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系统不正经 第698章

作者:疯神狂想

所以,对于“7501瓷”他也就顺便研究了一下。

这么一研究不要紧,这居然让他发现了更多隐秘。

比如当年在景镇接到研制生产任务后,大家一致认为“7501瓷”应该走“白如玉”的高白釉工艺路线,这样可以给其一种高雅纯洁之感。

这也是陈文哲制作白瓷,居然又联系到毛瓷的原因。

而制作白瓷,单纯依靠工艺是不行的,最主要的还是材料。

高岭土是制造瓷胎的重要原料之一,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瓷器的质量。

因此,研制生产“7501瓷”必须先解决高档高岭土的来源。

对于陈文哲需要的东西,李金鲤从来都是十分上心的。

因为陈文哲上心,他就会做出很好的作品。

而只要有好作品,李金鲤就肯定能给他卖出一个高价。

价格卖得高,他的提成当然也会高,就是水涨船高的的事情,李金鲤很上心,因为最近一念堂发展的有点不尽如人意!

不是不快,也不是不好,而是在国内,现在一念堂已经处在一个颈瓶期。

如果陈文哲愿意制作仿古瓷,那一切都好说,以他的制作工艺水平,不管做什么瓷器,都能卖出高价。

那么一念堂的利润,也就不用发愁了。

可是,在国内制作出的仿古瓷怎么卖?这一点很有说法,一个不好,很可能会去唱铁窗泪。

再惨一点,没准要去铁窗里面捡肥皂啊!

这样的事情,陈文哲不想在国内做,李金鲤当然也不想。

最近一段时间,一念堂没有陈文哲坐镇,李金鲤已经感觉到危机。

而此时陈文哲居然在南越又建立了一家陶瓷厂,这让李金鲤看到了希望。

所以,不管陈文哲要什么,他都想办法弄到。

最近陈文哲实在是太给力,毕竟给的钱太多,这让李金鲤更加如鱼得水。

这也是没办法,原来他就是一个普通应届毕业生,在大海市这种国家大都市之中,根本就没有什么人脉、关系。

而现在已经完全不同,不管是一念堂,还是一念堂诊所,甚至是最近开工建设的一念堂博物馆,或者还要加上投资巨大的陈文哲家乡振兴计划,都让李金鲤变得极其有名。

没办法,面对这种等级的财神爷,就算是傲娇的大海市政府,都不敢不重视。

有关系,有人脉,一些东西、一些隐秘,自然也就更加容易获得。

就比如制作毛瓷的优质高岭土,李金鲤那家伙甚至都弄到了原版的东西,也就是当年制作毛瓷的高岭土。

这就厉害了,此时陈文哲才知道,原来当年的高岭土,不止是从景镇那边的古老矿坑刷出来的,还有一大批是当地重新开采出来的。

有着金钱开道,李金鲤就从州抚,天价买到10吨上好的优质高岭土。

这种高岭土早在1955年,就因为其可烧制高档瓷器,而被当地村民开采。

上世纪60年代已经开采过半,“7501瓷”研制生产时,省部官员从接近枯竭的矿储备中,紧急调运来10吨优质高岭土。

所以,不是有人脉,不是出了天价,甚至还答应到当地去投资,真没法弄到这种稀缺的优质高岭土。

而有了高岭土,也不是万事大吉,因为还需要处理。

至于处理过程,跟实验室做实验差不了多少。

如果是一般人,这种麻烦事,十年八年都不一定研究出个结果。

而对于陈文哲来说,就没有这么麻烦,因为李金鲤给他弄到了当年特意保留下来的一份图纸。

这是烧制毛瓷的设计图纸,当年很多都被销毁,但是最终还是保留下来了一份。

要不然,后来特意修复的生产线什么的,也就没有任何意义。

就是有了这一份原产图纸,陈文哲才会获得足够的信息。

他通过回溯看到,当年那批优质高岭土送到研究所后,技术人员立即投入到坯釉的制作中。

所有坯料在实际球磨60小时后,再经三次180目筛,三次除铁后,再成腐15天。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增强可塑性,使得成型后的坯料不易开裂报废。

