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系统不正经 第432章

作者:疯神狂想

这座石碑,底座由3层石台组成,上刻有生动的线刻画,有蔓草、狮子花等。

这是唐中期比较有代表性的装饰,上面还有浮雕卷云瑞兽。

此碑由4块石头组成,底下有石台,因而称“石台孝经”。

陈列室里主要陈列的内容很多,包括《周易》6卷,《尚书》13卷,《诗经》20卷,《周礼》11卷,《礼仪》17卷,《礼记》20卷。

其他还有《春秋左氏传》30卷,《春秋公羊传》12卷,《尔雅》3卷。

以及《公羊春秋》、《孝经》、《论语》等12部经书。

这些经书全部加起来,共计650252字,用石114方,两面刻文。

清代补刻的17面3万余字,也陈列于此。

这12部经书,就是封建社会知识分子的必读之书。

因为当时印刷术不很发达,为了避免文人学士们,在传抄经书时出现错误,并能永久保存,就把这12部经书刻在石碑上,作为范本,立于长安城国子监内,供人们校对。

我国自东汉开始,曾先后7次刻经,这是仅存的一套完整的石刻经书。

既然看到了这些经书,陈文哲肯定要全部记下来。

现在用不着,但是不知道什么时候,也许就能用到呢?

走进第二陈列室,看到的风景又有不同。

第二室陈列着许多具有史料价值的石碑,比如《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

它立于公元781年,后世才从地下发掘出来。

此碑记叙了古代罗马景教,传入中国的盛况。

石碑侧面用叙利亚文,刻写了70位景教人士的名字。

石碑记载的史实,中外史书全无记载,因此弥足珍贵。

这样的东西,自然就会被人觊觎!

清代之时,丹麦人荷尔漠来长安用重金偷买未遂,只好托人刻一假碑,现存伦敦。

它是研究中外关系的宝贵资料,其拓片早已辗转国外。

其他的珍贵时刻还有不少,像《中尼合文陀罗尼经幢》。

这是一种柱状石刻,有六角柱形、八角柱形和圆柱形,用中国和尼泊尔两种文字刻成,反映中尼两国佛教的交流。

《不空和尚碑》,反映了印度佛教传入中国的史实。

《明德受记碑》,记载了明末农民起义军李自成,建立的农民政权“大顺国”,并反映了当时陕西灾后“人食人”的惨状。

《曹全碑》虽是为汉代曹全树碑立传,却无情地记载了他镇压黄巾起义的事实。

通过这些石碑,陈文哲看到了太多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的史实。

如果他要是学习历史的,结合史料和考古,没准他随便写一些论文,就能名动中外。

主要是他看到的一些历史,到现在全都失传了。

比如景教的历史,比如当年跟尼泊尔的交流。

这里面涉及到的东西,太多!

当然,这些其实陈文哲并不是太感兴趣,看看那个时期的一部分历史,也不过是为了考古鉴定罢了。

要不然,他还真没有多少兴趣,研究当时的历史。

所以,这里的第三陈列室,才是他的兴趣爱好所在。

因为第三室的石碑,荟萃了历代著名书法家的手迹。

平时的时候,你能在哪里看到,历代一来,很多大家的手记?

这可是真迹,不是赝品。

如果是一幅画,一幅字,你就算是想要描摹,都找不到庙门!

第624章 就是卖高仿,也能卖出天价

不来这长安碑林,你是真不知道,这里的任何一块石碑,拿出去都是国宝!

秦代李斯的篆书,见于《峄山碑》;

汉代隶书,见于《曹全碑》;

东晋王羲之手书,见于《大唐三藏圣教碑》。

此碑文字是后人,从他的遗墨中拼集而成,人称“千金碑”。

《唐多宝塔感应碑》留下了唐代颜真卿的楷书;

《唐玄宗秘塔碑》留下了柳公权的楷书;

《判千家字文》留下了唐代张旭的草书。

另外还有宋代赵佶、黄庭坚,元代赵孟睿鞔洳宕实鄣氖榉ㄊ旨!�

从这里可以看出,华夏文字和书法发展的轨迹。

也可以说,如果陈文哲以后想学习一下历代以来比较好的书法,那这一次就全部凑齐了。

转了一圈,仔仔细细把所有内容,全部记录下来,这时,陈文哲才发现,这里还有卖纪念品的。

爱好书法的人,可以在馆内选购影印的碑贴。

这种好东西,陈文哲肯定不能放过,所以他果断买了一套。

虽然隋侯之珠内有记录,但是,他要是用来传承一些知识的话,还不得自己写下来?

