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系统不正经 第791章

作者:疯神狂想

早在2002年,张大师就不仅攻克了曜变天目釉原有烧制技术中流釉不均、沾底严重、光亮度较差等缺陷,大大提高了烧制成功率。

后来他还在这个基础之上,将研究触角,延伸到曜变釉瓷系列产品的研发上。

他拓宽研发领域,着力探究曜变釉瓷的耀斑、晶形、釉纹生成原理,创新研制出金星、铁锈花、釉里纹等曜变新釉。

这些,就是之前陈文哲看到的精美瓷器。

它已经不能用单纯的黑釉瓷来表示,这才是真正的创新。

这也是陈文哲感觉,张大师已经把曜变天目盏玩出花的原因。

本来他还想着已经把曜变研究通透了,可以在这个基础之上创新。

没想到,前人已经走在前头,把他想到的道路,全都走通了,让他再也无路可走。

“没办法,就只能学习了。”

陈文哲有点沮丧,他好不容易发现一片新领域,没想到,早有人把这里开发了个通透。

看着一件件精美的瓷器,特别是这些瓷器的釉色都是独特的,这让陈文哲有点羡慕。

一件精品,离不开一枚匠心。

这里每一件瓷器,在成型、修坯、施釉、干燥、烧制等主要环节,都是严格把关,不敢丝毫懈怠。

曜变天目釉的烧制,需要物理、化学等方面知识的支撑。

这些瓷器能够烧制成功,全都经过若干实验。

首先制定出科学配制的原料,摸索出曜变天目釉多种同类异晶体系列化、差异化的创新特点。

等掌握了晶形变化、表面张力、瓷釉膨胀的变化规律,再因品施釉,这样才能更加得心应手。

近年来,张大师先后攻关研发出红色曜变天目釉、葵花黄釉、金丝釉、金星釉、珍珠蓝釉、虎睛釉、荔枝釉等系列曜变釉瓷;

在这个过程当中,还创新研发了,在一个瓷坯上,应用两种以上的釉料,创造了系列釉里纹艺术瓷。

他又将山唐特有的骨质瓷与曜变天目釉结合,着手研发新型骨质瓷曜变釉瓷。

其作品融汇古今、气韵天成,高雅华贵、风格独特。

曜变釉拥有无限可能,此时还有很多内容,还有待后来人继续开发。

所以,不止是陈文哲很多想法,需要去研究、实现。

人家那些六七十岁的大师们,有更多想法,而且他们全都在努力创新。

就是这些大师,正在给我们不断呈现出,更多的曜变作品。

所以,等学习完现有的技术,陈文哲也不想着薅这些大师的羊毛了。

人家已经趟出来的道路,他要是学到了顶级技艺,再去堵这些大师的创新道路,那就太不当人子了!

“我就换一个方向,总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

这一次陈文哲触类旁通,一个建盏,就可以玩出这么多花样,那其他瓷器呢?

比如烧制建盏之前的蛋壳瓷,是不是也可以做点文章?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只要换个品种的瓷器,是不是就可以再次创新?

流霞盏算是薄胎瓷,建窑的建盏是不是也可以做成薄胎瓷?

谁规定兔毫盏一定是黑釉瓷的?在其他釉色之中,会不会也能出现五颜六色的娇艳釉色?

流霞盏就是一个榜样,所以也怪不得陈文哲胡思乱想!

各色薄胎,是不是还能有着放射性兔毫、油滴?

或者干脆就出现如同稻叶、眼球、星辰一样的耀斑?

这些都可以试验,但是最容易做的,应该是斗彩蛋壳杯吧?

这个他早就想做,而且还是使用最顶级的工艺,因为斗彩使用的釉彩肯定比较多。

所以,在烧制建盏、流霞盏、蛋壳陶、薄胎瓷的空间,他也在烧制斗彩。

最近对于釉色的了解越发深入,他感觉烧制斗彩,对他来说变得简单了很多。

“先做一件斗彩蛋壳杯,只不过需要奇特一些,要不然就做天字款的瓷器?”

只是一瞬间,陈文哲就想到了斗彩天字蛋壳杯,这只不过是制作出斗彩蛋壳杯之后,留下一个天字款。

在这个过程当中,其实也可以借鉴一些其他瓷器,比如成化甜白釉薄胎暗刻龙凤纹杯。

甜白釉就不说了,这种釉色也不是那么容易呈色的,要烧制卵白釉,肯定要仔细学习,毕竟也是一个大的珍惜品类。

此时在制作蛋壳瓷,而且是斗彩,借鉴的肯定是暗刻工艺。

龙凤纹用斗彩来彩绘,效果肯定会更好。

只不过烧制之时,肯定要多次入窑烧制,因为不同的彩釉,很多是不能一次烧制成功的。

不说其他,只是一个青花和铜红釉,一般就不能放在一起烧制。

如果不怕麻烦,一次烧制成型,这就是青花釉里红。

一边胡思乱想,一边设计定稿。

他的胡思乱想,很快就可以化作一件件瓷器的设计图,只要有时间,他就可以把它实现出来。

就这样,陈文哲每天忙忙碌碌。

这一天,建盏烧制完成,蛋壳杯也烧制了一大批。

一时之间,陈文哲发现他建设的那么多小型柴窑,居然开始空窑了。

“没事的话,就烧制最后一件中华红瓷器?”

