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系统不正经 第770章

作者:疯神狂想

第1114章 美到极致,无以复加

永宣时期的瓷器,经典之作太多,特别是宣德时期,红釉制品不仅在数量上有明显的增加,而且较之永乐鲜红釉器更胜一筹。

这个时期出现了宝石红、祭红、积红、霁红、鸡血红、牛血红等名目繁多的新品种。

由于烧制技术高超,所有瓷器,陈文哲只要做个几件就好。

而在这个过程当中,主要就是调色、控温烧成。

这一切,都是为了铜红釉呈色服务的。

当然,其他的一些历史特征,也需要有。

比如宣德红釉呈色浓艳,又往往在器物转折变化的棱角处,隐现胎骨而呈现白色筋脉,增添了观者视觉的变化,耐人寻味。

这时的红釉器造型更加丰富,这也是陈文哲选择从宣德开始仿制的原因。

宣德时期,除碗、盘、高足杯外,洗、炉、梅瓶、僧帽壶、卤壶、梨式壶等亦多见。

辅助装饰,除暗花外尚有描金彩者。

比如宣德碗,在口沿部位形成的一线白釉俗称“灯草口”。

红釉的积釉处,显现青灰色,最厚处气泡密集,这是宣德红釉典型的时代特征。

其色调深沉,不流釉,不脱釉,被称为“宣红”。

这些器型、工艺,对于陈文哲来说都不难。

只不过,有些经典瓷器,器型制作起来很麻烦,就像是僧帽壶。

原来陈文哲就做过大批僧帽壶,就连宝石红僧帽壶他都做过。

只不过,那个时候他是随心所欲,并没有仿古。

而现在就不同了,仿制宣德宝石红釉僧帽壶,还是有点麻烦的。

最难的就是僧帽壶制作起来速度很慢,其他做起来速度还是很快的。

既然做了宝石红釉瓷器,那就必然要做一只合格的宝石红僧帽壶。

主要是这种宝石红僧帽壶实在是太漂亮了,这样的作品,就算不冒充宣德时期的作品,也价值不菲。

当然,陈文哲绝对不是为了钱而仿制,最起码现在绝对不是。

毕竟他知道的一件明宣德宝石红壶,就曾经被雍正皇帝潜邸珍藏过的,早前估价也不过5600万。

以现在陈文哲是身价,五六千万根本就不算什么,他要做的好,没准他的作品就价值上亿了呢!

因为现在那只僧帽壶,只要出现在市场上,价值肯定破亿。

虽然有这个自信,能仿的完美无瑕,但是真正做起来,还是需要小心的仿制宣德时期的器型、釉色。

因为明宣德时期的珍藏宝贝僧帽壶,大气又漂亮。

不说宝石红,就算是很多前后时期的青花大盘,甚至有时候比元青花还有魅力。

站在青花瓷器的角度来聊,明宣德时期的青花瓷器,也个个如珍宝一样,而且其釉色属于最好看的时期。

虽然这一个时期的瓷器,不如清乾隆与雍正时期的秀美,但其背后,还是拥有太多人收藏。

同一时期的这件宝石红僧帽壶,如今被弯弯故宫博物馆珍藏了起来,一般人真的没有机会见到。

那是一件全身红釉的宝石红壶,光看釉水就足够的喜庆与大气,这也是大家喜欢它的地方。

既然是宝石红壶,那么它的价值性,就肯定是如宝石一样的存在,甚至其研究价值超过元青花。

整个壶的高度足有20厘米,而且壶口的造型也是比较有意思,是沿呈三阶渐高边,看着是一层比一层高。

因为其外形似僧伽帽,所以得名是明宣德宝石红釉僧帽壶。

这把壶是真漂亮,陈文哲只是看过它的几张图片,就一直让他念念不忘。

还有,这一次看过的图片,不是通过外界途径看到的,而是在隋侯之珠内部信息库中看到的。

这就很不同寻常了,陈文哲还真不清楚,隋侯之珠为什么会记录一件,藏在弯弯博物馆中的宝石红釉僧帽壶。

当时陈文哲只是看了一眼,就被惊艳到了。

这一件宝石红釉僧帽壶,不说造型,就只是那一身真的如同红宝石一样的釉色,就让人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瓷器真的能烧制成宝石?如果说不可以,那么那件僧帽壶的那种宝石光泽,那种如同鸽血红一样的艳色,是怎么回事?

还有那通体的气派,怎么看都像是一件用红宝石雕琢出来的作品。

仔细看这一把宝石红壶,颜色是一个特别的地方,而壶把的两端刻如意形饰,说明当时的工匠,还是很在意一些小细节的制作。

尖流与扁把的造型,给人一种大气端庄的感觉,比一般的青花瓷器更显庄重感。

加上明宣德时期的那一种粗手法的制作工艺术,尤其是附宝珠钮的上盖,配合着通体红釉的颜色,十足的漂亮与大气。

美到极致,无以复加,没有之一!

这件曾经被雍正潜邸珍藏的宝贝,自然是被大家所喜欢。

虽然它背后的历史内容,陈文哲可以忽略掉,但看到这一件宝贝的第一眼,他就已经喜欢上了它。

器型是少见的僧帽壶,还是制作难度最高的僧帽壶,在加上一身华丽的如同宝石一样的釉质,美到让人心醉啊!

