭土从山下的码头运往景镇,供瓷业生产使用,景镇瓷器也成为远销海外的世界商贸珍品。

持续不断的瓷器生产,对高岭土矿工四季昼夜不停。

1965年后,高岭山的瓷土矿,经数百年的开采后停产。

如今,高岭古矿不再有高岭土,尾砂堆上长满了植被,只剩下一些供人凭吊的采掘遗迹。

景镇作为瓷都,沧海桑田轰轰烈烈,在绵延千年的历史长河中。

它未曾改变过自己的模样,一直保持着自己的风格。

景镇昔日的高岭土古矿,如今已经安然重回青山绿水的怀抱。

但其悠久的瓷器文化技艺,使其稳夺“瓷都”宝座。

我们也要思考,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去无限地弘扬陶瓷文化,实现可持续发展!

可以说,过早的开发高岭土,让我们具有了先发优势。

但是,这也让我们很多优质的资源,在第一时间枯竭。

这也是世界其他地方的制瓷业,后发崛起的一个原因。

进入二十世纪,国外制瓷业高速发展。

甚至现在因为规模化,高科技化生产,国外一些制瓷企业,甚至认为已经超过华夏。

可是,在这一点上,国人从来没有承认过。

而在陈文哲看来,这里面有科技的力量,但是更多的是资本的力量,还有就是他们会吹,也就是会打广告。

加上最近几十年国内崇洋媚外的思想,才让他们在国内市场有了一席之地。

其他,真没有什么可说的。

话不多说,还是转回元青花和二元配方。

高岭山、麻仓山那边的资源,都近乎枯竭。

但是,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到,不管是哪一种矿石,在开采当中,都有一些尾砂矿。

陈文哲就是在打这部分尾砂矿的注意,当然,这么做,肯定得不到多少高岭土,但是,总会是能弄到一些的。

而这也不需要陈文哲过去处理,他只要出钱,当地就有的是企业,帮他弄到他想要的一切。

只不过,数量肯定不多,成本还会很高。

但是,如果想要复烧出真正的元青花,还真有必要去研究一下那些尾砂矿。

当然,这么弄出来的高岭土,肯定不够用。

这也不用担心,除了高岭山、麻仓山,景镇附近肯定还有其他高岭土资源!

所以,陈文哲只是想要研究一下高岭土的古矿。

他最终还是需要想办法按照元青花的制作工艺,处理这些高岭土。

如果能够通过高岭土,转化出特殊的麻仓土,这样才能真正复烧元青花。

“看来这一次,要走精品路线了。”

由于准备的时间长,此时陈文哲手中已经有一些古矿高岭土。

但是,这种高岭土,肯定不是麻仓土。

只不过,它们内部含有的各种元素,相差不大。

此时陈文哲就只能依靠纯正的元青花制作工艺,首先处理一下这些瓷土。

第1221章 已可以乱真

陈文哲倒是想要看看,根据古法工艺处理出来的瓷土,会不会具有麻仓土的特性,能不能烧制出元青花的那种特色。

“要做元青花,肯定要挑选比较出名的,就先做鬼谷子下山大罐吧,这个最出名,被人仿制的也最多,可以说仿制工艺已经十分纯熟。”

第一次真正制作元青花,陈文哲自然想要做一件比较简单的。

元青花大罐,肯定不容易做。

但是鬼谷子下山大罐不同,它被人仿制的次数太多,可以说已经被人研究的明明白白。

只要麻仓土合格,陈文哲有自信,能做出合格的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大罐。

要做这只大罐,其实真的不难,因为现在有很多解密资料,甚至有着制假一条龙服务。

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大罐的仿制过程,已经透明。

这件元青花图罐,主体纹饰为“鬼谷子下山图”。

描述了孙膑的师傅鬼谷子,在齐国使节苏代的再三请求下,答应下山搭救被燕国陷阵的齐国名将孙膑和独孤陈的故事。

该器物于2005年7月12日,在伦敦佳士得举行的“中国陶瓷、工艺精品及外销工艺品”拍卖会上。

以1400万英镑拍出,加佣金后为1568.8万英镑,折合人民币约2.3亿,创下了当时华夏艺术品,在世界上的最高拍卖纪录。

此罐大火后,一大批仿品也出来了。

当然,其中绝大部分都是低劣的仿品,但是,其中也有一些高档的仿古瓷。

随着时间的推移,甚至还出现了一些完整意义上的仿古瓷。

什么叫完整意义上的仿古瓷?即指以假充真的仿古瓷。

它是由两个步骤构成的,首先是仿制,然后是做旧,二者缺一不可。

仿制主要包括纹饰的仿制、器形的仿制、釉色的仿制、胎土的仿制和重量的仿制;

做旧则是指,采取各种技术手段,以制造器物的“岁月痕迹”。

上世纪90年代以后,民间兴起了元青花收藏热,许多人都说自己手上有元青花。

但是,只要好好想想就知道不对,之前的700年一直没有,怎么700年后,就突然冒出这么多?

这很令人怀疑,尤其近些年来,元青花作伪相当严重,假的太多。

近年来民间陆续发现了大批“元青花”,其中经鉴定为“真品”的也不少,但这并不能成为元青花大量存在的有力佐证。

目前景镇造假作假盛行,个别专家做出来的元青花,虽然器型达到了标准,但与真元青花“神似”就有天壤之别。

元青花的仿制仅有20年的历史,在所有的仿制瓷器中是个新军。

没有证据表明,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有人仿制过元青花。

尽管国人历史上的作伪匪夷所思,但确实没有人染指过元青花。

原因很简单,漂亮国人波普博士,从上世纪50年代才开始研究元青花。

当他的“至正型”元青花研究成果公诸于世,也仅限于学术上的成就,与商业保持着相当的距离。

元青花真正得到全世界的商业关注,不过20年的光景。

也就是因为那一件元青花鬼谷子大罐,拍卖出了天价,才让世人真正认识到了它的价值。

只要是之前的艺术品,市场上就肯定有仿品,元青花也不能例外。

趋利是作伪者的唯一目的,在元青花没有高价值的年代,作伪没有意义。

加之很长一段时间,元青花并不得宠,研究水平亦低,从社会学角度看,没有仿制的基础和必要。

上一篇:废材修仙录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