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系统不正经 第678章

作者:疯神狂想

通过回溯,陈文哲也了解了这位大收藏家的不少事迹。

一般人印象中的收藏家,应该是有相当资本的有钱人。

但一九九二年第一次进入南越打拼的许煌,却是个经商失败、经济拮据的小台商。

就连对南越文史的相关知识,他也几乎是从零开始后来学习的。

他当时因为在弯弯经商失利,为了东山再起,就带着2000美金,只身前往南越,而妻儿则留在弯弯。

起初语言不通的他,开始很艰难。

他一开始选择在胡明市考察,在此期间,他到处走动寻找商机,最终确定做起了引进霓虹化妆品的事业。

那时候在南越的化妆品市场,最高档的化妆品大多以欧美为主,稍微差一些的则是东南亚邻国周围的产品,最差的基本是小作坊生产的。

他发现了霓虹的化妆品还没被引进南越,他顿时觉得自己的机会来了。

一九九四年,他成功地在连锁超市设置化妆品配件专柜,他第一个月就赚了50万台币。

随着店业务的开展,让他有机会在狭长的南越国土上四处奔波,他的足迹遍布越南的角落。

在这个过程当中,肯定是十分寂寞,所以他就想买老书消磨时间,没想到竟然买到了南越国宝。

眼看着事业在稳步上升中,许煌也有了更多的精力去干自己喜欢的事,而古典书籍和文物则是他的最爱。

有一次,在一处旧书摊,他只是单纯想找中文书籍,却意外发现在南越有许多的线装汉文古籍。

学生时代曾在弯北读书的许煌,回忆起曾在牯岭街看到线装书的买卖,一本线装书在60年代的价码,可以达到3000台币左右,而当时弯湾人一个月的薪水,也才6000多台币。

许煌本着商人的灵敏嗅觉,他隐隐地感觉到,这些古籍可能蕴含的潜在价值!

他开始买那些书的时候,并不是奔着多么的高尚目的去的,最起码他不是为了收藏。

那些书对于他而言就是个商品,只要是有价格的就是商品。

他的目的也很单纯,只是想买回弯弯,然后再找到合适的买家,转手卖了赚钱。

正是因为这样的想法,他觉得是有利可图的事情,所以才会花那么多的钱,把旧书街上的汉文古籍通通收购,第一次就大概买了20多本。

老板也是看他出手阔绰,双方相约,要是老板有好的东西,就及时通知他。

果不其然,到了第二天,旧书摊的老板娘就给他打去电话。

电话里老板娘说有一批很特殊的货,想让许煌看看。

许也没有多想,既然有好货肯定是不能错过。

他到场以后,映入眼帘的东西很特殊,它的外面被老旧的报纸包裹着,看着像是奏折一样的东西。

他迫不及待地上前仔细翻阅查看,看到了“嗣德”这个年号,他回想起自己读过的历史,似乎没什么印象。

而且当时他也不了解南越历史,就随口问了老板娘这些是哪里来的。

老板娘信誓旦旦地回答说,这是南越的东西,但是他看不懂上面的汉文,其他的一概不知。

她随口就跟许煌开价要卖1万5千美金,这让许煌吓了一跳,因为在二十几年前,这笔钱可是很吓人的。

许煌看到这破破烂烂的文书,心里还想著:“这老板娘是不是发神经病了?拿他当傻子,挣钱也不是这么个方法啊!不会是欺负外地人,想骗钱吧?”

他随口说道,自己没有那么多钱。

老板娘说:“不然你开个价吧!”

许煌就赌赌运气,说自己仅有现金3000美元。

心想如果是真的,那说不定转手还能赚笔钱,如果是假的,那就认赔学个教训也好。

让人没想到的是,老板娘竟然很爽快地答应了他……

许煌第一反应是自己可能被骗了,但还是抱有侥幸心理,他把东西带回弯弯想找人鉴别一下。

带着这批东西返台,本以为能大赚一笔,可是最后却让他从商人变成了收藏家。

当时买下这批东西,心中十分忐忑。

但是更离奇的是,隔天那个老板娘就急急忙忙地打电话给他,说道想加价一千美元买回去。

可是,有生意人头脑的许煌,当下也嗅出事有蹊跷,立刻拒绝了老板娘的提议。

这时老板娘紧张之下,竟然不断加价,加到1万2千美元。

许煌终于忍不住,告诉老板娘东西已经送离南越。

反过来,他有问为什么才过一天,老板娘态度从积极推销,转变成不计代价要买回去?