像这一类的壶,还是宝石红的颜色,不管是谁看到了都会喜欢吧?

毕竟宝石红这种喜庆的颜色,应该没有人会不喜欢吧?

要知道,它虽然是大红,可却一点都不艳俗,我们看到的只有通体气派,是大气、是卓越!

这样的瓷器,就算是心性淡泊、清心寡欲之辈看到,也不能说差吧?

所以,这么一件宝贝,在如今的市场之中,估计是有价无市的。

也就是说,市场上有价格,但是根本买不着。

这样的价格,也就是一个标志,纯粹的一个数字,因为这样的宝贝,真的没法用价格来衡量。

这样一把宣德宝石红僧帽壶,实在是太罕见了,太漂亮、太珍贵了!

民间不知道有没有收藏玩家拥有,而就算拥有,陈文哲也肯定看不到。

当然,一些仿品,陈文哲还是见过的。

但是,那些所谓宝石红僧帽壶,不说器型,就是一个颜色和釉质,就差了十万八千里。

就说瓷器之中的贵族,胭脂红瓷器,不管是胭脂红还是胭脂水,放在这件宝石红僧帽壶跟前,立即变成了丑小鸭,差距就是这么大。

第1115章 名牌天字款

像宣德宝石红僧帽壶这样子的壶,其实民间模仿得也很漂亮,但是,从来没有人能够仿制出那一身大红色。

那可是真正具有宝石光泽的鲜艳的红色,甚至比中华红都要更上一层楼。

一般人虽然不能拥有古董级别的珍宝壶,但在家里收藏一件赝品,摆在客厅、书房之中,也是很漂亮的。

而陈文哲更进一步,他不满意于民间做的那些次品,所以干脆自己制作一件。

僧帽壶的器型本来就难以制作,加上纯正的宝石红釉,也不容易烧制。

特别是大红、鲜艳,具有宝石光泽的宝石红,就更加难以烧制。

这样的瓷器,他肯定要制作,可惜就只能制作一件。

因为一件僧帽壶,只是接胎就很麻烦,更何况还需要好好设计。

幸亏是仿制,他只要按照图片上的器型比例,复制一件就好。

而在这里需要特别提一句,制作这种宣德宝石红釉瓷器,鲜红土也特别关键。

而鲜红土的使用,其实是在永乐时期开始的。

所以在永乐朝,当时就有人点评“永乐、宣德年间内府烧造,迄今为贵。其时以棕眼甜白为常,以苏麻离青为饰,以鲜红为宝”。

从这里可见,当时甜白为常见之物,鲜红为罕见的宝物。

后世又称永乐鲜红,为宝石红或宝烧红。

因为红釉为祭天的日坛所用祭器,所以又称为祭红。

据文献记载,“祭红,釉色以西红宝石为末,殷红灼烁,宝光耀目。”

赵汝珍《古玩指南》称“明之祭红釉汁较厚,成一种木纹,有若尖峰重起又似迭浪,望之蔚然而深,名鸡翅木纹”。

这个永乐红釉瓷,是否使用了进口的红色宝石不好说,但文献中确实有明代后期“鲜红土绝”的史料记载。

而到了嘉靖之后,红釉几乎就全部停烧了,原因就在于此。

那么鲜红土到底是一种什么土呢?其实事实的真想很简单。

这种鲜红土,经过现代科学研究之后,认为应该就是一种天然的,可以直接烧制成功鲜红釉的氧化铜矿物。

或许就是来自于郑和下西洋,带回来的很多种东南亚盛产的宝石之一。

当然这个红宝石,绝不是宝石学意义上的红宝石。

像是那种鸽血红极其名贵,肯定不可能用来烧制瓷器。

所以鲜红土,很有可能是类似于石榴石一类的红色低档宝石,这在古代是很难区别开来的。

现代制作铜红釉,是把紫铜放在火上煅烧,刮取煅烧后的氧化铜粉末入釉。

氧化铜的比例在铜红釉里,含量只有百分之几,属于微量元素。

氧化铜如果研磨不够细,则发色不鲜艳,很容易出现苔点绿这种瑕疵。

最上等的铜红釉,是没有绿色苔点,那种早期釉里红瓷器无法避免的瑕疵的。

这也是为什么发明红釉,代替釉里红的原因。

釉里红是铜红作为颜料,直接在瓷胎毛坯上彩绘,然后再罩上透明釉高温烧成。

历史上有一种釉里红拔白的工艺,就是用铜红涂抹在瓷胎上、纹饰边上的地子上,形成红地白花的效果。

这和后来的宣德红釉地白花瓷器,有一脉相承的关系。

但你见过实物的话,就知道这种工艺不美,原因是发色不好,所以后来就没有继续烧制下去。

而永乐的鲜红釉,就是在釉里红拔白的涂绘基础上,改进而来的。

当然,这些其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这期间,陈文哲却很清楚的知道了,鲜红土到底是什么东西。

上一篇:废材修仙录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