第1146章 登峰造极

陈文哲打算玩一把大的,也是给红釉瓷器做一个结尾。

此时他制作出的红釉瓷器,每一件都应该是精品。

可是,当来到工作室之后,陈文哲发现,这里居然有一些大罐的器胚。

再看工作台上,各种彩料齐全,这是他烧制斗彩的时候留下的釉料。

“浪费了可惜,要不然先烧制一件天字罐?大不了就烧制一件青花釉里红天字罐,也看看自己现在的手艺!”

好几次,他都想着高仿一些精品天字罐,但是一直没有做。

之前肯定是没有太大的自信,但是现在不同了!

这一次遇到了机会,那就做,正好热热手,最后开始烧制一件最精美的中华红。

仿“天”字款瓷器,天字罐还是最经典的,因为这种工艺,主要见于成化斗彩罐上。

所以现在在做完斗彩蛋壳杯之后,顺手仿制一些斗彩大罐,并顺手写上天字款,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这种罐,可分为长圆腹与矮圆腹两种。

外底施白釉,中心以青花料写一楷书“天”字,款识外无边栏。

其纹饰有地行龙、香草龙、海水龙、海马、海象、缠枝等。

其盖分为两种,一种平顶无钮,一种盖面隆起呈伞状,盖顶有宝珠钮。

这些器型,陈文哲做的不要太多,所以仿天字罐,最重要的还是仿天字款。

“天”字笔画均衡,起笔、住笔自然有力,字迹显得一气呵成,毫无停滞。

有专业人士总结为:“天字无栏确为官,字沉云濛浅褐边。康熙仿造虽技巧,一长一短里俱干。”

成化斗彩天字罐的名气很大,明代万历,清代康熙、雍正时均有仿制品。

康熙雍正时景镇官窑仿制品除斗彩器外,还有青花制品,但目前未见有成化青花天字罐。

这类仿品除款识字体,不及成化斗彩天字罐上的挺拔有力,其器型也有差异,腹部很大或者过于扁平,显得笨拙。

以年代顺序来看,明代或者清代的瓷器上面出现了“天”字,都属于正常的。

若明代以前的瓷器上面,出现了“天”字,那么定是假的无疑。

所以,陈文哲是从明代成化开始向后期仿,清三代的精品天字罐,他也肯定是要仿的。

等全部材料做完,他想要仿制的一些乱七八糟的瓷器,也已经全部做完。

而此时,陈文哲的心思,再次再次转移到红釉瓷器之上。

宝石红釉不容易调制,可普通的铜红釉调制起来却不难,就连张股他们都会调,所以就调制的有点多。

再说,他既然要做一个系列的红釉,就要做全。

之前做完了宣德红,青花釉里红什么的他也做过很多。

他仔细计算了一下,好像就是近代的一些红釉瓷器没做。

所以,接下来就是清三代的红釉瓷器,特别是康熙时期的红釉瓷器,肯定要仿几件。

之前只是做到了宣德红,就是因为宣德红、引出了其他器型,就做了蛋壳陶杯什么的,现在回归正途。

因为宣德后,红釉一度衰落,直到清康熙时才恢复,所以陈文哲现在做的是康熙和康熙以后的红釉瓷器。

清三代是一个跨不过去的坎,不管仿制什么样的瓷器,这三个朝代是必须要仿的,谁让他们那个时期的作品最好呢!

只是一个康熙时期的高温铜红釉瓷器,就有郎窑红釉、豇豆红釉、霁红釉三种。

这些瓷器,陈文哲都做过,现在就省事了,因为成品已经摆放在厂里的展览馆中了。

此时他只是稍微做了几件祭红,也就是霁红釉也就补全了这部分时期的红釉瓷器。

而这一次陈文哲主要做的是文房用品,这个他之前很少系统的做,最多也就是做个笔筒和笔洗。

这一次遇到机会,他打算成套的做一批。

清代康熙的霁红釉,是仿明代宣德红釉的品种,但红釉色泽多泛黑红,个别的较为浅淡鲜亮,色调都很均匀。

此时的霁红器胎体坚硬细密,有的釉面有细小橘皮皱纹,有的因釉层较厚而呈垂流状,足边往往因垂流积釉而呈黑褐色。

常见器形有僧帽壶、梅瓶、钵、盘、碗、高足碗等。

或署官窑款,或无款。

上一篇:废材修仙录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