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系统不正经 第841章

作者:疯神狂想

不说其他,只是一个打包,就需要小心翼翼。

特别是其中的一些精品,运输过程更要小心。

虽然陈文哲会做,就算坏了也可以重新做一件,但是越是好的瓷器,做起来就越是麻烦,陈文哲可不想陷于重复劳动之中。

“好的带回去,一般的就地处理了!”

陈文哲把一些让他十分满意的作品挑出来,而剩下的一些也需要小心处理,因为都算是做的不错。

这些瓷器,要是落入了一些心怀不轨的人手中,肯定要引起很大风波。

比如武二、武三等人,他们要是得到了,很容易就做旧了拿出去骗人。

“最近是怎么回事?鸡缸杯悄无声息,市场上一点变化都没有,怎么其他瓷器也没有什么变化?”

最近陈文哲可是很关注国际新闻,特别是文化圈的事情。

之前搜索关于那件定瓷美人枕信息的时候,他还想着有人打假一下他的作品呢!

他是真想看看,流出去的那些作品,到底是什么样的成色。

他很想知道,那些瓷器,在做旧了之后,会不会被人鉴定出来。

可惜,一直到现在,市场上都没有任何反馈。

现在武三等人都来了好几趟,拿走了不少瓷器,这几批瓷器,肯定有流入市场的,怎么就没有泛起任何一朵小浪花呢?

此时,跟武三他们签订的合同,都快要履行完了啊!

怎么外界市场上,还一点动静都没有?

“武三他们的做旧手段,真的这么厉害?”

对于自己仿古的手艺,陈文哲十分自信,但是对于武三等人做旧的手艺,他就没法把握了!

只不过到了此时,陈文哲也有点佩服这群人,他们也许是真厉害。

此时想想,这倒也正常。

如果没有这点自信,他们能拿出一件汝窑精品笔洗,过来换他一批现代高仿瓷?

“今天是最后一批瓷器,之后那件汝窑三足洗,就真正属于我了!”

陈文哲抬头看了一眼,工作室博古架上的那件汝窑瓷,笑了起来。

不管武三等人赚了多少,反正他是不亏。

他仿制的东西再好,也是现代工艺品。

而这件汝窑青釉三足洗,却真真实实、的的确确是一件北宋汝窑器。

北宋五大名窑,不管哪一个窑口的作品,现在谁敢说手中一定有一件真品?

今天他再处理一批自己看不上的瓷器,剩下的那些就要全部打包带回国内。

上班之后,眼看工人们都忙活起来,武三那边还没有动静,陈文哲习惯性的走进了工作室。

等武三他们过来,直接来工作室中找他好了,他反正是不会浪费时间。

反正他最近也不会离开,再说工厂里的柴窑闲着也是闲着,要不然继续按照计划制作国宝瓷器?