有了这些优质的原料,才保证了“7501瓷”素胎洁白如玉的品质。

就是通过这一张图纸,陈文哲回溯看到太多隐秘。

比如,制作过程,烧炼过程等等。

如果看历史记载的档案,就是一位参与“7501瓷”研制的技术人员,在成型师傅夜以继日地赶制下,很快就完成了一定数量的瓷坯送到烧炼车间。

这种记录根本没用,因为最难的竞选白瓷器胎的制作,根本就没有提到一句。

第1007章 7801瓷

陈文哲是不同的,因为他有作弊器。

要想获得具体信息,在这里就要用到隋侯之珠,而且是现在优化了功能,变得更加强大的隋侯之珠。

又一次提到隋侯之珠,是因为陈文哲对它现在的功能,太满意了。

它是真的进化了,不再是原来只能看到回溯之物跟前发生的事情,而是能让陈文哲看到这件东西引申出来的所有历史片段。

据陈文哲推测,现在隋侯之珠要是启动回溯,就只是需要一件坐标物。

通过这件坐标物来跨越时间长河,读取留存在时间长河中的一个微小片段。

这种能力,明显更加好用。

所以只是回溯了当年一份图纸,陈文哲就看到了很多他想知道的事情。

比如高岭土的处理,瓷胎的制作,瓷器的烧制过程,特别是烧成温度。

最顶级的瓷器,从来都不容易烧制,就算是毛瓷也不能例外。

陈文哲就清楚的看到,当年烧制毛瓷可真不容易。

比如,“7501瓷”的烧成温度在1390℃~1400℃之间,高低都不成器。

当窑内温度达到这个温度后,一旦加煤时有冷风吹入炉中,就容易“倒窑”。

窑炉在烧成过程中,有时会出现倒窑事故,使生产不得不停下来,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造成烧成过程中倒窑事故一般有两种,一种是潮塌倒窑,另一种情况是焙烧倒窑。

毛瓷烧制失败,很明显是因为后者。

看着一窑的瓷器毁于一旦,当时的技术人员心理压力特别大。

不要说当年,就说现在,如果出现倒窑,就会一次损失大批精心制作的瓷胚。

不说浪费的人工、精力,就只是浪费的高岭土,就足够让人心痛。

也是看过了当年的烧制过程,才让陈文哲有了足够的自信。

要不然,他还真没有太多的优质高岭土来浪费。

毕竟现在不是以前,以前以国家的力量,才能弄到大批量高岭土。

他呢?现在他能买到一批就很不错了,哪里舍得浪费?

在这一方面,陈文哲的优势太大,他只要多看一看当年那批大师是怎么烧制的,就可以避免踩踏太多的巨坑。

这就是站在前人肩膀上的好处,他只要虚心学习,很多可见的巨坑,他都可以避掉。

所以,最近一段时间,只要是得到好东西,他回溯之时都看的比较仔细。

而这样一来,就比较耗费时间。

因为回溯看到的画面,是真实发生的事情。

比如制作瓷胚,每一件制作成功,需要耗费多少时间,陈文哲就必须回溯多少时间,一点都不能省略。

幸亏有时候他在梦中,可以使用一梦千年的神通,让他在梦中沉浸式体验。

睡一觉,就可以经历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

最多的一次,他感觉接连烧制了好几年的瓷器。

这难道不是神通?而且是十分厉害的时间神通吧?

有时候陈文哲甚至在想,他这也就是生错了时代,如果是在神话时代,没准他也是时间之主一类的大能高手。

有着一件强力的作弊器帮忙,对于掌握毛瓷的烧制,还是很有好处的。

比如在釉下彩的屡次试验中,釉下红色在1400℃窑温时就开始出现龟裂。

现在他知道了,以后烧制毛瓷的时候,就可以避开这个大坑。

而当年的一大批大师,在特殊时期执行特殊任务,只要掉进这些坑里,就有人因此遭受处分。

当时整个研究所里压力重重,相关人员只好上报,请求再延长一些时间交货。

当时上方领导只同意延长20天,并表示,如果完不成任务就要军法从事。

所幸在全所的努力下,总算在规定时间内,圆满完成了任务。

任务很重,处罚也很严厉。

但是通过回溯,陈文哲确定,研制生产“7501瓷”的那段日子,有些媒体报道过的生产“7501瓷”时有军人守在研究所,由军代表实施军管,很显然这种说法纯属误传。

看到最后,陈文哲确定毛瓷价格高,肯定是有原因的。

因为最后实际生产出的合格品,只有4200余件。

轻工业陶瓷研究所自1975年初受命研制“7501瓷”,至当年8月底,共烧制了22窑产品。

实际成品4200余件,包括两种花面的釉下红梅、釉上水点红梅、釉上水点桃花、釉下对画芙蓉花与竹叶等5个花面,共34个品种。

其配套方式极为特殊,釉下红梅专用瓷5组合为一套,计92头,其中一组47头餐具、1组13头餐具附件、1组13头书房用具、1组13头茶具、1组6头观赏器。

其式样简洁、典雅、端庄、稳重,线条流畅优雅。

当年精挑细拣出了最好的10套精品,分装成10个箱子,当年9月分配给神都中海4箱、南湖警卫接待处2箱、西江“828”3箱和相关人员1箱。

之后,留下的残次品瓷器全部打碎,同时销毁设计图纸。

因研究所副所长请求将剩下的部分“7501瓷”留在该所作科研用,并还提出保留一套图纸。

上一篇:废材修仙录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