既然有现成的,他也就不用费事了。

看着手中的碑帖,他要是能把这一次的收获,全部消化了,那得到的书法技能可就多了。

最早的李斯的篆书,之后的隶书、楷书、草书。

而名人书法也肯定不少,比如宋徽宗赵佶的瘦金体,这个可太有名了。

只不过,这一次隋侯之珠通过回溯,记录下来了太多的东西,他现在根本就不敢多看。

现在也就是随意的浏览一下,看看一些他感兴趣,或者说一些历史轶事,满足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就罢了。

如果他要现在就开始学习,此时应该已经头昏脑涨,直接昏迷过去了。

放松心情,他这次过来就是旅游的,就看看美景。

遇到了感兴趣的,就稍微了解一下,反正他来过、看过,记录下了所有能得到的知识。

这些知识储备,只要给他点时间,他就能够快速消化。

到时候,他的知识体系就会丰满的多。

其他不说,只是一个制瓷,应该就没有什么短板了吧?

看着眼前的精美图案,在这里,雕刻、雕塑随处可见。

在碑林中漫步,不仅可以欣赏优美的书法艺术,还可以看到碑石上精美的图案花纹。

如清代的《关帝诗竹图碑》、明代《魁星复斗图碑》、宋代的《唐兴庆宫图》。

这一次可是真让陈文哲大开眼界,他还真没想到,只是来看看景云钟,就有这么大的收货。

虽然没法摸一把,但是通过回溯,隋侯之珠就可以把这些历代名人的真迹,全部记录下来。

如果陈文哲想学,不用自主传承,只是消耗成就值,就可以学到所有历代书法名人的书法。

比如李斯,比如王羲之,他就算是高仿一套《大唐三藏圣教碑》,恐怕也能卖出大价钱。

陈文哲可不是想着骗人,他就是卖高仿,就是卖他自己的作品。

只要仿的好,王羲之的仿品《大唐三藏圣教碑》,也能卖出天价。

当然,他要是十分自信,仿一件兰亭序也是可以的,毕竟见过王羲之真迹的根本就不多,而能够看到王羲之书写兰亭序的人,更少。

当然,陈文哲通过一座石碑,也看不到王羲之书写兰亭序的过程。

但是他可以通过那座拼集而成的千金碑,学到王羲之的书法。

他甚至可以耗费点成就值,直接把王羲之书法推进到大师级,或者是大师之上。

也不过是一千一百多点成就值,他攒一段时间,肯定够用。

到那个时候,比照着唐代的几幅兰亭序,再次临摹一本,那还不能达到乱真级?

最起码,不会比唐代的三种摹本要差吧?

要知道,摹本兰亭序,可没有盗版之说。

《兰亭序》的伪赝之争,不仅是学术界争论的话题,也是民间津津乐道的谈资。

目前来说,流传有六大版本的仿品《兰亭序》。

倘若按照现在的标准,这些版本无一例外都是盗版货。

实际上,就是看到这些盗版货,依旧让人欣喜若狂。

暂且不说找到真品《兰亭序》,单单就是得到仿品《兰亭序》,那绝对是可以让一家人几辈子吃喝不愁。

那么,《兰亭序》六大版本都是仿品,放现在叫盗版,为何依旧经久不衰?

首先,在这里需要明白,仿品和盗版的概念。

盗版主要目的是以牟取暴利为主,根本就不谈什么仁义道德。

仿品则不同,就是为了体现我这个时代的最高水准,是受到官方许可的。

目前诸多版本的《兰亭序》,基本上都是在当时官方许可下进行临摹的。

所以,根本就不存在盗版一说。

此外,关于兰亭序的版本流传极多,历朝历代的版本集中起来,大概有一百多种,还真没有“兰亭六种”的说法。

倒是广泛存在“兰亭八柱”、“兰亭五种”、“兰亭三种”等说法,这些还是比较可信的。

有据可查的大规模临摹《兰亭序》,还是在唐太宗李世民时期。

李世民时期,还是有机会见到《兰亭序》真品的,所以那个时期的摹本,相对来说比较可信。

上一篇:废材修仙录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