老板娘眼看无望回购,这才说出事情的原委。

原来之前有一个胡明国家大学的校长,曾经用1500美金求购这些古文书。

老板娘就想起许煌曾经大量收购过汉文书,就也致电向他推荐。

想不到许煌出价高一倍,就傻乎乎地卖了出去。

可是在卖出去之后,她又不甘心的询问了一下那位校长。

这位校长知道“国宝”被卖给别人后,很震惊,他要求老板娘不论花多少钱,都要买回来。

这时老板娘知道,她做了一笔赔本的买卖。

而许煌这也才知道,他买到了重要的古代文书。

其实这里面就有南越人和湾湾人的区别,南越人到现在已经不认识汉字,而弯弯人却可以。

特别是对于繁体字,湾湾人更加熟悉。

就算刚开始许煌不知道东西真假,但是里面的内容,他却是可以看出来的。

那些汉文对受过文言文教育的弯弯人,并不难懂。

他能够从字面上,看出买到的东西,是许多南越皇帝的奏折批文,只不过先前不敢确定是真的罢了!

第976章 天命所归

通过老板娘的电话,许煌知道买到的东西,很可能是真的,这样价值就高了。

之后他带着这批古文书返台,接着就到了弯弯省的故宫博物院,向研究人员询问这些宝贝的价值。

“许先生,这些全部都是真的,真的非常珍贵,这些就是南越的圣旨。”

知道自己捡到宝贝的许煌十分惊喜,但研究人员的下一句话却让他失望。

“可是很抱歉,故宫是不收藏外国文物的,这批档案还是只能请您自己收藏,如果想深入研究,可以到我们博物院的图书馆申请借阅善本书研究。”

这回复让许煌很是惊讶,这些明明是非常有价值的历史文物,却不能被好好地保护起来。

当时许煌突然有个想法:“如果政府不愿意做,那就让我来做吧!”

他转而在图书馆,研究起南越的汉字文献。

一个小小的转折,就可以让一个人变化很大。

就这么一次意外,让一个人,从一个想转手卖一笔赚钱的商人,开始转念成为想保存文化的收藏家与研究者。

从此之后,他投身南越文物保护,甚至“比南越人更懂越南的文物历史”。

就这样,许煌开始在南越开拓自己的事业版图之外,同时也走遍了南越的大江南北,积极寻找失落的南越当地汉文古文书。

他把收藏当成异乡经商外,唯一一件正经认真的事,甚至有时候把它看做自己的使命。

在这个过程当中,他虽不能说倾家荡产,但也绝对可以说是倾其所有。

只要手头还算宽裕,看到值得入手的有价值的物件,花钱绝对不会犹豫。

而奇怪的是,每一次当他收藏研究到一个阶段,遇到颈瓶的时候,就会出现珍贵的物件激励他。

有时候他不得不感慨,或许这就是他的天命吧!

看到这里,陈文哲也在感慨,人家就是命好啊!

他不止是生在了一个好时代,就连运气也特别好,要不然他又没挂,怎么可能混的风生水起?

通过一套手抄本,看一个人在吹水讲故事,还是很有意思的。

毕竟这些故事里面,代表的都是一些南越的珍贵文物。

陈文哲就是在这些小故事之中,发现了线索,从而有可能也得到一份圣旨。

这位大收藏家的幸运,一直持续,当然,有时候运气还是会垂青一些特别的人,比如特别有眼光的人。

其实在南越,仍旧有一种贫富阶级意识,因为穷,因为职业低贱,常常受到歧视鄙夷。

但许煌最喜欢接触的,反倒是社会底层的小人物,譬如三轮车夫。

他真的是眼光独到,因为陈文哲在回溯当中,看到过多次他的感叹:“每天在街头巷尾到处跑的三轮车夫,最清楚哪里有好东西。”

这也算是他的人生智慧,只要有心,就会有收获。

有次他三轮车主聊天得知,有乡下阿嬷在用古董在切菜,他马上赶了过去。

到了地方他发现那块砧板,看起来很特别。

虽然木板周围看起来黑漆漆,好像很脏,但他们还在用。

他说能不能让我看一下,当他把木板翻到背面时,他就被惊呆了。

虽然当时看不太懂篆符刻板图像,但他知道这块木刻板的年龄,至少可以溯自四五百年前。

他跟老婆婆说,他会买一块新砧板,跟她换这块木板。

她不但同意了,还反过来说道:“家里还有很多书籍和像这样的木板,你要不要买?”

就这运气,谁能比得了?

这样的情况,在国内也就是八十年代初,也许可以遇到,之后就成为传说了。

陈文哲还真没有想到,二十多年前的南越,居然也有这种好事,可惜他生不逢时啊!

在那个年代,出手大方的许煌,认识了许多南越民间友人。

南越深受儒家文化影响,对读书人十分敬重,当许多南越人知道许煌在研究南越古代文献,奔波各地就为了保存南越历史文化,除了对这个弯弯人做的努力感到意外之外,也积极的提供协助。

许多南越乡亲,也很乐意把文物交给许煌,因为深知他是会好好传承跟保护这些物件的人。

“我们都觉得,他已经是个南越人了。”那位抄书的南越人不时的就会这样说。

而不止是他一个人,许多许煌的南越朋友,都这样说。

上一篇:废材修仙录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