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系统不正经 第431章

作者:疯神狂想

不过,就算是再不容易,也需要尽快招收。

李金鲤不在看生产线,还是招人最重要。

李金鲤的离开,根本就没有引起任何波澜。

那一群有了无限动力,还有两个榜样在前的员工,都在认真、努力的干。

他们都在争取为陈星辰早日取上老婆、买上房、提一辆豪车,添砖加瓦。

当然,他们做的一切,都是为陈文哲服务。

而此时的陈文哲,已经坐上了飞机。

飞机商务舱还是不错的,因为里面有可以躺下睡一觉的大椅子,还有免费的小点心、糖果、水果,这让他多少都有点新鲜感。

坐上飞机之后,嘘寒问暖的漂亮空姐,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之后,就没有之后了,他睡着了。

第一次坐飞机,就在睡梦之中度过,主要是他太累了,精神累。

最近学习的比较拼,学的东西也比较多,累是自然的。

睡梦之中,他也没有闲着,而是在不停的深挖潜力。

现在他用的集中技能,虽然种类不多,但是深入了太多。

技能的全面进步,可不是没有代价的,最少他足够努力。

不知道过去了多少时间,陈文哲被人叫醒,长安机场到了。

有点蒙的随着大部队下了飞机,当他完全清醒过来的时候,正好看到了一张接机牌。

“陈文哲先生?管委会的那位领导安排的?还真是贴心!”

过去稍微询问,陈文哲就不再关心,有人帮忙,他乐得轻松。

跟着这位工作人员,坐上一辆公务车,最后入住进了一家五星级酒店。

当然,费用是他自己出的,价格也不太贵,一天也就五千多块。

送走那名工作人员,陈文哲哪里还睡得着?

只不过,现在已经是晚上九点,他也只能等到第二天再干正事。

一大早就醒来,陈文哲没有任何犹豫的就打了电话。

确定了可以参观景云钟,陈文哲才放下心来。

在酒店吃过了早餐,他坐上酒店提供的车子,很快就来到了一处旅游景点。

这里的一个角落之中,就藏着那件国宝景云钟。

此时,他只能自己闲逛一下,要想看到景云钟,还需要有人接引,而那接引人员,现在肯定不在。

陶教授联系的是一位教授,但是,人家肯定没法接待他。

所以,接待陈文哲的是那位教授的一位学生,研究生,好像是青铜研究所的。

陈文哲能近距离观察景云钟,就是以研究的名义。

当然,那位研究生肯定是不相信,过来看几眼景云钟,就能研究出什么来,更何况是仿制了。

他们研究了那么多年,也没有仿制出一座声音浑厚、优美,甚至是能够振奋人心、提神醒脑的景云钟。

要知道,他们研究所为了仿制景云钟,可是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和代价。

而这样仿制出来的景云钟,还被多方苛责,认为仿制的不行,相差太大。

如果不是真品景云钟真的不能再敲击,没准就听那些人的意见,拒收青铜研究所的仿品,要真那样,青铜研究所就难了。

付出了那么大的代价,花了那么多钱,产品居然没人要?这是多么悲催的故事?

没有人接待,陈文哲也没闲着,因为只要他来了这里,就自然会有收获。

现在出门旅个游,谁还不搜索一下,制作一份旅游攻略?

走在一处景点之中,陈文哲知道这里是碑林,最多的就是石碑!

石碑上的自然最多的还是字,这些是碑刻,也是雕刻,更是书法。

陈文哲之前还真没有想着,特意来碑林看一看,但是昨天晚上闲着,他一查就发现,这长安还真不简单。

不说其他,就这么一座碑林,就可以让他大开眼界。

要知道,碑刻可都算是精品。

只有真正走到了碑林之中,陈文哲才能深刻体会到,那份历史的厚重。

他之前,有点坐井观天了,居然没有想着,出来走走看看。

不说其他地方,就说这放置着国宝景云钟的碑林,就很值得他来一看。

所以,一边走,陈文哲一边看。

景云钟放在那里跑不了,他自然不用着急。

现在欣赏一下碑林里面的碑刻,之后他的书法、雕刻,都可以有一份学习的榜样!

