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系统不正经 第771章

作者:疯神狂想

他能知道的,国内陶瓷界的老前辈们会不知道?

所以,虽然自嘉靖之时鲜红土绝,但是,我们后人已经人工合成了更加好用的鲜红土。

说穿了,也不过是一些天然铜矿,粉碎研磨好之后,配置出合适的比例,这样用来烧制宝石红釉,更加方便,也更容易成功。

这就是现代科技的厉害,此时的陈文哲不止是有鲜红土,而且研磨的还特别精细。

这样制作成宝石红瓷器之后,入窑烧制发色会更好,更艳不说,釉层还会十分均匀,不会出现瑕疵。

就是有着这种种优势,陈文哲才会试烧几次,就能完美烧制出自己想要的宝石红瓷器。

可就算是这样,零零碎碎的时间利用起来,一直做了一个星期,他才做完了一件宝石红釉僧帽壶。

当然,期间他不可能全部在做宝石红僧帽壶,也不是只做中华红瓷器或者是历代以来的红釉瓷器。

在这个过程当中,汝窑器、珐琅彩、唐三彩,还有其他单色釉瓷器,他也做了不少。

制作各种工艺复杂的瓷器,就必须要见缝插针,合理利用时间。

这一件需要晒胚,那就做另外一件。

同一个品种的已经入窑一次,或者正在入窑烧制第二次。

那么他就换一个品种,继续工作,反正就是不能闲着。

就这样,陈文哲轮换着不停的制作一批批经典瓷器。

而这一天,他感觉宣德宝石红釉研究的差不多了,正准备收尾。

看了看特别调制的釉料,里面可用了不少宝石材料,各种宝石都使用了一些。

现在剩余的不多,但是还有一些,这东西可不能浪费,毕竟调配起来太麻烦。

再说,成本也是很贵的,浪费了可惜。

所以,他就顺手又做了一件玉壶春瓶。

这一次胎土都不多了,所以他做的瓶子器身特别薄。

他记得明成化时期,好像还流传下来一件暗刻花宝石红玉壶春瓶。

这只瓶子胎质细腻,修足犀利,规整,甜白釉天字刻款,笔道规正。

是由明代成化宫廷造办督监制作,属于皇家器物,用瓷等级极高,属明代成化一级专供官窑真品。

还有,它是天字款,这种款的明代成化瓷器,可以说是名牌中的名牌,很受现代收藏家们喜欢,陈文哲自然也不能例外。

可惜,他从来没有见过这种名牌瓷器。

这件宝石红釉玉壶春瓶,是真的飘了。

不说釉色,只是胎体就薄如纸,看到它的人,真的让人感觉就好像是虚幻。

看清楚了,摸到手中,也会认为这是上天赋予我们的珍宝。

第1116章 千古绝唱

这件薄的如同透明一样的玉壶春瓶,它器形优美,古扑简极,工艺精湛,匠心独具,构思精巧,繁复,独具一格。

最重要的是釉面润泽,匀净,肥闺油性,玉质化,抚之如玉。

加上画工精美,暗刻雲龙纹,霸气威武,飘逸灵动,栩栩如生劲道。

这样的瓷器,肯定要仿一件留在家里欣赏。

而像这样的瓷器,明代肯定不止是这么一件。

做完这件薄胎玉壶春瓶之后,陈文哲立即有想起来,成化时期的天字款薄胎暗刻龙凤纹玉壶春瓶。

这一件虽然不是宝石红釉瓷器,但是,只是看它的名字就知道工艺不简单。

看到它,就知道成化之珍美,这可真不是吹的。

既然想到了,就顺手做一件。

这件瓷器不用鲜红土,只是使用普通有着瓷土,做起来也不难,毕竟陈文哲也有着顶级的利胚工艺。

只要器胚够薄,加上他的顶级雕刻技术,那暗刻龙凤纹做起来也不难。

主要是那天字款,这可不简单。

“好像成化的天字款瓷器不少啊!”

这一段时间,不停的制瓷,陈文哲已经有点疯魔。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主要是他做一件瓷器,就能通过这件瓷器,想到很多特别珍贵,特别漂亮,让他特别想要的瓷器。

这样的瓷器,肯定是珍惜少见,没办法在市场上买到,就只能自己做一件。

好不容易想到了,现在不做,难道还要拿个小本本记下来,等着以后做?