想了想,陈文哲也没有制作一些比较复杂的,他这一次再次挑战一下元青花好了。

制作元青花,还不用麻仓土,而是用的现代替代品,或者说他想要研究一下麻仓土。

首先要知道,麻仓土也是出自景镇那边,虽然现在没有了,但是相似的高岭土还是有的。

当然,相似不是一样,如果直接使用,肯定是不可能烧制出一些元青花的特征来的。

比如陈文哲见过一件现代仿的梅瓶,它的造型和画面信息,是符合元人审美的。

而且它的底部也没有施釉,这也符合元代青花的特点。

外部特征都对,但是真要看胎就不行了。

元代的青花瓷使用的是麻仓土,因为麻仓土里面的矿物质,成分含量比较密集。

比如土质比较疏松,所以麻仓土烧出来的瓷器底部,会出现的细密感没有高岭土细密感深。

在烧制过程中,由于底部工艺没有使用护胎釉的这种特征,在高温状态下,麻仓土里面的矿物质由内向外挥散。

所以渗出来的火石红颜色,也是从内到外挥发的。

但是这一件青花瓷,它底部的火石红,并没有出现由内向外渗透的现象,露胎部分是白色的,并没有微微发红的状态。

另外,元青花的釉是青白釉、白釉。

釉质部分是矿物质的原因,所以在烧制过程中,里面会释放氧气。

虽然那件青花瓷也有这种感觉,但是它没有年代感。

当然,这种仿品的破绽还有很多,比如气泡也非常密集、均匀,颜色也很均匀,一看就是用现代烧造技术烧造的。

所以,毋庸置疑,那是一件现30年以来仿制的现代仿品。

从这几点,其实就能看出来,仿制元青花最重要的是胎。

胎做不好,外部工艺做的再好,被人也能一眼就辨认出来。

这一点,对于没有了麻仓土的现代人来说,几乎无解。

因为在明代万历早期,麻仓山的黏土就枯竭了,已经采尽了。

之后在景镇麻仓山附近的高岭山,又找到可以代替类似麻仓山黏土的高岭土用于制瓷,所以之后取而代之,就叫高岭土了。

用高岭土烧造的瓷器,都是没有元青花所呈现出来的自然现象的。

仿的元青花肯定是用的高岭土,烧造后胎骨是白色的,不像麻仓土泛青色。

而且抚摸底部圈足,也没有麻仓土的滑腻感,比较涩受,敲击底部声音也显得响亮。

所以没有麻仓土,大师也难以仿制元青花。

但是对于陈文哲来说,却是可以稍微试验一下的。

其实麻仓土也是高岭土,但是高岭土,你却不能说就一定就是麻仓土。

意思就是,麻仓土也是高岭土的一种。

但是跟高岭土相比,其内含有的各种元素含量不同。

这就造成了不是所有高岭土,都是麻仓土。

但是,归根结底,麻仓土还是高岭土,还是一种产自景镇附近的高岭土。

第1218章 跨越式的突破

这种被命名为麻仓土的高岭土,其实就是一种黏土。

它的特性也并不好,单纯用它来烧制瓷器,品质也一点都不好。

这种使用麻仓土制作的瓷器,底胎有一个现象我们称为“刮胎白”,看起来很粗糙。

当然,实际上手感很光滑,这样是给收藏到元青花的人,带来一种发自内心的惊喜。

但是,这是因为元青花现在的价格很贵,如果单纯用审美的眼光来看,这不就是一个很大的缺陷吗?

看着很粗糙,这可跟美没有任何关系。

所以,此时反差萌就出现了,摸一下,居然不粗糙,甚至还十分光滑,这可是惊喜十足。

但是,这也不意味着,这种粗糙感不是缺陷。

可是没办法,古代的工艺水平就那样,那时的元青花,已经是他们的最高手艺体现。

元青花的缺陷,其实很多,像是出现的火石红,白而不细,有很多气孔,有黑痣,且烧造出来的瓷器,很多会有鼓包现象。

这些都是使用麻仓土,形成的自然的现象。

没有麻仓土,高仿瓷器是根本做不出来,这些独特缺陷的。

仿古,就是连通当时的缺陷特征,都要仿制出来。

如果想要百分百高仿,那最好是研究透彻当时的工艺,再使用当时使用的原材料,来百分百精仿。

幸好,现代人能够分析元青花中麻仓土的成分配比,而陈文哲也清楚的知道元青花的制作工艺。

他甚至知道古人是怎么处理麻仓土的,也许就是在处理麻仓土的过程当中,才最终形成了我们现代人认识之中的麻仓土。

因为陈文哲怀疑,我们现代人认知之中的所谓麻仓土,不全是天然形成的。

因为很多研究都表明,麻仓土本质上也是高岭土,其成份和现在的高岭土没什么太大差别。

单从化验看,两者不能看出什么明显差异,这就很奇怪了。

如果在进一步做实验,却发现,两者虽然成分没有明显差异,但是做出的胎就是不一样,能说两者是一回事吗?

当然不会是一回事,很明显,麻仓土应该是一种处理过的特殊高岭土。

或者干脆说,麻仓山那边发现的高岭土,跟其他高岭土稍微有点差异。

再不就是,同样都是高岭土,而因为麻仓山的高岭土经过了特殊处理,就成了现在我们看到的麻仓土,就是用这种麻仓土,才能烧制出,具有特殊泥胎的元青花。

不管是哪一种原因,都造成了麻仓土的特殊。

但是,这里面是有所区别的。

如果麻仓土是真正纯天然矿料,绝产了,绝迹了,那就真的没有什么办法恢复元青花的完整工艺。

麻仓土肯定是纯天然矿料,但是它之所以特别,应该是因为后期的处理手段。

所以,天然麻仓土就可以烧制出元青花的这种可能性不大。

更大的可能是,麻仓土并不特殊,特殊的是其处理工艺。

而这是最近陈文哲研究的成果,当然,之所以有这种推断,还是因为在隋侯之珠内部发现了一些有意思的信息。

现在陈文哲认为,麻仓土肯定是天然矿料。

但是处理之后,应该算是另外一种东西了。

最起码变得跟普通高岭土不同,所以最后烧制出的瓷器效果也不同。

比如重新加入了别的元素,或者是去掉了一些不用的杂质。

反正麻仓土肯定出现了变化,因为陈文哲确定,元青花的出现,不是依靠纯天然的麻仓土。

上一篇:废材修仙录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