果然,他这么一看,收获可就大了。

也只有真正进了碑林,才知道,这里的石碑到底有多少。

碑林位于著名三学街,始建于宋哲宗元祐二年(1087),经金、元、明、清、民国历代的维修及增建,规模不断扩大,藏石日益增多。

现收藏自汉代至今的碑石、墓志4000余件,数量为全国之最,藏品时代系列完整,时间跨度达2000多年。

也就是说,如果陈文哲全部看一遍,他几乎就能学到两千多年的碑刻手艺。

其中可不止是书法,还有雕刻啊!

要知道,这座碑林可是国内收藏古代碑石墓志时间最早、名碑最多的一座艺术宝库。

它不仅是华夏古代文化典籍刻石的集中地点之一,也是历代著名书法艺术珍品的荟萃之地,有着巨大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只有真正看到了里面的石碑,陈文哲才发现,就算摸不到景云钟又怎么了?

这一趟,只是看看这些石碑,就值回票价了!

既然有收获,陈文哲就不会轻易放过。

看看时间,现在才早上九点,时间还早。

有时间,陈文哲也就不着急,他打算把这里的石碑,一块一块,全都仔仔细细的看一遍。

就算不全部细看,怎么也要光顾一下吧?

他不看,可不等于隋侯之珠不看。

而隋侯之珠看了,也就等于他看了,因为早晚有一天,他会把隋侯之珠内部的所有知识,全部看一遍,学一遍!

第623章 兴趣爱好所在

进入碑林大门,立即看到一座四角形两层飞檐的亭子,里面竖立着著名的《石台孝经》。

这是由四块石板组合成的长方形石碑,高5.1米,安置在三层石台上。

《孝经》是宣扬儒家思想的经典著作,历代封建王朝十分重视。

唐天宝四年(公元745年),唐玄宗李隆基亲自加注,并用隶书行文。

不用说,这肯定是精品制作,通过它,陈文哲可以看到很多。

当然,首先可以学到的,肯定是隶书。

整个制作这座石碑的过程,陈文哲都可以看到,从书写的原稿,到刻制在这些石碑之上。

他不止是可以学到碑刻的技巧,也可以学到唐玄宗的书法。

这也就是陈文哲不想着做旧了,如果他想,完全可以模仿唐玄宗的笔记,制作一些什么。

那个时候,以假乱真肯定不难。

只不过,这座碑林之中,好像最不缺的就是好书法?

看着一块块石碑,特别是上面的字体,陈文哲陷入了沉思。

以前一直不碰书画作品,其实也有一方面是因为,他在这一方面有着天然的缺陷。

他家是农村的,可没有从小就学书法什么的才艺。

就算是上大美院,也是个意外。

没有基础,涉及书画领域,缺陷就太明显了。

所以,这一次进了碑林,陈文哲打算好好补一下功课。

这也就是没法摸到一些精品石碑,要不然,他还真不介意,在这里就使用一次自主传承。

当然,现在他想要学习一些名人书法,也不是太难,大不了消耗成就值呗!

漫步在青石小道,碑林风雅的古香古色悠然而来。

成千上万的碑石,让陈文哲目不暇接,也让他忍不住感叹我国古代文化的精深。

没有来这里的时候,陈文哲还真想像不到,国内居然还有这种好地方。

前面就是第一陈列室,是专为陈列修盖的碑亭。

这是碑林最大的石碑——《石台孝经》,看到它,不用想,立即启动隋侯之珠。

不管是孝经原文,还是唐玄宗的小字注释,这些都需要记录下来。

遇到了这样的好东西,陈文哲自然是一边使用回溯技能,一边仔细揣摩整个石碑的制作过程。

通过回溯,他能看到的情景更多,只不过有的无用部分,他直接掠过。

而就算这样,他也不能多看,因为这里值得他看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

所以,看到当年雕刻这座石碑的过程,看到底稿,看到碑刻的形成也就算了。

其他的一些有用的知识,就只能先放放。

有着隋侯之珠记录,之后他可以看重播,甚至是带入进去,亲自雕刻一遍这部《石台孝经》。

其实,就算是不看碑刻,还可以看石雕,看那些记载在石碑之上的经书。

上一篇:废材修仙录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