这一次陈文哲做的是一件器型简单的杯子,不过它比较神奇。

它就是天字薄胎杯,打上灯光还有龙纹,有专家认为,如果是真品,至少值3亿。

很多人都知道,一捧泥土就可以变成美轮美奂的器物,这种化腐朽为神奇的技术,让无数人着迷。

陈文哲从很早的时期,就喜欢上了制瓷,只不过之前没有条件。

也正是因为这种特殊的喜好,他经常关注一些有关瓷器的节目。

陈文哲希望能够在节目中,看到一些珍贵的瓷器。

所以在电视、视频节目之中,斗彩鸡缸杯他看到了。

就算这种杯子存世量太少,就算是赝品都不多见,但是在电视节目之中,肯定还能见到,这没什么稀奇的。

但是,在这一档鉴宝节目中,鉴宝人带来了一个乳白色的小杯子,让当时看到的陈文哲真的是大吃一惊。

据说这个小杯子是天字薄胎杯,如果给杯子打上灯光,还能看到龙纹。

当时在电视上看到的时候,也就是一只普通的白色小杯子。

可是,当鉴宝人用手电照到杯子上以后,就能看到杯壁上有若隐若现的龙纹。

把手电对着杯底,就能看到一个天字。

如果没有光线,龙纹和杯底的天字就会隐去。

露过这一手之后,鉴宝人才得意洋洋的收了手电,等着听主持人和观众们发出的惊叹声。

其实刚看到这些的时候,陈文哲真是吃了一惊。

陈文哲和主持人的想法几乎是相同的,都觉得像这种暗刻龙纹的小杯子,应该很少见,所以这种杯子的价格应该非常高。

为了能有一个清晰的标准,主持人又专门询问了专家,让专家给杯子定一个价。

这个时候,专家也开口了。

他说,如果这种暗刻龙纹的天字薄胎杯是真品,那这个杯子的价值,应该比斗彩鸡缸杯还要高。

因为这种杯子的存世量,要比鸡缸杯还要少。

众所周知,在2014年的时候,香江曾拍了一件明成化年间的斗彩鸡缸杯,这个鸡缸杯的成交价在2.8亿元港币。

所以,如果这个杯子是真的,那至少值3个亿。

节目之中,仔细检查过这个天字薄胎杯之后,专家先给大家普及了一些知识。

专家表示,薄胎杯,即杯子的瓷胎很薄,几乎没有胎骨的薄度。

明代著名的卵幕杯,就几乎不见胎骨。

卵幕杯,即薄胎瓷杯,这样的瓷杯瓷胎非常薄,有薄如蝉翼的说法,而且几乎不见胎骨。

而这种卵幕杯以明代万历年间,浮梁景镇人吴昊十九所制的杯子最为知名。

跟他相比,只能说明代永乐和成化时期的薄胎杯,工艺成就颇高。

当然,清代也有制作薄胎杯,以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的器物最为经典,工艺最为突出。

就这种薄胎蛋壳杯,电视上的专家说的很清楚,他也只见过三件,而且这三件薄胎蛋壳杯,都收藏在弯弯故宫博物院。

其中一件下面是没有落款的,另外两件下面是青花六字款“大明成化年制”。

据这位专家了解,除了这三只薄胎蛋壳杯之外,只有在金陵明皇陵那边出土过一些瓷片。

其实,这些事情陈文哲也很了解,为什么?

就是因为蛋壳杯这三个字,蛋壳陶杯可是出现在历史课本上的,而且是在齐鲁出土的。

作为齐鲁人,陈文哲不可能不知道什么是蛋壳陶,也不可能不知道蛋壳陶的工艺水平。

千古绝唱蛋壳陶啊,它是不足0.2毫米的精致。

是真正的黑如漆,明如镜,声如罄,硬如瓷……

大家对薄有着怎样的理解?是薄如钱唇?薄如蝉翼?

在这里,就可以让你见识一下,一件高足杯,它的器壁能薄到什么程度?它甚至不足0.2毫米。

距今四千多年前,黄河中下游,龙山文化时期,最质朴的材质,邂逅了最巅峰的工艺技术。

这就是出土的数量极少的薄壁黑色陶杯,所以号称留下了千古绝唱。

这样一只杯子,被人仿制是正常的,但是能仿制的好的,却并不多。

毕竟零点二毫米的器壁,这是有多薄?

0.02mm=2丝,零点二就是二十丝。

这个丝,是机械加工上常用的一个长度单位。

陈文哲不是工科生,也不是太懂这个,但是,能用机械加工精度的单位来描述,应该很能说明它到底有多薄。

就这样的一件陶器,明代古人想要仿制蛋壳陶杯,就没什么奇怪的。

不说明代,现代人都想要仿制出来。

但是,仿制的水平高低,却有待商榷!

第1117章 曲中之《大韶》

好的东西,所有人都想要,真品得不到,仿制一件实在是太正常了。

上一篇:废材修仙录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